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教研室 引导学生预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为高效课堂提供了一个高起点。有布置,也有检查,这一点,老师们是既不会含糊也不会忽视的。但,在听课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在实施这一教学环节的时候,把着眼点仅仅放在读准字音和解释词语上了。绝大数课堂的检查预习是用两道题目实施的。一是给加点的字注音,二是解释词语,然后就进入文本学习了。甚至连第二课时教学的第一个教学步骤也如此操作。 诚然,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时,应该解决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后可以更好的理解文本。尽管所呈现的字词是老师凭借教学经验的直觉认为是重要的。但是。笔者以为,检查预习,决不能够停留在对字词的检查上!作为语文课对文本的学习,要预习的,不仅仅是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还有很多内容,包括文章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等等;在检查时,还要包括理解了那些内容,还有哪些探究不了的,自主学习难完成的,以及无法感悟的内容等等。 如果仅仅把给加点的注音和解释词语作为预习检查的内容,是狭隘的预习检查。长期以往,会给学生一个错觉,预习就是读准字音和理解生词。老师的这种狭隘的预习检查,会导致学生失却正确的学习方法,忽略了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解读、质疑,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都是有害的。真正的预习,应该是实现有意义的生本对话,然后,把个性化的解读带进课堂,把有意义心得带到课堂,与同学老师一同交流分享;把困惑的东西,不解的地方也带进课堂,与同学老师一起探究研讨,这样,知识得以积累,能力逐步形成,感情获得熏陶,语文素养也就慢慢的提升了,老师的教学目标也就能够有步骤的实现了。 预习作为一种前置性学习,需要教师引领和指导。特别是语文的预习。文本可以提供学习的元素有许多,解读也是多元的,但是未必都具有教学意义上的教学价值,因此,根据教学要求、特别是单元要求、文体特征提供预习提纲,更有必要。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自由阅读,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过分强调多元解读而忽视计划性,是无法构建语文学习所必须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一篇课文,在不同的单元,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的构建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从整体教学目标来观照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只是实现部分教学目标的一个例子。教材的某一册、某一单元,教材编辑主观上赋于一篇课文的教学意义。所以,从教学意义上看,提供服务于整体有序的课堂教学的预习提纲,对实现语文整体的教学目标,意义实在重要。 |
|
来自: 廖shengquan > 《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