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乖”孩子的心理问题

 (飘云) 2010-10-10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一定会犯错误。孩子在犯错误的过程中体验成长,总结经验,学着适应社会。如果一个孩子很“乖”,不犯错误,那有可能是由不敢犯错误导致不会犯错误,其更深刻的原因有待探究。

小蕊在学校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尊重老师,成绩优秀。可回到家就完全不同,因为饭菜不合自己的口味,发脾气、不吃饭,对保姆大吼大叫,把保姆晾晒的衣服和鞋子全部从阳台上丢到楼下,不听家人的劝阻,妈妈不知该如何处理,找到心理老师寻求帮助。听了家长的叙述后,我们对“乖”孩子的情况进行分析:孩子听老师的话,表现好、学习成绩优异,就会得到表扬,这种正强化的作用会让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努力。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天性就是爱玩,可为了表现得好,不得不占用玩的时间和精力,和同学交往的机会也少了,同学之间难免会出现小矛盾。当她情绪低落时,不良的情绪需要释放,向谁释放、怎么释放呢?她选择了向爱她的爸爸妈妈和比她弱的保姆发泄(这样比较安全)。虽然是正常的心理保护机制,可是,孩子在伤害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痛苦,这是家长们不愿看到的,家长们该如何恰当的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呢?给家长提了几个建议:1、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希望你健康、快乐。2、让孩子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3、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学习。4、引导孩子多和同学交往。5、给孩子一些关心父母的机会。

其实,饭菜的口味并不重要,家长若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看到引起孩子情绪反应的心理需要是什么,对孩子的教育效果方能事半功倍。孩子从依恋父母到慢慢长大摆脱父母的管束,随着孩子的自我成长,进入学校后学业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困扰,他们需要来自父母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家长们也在孩子的成长中不断的自我成长。

 

心理小常识:

“假自我”的危害

如果父母亲不够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那么孩子就无法保持富有创造性的幻想,而是过度地适应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感觉自己不被理解,会放弃自己的意愿,去迎合别人的愿望。这样的孩子看起来很“乖”,但在他(她)的内心深处总存在着一个缺陷,那就是来不及等别人适应他(她),就先迎合别人。他(她)都会感觉自己不是自己,只是一个“假自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