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 帖子 - 空间 - 死去活来- 明医网 勤求古训,融会新知,博极...

 昵称131786 2010-11-09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释名〗以本方主药当归及主治症血虚寒客之四肢厥逆而命名。
〖组成〗 当归三两[12g]  桂枝三两,去皮[9g]  细辛三两[3g]  芍药三两[9g]  甘草二两,炙[6g]
     通草二两[6g]  大枣二十五枚  擘[8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歌〗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
    血虚肝寒手足冷,煎服此方乐陶陶。  



  〖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口不渴,或腰、股、腿、足疼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病机〗
     ┌ 血虚不营→ 唇、甲、舌淡白,手足肌肤麻木不仁      ┐
血虚寒厥证┤                             ├ 脉细欲绝或沉细
     └ 寒凝血滞→ 四肢厥冷,手、足、腰、股或小腹冷痛,口不渴 ┘  

5top

  
  ┌ 当归 ── 补血和血,为温补肝经要药。
君 ┤
  └ 桂枝 ──  温经通脉,温经散寒。

              ┌ 与当归相合,补益营血。
  ┌白芍 ── 养血和营 ┤
  │           └ 与桂枝相伍,内和气血。
臣 ┤
  │
  └细辛 ── 助桂枝温经散寒。

佐 通草 ── 通利血脉。

使 甘草、大枣 ── 益气健脾,调和诸药,重用大枣,助归、芍补血,防桂、辛之燥太过,免伤阴

           血。
◆诸药合用,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共奏温经通脉之功效,使阴血充,客寒除,阳气振,经脉通,手足温而脉亦复。 [本方组方配伍特点][四方治厥鉴别][可与四逆汤鉴别]  

5top

  1.本方为素体血虚,寒凝经脉所致之证而设。以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舌淡为证治要点。
2.治疗腰、股、腿、足疼痛属血虚寒凝者,可酌加川断、牛膝、鸡血藤、木瓜等活血祛瘀之品;加吴茱萸、生姜,又可治本方证内有久寒,兼有水饮呕逆者;亦可用治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肢冷脉弦者,可酌加乌药、茴香、良姜、香附等理气止痛;可用治手足冻疮,不论初期未溃或已溃者,均可加减运用。
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下肢麻痹等属血虚寒凝者,可用本方。  


《古今名医方论》柯韵柏:“此厥阴初伤于寒,发散表寒之剂。凡厥阴伤寒,则脉微而厥,以厥阴为两阴之交尽,又名阴之绝阳,伤于寒,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然相火寄于厥阴之脏,经虽寒而脏不寒,故先厥者后必发热,所以伤寒初起,见其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不得遽认为虚寒而用姜、附耳。此方取桂枝汤,君以当归者,厥阴主肝为血室也;倍加大枣者,肝苦急,甘以缓之,即小建中加饴法;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细辛甚辛,通三阴气血,外达于毫端,力比麻黄,用以代生姜,不欲其横散也,与麻黄汤不用同义;通草能通关节,用以开厥阴之阖。当归和芍药生血于中,大枣同甘草益气于里,桂枝得细辛而气血流经。缓中以调肝,则营气得至太阴,而脉自不绝;温表以逐邪,则卫气得行四末,而手足自温。不须参、苓之补,不用姜、附之峻,此厥阴四逆,与太、少不同治,仍不失辛甘发散之理,斯为厥阴伤寒表剂欤!”
  临床报道:以当归四逆汤为基础方,并随症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23例,结果痊愈11例,好转6例,无效6例(中医年鉴,1986∶108)。




当归四逆汤临床新用
陕西省蒲城县中医医院(715500) 成兴昌
笔者以该方临证变通,治疗血痹证,冻疮,痛
经等证,获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1 血痹证 陈某,女, 45岁.1999年10月5
日初诊.两上肢肘以下麻木发凉伴蚁行感月余.西
医诊断为:末稍神经炎,曾服V itB1,V itB6等药治
疗效果不佳,故转中医诊治.察舌淡紫,苔薄白,切
脉沉细而无力.辨证为血虚受寒,不能温通血脉之
"血痹证".治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法.方用当
归四逆汤加味:当归,杭芍,桂枝各12g,细辛5g,
黄芪15g,鸡血藤18g,木通,炙甘草各6g,大枣2
枚.上方服5剂后,诸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守方
稍事加减服10余剂而病愈.
按:本例血痹证,乃血虚受寒,阳虚血亏,不能
温通血脉所致.故治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该方
中的当归性味甘温,归经入肝,为温补肝血要药;
桂枝温通经脉;白芍养血和营,三者合用,成养血
柔肝温通之法;细辛,木通通血脉,散寒邪;炙草,
大枣补脾而调和诸药.加黄芪,鸡血藤以益气养血
通脉,故获佳效.
2 冻 疮 刘某,男, 15岁, 1997年12月27
日初诊.患手足冻疮3年.以两手背,指为甚,每到
冬天加重,手背,小指及无名指紫肿,疼痛为甚,同
时伴全身畏寒,四肢发凉.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沉
迟无力,证属阳虚寒凝血脉.治宜温阳散寒,养血
通脉.拟用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白芍各10g,桂
枝15g,附片(先煎)7g,细辛,木通,炙草各6g,大
枣2枚.上方连服半月,患者手足紫肿,疼痛明显
好转,四肢及周身亦有温热感,因在校学习服汤药
不便,故将此方配作丸剂并加服用金匮肾气丸和
V itE而收功.
按:该患者素有肾阳不足,外受寒邪侵袭,寒
滞血脉,故生此证.方用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
血通脉,加附片及金匮肾气丸以补肾壮阳,祛寒止
痛.加服V itE丸能使皮肤毛细血管血流加速,皮
肤温度增高,对寒冷刺激的防御能力加强.中西结
合,标本兼给,阳复寒散,血脉和畅,故3年之冻疮
乃愈.
3 痛 经 秦某,女, 24岁.1998年2月12
日初诊.患痛经证2年余,但痛势不甚,未引起重
视.本次经来即感小腹痛胀难忍,遂推后5d,经量
少.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后腹痛减轻,按压小腹
不舒,并有发凉感,细问此次痛经加重原因与经前
用冷水洗衣服有关,察舌淡紫,苔薄白,诊脉弦细
而涩.此乃素为虚寒之体,加之经前受寒,寒滞血
脉,不通则痛,故发痛经.治以温经活血,散寒通
滞.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桂枝,杭芍,川芎,
元胡各12g,细辛,小茴香,肉桂,木通,炙草各6g,
蒲黄,五灵脂(包),乌药各10g,大枣2枚.每日1
剂,水煎分早晚服.并嘱患者忌冷水洗衣等.此方
加减治疗3个月经周期,痛经痊愈,半年后随访,
未见复发.
按:中医认为,寒主收引,寒主痛.该患者素为
虚寒之体加之外寒内侵,内外之寒交织,瘀滞血脉
而加重痛经.故投以当归四逆汤加小茴香,肉桂温
阳散寒,养血通脉,加川芎,元胡,蒲黄,五灵脂,乌
药以加强活血祛瘀,理气行滞之功.诸药合用,正
复,散寒,血脉通畅,故痛经痊愈.





