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消毒与灭菌
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以清除或杀死存在于医疗器械、护理用品、人体皮肤与粘膜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即称之为消毒和灭菌。从严格的微生物学术语来说,灭菌系指杀灭物体中的一切微生物的方法或作用,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菌的芽孢,而消毒是仅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而言,一般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不能完全杀死芽孢。
第一节 消毒灭菌原则
消毒灭菌的目的在于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和消除感染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遵循如下消毒灭菌的原则。
1.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
应具体分析医院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感染菌的种类。
2.必须使用合格的器材与药品
目前对消毒器材与药品的管理尚未全面开展,部分不合格产品仍在通过夸大的宣传或各种渠道向医院内倾销,某些医院为了减少采购工作量,一次性购进大批量的稳定性差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及某些清洗消毒剂等),更有少数医院单纯从经济效益出发,选择、购入价廉质次的医疗器械和消毒剂,少数采购者为了获得非法“让利”,公然购入不合格产品,上述等等均给不合格产品在消毒工作中的使用和医院感染制造了机会。
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的购买要求:需有质量合格证、推销证、药品部门的质控证,一次性输液器尚必须有药液滤过器。
3,选择适宜的处理方法
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同时又不损坏物品的消毒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1)物理消毒法:包括机械法(洗涤、通风换气、擦拭等)、热消毒法(如煮沸法、干热空气、高压蒸汽、焚烧等)、光消毒法等。
(2)化学消毒法:有凝固蛋白类的消毒药(酚、煤酚皂、乙醇、酸类等)、溶解蛋白类消毒药(如石灰、强碱等)、氧化蛋白类消毒药(漂白粉、过氧乙酸、次氯酸等)、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如季胺盐类)等。
4。保证消毒与灭菌处理的剂量 ‘
消毒剂量包括强度(消毒剂则为浓度)与作用时间.如高压灭菌器的压力、温度、时间、紫外线强度、照射剂量等。
5.注意影响消毒效果的其它诸因素
温度、湿度、有机构、酸碱度、化学拮抗物质、污染菌量、微生物种类与穿透条件等均可对物理或化学消毒效果产生影响,在实际消毒的应用中情况变化较多,所用剂量必须随各因素的变化而异,为防止消毒与灭菌的失败,应在剂量上留有一定安全量。
6.加强消毒效果的监测
消毒效果的监测不仅可保证消毒质量,而且可以通过对监测资料的分析、统计来发现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技术的不断改进。监测应有严格的制度并有一整套和一
系列完善的、可靠的监督实施办法,形成规范化、一贯性。所选用的监测方法应尽量能准确表达全面而又实际的情况。
目前常用的监测手段有:
日常监测常选用指示胶带、化学指示卡、G—I型消毒试纸、pH试纸、三效灭活剂测试卡、紫外线强度测试卡等。
定期监测多选用嗜热脂肪芽泡菌片、鳌试验、细菌培养、紫外线强度仪及比重计等。
7.防止再污染
医院消毒与灭菌后的物品,由于管理不合可发生再污染事故,,为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一方面应加强工作人员的无菌操作观念,规范操作,同时亦应对工作条件和环境加以改善,尽量减少环境污染相带茵情况,如供应室强制性通过路线,防止清洁、污染物品混杂,消毒包定期复蒸等。
第二节 消毒方法
一、煮沸法
