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旅游问题解决

 昵称3955668 2010-11-08
现状我省旅游业太脆弱

  地震灾害波及我省8个市州,各地主要景区、饭店和旅游服务设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地震影响范围广,出入境旅游团队大受影响。“由此看出,旅游业是一个脆弱的行业。”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据多年的统计,欧洲人比较喜欢来甘南的夏河旅游,当甘南的旅游景点关闭后,欧洲团队大大减少。”各旅行社迎来了一场令人猝不及防的退团风暴,目前兰州市的旅行社面临着大社团量锐减,小社几乎放假,自联团和地接团纷纷受到影响。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得的一组数据,也许更能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到旅行社的“损失惨重”。

  甘肃康辉国际旅行社1—5月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4%,至6月,同比下降幅度更大,周边来兰团队、散客减少85%,国内团队减少81%,入境外宾几乎为零,而去年这时,他们接待外宾数量为1230人;出境游也受到影响,取消团队达88个,下降比例达到99%。

  甘肃丝绸之路国际旅行社1—5月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0%,86个团队正式取消,外宾团接待量下降65%,6月,他们接团预订达21个,有15个成行,但无法到达旅游区而滞留,还得承担索赔的责任。

  就受灾地区而言,陇南市5月份以来,旅游业全线停顿,甘南州接待游客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0%,一些主要景区下降达92%,如拉卜楞寺5月1日接待游客仅50人,2日19人,3日10人。受系列灾害影响,河西各地旅游也大幅下滑,敦煌市游客比去年同期下降49。7%,有200多个团队被取消。这一结果导致莫高窟景区在今年6月,首次在旺季推出门票十免二的优惠政策,在以往则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企业,集吃、住、行、游、购一系列消费项目为一体,一旦在龙头客源上出现问题,关联的企业同样受到影响,酒店业则首当其冲。作为旅游业多米诺骨牌的一个环节,我省的酒店业也受到了较大影响。为此,我省的旅游企业呼唤政策的支持。

  由于旅游业所具有的脆弱性特点,除直接经济损失外,最大的打击就是游客心理上留下的阴影,这种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才可能恢复。这就增大了甘肃旅游市场在短期内恢复和发展的难度,一是海外入境市场由于其年度游计划,一般提前3个月到半年就已经确定,但受自然灾害影响,目前海外团队取消,对我省下半年旅游市场产生直接影响;二是由于我省旅游产品的跨区域性,青藏线和九寨沟———成都线产品在我省的过境市场受到直接影响,对传统的丝路线也产生间接影响;三是川陕等我省主要周边市场的灾情,使来甘旅游在短期内恢复难度较大。

  在7月9日举行的甘肃省旅游业灾后恢复和发展座谈会上,旅行社、酒店代表提出,希望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以渡过难关。

  机遇打造九寨沟平安绿色通道

  汶川地震后,全省受灾旅游景区(点)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景区大量景观设施和房屋受损或倒塌,基础设施损坏,景区内外道路中断,特别是陇南市、甘南州的部分景区及旅游服务设施遭到严重的损毁。当时,全省共关闭32个景区,共计48个旅游景区(点),据统计,234处旅游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全省旅行社因灾退团(国内、国外)达728个,退团人数达57231人,此次灾难,预计我省旅游业直接和间接损失最少在20亿元以上。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我省经过多年发展积累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环境及形象。

  尽管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但恢复重建工作迅速开展起来。6月,天水旅游恢复,7月10日陇南旅游恢复。省旅游局也在6月份经过对受灾景区的科学评估和论证,出台了2008—2015年《甘肃省旅游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纲要》。在近期(2008年—2010年)目标中,提出基本完成受灾地区各类旅游基础设施的修复重建,恢复旅游接待能力。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宣传和推广活动,积极恢复旅游市场,预计到2010年底,除陇南等重灾区外,其他市州旅游发展将达到和超越震前水平。

