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自1957年12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首套铝镁合金流通硬分币,面值有壹分、贰分、伍分共三个币种。事实上,我国发行的这套铝镁合金硬分币是在1955年开始铸造的。经过四十多年的造币生产实践和市场流通证明,我国当时采用铝镁合金来铸造低面值的硬币是非常适合中国国情的,现在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和喜爱。 自1980年4月1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又发行了面值为壹角、贰角、伍角、壹圆共四种铜合金流通硬币。这四种流通硬币由于铸造数量的不足,事实上没有真正被流通使用,至1986年后就停止铸造了。到了九十年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硬币系列,健全货币制度,提高人民币的整洁程度,维护人民币的信誉,从1992年6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了一组新的流通硬币,其面值有1角、5角、1元三个币种。这组新发行的1角、5角、1元流通硬币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在图案设计风格和文字表达上与以往的流通硬币不同,它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硬币正面图案在保留国徽、国名、汉字、铸造年号的基础上,增加了汉语拼音国名,背面图案采用了非对称艺术手法,分别再现了牡丹、梅花、菊花三种我国著名的花卉,同时进一步突出了硬币的面值文字。 2.在币材选择上采用了不同面值不同材质,容易区别。1角、5角、1元三种硬币分别采用了铝合金、铜合金、钢芯镀镍三种不同的金属材料。这三种材料色泽不同,比重各异,非常容易区别开来。其中,1元硬币选用的是八十年代国际比较新颖的钢芯镀镍造币材料(简称NBS),具有外表美观、耐磨损、耐腐蚀等优点,而且铸造成本较低。5角硬币选用的是经过技术改进的铜合金,色泽金黄,抗变色性能较高。1角硬币选用的是传统的造币铝合金材料,具有轻便、成本低廉等特点。 3.在规格尺寸、单枚质量上突破了以往传统的做法,使之更趋于科学合理。1角、5角、1元三种硬币的直径分别为Ф22.5mm、Ф20.5mm、Ф25.0mm;硬币边部厚度分别为2.40mm、1.65mm、1.85mm,突破了过去面值越大,直径、边厚就越大的传统尺寸规格。 这组1角、5角、1元流通硬币的铸造发行是成功的,它凝聚了新中国造币企业广大设计人员、技术人员和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和汗水,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是集中了各方面智慧和力量的集体成果。事实证明,这组流通硬币的发行成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2000年10月起,为配合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我国又陆续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新版流通硬币1角、5角、1元(其中5角流通硬币延迟至2002年11月才发行)。这套硬币与以前发行的流通硬币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在币面上取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与国名,而改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其次1角流通硬币的规格改小,直径改为Ф19.00mm,边部厚度改为1.75 mm;1元流通硬币的边部采用了“边部滚字”新工艺。再有硬币的背面图案也进行了调整,1角背面图案为“春兰”,5角为“荷花”,1元为“菊花”。第四是5角硬币的材质也给予了改变,由原来的造币铜合金改为金黄色的钢芯镀铜造币材料(简称ABS)。 1984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建国以来的第一套(3枚)以铜镍合金为材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壹圆流通纪念硬币,开创了新中国铸造发行流通纪念硬币的先例。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国又陆续先后发行了以铜镍合金为材质的壹圆流通纪念硬币的品种有:“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国际和平年”、“中国人民银行建行40周年”等计有九套11枚。1987年11月20日, 中国人民银行还发行了以铜锌合金为材质的“第六届全运会”壹角流通纪念硬币一套3枚。从1990年起,我国铸造壹元流通纪念硬币的材质有了很大的改变,当年8月22日发行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壹元流通纪念硬币(一套11枚)的材质就是用钢芯镀镍坯饼铸造的。以上十套13枚壹元流通纪念币的直径规格都是Φ30mm。从1991年3月12日起铸造发行的以钢芯镀镍为材质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10周年”壹元流通纪念硬币的直径规格就改为Φ25mm了。以后又陆续铸造发行的“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宋庆龄诞辰100周年”等题材的壹元流通纪念硬币的直径规格均改为Φ25mm。此外,从铸造发行“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壹元流通纪念硬币起(“希望工程”壹元流通纪念硬币除外),对硬币的边部采取了“边缘滚字”新工艺,增加了流通纪念硬币的新颖性和防伪性。从1993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又铸造发行了以造币红铜为材质的,以我国珍稀动物为题材的5元特种流通纪念硬币,至今已发行了有“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白暨豚”等十个品种,共计10枚。这十个品种的流通纪念硬币边部都采取了“间断丝齿”工艺。