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用中成药的真相——六味地黄丸

 ws3ws3 2010-10-04

常用中成药的真相——六味地黄丸



【标明的成分】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声称的功效】

    滋阴补肾。

性。曾有乙肝患者因服用含泽泻的中药,导致血液、肝、肾多种器官中毒而死亡[2]。 有口服六味地黄丸引起药疹的报告[3]。 【文献】 [1]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通讯,1976,(7):314 [2] Yuen MF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 24(8):1179-86 [3] 汪为平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86(6):335

【真相】

    六味地黄丸处方来源于宋代太医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载的“八味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二味变化而来。本是儿科用药,用以 “治肾怯失音,囟门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晄白等症”。到了明代开始用它来给成人“补肾”,现在被当成了“补肾壮阳”的保健品。

    该药含有泽泻。泽泻因为生长在沼泽边缘,“性能泻水”,故名,中医因此比附泽泻能“利湿泄热而降肾浊”,主治小便不利、热淋湿痛、水肿涨满、消渴、遗精 (有人也许奇怪为何治遗精也要“泻”,岂不越泻越遗?这是因为中医认为遗精是“相火妄动”引起的,所以要降火)等,显然是因为泽泻的生长习性或其名称引起 的联想。《神农本草经》将泽泻列为“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的上品药,认为泽泻“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仿佛吃多了这种水生 植物人也能变成水上飘了。现在的中医据此也认为泽泻能利尿、降血压、降血脂。

    动物实验表明,泽泻反而能让肝脏、肾脏出现肿胀。饲喂含泽泻提取物的饲料3个月,使大鼠的肝脏出现混浊肿胀和玻璃样变性,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 空泡变性[1],表明泽泻具有肝毒性、肾毒性。曾有乙肝患者因服用含泽泻的中药,导致血液、肝、肾多种器官中毒而死亡[2]。

    有口服六味地黄丸引起药疹的报告[3]。

【文献】

[1]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通讯,1976,(7):314
[2] Yuen MF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 24(8):1179-86
[3] 汪为平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86(6):33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