当归四逆汤源于汉 张仲景的《伤寒论》厥阴篇
351条,是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代表方.经后世医
学不断探讨与实践,本方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近人
又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试就汤证病
因病机,处方组成,临床应用和现代药理研究作一综
述.
1 本汤证病因病机
《伤寒论》原文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
四逆汤主之."多数医家认为本方有温经散寒,养血
通脉之功,主治血虚寒厥证,证见手足厥寒,舌淡苔
白,脉细欲绝或沉细[ 1 ,2 ,3 ].《灵枢 邪客篇》云:"营
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
注五脏六腑……卫气者,出其悍气之骠疾,而先行于
四末分肉之间."说明只有营卫充足,才能内注五脏
六腑,外注经络四肢;内外气血充盛,四肢经脉皆得
充盈温养则肢温而不寒.今血虚,经脉血本不充盈,
所载阳气已不足,如寒邪乘虚客之,则经脉之中阳气
更虚,四肢失其温养濡润,故见厥寒而不温.《素问
举痛论》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
则血少,客于脉中则不通."血本不充,寒邪阻滞,血
行更加不畅,故见脉细欲绝或沉细.心主血,开窍于
舌,血虚必致心血不足,故见舌淡.寒邪内客伤阳,
故苔白见寒象[ 2 ].成无己曰:"手足厥寒者,阳气外
虚,不温四末;脉细欲绝者,阴血内弱,脉行不利.与
当归四逆汤助阳生阴也."其他见症,腹中冷痛或拘
痛,或见头痛,痛经,寒疝……亦均为血虚寒凝之
故[ 4 ].
这里要注意的是,手足厥寒不同于厥逆,脉细欲
绝不同于脉微欲绝.汪苓友指出:"此条乃寒中血分
之证.手足厥寒与厥逆,厥冷略异.逆冷者寒深入
脏,故手足不顺利而如冰,斯为厥逆;厥冷厥寒者,手
足厥而自觉畏寒之甚,乃寒中于经."(《伤寒论辨
注》)吴昆曰:"是证也,自表入里,虽曰传至厥阴,始
终只是阳证,与寒邪直中三阴不同,故不用吴萸,姜
附辈."(《医方考 卷之一》)尤在泾也强调:"手足厥
寒,脉微欲绝者,阳之虚也,宜四逆辈.脉细欲绝者,
血虚不能温养四末,并不能荣于脉中也."(《伤寒贯
珠集》)所以脉微欲绝是阳气虚衰,脉细欲绝是阴血
不足[ 5 ].因此本方适用于血虚寒凝之厥寒,而热
厥,阳虚阴盛之寒厥是应用本方的主要禁忌[ 6 ,7 ].
关于本方主治血虚寒厥,陈氏提出不同意
见[ 8 ],认为应是气虚寒厥.
2 处方研究
《伤寒论》中所载处方组成为:"当归三两 桂枝

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服."
以后历代方书中都沿用此种处方,但也有人略
有不同意义.下面分药味和药量两方面加以讨论.
2. 1 药味
笔者根据接触到的现代临床报道资料,从中选
出完整处方265个,统计出其药味及用量.见表1.
表1临床报道中当归四逆汤的药味用量统计(儿科未计入,以一日量计)
药名
临床用量(g)
X±SD范围近似值
使用频率(%)出现次数原方用量(g)
现代方书用量
(g ,X±SD)
当归①15. 17±7 . 0562501599. 25263279. 86±1 . 17
桂枝②11. 25±5 . 1032301196. 60256279. 21±0 . 41
芍药③15. 02±8 . 2292301597. 36258279. 21±0 . 41
细辛5. 63±3 . 171. 5215696. 60256185. 32±2 . 57
木通④7. 55±3 . 401. 5220886. 04228183. 36±1 . 23
甘草7. 22±3 . 613230788. 68235185. 71±0 . 80
大枣⑤6. 93±3 . 71枚3215枚7枚72. 8319315枚10. 0±6 . 99枚
16. 7±6 . 54克6230克17克
注:①指明用全当归者10例,用归尾者3例,炒归身者1例,用酒当归者3例.②指明用肉桂者8例(其中官桂2例),用元桂者2例,用油
桂者1例,桂枝与肉桂同用者6例(其中与官桂同用者2例),用桂尖者2例.③指明用赤芍者37例,占14 . 34 % ,用芍药者18例,占6 . 98 % ,
赤白芍同用者34例,占13 . 18 % ,其余169例皆用白芍,占65 . 50 %.④指明用通草者91例,占38 . 72 % ,用木通者143例,占60 . 86 %.⑤用
克表示者40例,占20 . 73 % ,用枚表示者153例,占79 . 27 %.
由表1可见,本方各药味在临床应用中使用频
度均较高,除大枣(72. 83 %)外,其他各味使用频度
均在85 %以上.根据病情不同辨证论治所引起的
药味加减在中医临床中是十分常见的.但本方在广
泛的应用范围中各药味使用频度如此之高,反映了
组方的稳定性和科学性.
由表中还可以看出,临床应用中关于通草与木
通比较模糊.265方中,用通草者91例,占
38. 72 % ,用木通者143例,占60. 85 %.据李时珍
《本草纲目》云:"(通草)有细细孔,两尖皆通,故名通
草,即今所谓木通也.今之木通,乃古之通脱木也.
宋本草混注为一,名实相乱."柯琴曰:"通草即木通,
能通九窍而通关节……"[ 9 ]考通草与木通,在历代
本草中,其原植物种类随不同的历史时期而有所变
化.木通起先被称为通草入药,《唐本草》以前方剂
中的通草,实际指木通,直至南唐 陈士良《食性本
草》首改通草为木通,而以通脱木为通草的文献记载
始自唐 《本草拾遗》[ 10 ].由此可见,方中之通草,即
今之木通为是.今人一般认为木通苦寒,除具利水
通淋泄热之功外,尤能通血脉而利关节.本方用之,
既助君臣通利经脉之力,又防桂辛温燥伤阴之弊.
大枣使用频度在现代临床应用中较其它几味为
低(72. 83 %).现代研究表明,大枣具有抗变态反
应,中枢抑制,保肝,增强肌力,抑制癌细胞增殖作
用[ 11 ].因而大枣在本方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对于本方有无姜,附曾有争议.如柯韵伯在《伤
寒来苏集》中曰:"此条证为在里,当是四逆本方加当
归,如茯苓四逆之例.若反用桂枝汤攻表,误矣.既
名四逆汤,岂得无姜附."钱天来亦认为本方手足厥
寒由真阳衰微引起,需用姜附温复真阳[ 12 ].多数人
认为不应用姜附,因寒在血分,用姜附会重劫其因或
横散也[ 13 ,14 ,15 ].近人金寿山[ 16 ]认为本方似脱落生
姜.他指出本方由原有姜枣的桂枝汤衍化而来,证
属虚寒,原可用姜;且本方加萸姜汤生姜用量达半斤
之多,应是由本方加量而来,可能传抄者将方名中意
为"加量"之"加"字误解为"加味"而擅自将本方中生
姜删去;证属偏寒的新加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均重用
生姜以散寒,本方亦应有姜.
2. 2 药量
由于汉今度量衡制度有巨大差别,原方剂量不
能直接应用于临床.按大多数人认同的折算标准一
两等于15. 625克计算,上方折算为现在的一服剂量
约为:当归9g 桂枝9g 芍药9g 细辛6g 甘草6g
通草6g 大枣5枚
现代方书中用量大多与按此折算出的剂量相近.表
1中"现代方书用量"一栏系根据14本现代方剂书
所载处方的统计值[ 2 ,3 ,4 ,6 ,7 ,17 ,18 ,19225 ].值得注意的