1997年7月1日,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百年盛事,中国人民银行特别铸造发行了“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一套2枚的铜质10元流通纪念硬币,这套流通纪念硬币打破了传统的硬币形制,采取双金属(黄铜和白铜)镶嵌新工艺铸造。以后又分别铸造发行了“庆祝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双金属镶嵌的10元流通纪念硬币。从2001年5月发行的“西藏解放50周年”5元流通纪念硬币起,其材质由原来的造币红铜改为金黄色的造币铜合金,其直径也由原来的Ф32.00mm改为Ф23.50mm。2003年1月18日铸造发行的1元“2003年贺岁普通纪念币”的材质也采用了金黄色的造币铜合金。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开放以及国际金银纪念币(章)市场的日趋活跃,自1979年起,我国陆续对外铸造发行了金、银、铜质纪念币(章)。至今已精工铸造发行了近千余种不同题材、不同规格的金、银、铜质纪念币(章)。由于这些纪念币(章)的设计精美,工艺精湛,题材广泛,形制多样,深受国内外钱币爱好者的欢迎和赞赏,在国际上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如:壬戍(狗)年生肖纪念银币在1982年世界最佳硬币评选中荣获“82年度世界最佳准银币奖”;在1983年世界硬币评比中,我国铸造发行的中国熊猫金币、熊猫银币和马可·波罗纪念金、银币分别荣获“83年度世界最佳金币奖”、“83年度世界最佳银币奖”和“83年度世界最有历史意义硬币奖”。一个国家三个品种的硬币同时获得国际钱币最高奖,这在世界历次硬币评比中也是不多见的。1988年,我国铸造发行的戊辰(龙)年生肖纪念银币(12盎司双龙银币)荣获“88年度世界最佳银币奖”。1993年,我国铸造发行的20盎司孔雀银币又一次荣获“93年度世界最佳银币奖”。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铸造发行的金银纪念币多次获得世界级大奖,这充分说明我国的硬币设计水平和铸造技术已经大踏步地进入世界造币先进行列。 我国铸造发行的金银纪念币(章)的题材是非常丰富的。其中有表现国际上重大事件的,如1980年铸造发行的“国际儿童年”纪念币、1982年铸造发行的“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纪念币、1984年铸造发行的“第二十三届夏季奥运会”纪念币和“国际妇女年”纪年币、1987年铸造发行的“中国日本两国人民友好”纪念章等。以国内重大节日或事件为题材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纪念币、“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币等等。以纪念国内外历史文化名人为题材的有1983年铸造发行的“马可·波罗”纪念币、1984年开始铸造发行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纪念币、1986年铸造发行的“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币以及1993年铸造发行的“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币等等。以中国古代文化、科技、艺术为题材的有1981年起开始铸造发行的“中国出土文物”系列纪念币、1992年起开始铸造发行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系列纪念币等等。以中国珍稀动物为题材的有1982年开始铸造发行, 以后每年都推出新版的“中国熊猫”系列纪念币和1988年铸造发行的“中国珍稀动物”系列纪念币等。还有从1981年开始铸造发行第一枚“中国十二生肖”辛酉(鸡)年纪念币以来, 至今每年仍在按序铸造发行。由于我国每年不断设计铸造出许多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纪念币新品种,所以受到国内外广大钱币爱好者的极大欢迎,纷纷投资购买鉴赏收藏。 我国纪念币的设计,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无论从图案立意、布局到造型、雕刻,无不体现了我国民族的艺术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此外,在我国纪念币的设计中还结合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艺术等特点,从而使我国纪念币的艺术风格更为引人注目。总之,我国纪念币的设计、铸造正在以它特有的风格蓬勃发展,越来越受到世人的欢迎。 随着世界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造币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五十年代开始采用电铸铜型、机器缩雕等现代造币设备,取代了几千年来一直沿用的钱范铸币、翻砂铸币及20~30年代手工刻模的工艺方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的造币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规模、产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化,我国目前每年不但能生产出数十亿枚的流通金属硬币,而且还能设计铸造出上百个品种的金银纪念币(章)、流通纪念硬币、铜质纪念章和其他的工艺品,向国内外广泛发行,以满足市场流通需要及广大钱币爱好者鉴赏收藏需要。其品种之多、数量之大、质量之精,亦垲称世界之最。目前我国设计铸造的金银纪念币(章),其规格、重量、形制也是繁花似锦,种类繁多。不但能生产一般规格的如:1/20、1/10、1/4、1/2、1OZ的金银纪念币(章),而且还能设计生产5、10、12、20OZ,甚至是1kg、5kg、10kg特大规格的金银纪念币(章)。在硬币的形制上,不但有传统的圆形币,还有异形、方形、多边形、扇形、双金属镶嵌、双金属局部镶嵌币、间断丝齿币、边缘滚字币、边部斜丝齿币、全息币、彩色币等等, 不一而足。从而使我国的钱币充满了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收藏价值,被誉为世界钱币宝库中的珍精之品。
本文作者:上海造币厂 章 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