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昵称3602516 2010-09-27
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学习型社会人
四川绵阳八一中学/蒋理友 康活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信念应当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幸福的一生。”以人为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为突出特点的新课程改革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强调了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这正适应了当前教育根本目的和要求,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学习型社会的有效途径。那么,在现阶段推行的种种教育创新实践活动,则是一种以探究经验的获得为本位的生成性学习活动,也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有识之士所倡导的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模式。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技能和探究气质,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将自主探索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方式,把研究性学习精神和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真正的知识拥有者不再是掌握特定领域技能的人,真正的知识也不再是一种预先存在或被记载在书籍中的理论、规则和公式。真正有价值的是创造性的使用知识符号、知识信息的能力,真正的知识掌握者是能不断地阐明未被前人所识别的问题的人,能够不断的创造性的提出解决方案的人。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从自身做起,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对研究型课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也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一定感性认识后,使他们通过研究对周期较短的应用型或探究型的小课题进行研究。使他们初步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区别,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程序,学习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习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和论文,会展示研究性学习过程和成果,从而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习惯,进一步提高他们自己寻找、发现、提出研究课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指导,打开学生探究思维的大门

要提高学生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效果,就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由于研究型课程是对中学生力所能及的挑战性课程,一种科技成果的体现,形成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探索的学习模式,为学生独立思考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需要思考。只有通过不断思考、讨论和争论,才能加深理解。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而学生思维的闸门往往随着问题的发现和教师的发问而启动。因此,要打开学生探究思维的大门,首先要把课本上简洁的概念与复杂多样的现实生活挂起钩来,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于“无中生有,无疑质疑”之中引起学生的新奇感,以提高其学习兴趣,促使其开动脑筋想问题、研究问题。其次,在研究过程中,特别是在重点问题上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摸清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并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再次,就是要教会学生运用全面的历史观点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忌盲目性、主观性、表面性、片面性和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问题的实质,多思、深思和会思,进一步打开学生探究思维的大门。

 

三、释放学生潜能,提高自主探究知识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是当前推行和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思想。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更新和创新的时代,一个以人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和多样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提倡研究性学习,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改变了学生旧的学习方式,在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释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主动、多元、开放的思维品质,以及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的研究专题,而最主要又是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了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探索实践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以创新为灵魂,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要使他们的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洞察的敏锐性、想象的创造性、知识结构的独特性和灵感的活跃性的特征。其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由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就是整个学习和探究知识过程中的主体。活动设计要以学生为本,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为主。整个活动始终围绕学生自己发现---->选择---->探究---->解决问题这一研究过程来设计。这时,教师的角色就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是书本知识的传播者,他同时是新知识的学习者,活动过程中的协调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再次,要坚持以实践为主线。由于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现代生活问题、社会发展等问题。研究的方法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研究与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多种形式。这些类型的研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与人合作、与人交往,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坚毅的意志力等素质。这些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成长。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才是最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方式,这才是研究性学习所要实现的培养目标。

四、培养学习型社会人,努力实践创新教育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教育。而人在一生之中则需要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因此,一个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有尤为重要。研究性学习则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人际交往和在社会中学习的机会、真实地了解社会的机会。由于在以调查研究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诸如外出调查看不懂地图,找不到要去的地方;想去采访,又怕遭到拒绝;做社会调查时受到冷遇,致使调查活动搁浅等等。正是在这多次的挫折中,使学生渐渐地学会了办事,并逐渐提高了办事的能力。这既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又使他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会并掌握了与人相处的艺术。

社会在快速发展,资讯在日益发达。一个人要走向成功,要成为学习型社会人,除了自我的认知与创造外,人际关系尤为重要。据资料记载,美国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在访问十大企业专家时问道:人成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他们都说第一个要件就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才是个人的专业知识。这是因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因此,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有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自古以来都是存在的。彼此之间既然相互存在,那么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先缩小自己,小到可以进入任何人的心中,这样,别人才能接纳你,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关怀,才能热情地去拥抱生命,投入到社会生活之中,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社会人,同时,自己也会得到美好的丰收。

由此看来,在当前教育创新实践过程中,进行和实施的研究性学习,不仅适合学生的需求,而且还极大的丰富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同时,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难得机遇。它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把教学从书本回到实际,从课堂回到社会的实际应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这样,就促进了教师业务的提高,使其不断进行知识学习和知识更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引路人,使学生在教育创新实践的进程中,成为学习型社会人,使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更好地推进和加快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步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