分享

如何使初一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 初中生家庭教育

 日月001 2010-09-17

“学校即社会。”学校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社会上有什么,学校就有可能有什么。学生走出家庭,通过这个小社会实习,才具有了一定的适应大社会的能力。

而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集体是集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为一体的完整体系,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可能形成良好学风、班风,进而形成整个学校的良好风气和办学特色,使整个学校充满朝气,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个体而言,也能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世界观,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更好地发展自己,超越别人。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层单位,班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发展负全面的责任。而班主任则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各科任教师、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因素的协调者。班主任的工作就性质而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管理。一个班级面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教育艺术水平、教育方法、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一个班级能否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然而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要创建一个"思想进步、成绩过硬、班风优良、纪律严明、团结有力"的优秀班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要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外,具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也至关重要。那么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办法呢?我认为"民主建班,以人为本,自主管理"是一个行有效的办法。

众所周知,战国时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其中的儒家和法家,一个是推崇仁义,另一个是强调法制。我觉得儒法结合的新加坡,既讲民主又有法制,是很值得推崇的。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治理国家是如此,管理班级也应该是民主与法制的结合。

中学生从初一到高三,从满腮稚气到逐渐成熟,怎能各年龄段都一样?俗话说"一香、二臭、三回头",初一、初三呈马鞍两端,初二呈鞍谷;造成这种马鞍形现象的原因,是从儿童到少年过渡的转折年龄,情绪动荡。本人从事中学班主任工作十多年,下面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初一新生的教育引导工作,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 掌握初一新生的心理特点

  1、学生自身角色的改变

  孩子进入中学,积极性普遍都比较高,因他们脱离了"小"字,充满着种种新的幻想和憧憬。然而,一跨入中学大门,他们发现许许多多现象都向他们提出挑战。在小学时,他们是"老大",通行无阻;而在中学,自己又是"老小"。

  同时,自然回顾起自己的过去。无忧无虑的小学生时代,以及与父母一道做游戏的幼儿期的情景都将蒙蒙胧胧地重新出现在脑海里。对自己的过去,刚刚进入中学的孩子们也是难于忘怀的。这种对过去的憧憬,开阔了他们的时间概念,使他们自然而然也洞察起未来。这么一来,未来在他们心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加大人们对他们的期待,从而导致他们情绪上的不安。因此,在这个充满"未知数"的"新世界"里,自己这个角色该怎么当呢?

  2、功课从"寥寥无几"到"门类繁多"。

  小学就那么寥寥的几门课,两三位老师一竿子包到底;而中学,一下子十几门功课全端出来,老师一人授一门课。这节课刚上完,下一节又换了老师,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功课换了内容,难度也加深了,且门门有作业,应接不暇,颇有点狗咬刺猬,不知从何下口感。

  3、老师由“保姆型”转变为“放手型”。

  师生关系有了显著的变化。小学教师和学生间交往的机会很多。教师不仅管课内,也要管课外;不仅管学习,也要管生活。因此,师生间是相互了解的,师生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到了中学,每位任课教师要教几个班的课,指导很多学生,一般就不会那么深入细致了,任课教师多是抓学生的学习,多是管课内,多是在学习进行交往。

  4、同学间人际关系的重新组合。

  小学同伴大都是街坊邻居,早不见晚见,原来就是伙伴;中学则不同,五湖四海聚在一个教室里,面孔陌生。同一年级的伙伴来自更大的范围,必须重新选择朋友了。就是同一个班级,也不都能成为朋友。因此,人际关系,朋友的重新组合,关系的重新确立,对初一学生,不能不说是个新课题。初中的学生对友谊更重视也更向往。

    5、学生与家长间关系的变化。

  小学生还保持着儿童期儿童对父母的态度,依然是依附于父母,父母对他们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初中生由于身体的逐步成熟,心理也在发生不断地改变,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并且由于眼界不断地扩大,他们这时已经开始向往家庭以外更大的世界,向往脱离家庭,成为自立的大人。他们认为只有摆脱对父母的依附,才能成为成人,往往以承担更大任务,表现自己已经成熟,希望按照自己的判断去行动的倾向在增加。他们的心理话大多数不愿向父母说出,我们从对初一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不难看出这一点。“有话愿意和谁谈?”