预消毒的物品与器械置于水中煮沸至100~C持续15~ 30分钟,可将细菌繁殖体杀死,目前较少使用。
二、巴斯德消毒法
以770C的热水处理消毒30分钟,使细菌细胞蛋白质变性,而达到高程度的消毒,其操作简单且无毒性,操作程序先是清洗、冲洗、烘干,再行消毒处理。
三、紫外线消毒法
紫外线可以破坏细菌核酸合成而达到消毒效果。有效消毒波长是240~280nm,以260nm左右杀菌力最强。但紫外线照射消毒效果通常受到被消毒物品表面污染程度以及照射距离等因素影响,效果难以确定,通常只用于手术、换药房间及
68某些病房的空气消毒。由于紫外线照射会灼伤皮肤及眼睛,使用时做好防护。
四、化学剂消毒
1.使用范围:消毒皮肤、粘膜及不能应用高热灭菌的某些器械如内窥镜等。
2.选用化学消毒剂的原则:具有良好广泛的杀菌力,作用快,性质稳定,穿透性较强,不易受有机物影响,无腐蚀性,无毒性,无刺激性,能够完全溶于水,便于配制。
3.一般化学消毒剂的缺点:不易杀死芽胞、肝炎病毒,达到完全灭菌通常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消毒后不易冲净,不适用纺织品。暴露空气中会挥发影响消毒效果,对人体呼吸道有刺激。
4.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被消毒物品表面的清洁光滑的程度,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消毒剂的浓度,浸泡消毒晶的时间、温度、pH值等。
五、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及特性
1.醛类(Aldehydes)。
(1)戊乙醛(Glutaraldehyde),商品名(Cidax),碱性或酸性。对微生物核酸及蛋白质合成产生烃基化作用。2%戊乙醛加入03%重碳酸钠碱性剂,使其pH值为7.5~8.5时,杀菌效果最好,温度超过45℃时,碱性剂被破坏而影响杀菌,但 pH值会随放置时间而改变影响杀菌作用。不用时以酸性保存,使用时现配成碱性液。戊乙醛侵蚀性低,可用于橡胶及塑料物品,浸泡后的物品再用水冲洗方可使用。挥发性低,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一般消毒10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结核菌、霉菌、病毒,3~10小时可杀死芽胞。
(2)甲醛(Formaldehyde),商品名福尔马林,对微生物蛋白质产生烃基化作用。常用杀菌浓度为3%一8%可杀死细菌繁殖体、霉菌、病毒、结核杆菌、芽胞。腐蚀性及毒性大,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目前多用于气体熏蒸法,对不能浸泡又不耐高热的精密器械进行灭菌。
(3)酒精(Alcoh01),常见的有乙醇,异丙醇、甲醇。能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常用杀菌浓度是60%~90%,以 70%杀菌力最强,杀菌速度快,对细菌繁殖体、霉菌、结核杆菌及亲脂性病毒有效,对芽胞无效,通常用于皮肤消毒及某些小型器械的消毒处理。
2.卤素(Halogens)。
(1)氯化合物(chlorine and chlorine compounds)最常用的是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水溶液,商品名为漂白水。市场售的漂白水的浓度是5.25%,需贮存于密闭避光容器,稀释液不稳定,使用前现配制,与微生物核酸及蛋白产生氧化反应,5.25%漂白水稀释10倍可用于高程度消毒, 5.25%漂白水稀释200倍用于中低程度消毒,对病毒杀灭效果较好,遇有机物可降低消毒效力。
(2)碘化物质(iodophors),可迅速渗入微生物细胞壁,破坏蛋白质及核酸结构合成作用。固体碘无杀菌作用,碘溶液有较强的杀菌效力,杀菌力与浓度成正比。高浓度碘溶液对人体组织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碘升华产生的气体对金属有较强的腐蚀性。2%~4%碘酊适用于皮肤消毒。聚乙烯基吡咯酮碘 1%水溶液用于皮肤消毒,0.05%一0.15%用于粘膜消毒,用含有效碘O.75%的肥皂制剂用于手术者手和前臂皮肤、手术区皮肤消毒。
3.过氧化氢(Hydrogenpexoxide)。
即双氧水。它可以破坏微生物细胞合成所需的氢氧基达到杀菌效果。常用的杀菌浓度为3%~35%。6%过氧化氢较稳定是高度消毒剂,10%~25%过氧化氢可作化学灭菌剂,对皮肤有伤害作用,不适用皮肤消毒。
