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棍棒教育说“不” 正确对待“年龄段错误”

 普化散人 2010-10-01

波是一名初二年级的学生,为了应对父母的体罚教育,他可是煞费苦心。前不久学校刚出来的语文模拟测试成绩,更是让许波一筹莫展。当他想到父亲即将挥起的皮鞭和母亲严厉的呵斥声时,一阵寒气不禁涌上心头。经过一番苦思冥想许波琢磨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趁着连日来的阴雨天气,他身着单薄的白色衬衣,足足在室外淋了一下午的雨,这招当晚奏效,许波高烧39摄氏度,如此一来不仅没受到父母的体罚,还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头等待遇。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像许波这样的孩子,为了逃避父母的体罚,而选择一些让大人意想不到举动的不在少数,甚至有些孩子会做出离家出走、自杀等偏激行为。中国人常说,“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教育。”这些话行之是否有效,让我们来请教教育相关人士有何高见。

棍棒不是教育的手段

陆先生是一家大型商场的负责人,在攀谈起孩子该不该打的问题时,他一副很有经验地样子说,“打,当然要打。在家里孩子都听我的,一般情况下我不会轻易体罚孩子,但打一次就要让他记忆深刻。”一席话让旁听者都毛骨悚然,相信孩子被打时更是惊恐万分。

合肥长江路第二小学副校长杨立新认为,最好不要体罚孩子,从人性的角度分析,打人是一种施暴行为。孩子被打,往往更多的是恐惧,很难去认识错误,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与孩子,如果缺少沟通、交流,而经常用棍子取而代之,后果不堪设想。教育专家曾指出,“孩子就是要在不断地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杨校长说,“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应该降低自己身份与孩子先沟通,对孩子要富有极大的同情心和耐心,去理解他。换位思考,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心理其实也很害怕。”

学习成绩不好,不能打

“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而体罚孩子,是万万不可取的。这样的行为,不但不能扭转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会让孩子对学习更加缺乏信心,最终丧失学习的意志。”合肥市第五十中学张斌老师说道。他认为,原则上不应该体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孩子出现两种情况,第一,偷钱、逃学等品德问题;第二,屡教屡犯,讲道理不听的,可以采取适度的体罚教育。孩子遭遇体罚后,心情自然会很低落,此时家长要学会改善自己的情绪,由阴转晴,放低声调试图与孩子沟通,语言上以鼓励为主,如“你平时表现都挺让我们满意的,可这次你的做法太让我们失望了……”通过正确引导让孩子慢慢知道和认识错误,减轻对父母的敌意。必要时还可借助学校和媒体,例如,孩子长期沉迷于网吧,家长可与老师先取得联系,切断其源头,让孩子没有时间和机会去上网。再利用报纸和电视上对网吧不良事件的报道,给孩子做参照,讲道理。

最后,张老师还想提醒家长,“不要老师一请你们到学校来,就认为孩子给你们脸上摸黑了,不问青红皂白体罚孩子一顿,这样不仅造成老师与家长关系的紧张,对孩子更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正确对待“年龄段错误”

团结新村幼儿园园长唐舒英指出,“1~3岁孩子的变化非常大,家长要及时正确引导,方法尤其重要,盲目采取棍棒教育显然不合适。有的家长在心情不好时,打了孩子,打的轻也许过会孩子就忘记了,打重了,孩子就会产生对父母不满,对立的情绪。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缓和气氛,保持平等的态度,向孩子道歉。”唐园长说,“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所犯的错误,要持不同态度。年幼孩子的一些行为,不一定都是犯错。例如,上幼儿园的孩子推了或打了一下别的小朋友,就不是出于一种恶意的举动,而是他表示友好的方式,其意是我想和你做好朋友,一起玩。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还无法用语言来清楚表达自己的意图,所以只能用行动来表达。如果家长因此体罚孩子,实属不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