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因素影响氮肥肥效

 明心书筑 2010-09-25

土壤性质。首先考虑土壤本身的供氮水平,因地制宜地施用氮肥。根据土壤肥力的状况确定施肥量,肥力高的地块少施,肥力低的地块多施。氮肥分配到中、低肥力田块的比例大于高肥力田块。因为中低肥力田块的增产潜力大于高肥力田块,根据全国多年多点肥料试验结果表明,中、低田块每公斤氮增产稻谷4千克,小麦5千克,玉米5.5千克,比高产地增产潜力大。 
    土壤对不同类型的氮肥也有很强的选择性,酸性土壤可选择碱性肥料和生理碱性肥料及中性肥料,如氨水、碳酸氢铵、尿素、硝酸钙等。在沙质土壤上施用氮肥应少量多次,基肥少施,增加追肥次数,并且不适于施用硝态氮肥。
    作物的营养特性。作物对于氮肥也具有选择性,不同作物种类对于氮肥的形态和品种的选择不一样。水稻、小麦、高粱、玉米等禾谷类作物,以及棉花、蔬菜、果树是需氮较多的作物,氮肥的施用量应大些。大豆、花生等豆类作物有根瘤菌共生固氮,对氮要求不迫切,可以少施或不施氮肥。
    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需肥能力不同,水稻中的杂交稻、粳稻等,由于根系发达,吸收和需求氮量比常规稻多。
磷肥
磷肥是以磷矿为原料生产的含有作物营养元素磷的化肥。磷在植物体内是细胞原生质的组分,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起重要作用;磷还参与植物生命过程的光合作用,糖和淀粉的利用和能量的传递过程。磷肥还能促进植物苗期根系的生长,使植物提早成熟。植物在结果时,磷大量转移到籽粒中,使得籽粒饱满。最早的磷肥是过磷酸钙,现已逐渐被磷酸铵和重过磷酸钙等高浓度磷肥取代。磷肥的有效组分的品位以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分数表示
什么是磷肥?磷肥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具有磷(P)标明量,以提供植物磷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单元肥料。磷是组成细胞核、原生质的重要元素,是核酸及核苷酸的组成部分。作物体内磷脂、酶类和植素中均含有磷,磷参与构成生物膜及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和脂肪的合成、分解和运转等代谢过程,是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养分。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促进幼穗分化、藻浆和籽粒饱满,促使早熟;还能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等作物的花芽分化和开花结实,提高结果率,增加浆果、甜菜、甘蔗以及西瓜等糖分、薯类作物薯块中的淀粉含量、油料作物籽粒含油量以及豆科作物种子蛋白质含量。在栽种豆科绿肥时,施用适量的磷肥能明显提高绿肥鲜草产量,使根瘤菌固氮量增多,达到通常称之为“以磷增氮”的目的。此外,还能提高作物抗旱、抗寒和抗盐碱等抗逆性。
磷肥知识介绍
关键词: 磷肥

1.磷肥的种类和性质
  根据溶解度的大小和作物吸收的难易,通常将磷肥划分为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三大类。凡能溶于水(指其中含磷成分)的磷肥,称为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凡能溶于2%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或微碱性柠檬酸铵的磷肥,称为弱酸溶性磷肥或枸溶性磷肥。如钙镁磷肥、钢渣磷肥、偏磷酸钙等;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弱酸而只能溶于强酸的磷肥,称为难溶性磷肥,如磷矿粉、骨粉等。生产上常用磷肥的种类和性质
  2.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
