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练习题 选择题:1. “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的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里“人”和“世界”的被发现是指( ) A.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C 殖民掠夺和新航路的开辟 D. 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的产生 2. 早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 (1)革命爆发的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 (3)都以暴力革命的形式进行 (4)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A.(1)(2)(3)(4) B. (1)(2)(3) C. (2)(3) D. (1) (4) 3. 下列人物有可能坐火车出行的是( ) (1)史蒂芬孙 (2) 华盛顿 (3)马克思 (4)孙中山 A. (1) (2) B. (1) (2) (3) C. (1) (3) (4) D. (1) (2) (3) (4) 4. 光绪帝、亚历山大二世、明治天皇的共同特点是( ) A. 大力提倡和发展义务教育 B. 由君主专制到实行君主立宪制 C. 主张废除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D. 作为封建君主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 把神从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中驱逐出去,推翻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是( ) A. 伏尔泰对天主教会的抨击 B. 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 C. 牛顿创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D.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思想 6. 下列情景不符合1936年英、法两国生产或生活状况的有( ) A. 詹姆斯用电灯照明 B. 卡尔在电脑上写作文 C. 珍妮在学校用油印机印试卷 D. 安妮坐在汽车上用留声机播放音乐 7.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2007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成功访非揭开中非关系新的一页。下列关于非洲历史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埃及文明是非洲最古老的文明 B. 二战后埃及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的真正独立 C. 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D. 1990年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8. 2006-2007年,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就朝鲜核问题在北京多次举行六方会谈,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国可以反映出( ) A.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 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C.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D.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8、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中日甲午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9、为追寻英雄足迹,弘扬长征精神,新光中学的同学们准备利用暑假进行依次“重走长征路”活动。他们的出发地应该选在( ) A、江西南昌 B、江西瑞金 C、贵州遵义 D、陕西吴起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而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建成并投产的项目有( ) ①鞍山钢铁公司的行轧钢厂建成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④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 11、下图是三部电影宣传画,集中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这一时期是( )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12、下列哪些事件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 ①抗美援朝的胜利 ②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④中美关系的缓和 ⑤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3、2006年10月13日,胡锦涛主席为中国航天事业50周年纪念大会发来贺信,希望航天战线的同志们继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祖国、为人民作出新的贡献。“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使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行列,作出主要贡献的是( ) A、邓稼先 袁隆平 B、杨振宁 钱学森C、袁隆平 钱学森 D、邓稼先 钱学森 14、俄日两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是以改革方式,而不像英法两国以革命的方式完成,根本原因在于( ) A、缺乏思想动员 B、政局稳定,阶级矛盾缓和 C、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目标一致 D、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15、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 A、新航路开辟——奴隶贸易 B、英国工业革命——印度民族大起义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 D、1929-1933年经济 ——罗斯福新政 16、《凡尔赛和约》和“慕尼黑协定”的共同之处是( ) ①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 ②具有反苏反社会主义的因素 ③有关赔款问题的决定 ④有关于领土处理问题的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2007年4月23日,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逝世。他于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当选为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而之前的苏联政权也宣告解体。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八·一九”事件 B、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束缚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国内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 18、今年世界各地都举行了“贝多芬一百八十周年祭”活动。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贝多芬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其著名的代表作《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时代精神。那么,下列人物中具有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是( ) ①但丁 ②伏尔泰 ③卢梭 ④孟德斯鸠 ⑤达·芬奇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9、小明在看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后,深深被其中的情节打动。他还想了解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你会给他推荐:( ) ①《威尼斯商人》②《神曲》③《战争与和平》④《复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0、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中层大气高空冰探测卫星已于美国西部时间2007年4月25日1:26分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从而开始为期两年的探测计划。ASA此项计划旨在探测潜伏在地球两极上空并闪着微光的神秘“夜光云”。这一计划得以实施,应该最早追溯到( )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英国工业革命C、第三次科技革命 D、中国“863”计划 材料题:1、材料一:2006年12月26-27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两国学者将对中日2000多年来的交往历史,对近代以来发生的不幸历史以及战后半个多世纪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进行共同研究。 材料二: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也是卢沟桥事变70周年。2007年4月11-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7年来中国政府首脑首次访日,温家宝总理称之为“融冰之旅”。访问期间,中日双方就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达成一致,并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中日政治和经济合作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1)请你列举中日古代人员之间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古代日本曾经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有何意义?