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痘疮、斑疹

 觉金 2010-09-30
望痘疮、斑疹、白

1.痘疮

皮肤起疮,形似豆粒,伴有外感证候,此为痘疮,有天花与水痘两种。

天花 天花古称“正痘”,属烈性传染病,死亡率相当高,是为疫毒所染。天花痘形特点是:圆形、根红而深,顶白凹陷如脐,往往大小齐等,一齐出现,灌浆色浊,浆泻如脓,愈时结痂,痂脱留痕,形成麻脸。

水痘 为外感湿热之邪所致,病在脾、肺二经,有外感表证,证候较轻。往往在儿童中传染。水痘痘形特点是:椭圆形,肤浅易破,一般顶部无脐,只偶有脐凹,大小不等,陆续出现,浆薄如水,晶莹透亮,不结厚痂,不留痘痕。

2.斑疹

斑 色红或紫,呈点状或片状,平摊于皮肤下,压之不褪色,摸之不碍手,称为“斑”。由于病机不同,而有阴斑与阳斑之别。

色鲜红、深红、紫红,发病急骤,多成片出现,伴高热、心烦、便秘等实热症状者为阳斑。为温病邪入营分、血分所呈现的一种症状。多由于外感温热邪毒,热迫营血而发。

色多淡红或暗紫,大小不一,隐隐稀少,发无定处,出没无常,但头面背上则不见,神志多清醒,同时兼有面白、肢凉、脉虚等诸虚症状者为阴斑。多由脾不统血或阳虚寒凝气血所致。

色红而高起,疹形如粟粒,压之褪色,摸之碍手,称为“疹”。常见有麻疹、风疹、瘾疹等。

麻疹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为外感时邪疠毒所致。发作之前,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泪汪汪,耳冷,耳后有红丝出现。发热三四日,疹点出现于皮肤,从头面发际开始,延及胸腹四肢,色似桃红,形如麻粒,尖而疏稀,抚之触手,逐渐稠密。

风疹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疾患,为风热时邪所致。疹形细小稀疏,稍稍隆起,其色淡红,瘙痒不已,时发时止,身有微热或无热,一般不妨碍饮食和工作。

瘾疹又称风疹块,皮疹时现时隐,故名瘾疹。症见皮肤上突然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高起于皮肤的丘疹,色淡红或淡白色,瘙痒,搔之则起连片大丘疹,或如云片。多因外感风邪或过敏而发于皮肤。

面及手等暴露部位皮肤出现的红色斑疹,可见鳞屑、萎缩,面部呈蝶形红疹,或为盘状红斑,可伴有关节疼痛等主要表现,称为红蝴蝶疮,又称蝶斑疮。多因阴阳不调,气血失和,风热蕴肤,气滞血瘀所致。

3.白与水泡

是皮肤上一种晶莹如粟的白色小颗粒,根部皮色不变而无红晕,高出皮肤,擦破流水,多发于颈胸部,四肢偶见,面部不发。多由湿郁、汗出不彻所致,常见于暑湿、湿温患者。出现,则湿有外泄之机。

有晶、枯之分,色白,点细,形如粟,明亮滋润象水晶的,称晶,是顺证;若色干枯则称为枯,是津液枯竭,为逆证。湿温病,湿蕴热伏,一时难以透泄,故可反复多次出现。

湿疹又称浸淫疮,表现多样。初起多为红斑,迅速形成肿胀、丘疹或水泡,继之水泡破裂,渗液,出现红色湿润之糜烂,以后干燥结痂,脱后留有痕迹,日久可自行消退。此症多因风、湿、热留于肌肤,或病久耗血,以致血虚生风化燥,致使肌肤失养而受损。

热气疮为针头至绿豆大小的水疮,常为一群或二、三群,有瘙痒和烧灼感,好发于口角唇边鼻旁等处。常见于高热病人,正常人亦可发生,多由风热之邪,阻于肺、胃二经,湿热熏蒸皮肤而发。

缠腰火丹多发于腰腹与胸胁部,初起皮肤灼热刺痛,继之出现绿豆至黄豆大小水泡,围以红晕,如带状簇生,多由肝经湿热熏蒸而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