  过磷酸钙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最主要的反应是异成分溶解。即在施肥以后,水分向施肥点汇集,使磷酸一钙溶解和水解,形成一种磷酸一钙、磷酸和含水磷酸二钙的饱和溶液,其反应如下:
  这时施肥点周围土壤溶液中磷的浓度可高达10mg/kg-20mg/kg,使磷酸不断向外扩散。在施肥点,其微域土壤范围内饱和溶液的pH可达1- 1.5。在向外扩散的过程中能把土壤中的铁、铝、钙、镁等溶解出来,与磷酸根离子作用,形成不同溶解度的磷酸盐。在石灰性土壤中,磷与钙作用,生成磷酸二钙和磷酸八钙,最后大部分形成稳定的羟基磷灰石。在酸性土壤中,磷酸一钙通常与铁、铝作用形成磷酸铁、铝沉淀,而后进一步水解为盐基性磷酸铁铝。在弱酸性土壤中,磷酸一钙易被粘土矿物吸附固定。在中性土壤中,过磷酸钙主要是转化为CaHPO4•2H2O及溶解的Ca(H2PO4)2,是对作物供磷能力的最佳状态。CaHPO4•2H2O是弱酸溶性的,残留在施肥点位置,故过磷酸钙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水平范围0.5cm,纵深不过5cm,其当年利用率也很低,通常为10%-25%。
  钙镁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钙镁磷肥可在作物根系及微生物分泌的酸的作用下溶解,供作物吸收利用。
  磷矿粉在土壤中的转化:磷矿粉施入土壤后,在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分解,改变原有状态而转化为新的磷化合物(图9-13)。
  影响这种转化的因素主要是土壤pH、Ca2+浓度和H2PO4-的浓度,很明显,在酸性条件下有利于磷矿粉的这种转化,因此磷矿粉以施在酸性土壤肥效较高。
  3.磷肥的合理分配和有效施用
  磷肥是所有化学肥料中利用率最低的,当季作物一般只能利用10%-25%。其原因主要是磷在土壤中易被固定。同时它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又很小,而根与土壤接触的体积一般仅占耕层体积的4%-10%,因此,尽量减少磷的固定,防止磷的退化,增加磷与根系的接触面积,提高磷肥利用率,是合理施用磷肥,充分发挥单位磷肥最大效益的关键。
  (1)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在土壤条件中,土壤的供磷水平、土壤N/P2O5、有机质含量、土壤熟化程度以及土壤酸碱度等因素与磷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关系最为密切。
  土壤供磷水平及N?P2O5:土壤全磷含量与磷肥肥效相关性不大,而速效磷含量与磷肥肥效却有很好的相关性。一般认为速效磷(P2O5)在10mg? kg-20mg/kg(Olsen法)范围为中等含量,施磷肥增产;速效磷>25mg/kg,施磷肥无效;速效磷<10mg/kg时,施磷肥增产显著。蔬菜地磷的临界范围比较高,速效磷达57mg/kg时,施磷肥仍有效。国光苹果叶片含磷量小于0.14%为磷不足。磷肥肥效还与N/P2O5密切相关,在供磷水平较低,N?P2O5大的土壤上,施用磷肥增产显著;在供磷水平较高,N?P2O5小的土壤上,施用磷肥效果较小;在氮、磷供应水平都很高的土壤上,施用磷肥增产不稳定;而在氮、磷供应水平均低的土壤上,只有提高施氮水平,才有利于发挥磷肥的肥效。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磷肥肥效:一般来说,在土壤有机质含量>2.5%的土壤上,施用磷肥增产不显著,在有机质含量<2.5%的土壤上才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这是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因此磷肥最好施在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上。
  土壤酸碱度与磷肥肥效:土壤酸碱度对不同品种磷肥的作用不同,通常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应分配在酸性土壤上,而水溶性磷肥则应分配在中性及石灰性土壤上。