4.酚类(phenolics)。
(1)煤酚皂溶液,由煤酚500mi,豆油300克,氢氧化钠43克配制而成,高浓度可穿透破坏细胞壁而使细胞蛋白质疑固造成杀菌效果。低浓度可使细胞需要的主要酶类不活化,造成抑菌效果。1%~3%溶液能杀死生长期细菌,对芽胞作用很小。5%溶液用于浸泡感染的手术器械,2%溶液清洗桌椅、地面。
(2)石碳酸,很少单独做为消毒剂使用。
5.胺剂。
(1)氨水:有脱脂作用,能透入皮肤较深层,用0.05%氨水代替手术前的手和前臂皮肤的清洗。
(2)新洁尔灭(溴苄烷胺);是一种季胺盐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结核杆菌、芽胞菌、真菌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皮肤组织无刺激性,对金属、橡胶、塑料无腐蚀作用,1:1000水溶液稳定,遇肥皂可减低杀菌效果。
6.洗必泰(双氯苯双胍已烷)。
洗必泰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有较强的菌效果,1; 1000溶液用于器械消毒,l:2000溶液冲洗伤口,1:5000溶液浸泡手消毒。
第三节 灭菌方法
一、物理方法
1.高压蒸气灭菌法:利用高温压力下的饱和蒸气,使微生物的蛋白质或蛋白酶产生凝固变性,达到灭菌的作用。是目前最为有效的灭菌方法。高压蒸气灭菌效果与温度,压力成正 比,通常灭菌蒸气压设定是0.70—1.40kg/cm2(10~20磅/寸2),温度为115-126℃,灭菌时间应依据灭菌物品材料而定,至少需要15分钟以上。
2.干热灭菌法:籍着热传导作用于物体上,热被物体内部吸收后,经由物理氧化或缓慢焚烧过程,以达到灭菌效果。适用于粉类、油剂,脂肪、玻璃物品及某些锐利器械的灭菌处理。灭菌温度与时间通常是180℃需30分钟、170℃需60分钟、160℃需120分钟,穿透物品缓慢,灭菌时间长,高温长时间可以烧毁物品如棉类物品、橡胶等。
3。放射线灭菌法;利用射线引起生物细胞内分子激化和离子化过程产生的热能和化学能杀死细胞。
X光是电磁游离辐射,具有高穿透力。波长为0.008~40埃。γ丁一射线波长介于0.0014~L6埃,是发自原子核内的高能量X光,辐射中穿透能力最强的一种。放射线灭菌法的优点是可以对大宗物品进行灭菌,无有害物质残留,
二、化学方法
是利用化学液浸泡或气体熏蒸破坏细胞蛋白质以达到灭菌作用。常用的有甲醛灭菌法、活化乙醛灭菌法及氧化乙烯气体灭菌法。
第四节 消毒灭菌实施注意事项
一、器械灭菌前的去污处理
使用后的医疗器材要加以清洗,清洁剂要选择低泡沫,易冲洗,酸碱度7.O一8.5为宜,清洗后要用矿质水冲洗擦拭千或晾干。
二、包装材料的选择
包装消毒物品的材料应该是灭菌气体能完全穿透,还要能有效的阻隔微生物、灰尘,病媒及其它污染物的渗入,在包装、输送过程中不易撕裂及损破,要有很好的包装性能,不含有害成分,不易脱色,在不同的压力及湿度下,能完好的保持包装的完整性,经济造价不应很高。
三、灭菌器材的包装方法
灭菌包需松软,但要严密,灭菌包不易过大、过重,一般不应超过40X40X80cm,重量不得超过2000g,盆、托盘及金属用品不应与布类混合在一起包装灭菌,以免影响蒸气的渗透 及妨碍布类的干燥,盆与盆之间要用棉布巾隔开,以保证蒸气充分透过所有物品的表面。
四、灭菌包装载方法
灭菌包放置于灭菌锅内,相互应保持适当的间隔,易于滞留水分的物品应放置在灭菌锅内的边缘处,以避免水分的凝聚,包装金属的灭菌包应避免放置在布类物品灭菌包之上。灭菌包装载时要避免与灭菌锅上壁及左右侧壁接触。
第五节 灭菌物品的感染管理制度
一、灭菌系统的监测
1。机械监测:灭菌锅操作人员在每次灭菌开始至结束都要认真记录灭菌温度、时间、压力并记载在案。
2.化学性监测:化学指示剂选择必需具备可靠性、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化学指示剂做为生物指示剂的辅助测试剂,但不能代替生物指示剂,根据化学指示剂的化学反应,在,灭菌过程中呈现出的颜色变化来显示灭菌过程是否可靠。目前常用的化学指示剂是包装外化学指示胶带,有高压灭菌指示带和氧化乙烯气体指示带。根据贴在灭菌包外的指示胶带颜色的变化区分已经灭菌或还没有灭菌的物品。另外还有包装内化学作用指示剂,常用B6wie—Dick Tape测试纸,将指示剂置于灭菌包中心位置或放置在最不易被灭菌气渗透的位置,用来测试灭菌过程的温度、湿度、压力及灭菌循环时间是否正常。
3.生物监测:选择具有高度抗拒灭菌的微生物装在试管中,与灭菌包一起置于灭菌锅中,经灭菌处理后再检试微生物是否完全被杀灭以评价灭菌效果。