  为了尽快消除地震灾害等多种不利因素对旅游造成的影响,尽快恢复灾后旅游市场,省旅游局决定统一组织本省部分市州,于6月26日—7月6日行程2700公里,赴陕西、山西、河南3省的延安、临汾、运城、三门峡、渭南、西安、咸阳、宝鸡8座城市,分别以举办推介会方式,共邀请当地旅行商、媒体和厂矿单位650名代表参加,开展“走进秦晋豫—甘肃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大力开发秦晋豫旅游市场,加强市场互动。

  地震后,由于山体多处塌方,四川境内通往九寨沟的九环线一度全程中断,陆路难以进入九寨沟。目前,九寨沟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超过250万,除了从航空分流90万游客外,其余160万人如何到达九寨沟呢?

  一个良好的机会摆在了我们面前,目前从兰州到九寨沟境内主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完好无损。因此,以兰州为游客集散地,途经甘南到九寨沟旅游,将成为理想、平安的绿色旅游通道。兰州经临夏、甘南到九寨沟全线公路畅通,接待设施良好,全程约需要9小时。这条黄金旅游线把九寨沟、若尔盖大草原和玛曲草原及世界最大的藏传佛教学府拉卜楞寺连在一起,也把九寨沟与丝绸之路连为一线,成为一条理想的黄金旅游线。这是一个机会,更是提升甘肃省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历史性机遇。据悉,目前省旅游局已与九寨沟管理局和九寨沟县政府进行了协调,并初步达成协议,近期共同开发兰州—临夏—甘南—九寨沟—陇南—兰州的旅游环线。

  声音甘肃旅游业要超越“瓶颈”

  如何使甘肃旅游业尽快得以恢复和重建,一批专家学者也为此殚精竭虑,出谋划策。

  西北师大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教授:对于旅游业灾后重建,除了按旅游部门重建规划方案,分阶段实施之外,旅游业重建还需要从战略和策略两个层次多加考虑。在战略层面,有关部门应进行科学、合理地对灾后损失作出调查和评估工作,之后进行旅游资源、品牌、主体、包装、项目等产业规划。在策略层面,就是做好甄别市场的工作。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许多游客对景区的可进入性丧失,将不同功能的旅游区域划分出来,如在互联网上公布安全旅游电子图,将安全区和非安全区域进行划分,恢复游客到甘肃旅游的信心。

  同时,由于旅游产业是一个立体产业,重建工作不仅要从硬件入手,投入资金,对景点的基础设施进行重建,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产业的重建工作,这包括对形象、品牌、市场、旅客信心等方面,两项工作并举才能相得益彰。如条件合适,灾区应首先拿出重建规划,以便重建工作在科学的、合理的战略步骤的引领下进行。

  西北师大旅游学院王三北教授:旅游市场的受创,主要是因为游客不了解灾区情况,信心受影响而造成的。这时不妨开展“甘肃人游甘肃”活动,让旅游成为整个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先行者”。要通过活动向更多来灾区的旅游者展示灾区形象,重塑甘肃形象。

  西北师大旅游学院副院长高亚芳教授:尽管甘肃只有部分景区遭受了灾害,但却引发了对旅游业的重创,主因是外界对甘肃资源价值认识不够,而我们开发的层次水平相对较低。另外,甘肃旅游资源的“先天不足”也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甘肃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境内长1655公里、宽530公里的狭长地带,这就形成旅长游短的局面,旅游者在途消耗大,旅游效应不能最大化,在消费结构中,以交通、住宿所占比重最大。此外,旅游缺少接点,从天水到敦煌,景点间的车程都在5—6小时间,缺乏两小时内的接点,不适合调动游客的游兴。而甘肃旅游产品的定位也存在着不足,市场和对外宣传上都细分不够。多年来,外界对甘肃旅游产品的认识仍停留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印象中。其实,甘肃也有青山绿水的山水景观,“早知有陇南,何必下江南”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人们对甘肃旅游产品认识的模糊。

  在恢复和重建甘肃旅游的工作中,如果能将以上客观因素加以认识和重视,加大资本和人才的投入,完善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市场开发目标,甘肃旅游业定能获得长足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