  在没有具体评价土壤供磷水平数量指标之前,也可以根据土壤的熟化程度对具体田块分配磷肥。一般应优先分配在瘠薄的瘦田、旱田、冷浸田、新垦地和新平整的土地,以及有机肥不足、酸性土壤或施氮肥量较高的土壤上,因为这些田块通常缺磷,施磷肥效果显著,经济效益高。
  (2)根据作物需磷特性和轮作换茬制度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作物种类不同,对磷的吸收能力和吸收数量也不同。同一土壤上,凡对磷反应敏感的喜磷作物,如豆科作物、甘蔗、甜菜、油菜、萝卜、荞麦、玉米、番茄、甘薯、马铃薯和果树等,应优先分配磷肥。其中豆科作物、油菜、荞麦和果树,吸磷能力强,可施一些难溶性磷肥。而薯类虽对磷反应敏感,但吸收能力差,以施水溶性磷为好。某些对磷反应较差的作物如冬小麦等,由于冬季土温低,供磷能力差,分蘖阶段又需磷较多,所以也要施磷肥。
  有轮作制度的地区,施用磷肥时,还应考虑到轮作特点。在水旱轮作中应掌握“旱重水轻”的原则,即在同一轮作周期中把磷肥重点施于旱作上;在旱地轮作中,磷肥应优先施于需磷多、吸磷能力强的豆科作物上;轮作中作物对磷具有相似的营养特性时,磷肥应重点分配在越冬作物上。
  (3)根据肥料性质合理分配和施用
  水溶性磷肥适于大多数作物和土壤,但以中性和石灰性土壤更为适宜。一般可做基肥、追肥和种肥集中施用。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最好分配在酸性土壤上,做基肥施用,施在吸磷能力强的喜磷作物上效果更好。同时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的粉碎细度也与其肥效密切相关,磷矿粉细度以90%通过100目筛孔,即最大粒径为0.149mm为宜。钙镁磷肥的粒径在40-100目范围内,其枸溶性磷的含量随粒径变细而增加,超过100目时其枸溶率变化不大,不同土壤对钙镁磷肥的溶解能力不同及不同种类的作物利用枸溶性磷的能力不同,所以对细度要求也不同。在种植旱作物的酸性土壤上施用,不宜小于40目,在中性缺磷土壤以及种植水稻时,不应小于60目,在缺磷的石灰性土壤上,以100目左右为宜。
  (4)以种肥、基肥为主,根外追肥为辅
  从作物不同生育期来看,作物磷素营养临界期一般都在早期,如水稻、小麦在三叶期,棉花在二至三叶期,玉米在五叶期,都是作物生长前期,如施足种肥,就可以满足这一时期对磷的需求,否则,磷素营养在磷素营养临界期供应不足,至少减产15%。在作物生长旺期,对磷的需要量很大,但此时根系发达,吸磷能力强,一般可利用基肥中的磷。因此,在条件允许时,三分之一做种肥,三分之二做基肥,是最适宜的磷肥分配方案。如磷肥不足,则首先做种肥,既可在苗期利用,又可在生长旺期利用。生长后期,作物主要通过体内磷的再分配和再利用来满足后期各器官的需要,因此,多数作物只要在前期能充分满足其磷素营养的需要,在后期对磷的反应就差一些。但有些作物如棉花在结铃开花期、大豆在结荚开花期、甘薯在块根膨大期均需较多的磷,这时我们就以根外追肥的方式来满足它们的需要,根外追肥的浓度,单子叶植物如水稻和小麦以及果树的喷施浓度为1%-3%。双子叶植物如棉花、油菜、蕃茄、黄瓜等则以0.5%-1%为宜(过磷酸钙)。
  (5)磷肥深施、集中施用
  针对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且易被固定的特点,在施用磷肥时,必须减少其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增加与作物根群的接触机会,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磷肥的集中施用,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施用方法,因集中施用在作物根群附近,既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而减少固定,同时还提高施肥点与根系土壤之间磷的浓度梯度,有利于磷的扩散,便于根系吸收。
  (6)氮、磷肥配合施用
  N、P配合施用,能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和磷肥的利用率。在一般不缺钾的情况下,作物对N和P的需求有一定的比例。如禾本科作物的氮磷比例为2-3∶1,苹果的氮磷比为2∶1,而我国大多数土壤都缺氮素,所以单施磷肥,不会获得较高的肥效,只有当N、P营养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时,作物才能高产。
