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字碑...

 心灵之约图书馆 2010-10-26

 


图片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主,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    ,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自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 ,端的上云梯。


图片

  道家吕祖这一套修行功夫简单明了,得了这个一辈子受用不尽,少走弯路。

“养气忘言守”。既然要养气,必须把邪思杂念全放下,把言和守都放下。语言就是人们思想活动,邪思杂念全排出,心自然清净下来了。

“降心为不为”。把心收拾起来,“为不为”,做一切事,都不要执着。应当做的事积极去做,做了便放下,不要执着。

“动静知宗主”。“宗主”就是良心。良心就是你的自性,也就是你自己。动也好静也好,不要违背自己的良心。王阳明说得好“不善不恶心之体,

知善知恶是良知。”我们人人都有良知,良性,良能,那一点良知就是做事作物的准则,你的思想想活动起初,是,他便只是,非,,他便知非。若有这个至简至易的良知诀窍,随他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会消瓦解,他是灵丹一粒,可以点铁成金,人们就是网基本分良知,动也好,静也好,那个能知动静便是主宰,也就是本性,起个念头想个事情,或是念头都不想,都不起这一切没有离开你自己的良知。这样便无事了,所以说'"无事更寻谁“呢,难道还要找个什么,玄空的想个什么吗?岂不是无事生是吗?

  “ 真常须应物”。真长就是不生不灭的本性,在凡不增,在圣不减,如同镜子照物,了了清楚,镜.本身却没动一点点。

   “ 应物要不迷”。办事情,应对事物,我们真常良知清清楚楚,是还他一个是,非还是他一个非,清楚得很,“不迷心自住'善能分辨诸法相,但由于本性事讲,使不住不动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心住气自回”。心不动了,气就不跑了,我们肯生气,肯不平,是由于心动啦,你晓得真常不动的本心,气自然消解,自然平静了,这就是无上气功大法。

 “ 气回丹自发”。气不走啦,身体上阴阳二气,二然调和,二气自然交融,丹自然会结,功夫很简单。

  “壶中配坎离”。坎代表阴,离代表阳,只要气不动啦,阴阳二气就相交了。阴阳生反复,反复就是颠倒过来,道教讲得真阳在下面,真阴在上面。人体上属于阳,下属于阴,实际真阴里藏着真阳,下面的阴里藏着阳,底的真阴要上去,上面的真阳要下去。所以

“普化一声雷”比喻的话,身上会起变化。

“白云朝顶上”白云往上走,白云就是阴气。

“甘露酒须弥”佛家认为,阳气到了上面就形成了甘露,上面的甘露出来啦,真阴就出来了,此时一身清凉舒服得很,道家认为甘露很值钱的。

“逍遥谁得知”。一般人哪里知道这个境界,

“自听无弦曲”。阴阳相交,身体起啦变化,五脏六腑打开了脉结,发生了快乐无比的变化反映,无弦曲多了,包括,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对造化的生机妙处就看到了。

“都来二十句 ,端的上云梯”。以上共二十句100个字,至简至易的工夫,必须从心上下手,心对事物不执着了,心结一开,其余所有的脉结自然松

开,自然可到生死自如的境界。

 

  摘自,<坛经的智慧>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