克外加大枣5克(当归,桂枝,芍药,木通各3g ,大枣
5g ,细辛,甘草各2g[ 26 ,27 ]).从煎服方法看,目前都
用水煎,少数人主张用水酒各半煎煮.由于煎服在
临床报道中很不完善,故有继续探讨的必要.
现代临床及日本汉方医学中均重用大枣值得深
思.陈亮斯[ 28 ]说:"大枣之用,多于桂枝一倍有奇,
以大枣能助经脉和阴阳调营卫也.且邪并肝经,木
盛则侮土,甘草,大枣之用,倘兼有厚脾土而御侮之
意耶 "而日本则以为重用大枣善能促进血行[ 26 ].
由表1还可看出,如尊经方用量,则细辛一服用
量达6g ,已过一钱(3. 125g)世皆流传"细辛不过钱"
之说.《本草别录》认为细辛单用末,不可过钱匕,多
则气闷塞不通而死.《会约医镜》中说:"按细辛燥
烈,不可过用,过用一钱,闷绝而死."《中药大词典》
将其用量定为0. 321钱(123g),而《神农本草经》将
细辛列为上品,《本草纲目》说细辛辛温无毒.现代
临床中细辛用量甚至可以加大到12215克[ 29 ].李
寿山用细辛止痛,最少量3克,最大量9克,并无不
良反应,因而不信一钱之说[ 30 ].金氏指出可能由于
采收不注意,炮制不得法,或误服双叶者贻害于人,
即归之于细辛毒性太大而讹传;或把"单用末不可过
一钱"传简了,因用末时吸收会多些;《伤寒论》中小
青龙汤,当归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用量223两;
他本人临床甚至用到50克,而并无副作用,疗效还
比较满意,因而可能此语传错了[ 31 ].沈氏经过本草
学考证,认为古今细辛用量不同,很可能与其古今药
用部位不同有一定关系,历代本草皆纯用其根,但现
在已改用全草[ 32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华细辛挥发
油对蛙,小鼠,兔等初呈兴奋作用,继即陷入麻痹状
态,逐渐使随意运动及呼吸运动减退,同时反射消
失,终以呼吸麻痹而死亡,呼吸先于心跳停止,并对
心肌平滑肌有直接抑制作用[ 5 ],其镇静,镇痛,麻
醉,降温作用尤为明显[ 23 ].
综观前述,说明细辛并非无毒,但经煎煮后,其
挥发油可挥发,减少毒性,而止痛作用不减.
3 临床应用
表2当归四逆汤的应用范围
分类病症病例数痊愈好转无效参考文献文献篇数

坐骨神经痛   痹证肩周炎   颈椎病  肥大性脊椎炎   梨状肌综合征  脱沮血栓闭塞型脉管炎   雷诺氏综合征    皮肤病风寒型银屑病   冻疮   痛经
产后身痛   闭经   妇科病慢性盆腔炎   子宫内膜异位   手术后肠粘连   腹痛霉菌性肠炎  头痛   
其它外伤性指(趾)甲分离   末梢神经炎.
本方作为常用经方之一,广泛应用于内,外,妇,
儿各科.初杰等根据收集的370例古今医案,总结
了本方的证治规律,认为该证男女均可发病,女略高
于男;16245岁发病率最高,并好发于冬季;370例病
案中,排在前六位的疾病依次是:寒凝腹痛,冻伤,头
痛,脉管炎,风寒痹痛及雷诺氏病(合计为60. 8 %),
且原方药物在应用时很少减裁,大枣应用频度为
55. 4 % ,常用量为5210枚[ 34 ].表2是笔者现有资
料中的部分文献,均一次性报道用本方治疗10例以
上的单病例.
4 现代药理研究
本方全方的现代药理研究较少报道.黄氏[ 69 ]
用水煎醇沉后的药液探讨了其温通血脉作用,结果
发现1)降血压:使正常狗的血压降低,而心率反射
性加快,推测其有扩血管作用;(2)改善心肌血氧供
应:可增加离体兔心冠状动脉血流,增幅较药前达
34. 2 %(P< 0. 01);同时使离体兔心率减慢,而心肌
收缩幅度无增加,提示其能减少心肌耗氧量;(3)改
善肠系膜微循环:增加正常兔肠系膜微循环,血流速
度及流量均增加,但细动脉扩张无统计学意义;显著
改善微循环障碍兔和鼠的血液流态及单位面积毛细
管交叉点数.本研究所研究了本方水提液的口服效
果[ 70 ,71 ],发现1)镇痛:显著抑制酒石酸锑钾和电
流对小鼠的致痛反应;(2)抗炎:对巴豆油所致小鼠
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均有抗炎消肿
作用;(3)活血化瘀: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凝血酶
时间,血浆复钙时间,显著降低大鼠全血比粘度,抑
制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降低大鼠血小根聚集性,并
促进小鼠自身皮下血肿的吸收.以上药理研结果与
当归四逆汤的传统功效相吻合,并为本方现代临床
应用提供了依据.
5 展望
前已述及,由于临床用量与经方剂量有一定差
异,因而有必要用动物药效学指标探讨其剂量以指
导临床.对本方的药理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由于
汤剂应用不便,针对某一或某几个病种将本方开发
成现代制剂是非常有意义的,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



当归四逆汤治疗肩周炎68例临床观察    作者:廖竹芬 钟姬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专题推荐:
医疗保险专题 药品价格专题
药品回收专题 违法医疗广告
股权分置改革 保鲜膜可致癌?
环球流感预警 禽流感疫情观察
环球疫情观察 网上药店
医疗卫生改革 曝光台
桶装水质量监督
药材市场价格观察

临床快报 保健常识 妇科课堂
当归四逆汤方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白芍、大枣、炙甘草、细辛、通草所组成。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本方原主治厥阴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之症。笔者近年来,运用此方为主治疗肩周炎,凡属血虚、阳气不足、寒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的:“失荣则不用”、“不荣则痛”、“不通则痛”诸症,符合血虚寒阻之症的肩周炎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均为门诊病人,男30例,女38例,年龄48~70岁;病程最短半月,最长2年;左肩33例,右肩28例,双肩7例。全部病例均以肩部疼痛和抬肩困难为主症。痛点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肩峰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最为明显。


1.2 治疗方法 内服当归四逆汤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5g,桂枝10g,白芍30g,羌活10g,细辛5g,制川、草乌各10g(先煎),川三七15g,炙甘草10g,大枣15g。加减:寒邪痹阻证见肩关节疼痛,夜间及阴雨天或受凉加剧,舌苔薄白,脉细弦,加制川、草乌各10g(先煎),威灵仙15g;痰瘀痹阻证见肩关节疼痛不剧,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舌紫苔白,脉细涩,加全蝎6g,乌蛸蛇15g;经络血瘀证见有外伤或久痛不愈者,舌暗红或瘀斑,苔薄白,脉细弦,加红花5g,川芎10g,桃仁10g,丹参15g。用法:每日1剂,文火煎煮2次,分服。药渣装袋,扎口放药锅内再煎煮30min,先热熏患处,待药温适宜后,用药汁擦洗局部至潮红,再把药袋放置患处热敷,边敷边活动患肩。连用10天1疗程。无效者停药,有效者继续用药2~3疗程,巩固疗效。


