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执行力的问题

 昵称3470288 2010-09-20

进一步提高对政府执行力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加强执行力建设是为了促进湖北的发展,是抓发展的一个抓手。抓发展从何处入手,要从提高政府执行力入手。如果把发展作为一个产品,政府、企业和基层各有不同的分工,作为省政府的机关,在抓发展这个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我们就是负责发展环境,以较高的效率把生产力的有关要素、发展的相关条件配置好。执行力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发展的效果。党中央强调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政府抓第一要务,就是按照党委的发展部署蓝图、人大通过的工作计划安排,抓具体执行,把我们执行权力、服务职责高效率地体现出来。什么时候能说我们的执行力提高了呢?检验的标准就是湖北的发展。如果湖北还是发展不快,距离越来越大,就不能说我们的执行力提高了。

  二是提高执行力是对我们行政机关最准确的定位。党委决策,人大监督,政协支持,政府执行,在几套领导班子中,政府要给自己准确定位。发展的思路、方案、大政方针确定之后,把这些方针政策变成现实,中间的桥梁就是执行力。要把蓝图、计划、方案、项目高效率地变成现实,就要抓好执行力建设。政府机关是执行主体,是受权主体,要树立强烈的执行意识,做好执行的工作。

  三是执行力建设是提质提效的重要抓手。省政府机关要树立或进一步增强"以效获益"的效率意识,这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比如土地的审批,我们如果早半年、早三个月、早几十天可能就关系到一个项目建设的一轮周期,晚半年就晚了一轮周期,也可能就因此晚了二三年、三五年。行政机关办事效率直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相关,与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相关,与财政收入增长多少直接相关。执行力建设是提质提效的具体化,没有执行力的提高,提质提效就是一句空话。

  四是执行力建设联系着机关的作风建设。现在市州的同志、基层的同志对省直机关的评价明显好转,通过办事看到了我们的积极性、精神风貌、工作作风的转变。没有执行力的提高讲作风的转变就没有载体,就没有具体体现。

  五是执行力是竞争力的核心。现在全国各地处于"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发展态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的执行力是一个地方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在现代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大为改观的前提下,地区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执行力上、抓发展的具体能力上,所以我们要加强执行力建设。在当前的国民素质、经济体制下,政府的执行力、推动力是拉开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执行力直接关系到我们湖北的竞争力。

  六是执行力是对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多方面的考察和考验。第一,执行力建设考察我们思想解放的力度与程度。"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发展的效果如何最终要看我们思想解放的程度。政府是服务机关、办事机关。"道以通为要"。政府的工作核心是要能办成事,怎么样能把事情办成就怎么做,这是解放思想的核心和落脚点。善于于无望之中找到希望,把希望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把事办成,这就是我们的职责。基层来的事情,市州来的事情,我们先不要拿条条框框来对,先去看如何给他办成,当然我们有基本准则。第二,执行力建设考察我们的宗旨意识。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如何体现宗旨?关键看能不能办成事。群众是从我们能不能办事、能不能办成事来考察检验我们的宗旨意识。第三,执行力建设考察我们的工作能力。我们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不能劳而无功,只有耕耘没有收获。在政府机关的办事能力中,最主要的是操作能力、实施能力、把事情办成。我们的能力如何,我们的执行力如何,核心是能办成事。第四,执行力建设检验我们的操守。进了政府的门都是公务员,都在一定的岗位,担任着一定的职务,老百姓都称为"官"。为官的操守是什么?就是使命感、责任感,这是最基本的。我们起码要对得起这份工资。湖北的发展如何,这是我们的责任。今后省政府机关要把"湖北兴则我们之功,湖北衰则我们之罪"这十六个字作为我们体现宗旨意识、检验我们为基层服务的准则。这就是我们强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用执行力来检验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五,执行力建设检验责任制的落实力度。政府机构在设立时有"三定方案",即定职、定岗、定责,责任早已明确。按照责任制的要求,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能力席位。政府的工作岗位,特别各级领导岗位是能力席位,板凳放在那里,不是谁都能坐,坐的时候还有具体要求,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素质都有要求。所以从落实岗位职责的角度也必须抓执行力。第六,执行力效果如何检验我们政府系统的合作能力。上半年我们遇到这么多的事,应对处理的效果都比较好,为什么呢?省政府各个部门按照设定的岗位责任,互相协调,配合得很好,体现的是一种合力。

  三、建立健全执行力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进一步查找影响执行力提升的各种问题。在上半年执行力建设中,政府机关普遍做得不错,但也有一些问题,主要是部门之间不平衡,下一步应进一步查找问题,看准了的就要进行整改。省效能办与统计局一起设计了"省政府部门提高执行力大讨论活动问卷调查",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已经向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社会人士和市州党政领导,以及省委党校学员发放调查问卷1440份,目前正在开展问卷回收和综合统计工作,调查结果很快就会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要针对问卷调查所反映的问题,认真进行对照检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面对公众评价,要认真反省。查摆出的问题要认真进行整改。

  二是要重点在四个问题上继续加大力度。一要提高干事、创业的激情,解决激情缺失的问题,解决干事创业精神不足的问题。努力克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的思想,要振奋精神,拒绝平庸。在工作中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激情满怀地做好我们的工作。二要解决能力恐慌,遇事束手无策,办事办法不多的问题。工作能力就是敢想敢干,能想会干,敢闯善创,这是一个善政的问题。三是要解决封闭保守,怕担风险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敢冒敢闯、敢于突破的意识。我们在讲解放思想的时候都能讲出一套来,但一到办事的时候还是老一套。为什么呢?因为老一套是非常具体的、长期以来形成的,是有具体规定的。敢闯敢试只是一种提法,没有具体化,搞不好还要冒风险。这就是我们讲来讲去,最后做的还是老一套的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四是解决部门利益至上、遇事推诿的问题,增强全局意识、整体意识,做到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谋发展,弹和弦、奏和乐、唱合唱,营造有利于形成发展合力的氛围。这个非常重要,这既有能力问题、精神面貌问题,还有我们协调配合问题。讲执行力,不光是个人的执行力,也不是那个部门的执行力,是整个湖北省政府的执行力。

  三是要建立执行力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强化责任制。怎么样形成长效?就是要强化责任,把奖惩兑现。提升执行力,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对未能按时限和标准完成任务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建立闭环系统,落实奖惩制度,要有"没有办怎么办"的办法。我们宁可淘汰老的思路,乃至淘汰一些人,也不能让湖北被淘汰。要认真总结各部门在执行力建设中创造积累的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形成长效机制。要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工作落实机制,促进执行力建设长期有效开展。重点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健全行政责任体系,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强化问责效果。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湖北省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办法》、《湖北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规章制度。二是要法制化、制度化。把执行力达到一个什么标准作为一个规定动作,不是自选动作。三是要把执行力效果的评价机制建立起来。效能办和统计局的办法不错。我们评价系统主要不是系统内部,而是系统外部。一个是基层的评价,我们做的如何,关键是看地市州的领导、县市区的领导、基层的领导对我们的评价。二个是人民群众的评价。人民群众直接看到的效果形成对我们政府的评价。这是我们评价的标准,这是我们工作的落脚点。四是湖北省政府的执行力效果如何要将一年或几年的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成效作为根本的评价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