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郎口之变——解析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

 昵称4323656 2010-11-01

杜郎口之变——解析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赵小雅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0年月24

杜郎口中学课堂的变化,绝不仅仅是课堂的变化,实际上是传统的教学系统向新的教学系统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是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样的理念引导下的变化,是深刻的而不是表面的

杜郎口之变

——解析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

 

    现在,中国的基础教育界没有人不知道杜郎口中学的存在。

    1997年因教育教学“双差”而面临撤并,到现在成为全国中小学校争相参观与学习的典型,是课堂教学改革让这所学校从低谷升到了山巅。

    19974月,崔其升受命于“危难”之时,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使学校“由乱到治”。1999年起,他们又开始思索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决定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到2003年,成效初步显现,学校从全县中考垫底校一跃成为第二名。同年10月,全县教学工作会议在杜郎口中学召开。200411月,聊城市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在杜郎口中学召开。200511月,山东省又在该校召开了初中教学改革工作现场会。短短6年时间,这所地处山东省西北部的普通农村中学成了全省课堂教学改革的先锋。

其后,杜郎口中学的名声不胫而走,全国各地学习、参观、取经的人们纷至沓来,甚至成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不小的力量。杜郎口中学成了人们学习的对象,也成了议论甚至非议的对象。现在的杜郎口中学,每天仍然呈现着同样的风景: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跟班短期学习的人也有不少。那里的课堂已不再是安静的课堂,学生与教师已经习惯了每天在无数参观者的关注下上课。

    杜郎口的课堂教学对全国的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许多地区、学校甚至几赴杜郎口,学习、研究以后结合自己的实际,走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可以说,杜郎口中学成了新课程以来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星星之火。那么,在人来人往的参观者与学习者的眼中,除了所见的各种现象外,还能看到什么呢?在各种各样的改革办法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规律与法则?

    我们可以这样解读,杜郎口中学的变化,绝不仅仅是课堂的变化,实际上是传统的教学系统向新的教学系统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是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样的理念引导下的变化,是深刻的而不是表面的。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基本一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这样的改革探索就更加具有了现实性与典型性。   

  理念之变——从学生被动听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的动因,很具有“穷则思变”的典型性。改革的基点是多年教育教学的“双差”校、问题校,面临被撤并的命运。除了用行政管理的手段治理学校的乱象之外,学校靠什么发展?影响学校发展的因素又在哪里?

    从一所学校的副校长到杜郎口中学的校长,崔其升思考的角度与高度有了变化。多年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经验,让他对学校的发展有了一些思路。然而,面对当时的杜郎口中学,学校的发展该从哪里做起?

    崔其升首先从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考查开始思考:“三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接受,这就是当时的状况。”当时还有许多学生辍学,不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是因为课堂太让人痛苦,听不懂、学不会,以致厌学而辍学。到课堂上去,学生上课不爱听睡觉者有之,不屑于教师的喋喋不休者有之。有一个学生曾说:“我上去讲都比他讲得好。”这让崔其升想起了自己小学时的一次经历。那时他数学不好,一位教师为了鼓励他学好数学,曾让他自己备课给全班同学上了一节课。就是那次讲课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他改变了对数学课的态度。在师资队伍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崔其升在心中认定,课堂上让教师少讲一些,学生多说一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是一个好办法。

    从课堂突围,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改变课堂教学,应是改变学校的关键。应该说,这样的认识是朴素的,来自于他本人多年来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实践。那时的崔其升已经从各种渠道接触到了“成功学”、“目标教学”、“合作学习”等一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那种朴素的感知与这些现代理论形成了深深的一致性: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角,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阻力首先来自于教师的传统观念——讲那么多学生还学不好,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不是胡闹吗?为了推动还话语权给学生的课堂成为现实,学校曾规定了一节课的时间分配,即“10+35,教师在一节课上的讲授时间不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和参与的时间为35分钟;还曾经推行过“0+45的极端办法。这也是曾被许多人诟病的一个办法,一堂课被硬性规定为学生占多少时间,教师占多少时间,听起来有点无厘头,但在当时的杜郎口中学却是起到了推动改革的作用。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只是理念变化的第一步。直接的变化就是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然而,活起来以后,如何处理活与实的关系;动起来以后,如何处理动与静的关系;如何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发展能力。除了话语权,学校还要让学生深度参与,在课堂上说、评、议、演、写,进而提出了让学生感受学习之乐趣、成长之幸福、生命之意义的要求,使学生知能并进、身心健康、勇敢有为,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自由人格、理想追求及终身发展,最后凝练出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课堂教学新理念,这样的理念把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价之变——从评价教到评价学来引导教

    课堂教学要转变,评价就必须有相应的改变。在杜郎口中学,从课堂教学改革之初,便以评价的变化来引导整个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化,每一个阶段都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标准。

    改革之初,为了实现还话语权于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角的课堂教学,学校提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个标准一共有三条四方面的要求:一是对课堂气氛的要求:教师微笑授课,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二是对活动形式的要求: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能使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三是对学生活动量的要求: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为优,30分钟以上为良,29分钟以下为一般。四是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杜绝抄袭教学参考及现成的教案,主要把上课的措施显现出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多样。学校还用简明的16个字来要求课堂,即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抢问答,喜笑颜开。

