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敲打”,常“敲打”

 昵称3470288 2010-09-20

20105月第三周时事热点:早敲打,常敲打

  某市换届一结束,领导班子就集体奔赴设在监狱边的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在腐败案例展示栏前,一位领导伫立良久,慨然道:假如当初他们能够早些来这里看一看,接受一下警示和敲打,也许不会沦为阶下囚。

  早受敲打,让人想起电力职工抗冰斗雪的经验。20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遭遇持续低温冰雪灾害。为破除冻雨形成的雨凇和冰挂,电力职工不得不爬上高高的塔架和线杆,用棍棒不住地敲打。这种看似简单的敲敲打打,正是化解冻雨对电力设施损害的有效方法。

  还有一些敲打,同样不可或缺。工厂里检修管道时,有经验的工人师傅会拿一把铁锤,沿着锈蚀的管壁一路敲下去,一些原本掩盖在防锈漆下的锈,便会随着铁锤的敲震纷纷剥落。铁匠打铁时,从熊熊炉火中夹出通红的铁坯后,要放在砧台上狠狠敲打,否则煅不出好钢,打不出利器。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也需要经常敲打:上级领导的谆谆提醒,同志出于善意的批评,纪检部门的警示教育,代表组织的诫勉谈话,面对党旗重温誓词,逢年过节的廉政短信,都是敲打的具体表现形式。干部的学习、工作、生活,作风、道德、纪律,党性、品质、意志,无不需要经常敲打

  敲打冰封,可以去除重负;敲打管壁,可以震掉锈蚀;敲打铁坯,可以煅出好钢。敲打党员干部特别是位居要职的领导干部,能够震动头脑和灵魂,有警钟长鸣之功、防微杜渐之用、拒腐防变之效。尽管敲敲打打难免会让被敲打者感觉不舒服,有些震痛,但冷静考量,这种震痛有利于清醒头脑、明正视听,有助于卸包袱、防腐蚀、强筋骨。

  敲打,须用心用力,敲到点上,打在痛处。敲打不可隔靴搔痒,不是旁敲侧击,不能雷声大、雨点小、水过地皮湿。对工作、同志负责的敲打,既要除疾务尽,又不能简单粗暴,不加辨别一棍子打死。要本着治病救人的宗旨,像外科医生一样找准病灶,像针灸大夫一样把准穴位,针对干部自身和工作中的问题、弊病、缺陷和弱点,敲得有理有据,打得有力有节,达到帮助同志、改正错误、强肌健体、发展事业的目的。 

  与敲打相对的,是吹捧。敲打是爱之深,言之诤,责之切。吹捧则出乎私心私利,失之谄媚奉承。一个身陷囹圄的领导干部,在审判席上追悔莫及,假若当初自己的身边少一些抬轿子的,少一些吹鼓手,多一些敲打声,或许自己不会堕落得这样快,陷得这样深。前车之覆,足以令后来者鉴戒。早些,再早些;多些,更多些,那震人灵魂、动人心魄的敲打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