目前常选用的微生物有嗜热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 mophil。。)的细菌芽胞,用来监测蒸气灭菌锅的灭菌效果,每周对灭菌锅检试1次;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tis)的细菌芽胞,用来检测氧化乙烯气体灭菌锅及干热灭菌锅的灭菌效果,每周对灭菌锅至少检试1次。
市场出售的生物培养指示剂有带细菌芽胞的纸条 (Spore。trip。),是将带细菌芽胞的纸条置于纸袋内再行包装与灭菌包一起置于灭菌锅内,经灭菌处理后送微生物室进行培养,检试芽咆是否完全被杀灭。还有内涵培养基的生物培养检试剂。生物检试包要用干净的包布包好,避免破损影响监测效果。检测蒸气灭菌锅应将生物检试包放在灭菌锅靠近锅门处,以检测灭菌锅的效果。
二、灭菌器(灭菌锅)的操作管理
1.灭菌操作应由训练有素专人负责,并要接受在职教育。
2.灭菌器的操作与注意事项,须依照操作手册使用,不得随意简略。
3.操作人员须了解各种灭菌物品的功能与特性。
三、灭菌物品存放的管理
1.环境的管理:灭菌物品存放区的清洁工作应采用湿拖或湿擦。温度应维持在较低温(15—25℃),干燥、通风、避免潮湿。灭菌物品存放区应与灭菌室相邻,相互间的通道最好是密闭,与一般走道隔离。被污染的物品绝对不能放入到灭菌物品区内。灭菌物品放置应离地面60~80厘米,离墙壁20—25厘米,各类物品应归类放置,按灭菌有效日期先后次序排列,避免物品过密挤压。
2.人员的管制:非本区工作人员不可随意进入灭菌物品存放区。进入存放区的工作人员应更换规定的服装、口罩、鞋套、帽子方可进入存放区。工作中不能随意触摸已灭菌的消毒包或随意外出。
3.灭菌物品储存有效期的认定:灭菌物品包有效日期与消毒、灭菌方法、包装材料及环境相关。经蒸气灭菌的物品有效期限是1周。如果存放区的环境有空气循环严密的控制,温度、湿度适宜,灭菌有效期可以延长至2周。医疗用密封塑胶袋包装灭菌包有效期可定为3个月。
四、灭菌物品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前须认真检查标签灭菌日期,如有过期不得使用。
2.仔细检查灭菌包装是否完整无损,如有松动或破漏不得使用,如有怀疑也不得使用,需重新灭菌处理后再使用。
3.灭菌包打开后或使用后,不可再包装封闭存放在灭菌区处,以免他人误用。
4.使用灭菌包内物品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第六节 常用消毒剂使用规范
目前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根据其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可分为高效、中效、.低效三类。高效消毒剂能杀灭包括细菌芽泡和真菌袍子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又称为灭菌剂,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等;中效消毒剂可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微生物,如乙醇、煤酚皂溶液等;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一般细菌的繁殖体、部分真菌和亲脂性病毒,而不能杀灭结核杆菌、亲水性病毒和细菌芽泡,如洗必泰和新洁尔灭等。
1.含氯消毒剂
(1)优缺点:该类消毒剂杀菌谱广,作用快,效果可靠,且余氯毒性低、价格便宜、来源丰富。但对金属制品有腐蚀作用,对纺织品有漂白和一定程度的损害,气味和刺激性强。
(2)常用剂型:漂白粉、漂白粉精,次氯酸钠及优氯净等。
(3)作用原理:这类制剂在水中产生次氯酸,它是一种很小的中性分子,能扩散到带负电的菌体表面,并通过细胞壁穿透到菌体内起氧化作用,次氯酸含量越高,其杀菌作用
越强。
(4)用途:由于本品杀菌谱广,因此广泛用于饮水、污水、排泄物及污染环境的消毒和食具消毒。另外含氯消毒剂亦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杀病毒剂,实验证实在有效浓度下能使25种病毒灭活,50—200ppm仅2分钟即可破坏HBsAg
(5)几种含氯制剂的临床应用:
①次氯酸钠:刺激性较低,能渗透有机物,应用范围广泛。常用浓度为100-300ppm,用于消毒食具、洗手及污染物体表面的喷洒及擦拭。0.05%次氯酸钠可用于外科泡手消毒,0.1%浓度可用于手木区域的皮肤消毒(擦3遍、时间5—7分钟),0.2%浓度的溶液可用于拔牙或其它口腔手术后漱洗消毒。本品对金属器械有腐蚀氧化作用。不宜用于金属物品消毒。