(3分) (2)说出近代以来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并试举一例其在中国犯下的罪行。(4分) (3)你认为近年来中日之间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2分) 2. 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了农业税;2007年,国家决定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请你根据下面所给的四幅图,说说中共中央在各个时期的农村政策及其产生的影响,并对此谈谈你的感想。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4分) 材料一:1957年3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成员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订《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通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两机构正式成立。1967年,上述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欧共体12个国家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材料二:2007年3月25日是《罗马条约》签署50周年纪念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齐聚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盛大庆典活动,庆祝欧盟成立50周年,并于当天发表了《柏林宣言》。 (1)假如你准备到法、德、意等国去旅游,你最好带什么货币?(1分) (2)欧洲联盟的成立对欧洲的经济和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欧洲联盟的成立给我们哪些启示?(1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4、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据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指出中外关系的变化是什么?在此期间,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那些重大的变化?(2分) (2)据图二、图三说明,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取得了哪两次划时代的巨大进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3)从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可以看出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的提高,那么这一时期在外交方面还有那些突出成就?(1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关系,中国应采取哪些对策?(1分) 5、自古以来,人们就追求民主与法制。而民主与法制的确立总是经历了由思想到法律,再从法律到政治实践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试举一例说明。 (2)请举一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所进行的探索和抗争。(1分) (3)中国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是什么?(1分) (4)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欧洲反封建的进步思潮走向法律实施,请指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所制定的重要文件有那些?反映的都是什么思潮?(2分) 6、日美关系是亚太地区十分重要的国际关系。两国关系的亲疏与冷热,也反映了世界政治局势的发展和两国实力的消长与变化。 (1)19世纪中期,美国迫使日本打开了国门,由此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政治局势出现了怎样的变化?(1 2)19世纪末到二战前,日美两国既合作又斗争,请分别列举史实加以说明。(2分) (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美斗争达到白热化,请列出美国参加的与日斗争相关的一次国际会议名称。 (4)近几十年来,日本在政治上追随美国,在经济上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随着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家与联盟的崛起,当今世界格局的趋势将是怎样的?(1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摘自1947年杜鲁门提交国会咨文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材料三:20世纪的中国,提出“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的战略思想。 材料四: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以所谓的谋杀和反人类罪被美国操纵的伊拉克政府处以绞刑,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1)材料一、二,属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社会主义推行的一种霸权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在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什么表现?(1分) (2)结合材料一说明材料二中美国协助欧洲走向复兴道路的目的是什么?欧洲在二战结束60年来,统一过程中有何显著特征?(2分) (3)根据材料三的战略思想,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有什么影响?(1分) (4)从材料四中,我们可以看出“天下并不太平”,那么影响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答案:1.B 2C 3.C 4.D 5.D 6.B 7.B 8.C 8。D9b10d
1、(1)鉴真;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3分)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等。(4分) (3)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2分) 2、(1)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业得到发展。(2)1953年开始的农业生产合作化,建立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使中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5)党制定任何政策一定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实事求是,符合国情,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5分) 3、(1)欧元(1分) (2)经济上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政治上提高了欧盟成员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2分) (3)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1分) 4、(1)资本主义列强疯狂侵略中国,中国人民进行英勇抵抗并取得民族与国家独立;由封建君主专制变为资产阶级共和制,最终确立为人民民主专政或者由封建君主专制变为人民民主专政。 (2)三大改造结束,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自觉适应世贸的运行规则,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保持清醒的头脑,回避各种风险 5、(1)维新变法,试图以改革的方式,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或者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 (2)中共二大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以革命的方式实现民主;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七大召开,大会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重庆谈判,签定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任选一个) (3)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英《权利法案》、法《人权宣言》、美《独立宣言》;启蒙思想 6、(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2)合作: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或参加一战,巴黎和会) 斗争:在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或华盛顿会议)(3)雅尔塔会议 (4)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7、(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公开打出反共、反苏的旗号;经济上,“马歇儿计划”的实施;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为了对付苏联(1分)经济政治一体化(1分) (3)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可借此机遇发展同世界的联系,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另一方面, 发展中国家要防止发达国家借此机会,利用自己在政治、经济、科技上的优势控制发展中国家。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