1.3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痊愈: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显效: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好转: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功能活动有所改善;未愈:病情无改善。


1.4 治疗结果 经1~3疗程治疗,68例中痊愈58例,显效7例,好转3例。


2 病案举例


患者,男,54岁,2001年3月12日初诊。左肩关节疼痛2月余,夜间剧痛,寐不安,功能活动障碍,抬肩困难,梳头、穿衣均感作痛,抬举受限。近半月来,因气候变化症状加甚,检查:右肩关节肩峰突部,肱骨大结节处及关节后侧压痛明显,牵拉受限;右肩关节上举120°,外展60°,后伸30°,内外旋30°,舌淡苔白腻,脉弦细,证属痹证(肩凝)气血虚寒邪阻滞经络。治以补气血,温经除湿,通络止痛。拟当归四逆汤为主。处方:当归15g,川芎10g,桂枝10g,北芪30g,制川、草乌各10g(先煎),川艽10g,白芍20g,细辛5g,羌活10g,川三七15g,炙甘草10g,大枣15g。每日1剂,水煎2次饭后分服。并嘱药渣复煎熏洗热敷患处,活动关节,以上方加减连用28剂而愈,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3 讨论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韧带及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属中医学痹证(肩凝)范畴,乃因中老年肝肾不足,气血虚弱,卫外功能低下,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或肌肉筋骨失养,不耐外伤和劳损,致筋脉痹阻,气血凝滞,痰瘀胶结,筋腱肌肉间胶结粘连活动受限。拟当归四逆汤为主治疗,方中:北芪、当归、川芎补益气血;桂枝、制川、草乌、细辛、白芍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羌活引药上行,祛湿,通络;川三七、川艽活血祛湿通络止痛;大枣、炙甘草调和营卫,诸药配伍,标本同治,共奏益气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


取药渣复煎熏洗热敷患处。乃可共助药力刺激和皮肤渗透作用,促使皮下组织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并有止痛作用。并嘱患者每天坚持局部关节的活动,能促进疗效。


作者单位:514021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



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经验点滴

李秀珍 李凤熙

  摘 要:介绍运用当归四逆汤为主随证加减治疗厥阴头痛、寒疝腹 痛、血痹、痛经的经验,附病案4则。
  关键词:当归四逆汤;痛症;厥阴头痛;寒疝腹痛;血痹;痛经.
  中图分类号:R 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23(2000)01―0049―02

  当归四逆汤系仲景方(见《伤寒论.厥阴篇》),原方乃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 木通组成,是桂枝汤的变法,功能活血通脉、温经散寒。此方治营血内虚之寒,故以补血活 血之当归为君,以调和营卫之桂枝、白芍为臣,佐细辛以通达表里上下之经脉,使木通以开 通内外阴阳,更以大枣、甘草益中气而培血,则一切血虚寒滞,湿痹挛痛之症,皆可得而治 矣。本此原则,笔者用治以下诸种病症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厥阴头痛

  李某,男,32岁,工人,1993年5月初诊。患者3个月来头顶每日呈阵发性掣痛,昼夜不休, 无呕吐,自觉时冷时热,胸闷不适,饮食减少,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经常失眠,恶听音响 ,惧怕光亮,故喜关门窗,垂帐孤眠。稍听到吵闹,则觉痛势更剧,四肢厥冷,脉细,舌质 淡苔白。
  拟方:当归15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3g,炙甘草6g,木通10g,炒酸枣仁15g,大枣7枚 。上方连服10剂,头痛逐日减轻,复诊时诉大便干燥,2日1次。以原方加生地黄、火麻仁各 15g,再服3剂,头痛渐愈,饮食及大便转为正常,唯形瘦未复,时有失眠,稍劳累则心悸乏 力,以六味地黄汤加当归调理其后。
  按:此病例之所以诊为厥阴头痛,是因为厥阴之脉,上额与督脉交会于巅,故凡营阴久虚, 肝不藏血,若加风寒,则头痛乃作。此类病人,每见面色苍白,精神萎糜,倦怠嗜卧,形寒 肢冷,脉细,其痛势绵绵而不剧,或时作时止,经久不愈,与一般风寒头痛不同。而患者有 形瘦、面色苍白、失眠,以及时寒时热等症,系营血本虚,寒邪外袭,而有营卫不和之象, 故用当归四逆汤养血祛寒、调和营卫而取效。

2 寒疝腹痛

  王某,男,50岁,农民,1995年10月初诊。患者既往有少腹两侧疼痛之病史,今年夏天多日 涉水作业疼痛加剧,呕吐肢冷,二便如常,曾请医生诊治,服汤药10余剂病情好转,但每遇 感 冒则复发,此次因骤受风寒而疝痛发作加剧,四肢厥冷,面色苍白,阴囊清冷,睾丸掣痛 , 连及少腹,但无红肿,脉沉细而弦,舌苔白腻。拟方:当归15g,细辛4g,桂枝10g,炒白 芍15g, 炙甘草10g,木通10g,台乌药10g,茯苓15g,小茴香8g,沉香8g,荔枝核15g。服药2剂,疼 痛缓解。4剂后,症状消失。复诊时用十四味建中汤以培补脾肾之阳,以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巢氏《诸病源候论》云:“疝者痛也”,“此由阴气积于内,寒气结搏而不散,脏腑虚 弱 ,风邪冷气与正气相击,则腹痛里急,故云寒疝腹痛也。”张仲景《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 食病篇》治寒疝腹痛有当归生姜羊肉汤、乌头桂枝汤等方,以温中散寒止痛;其“赤丸”一 方(乌头、细辛、茯苓、半夏)可治寒疝气痛而四肢厥逆,有利水、降逆、止痛之功。寒疝为 病,多由水寒风冷外袭,木失所养,筋无所荣而成。肝经经脉络于阴器,故治寒疝腹痛,须 养血暖肝,温经逐寒,方能获效,当归四逆汤正合此病机也。

3 血痹

  刘某,女,27岁,已婚,干部,1996年11月初诊。患者于1996年初因难产大出血后,经常卧 床休息,逐渐感觉背部肌肉发麻,经针灸治疗后背部发麻感稍好转,但四肢又出现发麻,每 到深夜后四肢发麻加重,不能入睡,伴清晨厥冷不温,手指屈伸不灵,必须用热水浸洗或活 动后,麻冷方能缓解,多方治疗无效。面色苍白,口唇及指甲色淡不华,形寒畏冷。月经量 少色淡,周期不准。稍劳累则汗出神疲,舌淡苔薄白,脉细涩。
  拟方:当归15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3g,炙甘草6g,大枣10g,木通10g,黄芪30g,川 芎10g,续断15g。服10剂后,夜间四肢发麻减轻,能入睡,第4次复诊加生地黄10g、丹参15 g,并加重桂枝、白芍的用量,连服15剂而愈。
  按:痹病之成因,《内经》早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说。惟血痹之病,与《内 经》所论又有不同。《金匮.血痹虚劳病篇》云:“血痹……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 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这是说血痹之症,其外证只是身体不仁,顽麻而不疼痛,并无一般风 湿症关节障碍、肿痛之症状,此其大别也。本例患者难产失血后,营血本虚,卫阳不固,导 致营血涩滞不荣而成血痹之候。《金匮》治血痹本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方,但本病者有面 色苍白,口唇及指甲色淡不华,经少色淡等偏于血虚肝阴不足之症,故当归四逆汤与五物汤 虽同为桂枝汤之变法,若选用前者加入黄芪,则能表里气血两顾,温经行痹并治。