次氯酸发生器电解食盐产生的次氯酸钠其有效氯为1%-5%左右,性质稳定,可储存半年以上(有效氯约丧失0.5%-1%),使用时加水稀释,现配现用。储存时应注意避光,最好用黑色塑料桶密封盛装。
②漂白粉:含有效氯25%-35%,一般按25%计算用量,漂白粉加水能生成有杀菌能力的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对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孢都有杀灭作用。本品主要用于:
a.病室墙壁、物品、厕所的消毒:用1%-3%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或擦拭,100-300ml/m2,消毒30分钟后通风至刺激性氯气气味消失。
b.食具用0.5%漂白粉澄清液浸泡30分钟,肝炎病人食具用1%-2%上清液浸泡1-2小时。
c.便器、痰杯用1%-2%上清液浸泡30分钟,肝炎病人使用的便器和痰杯须浸泡1-2小时。
d. 排泄物、粪、尿的消毒:干粪消毒以粪5克、漂白粉1克的比例搅拌后放置2小时,尿液按1000毫升加漂白粉5克放置10分钟进行消毒。
e.饮水消毒:100斤水加漂白粉1克,置30分钟后饮用。
漂白粉在空气中和日光下易分解失效,因此须保存于密闭的陶器内或棕色玻璃瓶中。配置溶液时应先测定其有效氯含量,然后再按校正的浓度调整用药量。·
③漂白粉精(次氯酸钙):其杀菌机制与漂白粉相似,其特点是台有效氯量高达80%,性质较稳定、易溶于水.易于保存、使用方便。
2.过氧]免乙酸
(1)主要特性:为无色透明液体,弱酸性,有刺激性酸味,易溶于水,腐蚀性强,有漂白作用。国产过氧乙酸有效成份含量为18%-20%,配制时不能按100%计算。稀释后消毒液易分解,应现配现用。
(2)杀菌作用:过氧乙酸溶液和气体都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为一高效灭菌剂。0.025%在1分钟内能杀死细菌繁殖体与皮肤癣菌;0.04%浓度5分钟能杀死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和柯萨基病毒;0.5%浓度10分钟可灭活乙肝病毒中DNA—P;0.2%浓度与含HBsAg血清作用30分钟可破坏其结构;0.5%浓度10分钟可杀灭细菌芽孢。
(3)使用方法
①浸泡法:凡能耐低浓度(0.2%-0.5%)过氧乙酸的物品都可用此法消毒,如食具、衣服、毛巾、部分医护用品、玻璃器皿、陶瓷或搪瓷制品、塑料橡胶制品等。大型物品可用擦拭法或喷雾法,0.2%浓度泡手1-2分钟杀菌率达99.99%。
②喷雾法:用产生细雾粒喷雾器,使过氧乙酸液的雾粒均匀分布于室内空间,每立方米喷雾2%过氧乙酸溶液8毫升,关闭门窗30分钟,可用于病室、诊疗室、救护车等处的消毒。
③熏蒸法:关闭门窗,用耐酸容器盛药液,按1-3g/m3的过氧乙酸加适量水,用电炉熏蒸60分钟,对室内物体表面和空气均能起到消毒作用。
(4)使用时注意事项:
①高浓度过氧乙酸有强腐蚀性,配制时须谨慎,勿溅及眼睛、皮肤和衣服。
②原液盛于聚乙烯瓶内,盛量不应超过瓶子容积的4/5,置阴凉通风处保存。
③稀释时先用清水,再徐徐倒入过氧乙酸原液,用塑料容器加益,配好后常温下放置不超过2天,4℃以下不超过10天。
④金属器材和纺织品消毒后应尽快用清水冲洗干净以防止其腐蚀和漂白作用。
⑤定期测定过氧乙酸含量,保证消毒效果。
3.戊二醛
(1)主要特性:戊二醛为无色或浅黄色液体,有微弱醛味,易溶于水和解,水溶液呈酸性(pH3-4),国产浓度为20%或稀溶液2%。对橡胶、塑料、内窥镜及接合器、金属器械等
大多数物品无腐蚀性,长期浸泡不影响金属器械锋利度。穿透力强,受有机物影响小。因此是较好的各种精密仪器、内窥镜的消毒剂。但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
(2)杀菌作用:戊二醛具有广谱、高效、快速的杀菌作用。2%戊二醛溶液加入0.3%NaHCO3成为碱性戊二醛,使PH增至7.8-8.5,杀菌作用剧增。在2分钟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10分钟可杀灭菌结核杆菌、脊髓灰质炎及埃何病毒等;但3小时才能杀灭细菌芽孢。2%戊二醛5—10分钟可以使HBV灭活。戊二醛水溶液加入0.3%NaHC03后,易聚合失效,只能维持两周,宜现配现用。在2%戊二醛中加入0.25%聚氯乙烯脂肪醇醚等成为强化酸性戊二醛(PH3.8),性能稳定,杀菌力增强。
