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校企、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认识

 不起眼的小草 2010-09-20

我对校企、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认识

滦平县职教中心    权凤云

滦平县职教中心创建于1994年,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总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68名,教学班30个,在校生2300名。开设机械加工、数控技术、焊接技术、财会电算化、电子电工、信息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果树栽培与果品加工、旅游服务、畜牧兽医等12个专业。已有机械加工、学前教育、信息技术等三个专业被评为承德市骨干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为我校的特色专业。

为改变传统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的不足和弊端,寻求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新途径,十几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开展了适合各个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很多不足。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学习,培训,我认为国家教育部提出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确实是增强教学工作实效性的有效办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培养制度,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能够解决生产难题的复合型、知识型高技能人才不足。职业学校应该把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真正运用到教学之中,发挥其效能,为国家培养大批技能型、实用性人才。下面我就校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和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我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认识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好形式,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好方法,既是促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又是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举措。即必须坚持让教师学生深入企业学习,实现“上课如上班”、“教室如工厂”的“教学做”一体,保证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得到提升,及早地适应工厂和企业的环境,保证学生掌握更多的企业生产、组织、运行、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零距离”对接,拓宽就业市场,解决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又“招”不到人才的矛盾,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着想,才能真正做到为政府社会排忧,为家长学生解难。。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就业的人,还要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人,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人。因此我校应该把“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统一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上来,统一到“培养社会技能型紧缺应用人才”上来,紧紧围绕市场发展的需求,建立起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习就业结合、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二、如何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1.健全合作机制,找准校企合作结合点。

现代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行业的参与,离开企业行业的参与,职业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企业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职业教育,离开职业教育的企业行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企业参与是实行工学结合的关键环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障,也是校企双方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增强各自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

职业学校应该与若干家企业共同成立校企合作联谊会,制订理事会章程。联谊会每学期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共同制订、修订培训计划,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成立校企联谊会可以密切学校与企业的关系,企业定期派专家到学校进行技术指导,学校派老师到企业体验,向专家学习,与专家交流。使双方围绕合格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达成共识,统一思想,从而为校企合作办学开通道路,提供可靠保证。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的场所,让学生到企业感受企业的环境和氛围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让学生回校后有目的的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和培训。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要较好地实现“四落实”:即实训场地落实、师傅配备落实、管理措施落实、实训计划落实。为学生实习提供条件。

到企业进行实习、培训,可以让学生进入到一个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之中,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的生产、技术、市场竞争、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等问题,并能收集掌握大量的生产及企业需求等信息,给学校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职业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十多年来,我校密切结合滦平的实际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把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业者作为培养目标,就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但还存在很多的弊端。今后我们应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建立起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做法:

一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实现课程开发动态化。 围绕培养目标,突出职业特点。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结构体系,代之以跨学科的综合课程结构,把传统职业教育中设置的十几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科学地综合为《专业理论》、《专业计算》、《专业制图》、《专业实训》四门课程,实现核心课程与项目训练式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三年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的课时比为1.5:1.5:7

二是以行动为导向,以能力为重点,实现专业设置市场化。从工作岗位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内容,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进课堂,这样既考虑职业目标的实际需要,又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基础,突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借鉴以“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为主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在“干中练、练中学”的机会,切实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等整个工作过程。真正让学生获得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适用社会的能力。通过培养、培训是学生真正富有创新能力,具有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本领。

三是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以实践操作能力为核心,实行教考分离制度。为提高家长对学校考试的认可度,推进学校考试制度的科学化,改变传统的谁教谁考的办法,建立起统一的考核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由教科研处组织命题,建立滦平县职业教育考试委员会,由滦平县职业教育考试委员会组织考试。经考试委员会确认合格者,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由劳动部门发给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使毕业生的“双证”持有率达95%以上。

四是以职业道德为抓手,以就业为目标,实现教学过程综合化。在突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重视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列入教学计划,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构建起职业学校质量结构的金三角: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学校以就业为目标,充分发挥招生就业办公室的作用,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让学生与企业、市场零距离对接。

3.突出特色,探索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有效形式

产教结合是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更便利、更直接的有效形式之一。它既能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训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又能更好地增强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专业发展。

学校应该按照“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思路,在搞好与校外企业合作的同时,充分挖掘学校内部资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师资力量,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变“产教分离”为“产教结合”,变“工学分离”为“工学结合”。结合相关专业创办各类加工中心和培训中心。使这些企业性实体走出一条融教学、实习、生产、经营、服务、就业为一体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办学路子,从而使培训过程实现功效“五合一”:一是车间、教室合一。上专业理论课时是教室,上实习课时是实习车间。二是学生、学徒合一。学生在生产实习时,既是一个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一个生产者,集学生和学徒两个角色于一身。三是教师、师傅合一。在生产实习课上,老师既是教师又是实训指导师傅。四是作品、产品合一。把学生在生产实习中按成品质量要求完成的作品推向市场,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五是育人、创收合一。学生生产实习的过程,既是培养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逐步实现学生生产实习由“消耗型”向“盈利型”的转变,达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的目的。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建立起企业决定用人规格和质量,校企共同培养,义务分担,利益均享,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 “教室车间化、车间产业化、理论实践化、学校工厂化”的办学机制。构建起实践能力三个层面的培训体系:一是基本技能培训层面,通过校内实训车间,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二是专业能力培训层面,通过校办产业,培养学生的熟练技术技能;三是综合能力培训层面,通过社会培训企业,培养学生的岗位生产能力。这种培训模式可以缩短用工培训时间,也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真正实现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服务与依靠、生产与培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工学结合的效果

坚持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教办学模式,可以培养出专业技能水平过硬、综合素质较高、适应市场和职业岗位需求的合格人才,大大缩短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由学生向工人过渡的时间。以良好的出口拉动入口,形成“进出两旺”的良性循环。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为此,职业学校应进一步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体系、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大面积实施“订单教育”,与合作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共同制订出人才培养规格和用工标准,共同制订学校的教学计划和企业的培训计划,建起实习与就业新的结合点,更好地实行工学结合,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同步。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进一步将学校做大、做特、做强、做活,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努力把我校创办成一所综合性、多层次、多功能的教育服务中心,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