 

谈话对象  人 数  百 分 比

父 母        7人  7.21%

同学       22人   22.68%

朋 友      52人   53.6%

老师        6人    6.19%

不 谈       10 人   10.3%

 儿童期的小学生,生活是安定的,内心是平静的。可是,进了初中,这种安定的生活就开始动荡了,平静的心就开始不平静了,他们对自身,对周围的世界有不安的感觉。另外,在这个阶段里,他们对知识不象过去那样的信赖了,对自己的前途不那么清晰,在认识上出现许多混乱。一个十四岁少女的日记中这样写着:“太阳放射着光芒;天空碧蓝、碧蓝,舒服的微风徐徐地吹来!我多么希望得到自由、得到朋友;要么就孤零零的一个人好啦,这就是我的心愿、憧憬。我真想尽情得哭……。青春来到我身边,春情在涌动,在我的全身,在我的心灵中已经感到。我的思潮全混乱了,谈什么?写什么?做什么?不清楚。”

  这女孩子写出了青年期初中生内心的秘密。它反映出初中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动摇不定。

  另一方面,如果说幼儿期是适应个人的身体“世界”发育的时期,那么青年期就是发现、适应自己和社会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人从一种习惯向另一种习惯,从一种价值向另一种价值转移的时期;是打破了幼儿时期对成人服从和依附的习惯,向新的、成人那样的,自己决定、自己作主的方向移动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由半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会出现心理的闭锁性、情绪的波动性、世界观的可塑性、性格的差异性等特点。

  从以上不难看出,初中生的生理、心理上的发育都是最迅速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阶段,一个人的人生观将从此开始逐步形成。初一是初中学习生活里的基础,而打好基础的关键又是小学向初一过渡的入学阶段。一个教师如果能掌握中小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在工作中就会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调整学生不平衡的心理因素。如果能对学生充沛的精力正确的使用、引导,使其更好地适应个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环境,那么,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利的。

二、 做好初一新生的引导工作

1、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1)认真阅读学生鉴定材料,在理性上对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中物色出哪些学生具有做干部的素质?学习上出类拔萃的是谁?又有谁具有文、体育才能?有可能掉队的是哪几位?等等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应做到心中有数。

  (2)重点走访部分学生和家长。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同家长的交谈,对家庭环境的观察,能进一步的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受着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经过直接与间接的了解达到一个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的目的。

  (3)走访个别学生的小学老师,深入细致了解学生情况。学生的鉴定毕竟是小学老师的高度概括,对个别学生的情况很难详尽叙述,因此,走访部分小学教师是掌握个别学生全面情况的最佳途径。

  (4)有针对性的分别组织部分同学一起面谈。了解学生开学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安排妥善?处于何种心理状态?有什么要求和困难?开学后能否担任一些适当的班级工作等方面进行交流,促进师生间和部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诚然,初一是比较平静的岁月,在小学时代的后进生,进入中学后,在未彻底摸清中学的底细前,是不敢轻举妄动的;新的后进生在未形成一定适宜的人际关系前,也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但是,在这平静的背后,却酝酿着漩涡,如果我们衔接工作出现失误,那么在初一后期,或在初二时,就要掀起轩然大波,那时工作起来就困难多了。

  2、帮助初一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优秀,但有的学生在小学时还不错,而进入初中后,成绩不稳定,有的成绩越来越差,以致不能跟上班。于是产生焦虑、不安、失望、悲观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就是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初中与小学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学科增多了,内容加深了,每门学科分别由不同教师教学。因此,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就是要求学生有较广的学习兴趣,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适应每个老师的教学。学习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白每门课程的学习目的,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才能使学生对那个学科发生兴趣。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包括听课、记笔记和完成作业的方法。再次,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肯定学生的进步,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学懂一个问题,完成一项作业时的欢快感情。

  要学好比小学教材复杂而深奥的内容,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的逻辑思维能力,初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虽有很大的发展,但仍属于经验型。所以要发展少年儿童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多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接受教材。

  适应各科教师,主要的是熟悉教师的语音、板书、思路、要求以及某些教学习惯。这些方面班主任可以向学生作些介绍,以加快学生的适应能力。只要学生能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就可以不断地提高成绩。

  3、帮助初一学生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在小学生时代,择友的条件是只要能与伙伴一道玩耍就满足了。进入初中以后,人际关系发生新的变化,新同学不再是住家相近的同学,而是来自不同的小学或较远的地区。而且初中生所寻求的是特定的朋友--挚友,他们表面上在一起做游戏、搞活动,或者沉浸在共同兴趣的活动中,但是,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彼此的心迹,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自己选择的爱好或话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寻找挚友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他们就能够相当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挚友。对友谊的渴求,也使部分性格内向、不擅言谈的学生沉迷与网上交友,或者干脆在网络游戏中麻醉自己。

  因此,帮助初一学生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一方面是帮助他们扩大同学间的接触面,促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和班集体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帮助他们增强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以适应班级集体对他们比小学时代的更高要求。实践证明,一个学生适应班集体,心理发展健康;不适应班集体,会出现孤僻、不合群或调皮捣蛋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三、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

  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对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关系是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基础和有力手段。班主任只有和同学建立和谐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而形成这种良好关系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劳动过程,是一个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到:

  首先,要热爱、尊重学生。班主任要把学生做为具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格等个人品质的具体人来对待,把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当作有意义的事情来关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关心学生进步与成长,扶植他们正当的兴趣和专长,同时严格要求他们。严格要求也是尊重他们。