(3)用途:戊二醛可用于各种不耐热的器械以及HBV污染的器械的消毒,各种麻醉、人工呼吸机装置如面罩、螺旋管、气管插管等,内窥镜如膀肮镜、支气管镜、肠胃道纤维镜等均可用2%戊二醛浸泡灌洗5分钟。橡胶、各种导管、塑料制品、口镜等,可用2%戊二醛浸泡20分钟。碳钢类器械浸泡时可加入0.5%亚硝酸钠以防生锈。浸泡的同时加用超声波处理,可破坏戊二醛聚合,提高对芽胞的杀灭作用。
器械消毒前应用自来水洗净、晾干,然后浸泡于消毒液中;消毒完毕应用灭菌盐水将器械内外冲洗干净后使用,以防残留药物的毒性作用。
4.甲醛
福尔马林为含36%甲醛的水溶液。它为无色澄明液体,有甲醛臭味,在冷处久置.可发生部分聚合、出现浑浊。能溶于水或乙醇溶液。溶液呈酸性。
甲醛的气体和液体都有广谱杀茵作用,对细菌繁殖体、芽胞、分枝杆菌、真菌和病毒,都有较高的杀灭作用。
甲醛熏蒸消毒用以处理衣服、被褥、毛毯,皮毛服装等不耐湿热的物品,在密封的消毒柜内进行。物品应摊开或悬褂在架上,拒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用电热锅蒸发福尔马林。到达规定作用时间后可喷入25%氨水(用量为福尔马林量的1/2)以中和甲醛,作用10分钟,之后开动排风扇以排除残余气体,即可取出物品。
病室的终末消毒可采用甲醛熏蒸。现有一种醛氯合剂(多聚甲醛占24%,:二氯异氰尿酸纳占75%混匀)。使用较方便。其步骤是:①取出室内不宜处理的物品(食品);②将窗缝等漏气处用纸条贴封;③充分暴露室内须消毒的物品及表面,打开柜门、抽屉,褂好衣服,摊开被褥等;④醛氯合剂按3g/m3、计算,置耐热容器内点火燃烧,同时用电热品蒸发水分。30m1/m3,室温应在18-20℃以上;⑤关闭房门并封严门缝。⑥消毒时间约为1小时,然后通风排除残余药物。如此处理可杀灭99.9%的白色葡萄球菌,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全部被灭活。
甲醒可用作器械灭菌液,硼酸-甲醒消毒液(10%福尔马林1000m1加入50g硼砂)、甲醛-甘油消毒液都可用于清洁的金属器械的消毒,浸泡过夜可达到灭菌之作用。
5.环氧乙烷
(1)理化特点:环氧乙烷又名氧化乙烯、氧丙环,在4℃时为无色液体,具有乙醚气味,能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易燃易爆,空气中浓度达3%以上即有爆炸的危险。穿透力强,能穿透玻璃纸、马粪纸、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
(2)杀菌作用:环氧乙烷是一种气体灭菌剂,在室温下能有效地杀死一切微生物。杀灭细菌芽胞的浓度与时间是88.4mg/(L/24h)或884mg/(L/2h)。它对物品的损坏性小,不损坏金属、棉毛、橡胶、合成纤维等,但可损坏塞璐珞制品。环氧乙烷适用于不耐湿热的物品、精密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
温度升高可加强环氧乙烷的杀菌作用,一般常用的适宜温度为54℃。温度过低则物品上有机物干结,影响环氧乙烷穿透。处理小件物品时相对温度以30%-50%为宜,对大型
物品则以60%-80%为宜。
(3)使用方法:
①浸泡消毒:在水浴中进行,对培养基,移植的活组织及其他生物制品,用1%-2%环氧乙烷液体浸泡数小时后,取出置室温下或温水浴中去除残留的环氧乙烷即可使用。
⑧气体熏蒸消毒:
a.塑料袋法:适用于中小型物品如手术包敷料,医疗用具,衣被,实验器材等,塑料袋可用0.23-0.5mm厚的聚氯乙烯薄膜,袋口用夹子密封,以不漏气为原则。用药量1500mg/L,消毒16—24小时。
b.丁基橡胶袋消毒法:消毒袋用丁基橡胶布制成,可承受3kg/cm2压力,袋上有专门通气小管。加药时先用尼龙绳扎紧袋口,后将袋内多余空气从小管挤出,再将水管与环氧乙烷瓶出气口相连接,缓慢打开环氧乙烷开关。待袋内鼓足气体,停止加药,堵塞通气管,加药总量为2500mg/L,消毒2-4小时达到灭菌效果。
c.消毒柜消毒法;预真空环氧乙烷消毒柜,有自动控温、控湿、抽气与定时功能。其消毒过程是:先将物品放入消毒柜内,关闭后加温至60℃并抽气到-0.4kg/cm2再关闭抽气泵与抽气阀,切断电源,通入环氧乙烷,投药量一般为1.2mg/m3;至规定灭菌时间(2.5小时)后,将柜内气体排入排气管或下水道;或将气体送入烟囱;最后将滤过空气注入柜内使之恢复常压,反复抽气和注入空气数次,以促使环氧乙烷排出。灭菌物品取出后,仍须通风散气,一般敷料需通风1小时,橡皮手套需2-4小时,聚乙烯体外循环袋则需15-30天。 .