4 痛经

  唐某,女,22岁,未婚,教师。1998年3月初诊。患者月经3月未潮,少腹作痛,得温则痛稍 减。伴见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少气懒言,恶心干呕,不思饮食。患者平素喜食生冷瓜果, 脉细而迟,舌苔薄白。
  拟方:桂枝12g,炒白芍15g,当归15g,延胡索12g,细辛3g,木通10g,吴茱萸10g,干姜10 g,白蔻仁10g,大枣10枚,炙甘草6g。服上方4剂后,月经来潮,腹痛止。复诊重在调理脾 胃,以香砂六君汤为主调理以善其后。
  按:《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 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 引腰脊……”。龚廷贤《万病回春》亦认为:“经水过期不来作痛者,血虚有寒也,治当温 经养血,痛自止也。”故温经祛寒养血,疏肝破结为治疗痛经之要法。本病起因为寒而又见 形寒肢厥等虚寒症状,故选用当归四逆汤以温血祛寒而收通经之效。但痛经之原因甚多,有 劳伤血脉,有七情郁结,有心脾两虚等之不同,治当审证论治也。
  当归四逆汤的主治证候,主要是寒盛血虚,不能荣于四末,其在表的证候,是营阴不足,卫 阳不固;在里的证候,是阳虚寒盛,水气不行。与桂枝汤证所不同者,桂枝汤的见证是营弱 卫强,卫气不共营气谐和;当归四逆汤则是血衰营卫皆虚,经脉痹阻。前者以“浮缓”脉为 主,后者以“细涩”脉为主,当细别之。



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病举隅




作者:王晓萍 周刚顺

单位:湖北中医学院(武昌430061)

  当归四逆汤出于仲景《伤寒论?厥阴篇》,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甘草、大枣组成。该方功能养血通脉,温经散寒,主治厥阴伤寒,证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笔者师其意不泥其用,以其推而广之,用于治疗某些妇科病,多取佳效,试举例讨论之。

  1 闭经

  王某,女,19岁,学生,1996年11月7日诊。诉闭经二月余,少腹不适3天。患者13岁月经初潮,经期常后延,经量不多,色黯。2个月前适值经期冒雨感寒,翌日月经即止。现已近三个月未潮,觉小腹冷痛不适,喜暖喜按,面色萎黄,消瘦,食欲不振,白带量多质稀,舌苔白,脉细。证属血虚、寒邪阻滞经脉,故经闭不行。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白芍、川牛膝、制香附各12g,桂枝、川楝子、玄胡各10g,细辛、甘草各6g,大枣3枚。药服3剂,小腹冷痛大减,脉象平和。又服4剂,月经来潮,量多色紫挟血块,7天经净,余症皆失。又嘱每次经前服3剂,连服3个月经周期,告愈。

  2 子宫内膜异位痛经症

  姜某,女,30岁,未婚,1994年9月诊。诉每次月经来潮前一天腹痛不已,痛甚时手足厥逆,冷汗出,服止痛药亦不能缓解。月经过后,一切如常。近半年来痛经愈加严重,某医院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遍服中西药物,疗效不佳。现为月经前期,腰腹胀痛,下坠不适,面色白 光白,语音低微,舌苔白腻,脉细滑。证属寒湿凝滞,经络欠通,卫阳不足,血行不畅。治宜温阳散寒,活血通经,兼以化湿止痛。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芍药、桃仁、杜仲、补骨脂各12g,桂枝、吴萸、枳壳、蒲黄、五灵脂各10g,细辛、木通各6g,苡仁24g。药服5剂,月经来潮,虽腹痛但能忍受。后在此方基础上加三七粉6g,并配合口服消症散结胶囊(本院制剂),痛经基本解除。

  3 人工流产后四肢厥逆

  刘某,女,42岁,1997年3月诊。半年前因避孕失败导致怀孕,行人工流产术。适值暑天难耐,使用空调,但为保养身体依然身着长衣长裤,只手足裸露。然过后,总觉手足怕风,秋冬季节益加严重,渐至手足腕踝以下冷痛刺骨,夜间尤甚,不能入睡,需其夫相拥煨暖方能入寐。诊时见手戴手套,足登棉鞋,面色白,语音低微,月经尚可,舌淡脉细。证因人流后冲任受损,阴血亏虚,空调冷气侵入手足,客于经脉,故四肢怕风。秋冬季节阴气渐盛,阳气渐衰,故冷痛加重。治宜温阳祛寒,养血通经。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白芍、丹参、鸡血藤各12g,桂枝、路路通、羌活、独活各10g,生姜、细辛、甘草各6g。药服5剂,手足厥冷大减。后以此方为主随证加减,又服10余剂,康复如常。

  4 按语

  当归四逆汤本为治厥阴病方,其证手足厥寒者,乃阳气外虚,寒邪内中,经络阻塞,不温四末;脉细欲绝者乃阴血内虚,脉行不利。清*汪昂《医方集解》曰:“四逆之名多矣,而有因寒因热之不同,此则因风寒中血脉而逆。故以当归、细辛血中之气药为君;通脉散逆必先去血中元邪,故以桂枝散太阳血分之风,细辛散少阴血分之寒;未有营卫不和而脉能通者,故以芍药、甘草、大枣调和营卫;木通利九窍通血脉关节,诸药藉之以破阻滞而厥寒散矣”。

  笔者认为,当归四逆汤的证脉、病机多与妇科病相合:(1)本方证,病位在厥阴肝经血分,而妇科病亦多与肝经有关,且病多在血分;(2)本方证,表现为四肢厥逆、脉细欲绝,而很多妇科病都有肢体冷痛的症状,且细脉亦为妇科病常见脉;(3)本方证,病机为血虚有寒、经脉不通,这是妇科病最常见的病因病机。如例1属血虚、寒邪阻滞经脉之闭经,例2为寒湿凝滞、经络不通之痛经,例3是阴血亏虚、寒中手足经络之产后手足厥逆。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后俱收到满意效果。因此,笔者临证时,凡遇肢体冷痛、脉细的妇科病,若辨证属血虚有寒者,多选用此方。

  在运用该方时,细辛不必拘于“细辛不过钱”之论,此已有多人论述,不多赘言。通草多认为是木通,但木通苦寒,不适宜血虚内寒证,笔者常以路路通或鸡血藤代之。路路通味苦性平主疏泄,能通行十二经,祛风通络,利水消肿;鸡血藤甘温补益,入血分通经络,可活血补血,祛瘀舒筋止痛。以上二药可成功地替代木通行通经活络之职。此外,运用该方时还应加用适当理气药,如香附、乌药之类,以助其他药共建益血逐寒之功。




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与药理研究
作者:刘松林 | 来源:杏林梦晓 | 字体: 放大 还原 缩小  
  
1.传统运用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伤寒论》351条)

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强下之故出。设脉浮革,因而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伤寒论@辨不可下脉证并治》)