  (7)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
  首先,有机肥料中的粗腐殖质能保护水溶性磷,减少其与Fe、Al、Ca的接触而减少固定;其次,有机肥料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多种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草酸、酒石酸等。这些有机酸与Fe、Al、Ca形成络合物,防止了Fe、Al、Ca对磷的固定,同时这些有机酸也有利于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的溶解;再次,上述有机酸还可络合原土壤中磷酸铁、磷酸铝、磷酸钙中的Fe、Al、Ca,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
  (8)磷肥的后效
  磷肥的当年利用率为10%-25%,大部分的磷都残留在土壤中,因此其后效很长。据研究,磷肥的年累加表现利用率连续5-10年,可达50%左右,所以在磷肥不足时,连续施用几年以后,可以隔2-3年再施用,利用以前所施磷肥的后效,就可以满足作物对磷肥的需求。
  总之,磷肥合理施用,既要考虑到土壤条件、磷肥品种特性、作物的营养特性、施肥方法,还要考虑到与氮肥的合理配比及磷肥后效。当土壤中钾和微量元素不足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元素,使其不成为最小限制因子,这样,才能提高磷肥的肥效。
25.磷肥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的开花结果,提高结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油菜籽的含油量。常用磷肥与注意事项:
      过磷酸钙:溶于水,为酸性速溶性肥料 ,可以施在中性、石灰性土壤上,可作基肥、追肥、也可作种肥和根外追肥。注意不能与碱性肥料混施,以防酸碱性中和,降低肥效;主要用在缺磷土壤上,施用要根据土壤缺磷程度而定,叶面喷施浓度为1—3%。
      钙镁磷肥:是一种以含磷为主,同时含有钙、镁、硅等成分的多元肥料,不溶于水的碱性肥料,适用于酸性土壤,肥效较慢,作基肥深施比较好。与过磷酸钙、氮肥不能混施,但可以配合施用,不能与酸性肥料混施,在缺硅、钙、镁的酸性土壤上效果好!
      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是以磷为主的高浓度速效氮、磷复合肥,易溶于水,磷酸一铵为酸性肥料,磷酸二铵为碱性肥料,施用时适当要注意,一般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最适合于作基肥,也可作种肥。
钾肥
具有钾(K或K2O)标明量的单元肥料就是钾肥(potash fertilizer)。能提高土壤供钾能力和植物的钾营养水平。根据钾肥的化学组成可分为含氯钾肥和不含氯钾肥。所有的钾盐肥料均为水溶性,但也含有某些其他不溶性成分。主要钾肥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钾石盐、钾镁盐、光卤石、硝酸钾、窑灰钾肥。钾肥的施用除取决于土壤的供钾能力外,还受作物种类、农业生产水平和气候及土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土壤中钾的含量、形态及其转化和供钾能力是合理分配和施用钾肥的重要依据。土壤的全钾含量变幅较大 ,一般为0.1%~3%,平均约为1%。土壤中的钾包括3种形态:①矿物钾。主要存在于土壤粗粒部分,约占全钾的90%左右,植物极难吸收。②缓效性钾。约占全钾的2%~8%,是土壤速放钾的给源。③速效性钾。指吸附于土壤胶体表面的代换性钾和土壤溶液中的钾离子。植物主要是吸收土壤溶液中的钾离子。当季植物的钾营养水平主要决定于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一般速效性钾含量仅占全钾的0.1%~2%,其含量除受耕作、施肥等影响外,还受土壤缓放性钾贮量和转化速率的控制。
