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普遍原理—逻辑性原理

 忘情天宫 2010-09-24

我们大家都知道,数学的证明是最讲究逻辑推理的。逻辑推理一直贯穿着数学研究的始终。人们最早在欧氏几何中学习许多逻辑推理,英国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罗素在《数学原理》中就提出了所谓逻辑主义的主张,想把所有数学归结为逻辑。但由于推导过程还要用到两条非逻辑公理:即选择公理和无穷公理,从而使得从逻辑推出全部数学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数学中,大部分采用形式化的推理过程与代数演算具有相似性。这类推理的正确性仅依赖于它们的形式,而与内容无关。例如三段论法,由于形式推理在公理化数学中用得最多,表达得也最精确,因此,逻辑推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数学公理系统的形式化。在股票二级市场上,中小投资者往往用“形式上逻辑推论”去判断一只股票价格的合理性。经常导致看不懂股票市场中股价的合理性。因为“股价”经常违反你的直观“形式逻辑”股价的波动从未曾符合过股票的真正价值,股价永远过高或过低。如果股价可以随时反应真正的价值,也就不会有股市的上下波动了。因此,投资人不应把一般形式逻辑套用在股票市场上,股市行情不是用一把尺子就能测量出来的。在商品期货投资中也一样。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事是简单的。所有的事物都依赖事实而发生或存在。一定的目标可以达到,但是其中的路程不是一条直线,即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实际上,平常的股市行情的高低只不过是反应“供需”关系而已。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表现出股票的真正价值。所以无论如何,只要市场供应大量股票,如近期大量发行IPO新股,行情便会相对下跌。股市上股价波动在中短期有90%是心理因素影响,而基本面是左右股市长期表现的关键。就如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所说的,T(Tenolen  趋势)=G(Geld 资金)+P(Psychologie 心理),在日常的各种博弈活动中,我们也看到博弈的最后境界:往往是博弈双方的“心理”承受能力。看谁能真正了解对方心里承受能力,从而打垮对方的心理底线,战胜对手。股市上的“心里预期”是整个市场群体对当时情况的评估未来一种表现形式。短期看,往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市场大部分时间都只关心近期表现,因此,从形式逻辑观点看,对于短期思考许多传统指标,如市盈率、市净率,都是一个心理指标。短期来看,市场往往是在赌“增长率”,“变化率”,当然是相对以前人们的认识变化。即相对于过去“增长率”变化,或经济环境的“变化”。这时,投机的时机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在短期“心理预期”诱导下,市场表现往往违反我们的形式逻辑上的认识。这时只有抓住:“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快进快出的交易手法,才能战胜二级市场上的心理波动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