《方函口决》:此方虽为治厥阴表寒厥冷之药,然本是桂枝汤之变方。凡桂枝汤证而血分闭寒者,用之有效。故先哲不仅治厥阴,凡寒热胜复之手足冷亦用之。

《类聚方广义》:治经水不调,腹中挛急,四肢酸痛,或一身习习如虫行,每日头痛者。

又云:治妇人血气痛,腰腹拘挛者。

《千金要方》:治肾气虚弱,寒湿外袭致寒凝于筋脉、骨节为偏枯麻痹疼痛,或腰痛而重,脚挛急(本方加减化裁的独活寄生汤)。

《千金翼方》:(竹沥汤)即本方合四逆汤而成,治疗两脚痹弱,或转筋,或皮肉胀起如肿而按之不陷,心中恶,不欲食。

《医学从众录》:经云,肝足厥阴也,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宜当归四逆汤主之。方中细辛能逐肝性,木通能通络脉,以久痛必入络。

2.现代运用

当归四逆汤具有明显的功效,因此现代医家在其基础上加减化裁,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皮肤等各科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1) 内科疾病

(1) 神经系统疾病:陈氏<1>等以当归四逆汤本方为基础加减治疗老年慢性头痛76例,收到了较好疗效。76例中,男28例,女48例,年龄60―83岁,平均65岁。辨证分型:气血亏虚型25例,肝肾阴虚型14例,痰湿郁阻型12例,气滞血瘀型25例。处方:当归、桂枝、赤芍各9g,细辛3―6g,甘草、通草各6g,大枣10枚。水煎服,日2次,14天为一疗程。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川芎、生地黄、白术;肝肾阴虚者若以肝阳偏亢为主则加天麻、钩藤、白蒺藜、蔓荆子,若以肾阴虚为主则加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痰湿郁阻者,加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川芎、莪术;疼痛甚者加蜈蚣、地龙、全蝎。治疗结果:经1―2个疗程治疗,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半年内无复发)24例,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三个月内无复发)29例,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头痛减轻,但时有复发)16例,无效(症状无改善)7例。总有效率90.8%。金氏<2>观察了本方加减治疗顽固性头痛86例的疗效,全部病例以本方加减:当归15g,细辛3g,通草6g,吴萸5g,桂枝10g,白芍12g,炙草10g,大枣10g,生姜12g。日1剂,可将上方用量加倍为蜜丸,每丸10g,日服2―3次,以巩固疗效。加减法:风寒重者加羌活、川芎;风热重者加薄荷、菊花、生石膏;风湿重者加苍术、白芷;气虚重者加人参、黄芪;血虚重者加首乌、倍当归、芍药;肾虚重者加山萸、枸杞、龟板;痰湿重加二陈汤;肝阳亢去桂枝、吴萸,加栀子、龙胆草、钩藤、天虫。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头痛及主要兼证解除,随访半年未复发)31例,占36.1%;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头痛随访三个月未复发)29例,占33.7%;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头痛程度明显减轻,偶尔诱发,经治疗可缓解)21例,占24.5%;无效5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孙氏<3>以本方加减治愈血管性头痛患者1例。傅氏<4>亦以本方辨证治愈1例厥阴头痛患者。游氏<5>根据偏头痛患者平时和发作时具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脉迟等虚寒征象,以及平时手有胀感,皮肤划痕征和下肢毛细血管扩张等末梢循环障碍,采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均加川芎,并酌情加其他药数味),每日1剂,一般服药为20―30剂,观察期为最长间歇期的5―10倍以上,自1.5个月至4.5年。治疗结果:控制17例,满意18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4.6%。游氏通过观察与实验认为肢体末梢循环障碍和头痛发作密切相关,二者很可能是全身血管功能失调的一种共同表现,而本方可能为改善了全身尤其是肢体末梢的血管功能失调和血运障碍,从而防止或减轻、减少了偏头痛的发作。叶<6>氏报道本方加川芎、蔓荆子、牡蛎、龙骨,治疗顽固性头痛,亦多效验。

曹氏<7>报道用本方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1例,系因营血虚损,寒阻脉络,脑海不充,心神失养所致。以本方加黄芪、菖蒲、龙骨、五味子,15剂身体转佳,后去黄芪,加胡桃仁、熟地,治疗3月余,共服百余剂,生活可自理。又治1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证属营血耗伤,寒中经络,血脉凝涩所致,以本方加丹参、黄芪、川芎、牛膝、土鳖,10剂症减,治疗两月余,语言清晰,可持杖行走,口角不流涎。亚急性后索合并变性症是以脊髓后束侧束与周围神经为主的变性疾病,亦涉及视神经及大脑白质。周氏<8>认为此症与仲景的寒厥证相似。寒厥一证,顾名思义,是因寒而致厥。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川芎、牛膝、北芪、红花、淫羊藿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服药62天,厥冷已除,可以行走。

(2) 循环系统疾病:翟氏<9>治疗18例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男10例,女8例;病程2―11年。主要症状:心慌、胸闷、头晕;心电图:平均心率45±5次/分,除以窦缓为主要表现外,并有发作房颤,交界性早搏,房早、交界性逸搏等。以中药治疗为主:基本方:桂枝10g,细辛3―6g,当归12g,白芍15g,仙灵脾15g,石菖蒲15g,炙甘草15―30g。加减:畏寒肢冷、阳虚明显者,加制附子15g,干姜9g;失眠多梦、烦躁,心阴不足明显者加麦冬15g,生地12g,柏子仁、枣仁各15g;胸满频发,口唇、舌质紫暗,血瘀明显者,加柴胡12g,坤草15g,丹参24g,红花10g;气短、乏力,脉沉迟而弱,气虚明显者,加党参20g,黄芪30g,白术15g;心率过慢,常有一过性晕厥者,予鹿茸0.5g,分两次冲服。结果:显效(连续观察3天,心率恢复每分钟60次或以上达正常,临床症状消失)7例,改善(心率在用药且较用药前增快20%,或症状减轻)9例,无效2例。作者认为本病病机为“阳虚血弱”,用本方加附子、仙灵脾、生地等养血扶阳,使阴生阳,达到阴阳平衡而疾病可愈。唐氏<10>报道以本方加丹参治疗胸痹属血虚寒凝,阻滞心脉患者1例,服3剂疼痛缓解,继服1月余,诸症消失,心电图正常。张氏<11>用本方治疗1例证属心脾阳虚、寒湿瘀阻患者,以本方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而愈。