(4)使用时注意事项:
①环氧乙烷为易燃易爆有毒气体,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守则,持别应加强工作区通风,防止药物撞击与受热,消毒现场不得有明火作业。
②消毒时,应注意环境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切勿超出规定范围。应尽量为其穿透创造条件,如注射器将芯子抽出,干固物体表面的有机物应予湿润或消除。
③经常检查有无漏气,发现漏气立即修补。
④环氧乙烷水解后,可产生少量有毒的乙二醇,故一般不用于食品的消毒。工作人员暴露于环氧乙烷8小时的时间重量积(TWA)安全标准为1ppm。若工作人员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应立即离开现场至通风处休息。
6.乙醇
乙醇是醇类中最常用的消毒剂,它杀菌作用快,刺激性小、易挥发,易燃烧。乙醇与水、甘油、氯仿或乙醚能任意混合。
乙醇能迅速杀灭细菌繁殖体,革兰氏阴性菌尤为敏感。绿脓杆菌、沙雷氏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在40%-100%乙醇中10天即死亡,金葡菌、化脓性链球菌在60%-95%乙醇中10天即死亡;70%一80%乙,醇作用5分钟可杀死结核杆菌,效力优于酚类与碘伏;70%乙醇作用1分钟可灭活亲脂病毒(单纯疮疹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x型)与亲水病毒(脊髓灰质炎、柯萨基、埃柯病毒等)。最近试验证明乙醇对乙肝病毒有灭活作用。乙醇不能杀灭细菌芽胞,不得用于外科器械灭菌。
乙醇是良好的皮肤消毒剂,一般用70%-75%酒精擦手1分钟,可降低活细菌数95%以上。用于皮肤消毒时,涂擦次数和时间适当延长,可使绝大多数暂住菌除去。外科医生洗手后泡手10分钟,细菌消毒率可达90%-95%。
医疗器械消毒,可用70%一80饰乙醇浸泡,但仅能用于不进入无菌组织的器械,不能用于外科器械的灭菌。体温计消毒,可用75%酒精浸泡10分钟以上。麻醉科器械,如气管导管等可用75%酒精浸泡15分钟以上。乙醇可溶解透镜上的结合剂,不宜用于内窥镜的消毒。
乙醇常用的浓度为65%-75%,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杀菌作用。
7.碘酊
又名碘酒,含量:碘20g、碘化钾15g、95%酒精500毫升,水加至1000毫升,即配成2%碘酒溶液(W/V)。
碘是广谱杀菌剂,对大部分细菌、病毒、真菌以及芽胞均有杀灭作用。1%碘酐15-30分钟能完全破坏HBsAg的抗原性,2%碘液作用1分钟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
碘伏的杀菌作用比碘酐低,碘伏是杀菌剂和杀病毒剂,对结核杆菌和芽胞需较长时间,一般不作芽胞消毒剂。
一般稀释成一定浓度水溶液作外科手术前皮肤、粘膜、医疗器械、玻璃制品的消毒。消毒皮肤用100-200mg/L有效碘溶液刷洗,涂擦作用5分钟或750mg/L擦拭1分钟;对粘膜和伤口可用200mg/L有效碘溶液冲洗。医疗器械可用1000-2000mg/L有效碘溶液浸泡2小时。消毒液稀释后稳定性差,最好现配现用。
含碘消毒剂使用时,应注意测定有效碘含量。方法:精确量取碘溶液10毫升,置带塞锥形瓶中,加醋酸1滴,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至无色,每毫升硫代硫酸钠标准液相当于12.6mg碘。
第七节 医院污物、污水的处理和消毒
医院污物和污水同其他污物和污水不同,其中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如不进行消毒处理,是造成院内外感染的主要根源之一。
1.医院污物的处理与消毒
医院污物主要包括诊断、治疗、卫生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患者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诊疗和卫生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有:破损的体温表、注射器、废针头、压舌板,纱布绷带等废敷料;血、痰、尿、大便等检验标本;还有废弃诊疗用品、病理标本、动物实验尸体、组织、器官及排泄物等,患者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如剩菜、剩饭、果皮、果核、手纸等。以上物品均有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故均称为医院污物。
(1)污物的收集:
①医院污物要求分类收集,按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分别收集。有机垃圾如剩饭菜、动物残骸、植物以及临床标本和污染废弃的织物等。无机垃圾包括砖瓦、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及其它医疗和生活废弃物等。
②无机垃圾须集中在指定的地方,并定时或随时清除,及时外运。
②有机垃圾应由专人负责收集,收集容器必须密封有盖,防渗漏、防蝇、防鼠。并便于搬运及消毒。
(2)消毒与处理:
①液体污物主要指患者吃剩饭菜,呕吐物等。对于传染病区的液体污物应煮沸30分钟或用漂白粉,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后倒入专用化粪池或运出。(漂白粉用是按1:5投加),一般病区的液体污物,每天定时运出,集中处理。
②固体污物:可燃性污物收集后可直接送焚化炉,非可燃性的污吻如玻璃制品、塑料或金属搪瓷制品等,收集集中浸泡于次氯酸钠溶液中2小时,(将次氯酸钠配制成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溶液),2小时后测余氯浓度超过200mg儿,便可取出,如不足则再加次氯酸钠液,继续浸泡1小时作最终处理。
(3)消毒效果的监测:
①焚化消毒效果监测:焚化消毒是利用污物燃烧过程所产生的热能杀灭病原微生物。消毒效果视污物燃烧是否充分、彻底,即污物是否变为灰烬为标准。
②氯化消毒效果:主要测定余氯含量为指标,在消毒2小时后测定余氯量超过200mg/L,便可达到可靠的消毒效果。
2.污水处理与消毒
1)医院污水的净化
(1)一级处理:即机械处理c医院应建立沉淀池、化粪池,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病源体。
(2)二级处理:即生化处理。经一级处理的医院污水,再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或氧化池等进行生物氧化,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并氧化成无机物,从去除污水中溶解的胶性有机韧和病原体。污水经二级处理后细菌数减少70%-90%,其它各项指标较一级处理也均有提高。
2)医院污水消毒
(1)我国制定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主要内容如下:
①排放的污水连续三次取样各500mL,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肠道病毒。
②大肠杆菌数低于或等于500个/毫升。
③加氯消毒法的氯消毒剂与污水接触等于或超过1小时时,总余氯量4-5m1/L。与含结核杆菌污水接触应等于或超过l.5小时,总余氯量6-8mg/L。
④污泥中蛔虫卵死亡率超过95%,粪大肠菌值等于或超过10-2,每10克污泥中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
(2)医院污水消毒较常用的方法:有氯化消毒法和臭氧消毒法两种。
①氯化消毒法:
氯化消毒法是利用液氯或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在水中水解产生的次氯酸杀灭病原体。这是医院污水消毒中,使用最普遍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定时定量投加法和定容定量投加法。定时定量投加法,是在单位时间内等量投氯。以液氯为消毒剂进行消毒时,首先利用加氯机的氯瓶放出的氯气配成氯液,然后借水射器将氯液定量投入污水中。使用次氯酸发生器制备的次氯酸钠消毒时,可直接将次氯酸钠液定量投入污水中。当单位时间内污水排放量基本相等,或在污水处理流程中有流量调节系统时多采用此法。定容定量投加法,是指在一定容积的污水中投加适量的氯。采用此法要在消毒接触池前设置投氯池,目前在医院话水处理中多采用此法。
以液氯为消毒剂,严禁直接向污水中投加氯气,以防止氯气与污水混合不充分而影响消毒效果,并容易造成氯气外逸,污染坏境及腐蚀设备,必须利用加氯机投配。目前较常用的是ZJ型转子加氯机。
②臭氧消毒法:
臭氧氧化能力比氯强1倍。与微生物作用快而效力高,杀灭细菌和病毒的能力比氯高5倍左右,杀灭芽抱能力比氯高30倍。
臭氧常用放电法制备。分子氧通过高压放电区,受到高能电子作用变为臭氧。接触混合装置有扩散板、水射器、正压喷射接触装置和涡轮接触器等。臭氧投加量约10-60ml/L,接触10分钟以上,可杀灭所有微生物,并可除臭及异味。臭氧分解物无害,故不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但半衰期短,无残余效果,且投资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