    这个看似简单的标准却体现了评价观念的转向与变化。过去,教学评价主要评的是教师教得怎么样,而这个评价标准的显著特点却是要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活动情况,背后隐含了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与新挑战。

20029月,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学校又进一步深化了课堂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活动和参与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评价要求。一是师生必须用普通话。二是课堂气氛要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的氛围,学生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三是不集体、集中背答案、做练习题。课堂要拓展、挖掘、提高,重视培养能力。四是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有份,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这个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活动形式、参与方式、参与广度与课堂效果提出了细化的要求。可以看出,学校对课堂教学在深度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现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评价标准与前两个标准相比又有了新变化,标准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一是精气神的要求:师生精力充沛,精神饱满,耳聪目亮,朝气蓬勃,激情高涨,渴求强烈。师生、生生意相通、心相融,心领神会。举止文雅高尚,幸福快乐。二是导学探究的要求:课堂学习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教师的导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立足于引导,引导学生活学;着力于疏导,变难为易,删繁就简;着眼于诱导,激活思维,乐学善学。拓展,宽而阔,挖掘,透而深。努力探索,积极研究,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运用所学解决问题。三是展示汇报的要求:乐于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汇报展示给大家。展示过程流畅,环节衔接自然。表达发自肺腑,声情并茂,思路清晰,表演是对文本和作者对话的演绎,高雅生动,惟妙惟肖,激励人。操作则科学规范,呈现科学规律,启迪人。尊重欣赏别人的精彩。善于质疑,思维碰撞中提升。委婉点评别人的不足,加以戒勉。五是创造应用的要求:人人有所生成,感则激动人心,悟则大彻大悟,明理悟道。解证则思路清晰,有理有据。写则胸有成竹,一气呵成,思维发散,观点鲜明,见解独特,敢于发明创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能用学到的方法、技巧、规律,解释、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六是参与要求:全员发展,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培养优秀,同时保证最后一名学生达到基本目标,下要保底。发掘所有学生的潜能,每一名学生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发展。七是效率要求:实而不虚,通过努力学习,积极思考,探究交流,每个学生真正理解、把握、体会、感悟、应用所学内容,达成学习目标。低耗高效,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投入最少的精力,习得更多的知识,形成更高的能力,增长更多的智慧。

    这个看起来有点大而全的评价标准与改革之初的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的评价相比,显然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更加关注师生的生命状态,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简单地说,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深刻性与精彩性。这样的标准,看起来是对学生的评价,实际上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与评价,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与追求高效的课堂有机联结在了一起。

  结构之变——为学生参与课堂提供时间与空间

    始于理念,从还学生话语权开始的课堂教学改革,在不断研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以往的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教授新课、练习巩固、课后作业的课堂结构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课堂理念的要求。

    比如,在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以后,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却有些无所适从。让学生说话,为什么学生反而无话可说、“启而不发”、“导而不行”呢?通过座谈、听课等,崔其升又发现,不是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而是他们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也不知道说什么。

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就如何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开始研究。其实原因也很好找,就是学生在上课之前没有很好地准备,所以没话可说。应该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然后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有的可说,说得有质量。

    让学生预习在先,展示在后,就这样,学校又开始了课型及课堂结构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以预习课为基础,展示紧随其后,但是光有预习与展示还不够,还要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到底怎么样。这样,一个新的课堂结构模型诞生了,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就像是课堂教学的三个板块。这三个板块视教学内容可以独立成为三种课型,即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同时也可以作为一节课上的三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在这里预习是基础,展示是提升,反馈则是对目标达成的检测。

基本的结构明确以后,又对每一个结构进行了流程细化。尤其是作为这个结构中核心部分的展示课,又被细化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这个模式曾被山东省教科所的专家们总结为“三三六”课堂模式。第一个“三”是指这种课堂的特点,也就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的含义是指教学目标不单指知识,而且关注到三维、任务分配到小组、从不同角度关注,大容量是指课堂内容不光是课本上的知识,而且通过学生的参与与生成,拓展了教材内容,并且不仅是问答,学生的展示形式多样而个性。第二个“三”即预习、展示与反馈三个模块。“六”是指展示课或展示环节的6个步骤。

这个结构突出了学生的参与,预习的主体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或环节之中,学生无疑是主角,展示课更是学生展现自己所学、所思、所惑的空间,反馈环节也突出体现了学生所学的情况。这样的课堂结构让学生有了参与课堂的基础,有了参与课堂的机会,有了参与课堂的动力,课堂结构的改变为学生成为主角的课堂提供了时间与空间。

环境之变——促使教师转变角色形成新型师生关系

    杜郎口中学的教室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没有教师的讲台和讲桌。二是黑板多,三面墙上全是黑板,有的还在门外的走廊上也设了黑板。

