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江纪事)满院槐阴筛月影

 旧城老黎 2010-10-22
(三江纪事)满院槐阴筛月影

来源:云浮日报    发表日期:2009-07-12


——锦江书院的逸事及其传世诗文

●文/叶旭明 申平汉 图/罗荣南

    据民国26年(1915)桂坫篡修的《西宁县志》记载,锦江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原位于都城象山侧文昌宫内。清光绪十年(1830),知县诸豫宗倡议迁移,由邑绅李蟠根等人募捐迁建于石人岗(现都城镇第一小学)。
    锦江书院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为古式建筑,梁架结构,用坚固艳丽的鸡眼石作梁柱。布局巧妙,前座是头门厅,中座是大礼堂,后座是魁星阁,两旁各有一条通道直通后座的走廊。走廊侧各有8间房间,是先生及书生宿舍。前座正门横额镶嵌着一块鸡眼石板,上刻“锦江书院”4个阴文正楷字。其右旁竖刻“道光十年八堡众建”,在旁落款为“姚江诸豫宗题”。门顶上两侧和檐板外的雕刻,精致奇巧,堂皇华丽,引人注目。
    书院前座和中座之间有一个小园,曲径贯其中。两边花果成丛,清风徐来,芳香扑鼻。其中左边植有一株山桂,右边植有两株紫薇。两边还各有一个6角形的小水池,两个水池外的12个小平面上各书写一句名言:“忠勇为爱国之本,孝顺为齐家之本,仁爱为接物之本,信义为立业之本,和平为处世之本,礼节为治事之本,服从为负责之本,勤俭为服务之本,整洁为强身之本,助人为快乐之本,学习为济世之本,有恒为成功之本。”
    诸豫宗,浙江馀姚人。清道光二年(1822)进士,道光五年出任广东西宁(今郁南)知县。道光十年续修《西宁县志》。
    黄镜蓉(1851~1934),又名翰元,字礼堂,晚清拔贡,郁南县都城镇白木天窝村人。黄自幼天赋聪明,勤奋好学。1875年参加县岁考,一举夺冠成为秀才。此后受聘任教于乡。1881年春,辞教席进省求学。1882至1886年间,两次应督学试成绩均获一等。1888至1890年间,参加岁科八考均列一等。文名益噪,无奈家道清贫,家慈年高,只好继续执教,曾受聘执教于锦江书院。1910年晋京朝考,被派至湖南直隶州州判,赴湘后目睹世事沧桑,官场黑暗,于是毅然辞官伏处故里。1913年,以众望被举为都城第四、六区共建立锦江小学校校长。由于治校有方,成绩斐然,旋被选拔为郁南县教育局局长。
    黄翰元一生热心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人格高尚,蓄道能文,学识丰富,曾写下不少诗文楹联。脍炙人口的沙子岭茶亭联(来不必忙,此地已达沙子岭;去何太急,转身就是都城圩。)和十二岭茶亭联(总不必忙,且向此间齐坐坐;似曾相识,何妨今日再谈谈。)以及十二岭茶亭400字的碑记,均为他撰写。
    相传,黄翰元在锦江书院执教时期,有几则书生对对子的轶事:
    锦江书院中座外墙与两边附廊之间的后面有个小天井,旁栽蕉树几株。讲堂内两边梁柱上刻有一副阴文楹联:
    满院槐阴筛月影;
    一座蕉两助书声。
    当日在此任教的黄翰元先生,常指着那副楹联对弟子们说:“此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堪称佳句。尤其是上联一个‘筛’字,把月夜树影之韵跃于人前;下联一个‘助’字,使人如闻琅琅书声。两字皆为点睛之笔啊!”
    众弟子听了,无不惊叹,击节而赞。
    书院后座的魁星阁是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首层中间是厅堂,左右各有一间房间,二层一厅一房,作藏书之用。书院前是个广场,树木成荫。再行前便是石人塘(现扩大为锦绣湖)。
    某日晚饭后,黄老先生偕众弟子出来散步闲谈。但见塘水清澈见底,鱼游虾戏,环境清幽。黄老先生漫步至此,顿觉心旷神怡,触景生情,信口吟了一比下联:
    细看鱼游虾戏,摇头摆尾,又屈又伸。
    众弟子听罢,久久未能得句。这时,一位弟子见塘边有两只公鸡在打斗,又见几只鸭子被惊飞落塘,触动灵感,对出上联:
    闲观鸡斗鸭追,触目惊心,有输有赢。
    黄老先生听后,微微一笑:“好个鸡斗鸭追啊!”
    时值暑天,刚巧一位家长送来两只西瓜,黄老先生叫弟子切开共尝。但见西瓜熟透,切开处红馕尽露,黄老先生见了,又吟了一比下联:
    菜刀切西瓜,左七刀右八刀,刀刀见红。
    另一个弟子突见下起小阵雨,受到启示,朗声答出下联:
    雨点洒浮萍,东二点西三点,点点染绿。
    黄老先生听了,笑说:“此副对联,弟子以‘二、三’对以老朽的‘七、八’,数目字相对;又以‘绿’对‘红’,颜色相对,对得天衣无缝,对得天衣无缝啊!”黄老先生认为这个弟子是个可塑之材,日后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禁吟道:
    西瓜小子,冬瓜大子,大子未若小子多仁。
    这位弟子听出先生这比下联的弦外之音,十分尊重先生,马上谦逊地答道:
    旧竹先生,新竹后生,后生不如先生高节。
    历来人们把“竹”称为“虚心为吾师”与“高风亮节”。黄老先生听后,抚摸着这位高足的头,笑说:“他日金榜题名者,今日眼前小子也!”这位弟子果然不负众望,日后高中举人。
    某个假期的一天,黄老先生在西江河边散步,但见一少妇在岸畔与乘舟而去的夫君依依不舍之情,触动灵思,回到书房,马上摆开文房四宝,精心构思,大胆落笔,画了一幅国画《西江送别图》。这时,在书院煮饭的年轻厨师刚巧来到书房:“请问先生晚饭菜膳如何?”
    见黄老先生刚好收笔,独自陶醉在画中。厨师好奇地走过去观看,但见画中一江春水,两岸绿柳依依,一位貌美少妇站在岸畔挥动手中的红罗帕,含情默默地送别舟上夫君,形象生动,构思巧妙,笔墨传神。年轻厨师不禁惊叹:“先生果然妙笔生花啊!”
    这时,黄老先生才回过神来,惊奇地对厨师说:“年青人,你也会品画吗?”厨师笑答:“我不但会品画,还会作诗呢,不如让我在画上题句吧!”黄老先生平日只知这位厨师爱看书,一有空闲便来课堂坐在最后排专心听他讲课,却从来没听过他吟诗作对的,欲考考这个厨师的功底如何,便来个顺水推舟,笑说:“那你就挥笔题句其上吧!”
    厨师说:“黄老先生,刚才我只是信口开河而已,怎敢在老夫子面前舞文弄墨啊?”黄老先生却笑说:“平日你常来听我讲课,今日老朽正想考考你的功夫如何呢!”
    厨师又说:“先生呀,晚辈只会满纸涂鸦,恐怕把画面弄脏呢!”黄老先生说:“你尽管放胆题句吧,老朽绝不怪罪于你的。”
    这时,厨师果然不客气地站到案前,思索片刻挥笔弄墨,在画的右上角空白处题诗云:
    东边一排杨柳树……
    黄老先生见了首句,心中不悦。心想:“这个小厨师平日这么用功,今日出句却这么俗品的,这哪是诗句啊!”厨师也不理会,又在画上题写了第二句:
    西边一排杨柳树……
    黄老先生见了第二句,哭笑不得。心想:“这小厨师今日怎么了,这两句俗话也能入诗?”正思索间,只见厨师又写出了第三句:
    树树树……
    黄老先生看到这里,正要发火。只见厨师全不理会先生难堪的表情,旁若无人似的,大笔一挥,又写下几句:
    纵有柳丝千万条,焉能系得郎心住?鹧鸪叫一声:舍不得唧唧!舍不得唧唧!杜鹃啼一句: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这时,黄老先生高兴极了,连称“俗中见雅,好词,佳句!”并叫厨师到圩上加菜买酒回来,同进晚膳。
    席中,黄老先生从窗内仰望天上,但见一轮圆月皎洁,清辉洒遍人间,诗兴突发,随口念道:
    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
    黄老先生念毕,疼爱地用筷子在鲜鱼汤中挟了一块鲤鱼肉放到年青人碗中。正在苦思冥想的厨师由“鲤”想到“李”,茅塞顿开,随即应句:
    先生育后辈,栽李栽桃。
    这比下联,意思说,我这个“后辈”,多得先生培育,方可成材。黄老先生听了击节而赞。从而,免费收下这位厨师作为入室弟子,下学期另请一位厨师到书院工作。
    厨师感激万分,平日专心听课,到大考之年,果然一鸣惊人,高中举人。后来民间流传一句口头禅:“锦江书院够醒神,伙头(厨师)居然中举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