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悟空的哭 刘备的哭 哭哭好处多

 风棱石 2010-11-01
大英雄孙悟空为什么喜欢哭?
 
林电锋

 

孙悟空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泰山压顶、誓不弯腰。孙英雄也有“柔情”的一面,比较喜欢哭,这就奇了。我做了个小计,整整一百回的小说,孙大圣哭的次数竟然有二十几次,经常哭得肠肝寸断,哭得阎王爷想还阳,佛祖爷下灵山。

一起来看看,孙大圣是怎样哭的。

最值钱的一哭。石猴子勇闯水帘洞,当上了美猴王后,有一天,在载歌载舞中忽然烦恼,“堕下泪来”。原来,石猴子看到世事无常,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因为这一哭,才促成了猴王下东洋,过大海,学到长生不老的妙诀。这是开天辟地的第一哭,是成就齐天大圣的第一哭,也是成就斗战胜佛的第一哭。这一哭,太值钱了!

最可怜的一哭。在灵台方寸山捱了十几年,总算学到点文化,师兄弟要孙小弟露一手,没想到后果极为严重,被祖师爷“驱逐出境”,岂不悲哉。老孙就像做错事的孩子,洒下可怜的泪水。

最伤感的一哭。孙大圣三打白骨精,没想到妖怪没打跑,反而把自己打跑了。他凄凄惨惨戚戚辞别师父,走在半空中,又想起师父,“止不住腮边泪坠”,好久方走,真是有情有义的猴子。

最壮烈的一哭。在大战红孩儿时,被这家伙一口烟,差点将老孙憋死了,幸亏猪八戒这个江湖郎中,帮他推拿按摩,醒来之后“珠泪满腮”,叫了一声:师父啊!把沙和尚感动得不得了,说哥啊,你生为师父,死也还在口里。真是壮烈之至。

最动情的一哭。话说老孙打死七个蜘蛛精后,妖怪的师兄蜈蚣精放出金光,将老孙罩在里面,上天无门,只能变成穿山甲从地下逃走。地下出来,“力软筋麻,浑身疼痛,止不住眼中流泪。”这时,不清楚中毒的师父师弟情况怎样,正在悲切之时,见到一位穿着重孝的妇女,边走边烧纸钱。老孙触景生情,点头嗟叹,“正是流泪眼逢流泪眼,断肠人遇断肠人!”

最感人的一哭。孙大圣打死了一伙毛贼,第二次被师父开除公职,没奈何,跑到珞珈山,见到观音菩萨时,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菩萨像母亲哄孩子一样,悟空,别哭别哭,有什么伤感之事,说出来,我给你救苦消灾。孙大圣没想到忠心耿耿,最终落到这个下场,心有不甘啊。

还有很多哭,每一哭都很经典。如听到小道消息,说师父被狮子精夹生吃了,便跑到如来处,倒身下拜,“两泪悲啼”——“虎啸猿啼”,催人泪下。这些“哭”中,老孙有几个特点:一是忍不住,即止不住,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二是眼泪盈眶,泪如雨下,不是一般的抽泣。三是感情真挚,绝不虚伪。他的哭,是“腮边泪滴”、“两泪悲啼”、“泪如泉涌”、“珠泪如雨”、“泪似水流”、“怅望悲啼”等,吴承恩几乎能描写哭的词汇,都贡献给了孙大圣。

上述第三点,非常重要,就是孙大圣的哭,绝对是“真哭”,没有一点虚假的成分。

他快乐时,能想到人生苦短,对未来感到渺茫的恐惧之哭;徒弟没有当好,被老师开除学籍,是一种极为内疚之哭;被师父屡次驱逐,心怀一种不被理解、壮志难酬的无奈之哭;与妖魔鬼怪做斗争,师父饱受磨难,而自己却经常无能无力,表现为内心自责、担惊受怕之哭,等等。

这些哭中,都是孙大圣内心的真实表现,他没必要装哭,让人一看就恶心的哭。他取经路上的每一哭,都是响当当的,赤胆忠心的,可以载入史册的,我们为他那种敢于担当、忠诚取经事业、与团队共患难的拳拳之心而感动。

在这里,大家可能会问,铁骨铮铮的孙大圣,为什么要哭呢?难道作者塑造一名英雄时,非要让他的形象受到损害吗?