    没有了讲台与讲桌,教师不能再高高在上,让教师走入学生中间,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与引导者;没有了讲台与讲桌,预示着教师已不是喋喋不休地讲授。三面都是黑板,使教室从一个面向变为多个面向,而且黑板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黑板是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成果、提出自己学习问题的地方,而不是老师板书布道的场所。

这样的环境,看起来只是形式的变化,实质上为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让教师走入学生当中,与学生成为平等的、民主的学习共同体,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引导与服务,以黑板为媒介,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当中。

组织形式之变——引导小组合作课堂新秩序的产生

    在杜郎口的课堂中,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课桌椅分小组相对集中摆放,一般是68个学生为一个小组,相对而坐,教室没有固定的前后之分。教学不再是教师“一对多”地讲授,而是以小组为教学的基本单元,这样的组织方式让教学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一是小组内成员之间的独立学习、交流与讨论,二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三是教师与小组及全体学生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带来了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更有利于学生明确任务,自主参与学习和交流讨论,这样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参与,从而形成任务引领型课堂,改变那种学生参与不够、要靠纪律整顿的现状。二是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从而实现“兵教兵、兵强兵“,互相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是更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从教变为导成为可能。

管理之变——把教学改革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对杜郎口中学来说这一点体现得尤其鲜明。课堂教学要把学习权利还给学生,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有了这样的理念,如何才能落实?教学管理新机制便是保障。

以课引课。在改革的初期,在教师们的认识与行为还不能跟上改革的思路及步调的时候,学校除了出台管理上的硬性要求,如“10+35”的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要求、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等,还实施了多方面的课堂推动。首先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观摩课,在观摩课以后,学校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每一位教师上达标课。而对于那些转变相对较慢的教师则要上过关课。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提出了“一谈二警三停”的整改措施,对那些第一次上课不达标的教师,学校领导要进行谈话,目的是让他们明白新理念和课堂教学新要求,第二次还不达标的要在学科组会上给予警告,第三次还不达标的,就要停课一周,专门进行听课学习,业务主任还要对其进行专题辅导,然后再上提高课,层层推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所有的教师尽快适应新的课堂教学要求,转变教学行为,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开展业务论坛活动。行动的改变与认识的提高是相连的,为了让教师们尽快转变对课堂教学的认识,走出传统课堂,学校还把每周六下午确定为教师论坛业务交流时间。每一个教师都要走上讲台,把这一周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悟、经验、教训及困惑进行交流,每一次论坛都有一个贴近教学实际的专题。学校还对教师提出了反思要求,比如每日一篇拓展记录,记下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每周一篇业务论坛稿,每月一篇论文,将自己的反思进行分析、综合。在这样的校本业务学习中,教师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

改革课堂教学的管理机制。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的教学管理也形成羹了新的四级管理机制。   

    班主任把关课。班主任作为一级管理者,不光要管学生,还是本班所有教师教育教学的管理者。班主任可以自己聘任组阁本班教师,并对本班教师的考评、奖励等提出建议,同时还要对本班教师进行听评课,召集本班教师进行听评与研讨课等。年终对班主任的考评内容依据对本班所有教师工作的综合考评。   

    年级主任反馈课。年级主任聘任班主任,并承担相应的听课任务,把听到的教师上课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和学科主任,年级主任听的是教师的课,评价的却是班主任的工作,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班主任对本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   

    学科主任的科研课。学科主任是学校本学科教育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改变了过去学科教学由教务处管理的办法。学科主任对本学科的教学组织、教师发展承担责任,学科主任每周都要组织本学科的三节公开课:优秀教师的观摩课、普通教师的研究课和薄弱教师的提高课。除此以外,学科主任还要主持三个方面的教研工作:一是学科内的业务论坛,针对共性问题找解决办法,二是结合本学科特点创新课堂,三是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

    验评组的考核课。验评组是校委会级别的管理小组,除了每天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梳理和反思、总结外,重点在课堂教学的检查和验收。验评组成员每天要走进不同的教室进行听评课,并对看到和听到的情况在每一天的上午课前反思会和下午课前反思会上及时进行反馈,并以此对年级和学科进行量化评比。对于课堂教学的管理是四位一体的,从而体现了个个都是管理者,个个都是科研者的理念。

    2007年开始,学校又推行了值日校长和值日年级主任制度。值日校长从年级主任、学科主任、验评组长中选出,值日年级主任从班主任中选出,值日班主任从学科教师中选出。现在的杜郎口中学形成了新的四级管理模式:一是常规管理由校长室、年级组——班组——学科教师四级管理模式。二是教学管理方面由校长领导,由文理科骨干教师担任验评组成员,形成了校长室——验评组——学科组——学科教师的四级管理模式。这在杜郎口被认为是权利下放,责任上移,让每一个层级的管理者体验管理工作的不同视角与责任,从而提升自己对管理工作的认识,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工作优点与缺点,从而产生工作的动力。如今,学校对验评组又进行了改革,将验评组一分为三,包括验评、质检和课程开发中心,除了课堂教学,课程的概念已经走入了学校的管理之中。

    从理念、评价、结构、环境、组织和管理,杜郎口中学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探索,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真正确立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堂,十多年的实践也验证了这种新课堂在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和能力发展上的实效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