雷诺氏病(Raynaud Syndrome)之早期,临床常常表现出典型的手足皮肤一系列的颜色改变,即三相变化:苍白、紫绀、潮红顺序发生。最重要的是苍白,此时指(趾)端可完全呈白色,其病变是由肢端小动脉的痉挛引起的。中医认为本病与《伤寒论》所描述的血虚寒凝之“手足厥寒,脉微欲绝”相似,有许多使用本方治疗此病的报道。庄氏<12>治疗50例雷诺氏病患者,男8例,女42例;病程9天―2年。主要症状:起病缓慢,手指(趾)肤色苍白,继而呈紫褐色,四末寒冷,伴有麻木刺痛感。以本方为基础加减:当归、桂枝、白芍各10g,通草、炙草各6g,细辛3g,大枣12g,黄芪20g,葱白7茎。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4周为1疗程。结果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经2个冬季观察末再复发)25例;有效(经2个冬季治疗症状、体征明显好转)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王氏<13>治疗本病37例,以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50g,桂枝20g,白芍30g,细辛5g,大枣3枚,附子10g,木通5g,炙草10g。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气滞加柴胡、香附、木香,去大枣、炙草;寒盛加肉桂、倍附子;血瘀加红花、丹参,去木通。另以自拟温经汤(独活、川椒、艾叶、桂枝、桑枝、红花、透骨草各等量)煮开后熏洗,日2次。结果:临床治愈(患肢症状消失,遇冷或情绪激动不再发作,血流图波幅恢复正常)10例。显效(双手青紫,苍白消失,遇冷或情绪激动稍有变色,血流图波幅痉挛明显好转)18例;好转(双手青紫、苍白、潮红稍好转,遇冷发作,血流图波幅无改善)9例。赵氏<14>治疗本病证属素体阳虚气血不足,不能温煦布达四肢,复感寒邪,四肢失温者,以本方加黄芪共服30剂,愈而未复发。王氏<15>认为本病多属寒厥,治当温以散寒,养血通脉。初期仅用本方即可奏效,晚期则以本方与阳和汤合用以增强温阳补血、宣通血脉之力,如下肢厥寒,疼剧,色赤未溃,则以本方去细辛合芪附汤、四妙勇安汤治疗而获满意疗效。孙氏<16>等内服本方加味(黄芪、丹参、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炙草、通草、大枣、鸡血藤、川芎)治疗雷诺氏病,并配以外治法(红花、川椒、艾叶)水煎,熏洗,日2―3次,每次30―40分钟。结果,治疗的4例病人全部获愈。吴氏<17>以本方加味治疗本病:当归30g,赤芍15g,白芍30g,细辛9g,附子30g(先),通草10g,桂枝20g,红花10g,桃仁15g,全蝎粉3g(冲),蜈蚣粉3g(冲),甘草10g,大枣五枚。水煎日1服。治疗3例,取得较好疗效。并认为在作用过程中,当归、桂枝、附子用量不能少,还可视病情加量,附须先煎。

(3)内科其他疾病:杨氏<18>认本方治疗癌性疼痛患者38例,其中胃癌15例,食管癌12例,肺癌7例,肝癌4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5例;年龄48―70岁。按WHO关于疼痛的划分标准Ⅰ度疼痛(间歇痛,可不用止痛药)1例;Ⅱ度疼痛(持续痛,影响休息,需止痛药)15例;Ⅲ度疼痛(持续剧痛,不用止痛药不能缓解)20例;Ⅳ度疼痛(持续剧痛,伴血压、脉搏等植物神经系统的变化)2例。治疗方法:当归15―20g,白芍30―60g,桂枝6―15g,细辛3―10g,木通10―20g,甘草10―15g,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气虚加黄芪,白术;血虚加生地,首乌;血瘀加文术,水蛭;热毒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结果:显效(服药6天疼痛完全消失)14例;有效(服药5天疼痛明显减轻,等级下降二度)20例,无效(服药6天疼痛减轻不明显,等级下降不足二度)4例。作者认为本症产生机制有二:其一、癌症后期,气血双亏,“不荣则痛”;其二、阴寒凝结,阻塞气机,“不通则痛”。本方扶正与祛邪并举,故获得较好疗效。马氏<19>以当归四逆汤加紫菀为基本方(阳虚者以桂枝、细辛为君,或加党参、黄芪;阴虚者以当归、白芍为主)治疗42例虚人感冒,全部治愈。服药最少2剂,最多7剂,平均4剂。对预防感冒反复发用亦有良效。彭氏<20>报道治疗丑时腹痛证属外感寒邪未尽,留伏肝经者,以本方加柴胡2剂,治愈,而后未发。作者认为据子午流注原理,气血丑进流注肝经,故以本方温通经脉,加柴胡者,因厥阴与少阳为表里故也。又治1例脐腹痛证属寒冲脉,经脉滞寒患者,以本方加干姜、吴茱萸、香附、玄胡索,3剂而愈。唐氏<21>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1例,辨证属寒凝肠腑、传化失司者,以本方治疗半月余,诸症悉除。

2)外科疾病

(1)肩周炎:旷氏<22>报道以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肩周炎51例(治疗组),并与用风湿液的30例作对比观察(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15―20g,白芍15―30g,桂枝10―15g,细辛3g,通草10g,黄芪20―30g,姜黄6―10g,甘草6g。颈项强痛加葛根20―30g;肩痛连前臂、手指者加桑枝10g,威灵仙15g;肩臂重痛者加羌活、独活各10g;肩臂冷痛者加附片10,或加川乌10g;手指麻木加全蝎乌梢蛇。配合功能锻炼,如手指爬墙,前后甩臂,扶手上举,双手颈交叉等。1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服用风湿液10gml/次,2―3次/日,同样配合功能锻炼,1个月为1疗程。结果:两组病例均于1个疗程后观察其近期疗效,并于1月后观察其远期疗效。治疗组痊愈(患肩功能恢复,无疼痛)38例,占74.5%;显效(患肩功能明显恢复,疼痛基本消失或有轻微疼痛)8例,占16%;好转(患肩功能与疼痛较治疗前有好转)5例,占9.5%;1个月后随访,远期治愈率为82.5%。对照组痊愈12例,占40%;显效7例,占21%;好转11例,占33%;随访远期治愈率为63.3%。治疗组近、远期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刘氏<23>亦用本方加味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2例,年龄42―65岁,病程3个月―2年,单侧29例,双侧3例。治疗药物: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鸡血藤、甘草、大枣,水煎服,日1剂,12剂为1疗程,一般用1―3疗程。结果:痊愈(无疼痛,功能恢复正常)30例,有效(基本无疼痛,或,轻微疼痛,功能恢复稍有差异)1例,无效1例。宋氏<24>以中药加刮痧法治疗此病120例,其中配合当归四逆汤治疗89例,配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31例。结果痊愈110例,占91.7%;有效10例,占8.3%。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朱氏<25>对58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证属寒湿凝滞,脾肾阳虚型37例,运用本方、温以汤合方治疗。结果:痊愈24例(代偿不全期2例,一级坏死期20例,二级坏死期2例),显效7例(上述3个期分别为2、4、1例),进步6例(上述三个期分别为3、2、1例)。朱氏认为本方疗效较西医交感神经节切除术为优,且对手术治疗无效言不由衷例,采用本方亦能奏效。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控制疼痛是解决治疗关键,而止痛首分甭寒热,重视伤口处理及坚持活血通络治则有利于提高首次。刘氏<26>用本方去细辛加川椒、丹参、北芪、牛膝、附子、鹿角胶、公英、银花、郁金、王不留行治疗本病10例。已有溃疡者7例,其中6例分别服药20―120剂亦获愈,另一例作交感神经节切除,服药20剂,痛亦止。乔氏<27>等报道治疗1例证属寒湿凝滞、血脉痹阻者,以本方加牛膝、穿山甲等治疗而愈,2年后随访未复发。

