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1~20条,感触颇多。其中在第2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一建议中,他举了个历史教师用一生备好课的例子,生动的对话、质朴的语言,明确地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他说:“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曾有人这样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但总有一天,当这桶水用完后,我们还能给学生什么呢?我想,教师只有读书,才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才能带给学生充实的知识和心灵深处的震撼。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成长途径有很多,但惟有读书,并带着对自己实践的反思进行阅读才是最重要、最珍贵的。如我学习了《给教师的建议》,就能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朴素的文字中透出的教育智慧,睿智的思想仿佛使我走近了大师,正与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阅读教育大师的文字,反思自己,才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归根结底,是自己读的书太少了。 梁实秋说:“读书永远不恨其晚,即使晚了,也比不读强。”着眼一生,无论如何也要“挤”点时间阅读,用笔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虽然现在自己的文章不能奇彩焕发,但每天的一点阅读沉淀,都会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大河……使自己永远保持活力。” 写到这儿,我禁不住想振臂高呼:“读书万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