1.    硫酸钾 含氧化钾(K2O)48%~52%,含硫(S)18%,商品肥呈浅灰或微黄色。易溶于水,为高浓度速效性钾肥,吸湿性小,不易结块,易于存贮、运输。为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适宜于各种作物和土壤。特别适合于忌氯、喜硫作物,如薯芋类、十字花科、葱蒜类等。在酸性土壤上或长期施用时应配施钙镁磷肥、磷矿粉或其他碱性肥料,以防土壤酸化和板结。在缺硫的土壤和需硫较多的蔬菜如洋葱、韭菜、大蒜等上施用,效果好。故应首先用于对氯敏感及喜钾喜硫的作物上。在水生蔬菜中不宜施用。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施用,要配合施用有机肥料。对保水保肥能力差的沙性土,应基肥、追肥结合,分别施用。
可作基肥、追肥、种肥和叶面施肥。作追肥宜早期施用。做基肥、追肥时采取条施、沟施、穴施的集中施肥方法,施用量为每667平方米7.5公斤~15公斤。做种肥用量为每667平方米1.5公斤~2.5公斤。叶面施肥浓度为2%~3%。
2.氯化钾 含氧化钾(K2O)60%,商品肥含量50%~60%,为白色或淡黄色(或浅砖红色)结晶。溶于水,有吸湿性,久贮易结块。为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适合于除盐碱土之外的各种土壤。在酸性土壤或长期大量施用氯化钾的土壤上应注意配合施用有机肥料、钙镁磷肥、磷矿粉或其他碱性肥料(如石灰及石灰类物质等)施用。中性土壤上长期施用氯化钾,应配施钙质肥料。在瓜果类和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应根据作物、土壤条件合理或少量施用氯化钾,严禁施用氯化钾和氯化铵制成的双氯肥料。沙性重的土壤施用,应配合施用有机肥料,且应分次少量施入。在干旱季节,土壤的施钾量需要适当增加。
可做基肥、追肥,不宜做种肥。作基肥时在中性和酸性土壤上宜与有机肥、磷矿粉等配合和混合使用。作追肥时宜提早施用。施用量一般为每667平方米5公斤~15公斤,作基肥的施用量可以稍多于追肥。忌氯作物如马铃薯等不宜施用,可用硫酸钾等不含氯离子的钾肥。
3.草木灰 为稻草、玉米秆、棉花秆、油菜秆等植物残体燃烧后的残灰。主要是钾、磷、钙、镁、硫、硅以及各种微量元素,但以钾、钙为主。钾的形态主要是碳酸钾,其次是硫酸钾。为速效性碱性钾肥。贮存时应避免雨淋水泡。不宜与铵态氮肥、水溶性磷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人畜尿)同时混用。富含钙质,不能与过磷酸钙混存、混用。适于除盐碱土以外的各种土壤,尤其适用于酸性土壤。
可用作基肥、追肥和盖种肥,也可以进行根外追肥。用量为每667平方米50公斤~100公斤,施用前要加少量水使之湿润。作基肥时宜集中施用,采用沟施或穴施,深约10厘米,施后覆土。作追肥时,可叶面撒施。作盖种肥时,用作蔬菜苗床覆盖物。用1%草木灰水浸出液作根外追肥,可兼治蚜虫。

什么土壤和作物施用钾肥有效?
钾肥应首先施用在缺钾土壤上,土壤供钾情况决定了钾肥施用的效果。在实际中,应根据土壤供钾能力的大小,优先把钾肥施用在速效钾含量低,缓效钾贮量少,而释放缓慢的土壤上,一般以水稻、小麦为种植对象的土壤,其速效钾含量在40-80ppm(K2O)时施钾有效。钾肥应优先施在有足够的磷、氮水平而产量水平低的土壤上。质地粗的砂土供钾肥力低,速效钾易淋失,也应考虑钾肥的优先施用。各种作物的需钾量和吸钾能力不同,对一些喜钾作物如烟草、马铃薯、甜菜、甘蔗、香蕉等可多施钾肥,可在增产的同时提高品质。对增产幅度大的豆科绿色也可多施,以钾增氮。对需钾量大的高产矮秆良种和杂交水稻等也要注意钾肥施用。
钾肥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作物的抗逆性。钾肥的品种较少,常用的只有氯化钾和硫酸钾,其次是钾镁肥。
      氯化钾为中性、生理酸性的速溶性肥料,不宜在对氯敏感的作物上施用,如烟草、甜菜、甘蔗、马铃薯和葡萄。可作基肥和追肥,但不能作种肥(氯离子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
      硫酸钾为中性、生理酸性的速溶性肥料,广泛适用于各种作物,可用作基肥(深施覆土)、追肥(以集中条施和穴施为好),可用作种肥和叶面喷施(浓度为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