  其次,在班级里讲求民主平等。民主对待每一件事,会使学生发挥住最大的潜力,同时也促进了班主任和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因此班主任要以平等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开诚布公地和他们交流各种问题,要使学生感到班主任是他们中的一员,又是可信任的长辈和学习表率。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学习和行为。

我班以“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意之坚强的人”为题开了一次主题班会。班会的形式是自由发言、讨论式。同学们在主题班会前,通过各种方式,查找到意之及其品质,以及意之培养等问题的资料。首先,列举了许多事实,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讨论了意之与成才的关系。经过热烈的讨论,深深地体会到天才出于勤奋,意之坚强是能否成才的必要条件。接着又引导大家讨论第二个问题,即在每天平淡的生活中,有没有机会表现个人的意之。大家又热烈讨论开了。同学们从平时的纠正某种不良行为,努力避免外界的干扰、克服学习过程的种种困难、同学中的团结友爱等事情和行为中,认识到这些平平淡淡的小事和行为,都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意之,并表扬了那些克服困难、学习有进步的同学。这次班会既有利于初一学生形成坚强的道德意之,又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情感、意之、性格等。还以“当代中学生应具有哪些优良性格”为题也开了一次主题班会。经过摆事实,讲道理。最后使师生形成共识,明白学生的过失在许多情况下是由于不良个性心理特征,特别是不良,性格引起的,进而对学生提出了勤俭、竞争、宽容、豁达、大方、守纪等十几种优良个性特征要求,也批判了江湖义气、易冲动、懒散、小气等不良性格。这次班会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班会后号召两个班的同学把他们所思所想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张贴于学校文化橱窗内,以便交流。就“怎样培养中学生的健康人格?”、“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良好品德?”等进行了探讨和实践,为了更好地融洽师生关系,我们也开展“老师,我想对你说”活动,学生不定期的以书面形式给班主任老师写信,把对班级管理的看法写出来,把自己的烦恼写出来。

马加爵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也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以此为镜,对班级心理教育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并将新课标倡导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从心理学角度去调试初一新生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有正确的交往观、人生观。

 只在学校里,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有限的,搞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一个有效的活动能使师生间无话不谈,促进了彼此感情的交流。

四、班干部的锻炼与自主管理相结合

  因为班干部是集体的骨干力量,在创建班集体中他们是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所以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支称职的班级干部队伍,这就必须经过班主任的精心挑选和培养。

  挑选班干部前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谈话,组织卫生打扫,开展活动,根据德、才、能三个方面,初步筛选,确定临时班级干部名单及所任职务,再让这些干部去组织各项班级活动,进行观察考验。等到全班同学相互认识,有一定了解的时候,根据班主任提出来的、表现突出的、能力较强的、符合担任班干部条件的同学作为候选人,再进行民主选举选出班干部。

  班干部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有素质的培养也要有能力的培养。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个人气质、品德修养等,在这里首先要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素质。班干部能力的培养需要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而班主任更要注意培养班干部包括组织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敢说敢试能力等。对于高中班级,集体一旦形成,班级工作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教师只能当导演和顾问。班级的各种活动,如班会、黑板报、文体活动、公益劳动等都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前,班主任要发动班干部拿出计划,活动后要负责这项活动的班干部写好总结,在活动中班主任要自始至终参加,注意引导,把握航舵,保证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推销能力,达到树立信心的目的。

  总,班干部岗位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苗圃,提高学生素质的摇篮,这项工作也是班级管理水平能否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

五、帮助学生适应中学学习生活,注意学习方法的引导

  (1)帮助学生把握住预习——听课——复习——写作业,每一个重要学习环节。特别要强调养成课前先预习,写作业前先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对如何预习、复习,各科教师必须要给予具体的指导。

  (2)培养学习习惯还应注意规范化,对作业的书写,答卷时的格式要求等都是很重要的。另外,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的一大困难就是不会记笔记。因为,小学很少有笔记。所以,教师对如何抄笔记?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如何记好预习或自学笔记等,都要进行细致耐心的辅导。

  (3)组织好学习班会。如由教师向同学们介绍一些预习、复习、记笔记的一般方法;初中学习的特点;记忆的规律等内容。也可请高年级学生谈谈他们是如何完成好小学向中学过渡的学习上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同学们还可提出自己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同高年级的同学们一起探讨和交流。此外,还可请校内特优生、校友中的优秀人物谈自己成功的经历。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的精神。

  (4)鼓励学生参加各学科的兴趣小组。这样,不但能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还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5)开学初班主任老师应经常组织部分学生或学生干部的座谈会,了解各科学习的情况和困难。及时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以后这一工作逐步由本班的学习委员组织课代表来完成。

六、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

  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教师应得到家长的支持、协作、合作。只有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团协调一致时,才能使教育收到最佳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在入学召开第一次家长会时,应向家长讲明,刚刚迈入中学大门的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这个时期内不但不能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引导。除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外,班主任老师还应与家长保持常的联系。这对学生的教育和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指导,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