(3)坐骨神经痛:本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刘氏<28>以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本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病程1―2年。处方:当归、大枣各15g,白芍、桂枝、木通各10g,细辛10g,炙草6g。痛甚加姜黄、威灵仙各12g;气虚加黄芪20g;血虚加川芎9g,鸡血藤30g;肾虚加桑寄生30g,杜仲12g;病程长加乌梢蛇20g;血瘀加黑老虎20g;阴虚型去桂枝、细辛,加玉竹12g,生地15g;湿热型去桂枝、细辛,合三妙散。日1剂,分2次服,10天为1疗程。结果:治愈(疼痛及全身症状消失)20例;好转(疼痛减轻,全身症状缓解)6例;无效4例。俞氏<29>根据本病起病急,下肢外侧疼痛或腰部僵直痛,继而坐骨神经行程之处呈钝痛,或烧灼样、针不刺样的疼痛,常夜重昼轻。他认为疼痛为主的病证,风寒湿邪之中,尤以寒邪为甚,循经相传,痛上下相引有烧灼感者,是因“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之故,非真有热也,故视之不红,扪之不热。俞氏以本方加木瓜、牛膝、伸筋草而获效。刘氏<30>以本方加川芎、牛膝、威灵仙、白芷、胆草治疗14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结果:痊愈12例,显效2例。最少服药6剂,最多40剂,平均14剂。乔氏<27>等以本方加独活、木瓜治疗本病而获效,并且在1年后随访病情稳定。

(4)外科其他疾病:陈氏<31>以本方治疗颈椎病80例,患者均经X线片确诊。用药:当归、酒白芍各15g,鸡血藤30g,甘草、通草各6g,细辛3g,桂枝、川姜黄、仙灵脾、巴戟天各10g。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症状消失,纵压叩击试验阴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肢体功能恢复正常)41例;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20例;有效(症状减轻,肢体功能有所改善)12例,无效7例。最短治疗1个疗程,最长4个疗程。布氏<32>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病变部位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灵枢@经脉篇》说:“足太阳之脉……是动则……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如结,踹如裂,足为踝厥。是主筋所病者……项、背、腰、尻、踹、脚背痛,小指不用”。若因外伤,肾精不足,外寒侵袭经络,皆可便筋脉收引,拘急掣痛。治应补肝血,温经散寒,通络缓急止痛。布氏治疗本病20例,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35―45岁15例,46―65岁5例;病程最短1周,最长5个月。以本方加减治疗:桂枝、木瓜、牛膝、威灵仙各15g,细辛、木通各10g,甘草20g,当归、白芍、鸡血藤、川芎各30g。患侧肢冷恶寒明显者加川乌、独活各10g,桂枝15g;有外伤史者去细辛,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赤芍各10g,气血虚弱者去木通、细辛川流不息芎,加熟地、枸杞、黄芪各15―30g。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2―3次温服。结果:3―9剂症状消失者9例,12―18剂症状消失者7例,24―30剂症状消失者4例。周氏<33>认为外伤导致的指(趾)甲分离的病机有三:其一外伤致气滞气滞血瘀,瘀久则生痰湿;其二,外伤正气受伐,邪气可乘虚而入,阻滞经脉;其三,病久必虚。因此治疗当以养血益气,活血通络,温化寒湿为法。故而选用本方加减治疗本病47例54指(趾)。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当归四逆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治疗组)28例31指(趾);桃红四物汤组(对照组)19例23指(趾)。治疗方法:治疗组宗当归四逆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黄芪15g,桂枝12g,当归15g,赤芍12g,通草6g,细辛5g,甘草6g,生姜2片,大枣10枚,秦艽20g,地龙20g,木瓜15g,威灵仙15g。指甲分离重者用桂枝,趾甲分离重者用牛膝10g;素体热盛者桂枝减量,加桑枝15g,黄柏10g。日1剂,分二次温服。对照组方宗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10g,红花10g,生地12g,当归12g,赤芍12g,川芎10g。加减用药同治疗组而具体剂量之大小视患者病情而变。治疗1―2个月后判定疗效,均以指(趾)甲床与甲板完全长合者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29指(趾),治愈率为93.5%;对照组治愈7例8指(趾),治愈率为34.8%,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1);部分甲分离者及完全分离者,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1―0.05)。杨氏<34>以本方加大黄治疗手术后肠粘连108例,患者均有如下表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可触及痞块,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有大便不畅感;舌质淡,青紫,或舌有瘀点,脉弦或涩;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排除肠梗阻。基本方为:当归、白芍各30g,细辛8g,桂枝10g,通草5g,炙甘草15g,酒大黄10―15g(其用量视大便干结度调整)。煎至300ml左右,每次50ml,每天5―6次。5天为1疗程。结果:63例完全控制(1个疗程腹痛、腹胀、呕吐消失,3个月后不复发);41例基本控制(1个疗程腹痛、腹胀、呕吐消失,其它症状显著改善,但停药后又轻度出现上述症状,药后又可控制);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3%。孙氏<35>等以本方加泽兰、乳香、没药、薏仁、牛膝、鸡血藤等治疗寒湿性脱疽;辛氏<36>等以本方加黄芪、附子、生姜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以本方加黄芪、生姜治疗末梢神经炎;郑氏<37>等以本方治疗证属血虚寒凝少腹,脉络瘀阻,血行不畅之阑尾炎、肠粘连等均收到较好的疗效。

3) 妇科疾病

(1)闭经:杨氏<38>以本方加减治疗闭经患者48例,年龄18―42岁,病程3―6个月者20例,6个月以上者28例;已婚者38例,未婚者10例。基本方:当归15g,桂枝10g,芍药12g,细辛1.5g,甘草6g,通草10g,大枣5枚。虚证多以冲任虚损,务血海空虚为主,故原方加仙灵脾24g,炙黄芪30g;实证多见气滞血瘀,原方加柴胡10g,牛膝15g,丹参30g;体胖偏痰湿者加苍术15g,香附30g;纳差加山楂15g;内热口干去细辛,加生地20g,地骨皮30g;腹痛加元胡15g,香附24g;胸胁胀满者加柴胡12g,郁金15g;白带多者加车前子24g。每日1剂,早晚分服,10天为1疗程。结果最早行经时间为服药后5天,最晚为服药30天,无效者1例。张氏<39>报道以本方加减治疗77例寒湿性闭经患者,其中未婚23例,已婚54例;病程1年以内31例,1―3年28例,4―5年15例,6年以上3例。治疗方法:当归、桂枝、白芍各12g,细辛3g,炙甘草10g,木通6g,大枣7枚。水煎内服日1剂,根据病情轻重,酌情加重桂枝、当归用量。若寒甚者,加制附子、干姜;湿重带下量多者加苍术、茯苓;瘀血明显者,加莪术、红花、炮山甲;气滞者,加香附、青皮;腹痛者,加生蒲黄、延胡索;腰痛者,加杜仲、续断。结果痊愈(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月经周期、经量、颜色皆正常)42例;好转(主要美及体征消失或减轻,月经愆期,色黑量少)27例;无效8例。

(2)痛经:王氏<40>治疗痛经患者证属血虚寒凝胞宫者1例,以温阳散寒,养血止痛之当归四逆汤加川芎、元胡治疗,服7剂而病愈。张氏<11>以本方加味治疗气血两虚、寒凝胞宫之痛经,乔氏<27>等以本方加吴茱萸、小茴香、元胡治疗寒凝气滞型痛经,辛氏<36>以本方加吴茱萸、生姜治疗冲任虚寒、肝阳不足之痛经患者均获得较好疗效。

(3)盆腔炎:孙氏<41>报道治疗慢性盆腔炎76例。其中育龄期58例,更年期18例;病程3个月―1年52例,1―3年24例;子宫内膜炎63例,输卵管卵巢炎3例,盆腔蜂窝组织炎10例。基本方:当归、木通各12g,白芍18g,桂枝9g,细辛3g,甘草6g,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