其实,这不仅没有损害其光辉形象,还因为他是一个有情的英雄而深受人们的尊敬。当他第一哭开始,命运就注定他是一只不甘心人下、胸怀崇高理想的猴子。生命中的第一哭,哭出了他的理想目标,也哭出他的人生坎坷。其他的哭,都是为了实现第一哭的梦想而哭的。

之所以哭,是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很难调和的矛盾而造成的。每个人,因为理想太高,所以责任就大,付出就大,同样牺牲就大。毛主席说,“为有牺牲多壮志”,壮志越多,付出的牺牲就越多,就是这个道理。

孙大圣的哭,也说明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是一个喜剧英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战天斗地,从不低头,遇到困难,始终乐呵呵的,达不到目的誓不罢休,其阳光的性格,让很多女生羡慕;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悲剧英雄。为什么这么说呢?

作为悲剧英雄,这从他的前世今生决定的。我们不去探讨他的前世,因为他的前世比较隐晦。

他出生之后,就注定他是一个要“被利用”的人物。归结到底,他是一个“被取经”的人物,整个西游过程,无论他怎样战天斗地,结局都是固定的、标准的,他没法改变这个结局。

我们看到他有无穷的智慧,可是事实上,这些智慧并不值钱。即使是让猪八戒来干,同样也能干好。因此,一位看似重要,实则形同虚设的人物,有时候发泄一下感情,吐出心中的郁闷,也是需要的。否则,难道让孙猴子去跳楼?这也说明,背后作为操盘手的观音和如来,是善于管理和控制的,也是很好的心理辅导师。

孙大圣的哭,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哭文化”,花样繁多,非常复杂,非常精彩。在某些人的心目中,“哭”还是一门“技术活”。哭得好,能够哭出生产力,可以哭出战斗力,也能哭出凝聚力。因此,大家可别小看这个“哭”字。

同样,孙大圣的哭也是很有文化的首先,从形式上来看,充满了“诗意”。举几个例子,被师父赶走时,老孙是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看到花果山被二郎神烧毁,一片衰败时,回顾仙山两泪垂,对山凄惨更伤悲;师父中毒,危在旦夕时,“流泪眼逢流泪眼,断肠人遇断肠人”。

从内容来说,孙大圣的哭是“真哭”,也叫“积极的哭”。“真哭”不容易,它是人的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每一次老孙落泪,意味着他又有新的动作,发生新的飞跃,对自己、对取经事业都是一种促进,他的哭是成功的“催化剂”,所以叫“积极的哭”,哭出了诗意,哭出了力量,哭出了团结,哭出了胜利。

历史上最伟大的哭,当属孟姜女哭倒长城了。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因为她的哭是真情流露,感天动地,最终把长城哭倒了,这个“哭”的力量有多大啊。与孙大圣的哭一样,都是真实的哭,积极的哭,才有无穷的力量。

那么,与此相对,就是“假哭”,假哭就是一门“技术活”。哭得好,哭得其时,其力量也不比哭倒长城小。这方面的典型,当属“刘备的哭”。

说刘备的哭都是“假哭”,有点诽谤他。不过,一句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述,刘备的哭,相当于企业的形象策划,是一种营销手段,也是一种强悍的外交手段。这种哭正如日常所说,要脸皮厚,心要黑。刘备脸皮厚不厚,心黑不黑不是我说了算的。

人家给他做了总结,说刘备最经典的有“四哭”,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一哭定荆州。二哭得仁义,即关羽张飞遇害后,他天天哭,哭得人家被迫将“仁义”的帽子给他戴上了。三哭当皇帝。四哭灭孔明,临终一哭,让孔明死心塌地服侍阿斗这个小昏君,不敢跟司马懿一样“篡党夺权”。

可见,国人哭的学问还很多。现代人尤其是职场中人来说,是可以提倡哭一哭的。不过,“假哭”的不要,要“真哭”。

科学认为,哭对人的心理人体等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尤其是长期不流泪的人,患病的几率比流泪的人高出一倍。科学家也指出,男子的胃溃疡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长期不哭的占多数。

当内心确实很痛苦时,可以用哭的形式好好发泄一下,哭后能使人心里痛快。尤其是严重的精神创伤,不吃不睡时应设法大哭一场。如果强忍不哭,可能会憋出毛病,相当于“慢性自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