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畏权臣的一代名臣窦光鼐

 kairry 2010-11-10

不畏权臣的一代名臣窦光鼐

 

两浙山川常毓秀,诸生越旦汝司文。从来士习民成俗,勖彼行知尊所闻。见外发中务清正,涵今茹古去织棼。曰公似矣曰明要,签后纾予一念殷。这是乾隆皇帝赐给清代著名直臣、廉史窦光鼐的一首诗,用以表彰其清正廉洁及不畏权臣的风范。

窦光鼐(17201795),字元调,号东皋,清前期大臣,诸城市箭口乡西郭家埠村人。乾隆七年(一七四二)进士,从此走上仕途之路。其一生历任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历任会试同考官,山西乡试副考官,翰林院侍读,内阁学士,湖北乡试正考官,提督河南学政,左副督御史,提督浙江学政,顺天府尹,光禄寺卿,福建乡试正考官,吏部右侍郎,礼部侍郎,浙江乡试正考官,左都御史,殿试读卷官,顺天乡试正考官,会试正考官……等官职,仕宦生涯屡起屡扑,又屡扑屡起,而此则多因其为人耿直、得罪重臣同僚所起。

他为官清廉,忠于职守,世人称赞。任顺天府尹时,惩治奸臣,查处玩忽职守之官吏。当时城郊蝗灾严重,他顶烈炎,冒酷暑,亲自督捕。旗庄(满贵族村)抗令不遵,他愤然斥之,从而获罪降职。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时,修改不当律例100多条,常常废寝忘食。在代理兵部左侍郎奉命祭南海时,地方官吏竞相送礼,都被他拒绝。其父病故时,有人以厚金相赠,他拒绝说,我自翰林院至京城为官,从未接受过人的礼物,哪能借父亲的丧事而谋利呢?

窦光鼐任职京师时,曾参与秋谳会审,因两起案件定罪适当与否而与刑部官员发生分歧,双方发生激烈的言语冲突,面对刑部众多官员的反对,他毫不畏惧,一显其硬汉本色。最后,乾隆皇帝因顾及群臣脸面,只得下诏责骂窦光鼐意气用事,但仍顶住压力,令其留任,因为皇帝深知窦氏耿直的个性,所以亦颇维护之。

      虽有皇帝的照顾,但窦光鼐因反对官场黑幕、揭发贪官等作为,常常将自己置于险地。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清查浙江亏空案中,时任浙江学政的窦光鼐上奏皇帝举发浙江省仓库亏缺巨大,乾隆帝遂派三位钦差赴浙会同查稽,三位钦差秉着当时官场官官相护的恶习,企图将此事大事化小,上奏称亏空并不严重,与窦光鼐之奏形成针锋相对之势。乾隆帝为进一步明晰事实,派元老重臣阿桂赴浙再查。阿桂到浙江后,也站到了窦光鼐的对立面上。至此,窦光鼐被逼入绝境,他的所做所为既得罪了浙江当地大批官员,又与几位钦差大臣形成对峙,而且他坚持既定立场,且有不要性命、不要做官之语,表达了毫不妥协的姿态,这更加招致了对手们的拼死反扑。

      危局之下,窦光鼐破釜沉舟,连夜奔赴距省城千里之外的平阳县,揪出了部分官员的亏空赃证,从而抓住了支持自己立场的有力佐证,一举扭转了原本不利于己的局势,获得了乾隆皇帝的支持,惩治了贪官,清查了亏空。

      纵观窦光鼐的仕途之路,可谓荆棘密布、坎坷异常。窦氏虽有满腹经纶,却屡屡因坚持己见、不肯同流合污而遭排挤、打击,但是面对逆境,他仍不改初衷,并有不要性命、不要做官之语,以明心志。其做人、为官之风骨,不但得时人赞许,亦令后人向往,足堪名垂请史、万古流芳。窦氏立朝五十年,风节挺劲,无所阿附,清高宗深器重之。于书无所不窥,尤工擘窠书。

  他学问精湛,博学多才,精通经史,诗赋尤佳,文词清古,素有才子之称,深受乾隆皇帝雅重。每逢盛大典礼,便令其作词赋铭颂;御制诗文,都令他校阅。与纪文达(纪昀)、朱正文(朱圭)、翁方纲等名流在朝主持文运三十年,极有造诣,使文学艺术极盛一时,对清代文化的发展影响颇深。其著作有《省吾斋诗稿》、《省吾斋文集》等传世。

1795(乾隆六十年),他任会试大总裁,因复试贡生,牵扯对满族弟子的争议被免官,以四品衔告休。同年农历九月十七日卒。归葬于家乡高家庄。

有关窦光鼐的传说

窦光鼐小时候即显示出过人的才华,老百姓都说其有大处,是天上的星宿,是神仙下凡,自然便有了许多神奇的传说。

  (一)据说窦光鼐读私塾的时候,因为聪颖,点子也多,所以年龄虽不大,却是小伙伴中的头。

  有一天,窦光鼐领着小伙伴去城隍庙玩,玩着玩着,看到城隍爷的塑像,一时诗兴大发,便顺手在城隍爷的身上题了一首诗:

  城隍,城隍,差你去南洋,巳时去戌时还乡,若有延迟,打你两皇杠!

  第二天,窦光鼐和小伙伴们刚在私塾里坐定,私塾先生便慢吞吞地开了口:

  昨日谁去城隍庙玩了?

  窦光鼐和小伙伴们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城隍爷自窦光鼐在其身上题诗后,不知所措,但又不敢多问,便在当夜托梦求助私塾先生:

  老爷差我去南洋,两个时辰便返乡,时间太紧且不说,所为何事应端详。

  老先生梦醒后,便觉此事蹊跷,遂查问此事。

  窦光鼐连忙站起来说他领着小伙伴们去玩过。

  老先生依旧板着脸说:有没有谁乱写乱画?

  窦光鼐连忙承认自己在城隍的身上题了一首诗。

  老先生急问:是何诗?还背得出吗?

  窦光鼐把诗背了一遍。

  老先生大惊,料定窦光鼐将来必大有作为。

  老先生定了定神,继续问道:

  你让城隍巳时去戌时返乡,这么远,他回得来吗?再说,去南洋干什么?

  窦光鼐只好如实相告,只是一句玩笑而已,并不当真。

  那还不快快擦去?!

  窦光鼐急忙跑到城隍庙里,只见那城隍的身上已是大汗淋漓。

  (二) 在窦光鼐读书的附近,有一处早已荒废多年的大户人家的宅子。据说有一群狐仙在里面住着。经常有人在半夜时分听到里面传出嘈杂的声音,曾有胆子较大的人在晚上进去过,却再也不见活着出来。

  有一天,同学们跟窦光鼐说起此事,窦光鼐说他不怕,并且敢在里面睡一晚上,同学们自然不信,遂与他打赌。

  入夜,窦光鼐翻过高墙进入院中,只见院里杂草丛生,一片荒凉。

  窦光鼐找不到甬路,便分开杂草,到处看看,除了满院的一人多高的杂草和几处残墙断壁,并无特别之处,所有的房子全部上了锁,根本打不开,屋里黑咕隆咚的什么也看不清,除了院里不时传出不知名的虫子的叫声,再也没有其他声音。窦光鼐觉着无聊,便在屋前的台阶上找了个地方躺了下来,慢慢地便睡着了。

  也不知到了什么时候,窦光鼐隐隐约约听着身边有说话的声音,声音很小。只听一人说道:咦,老爷怎么睡在这里?又听另一人道:——,别惊醒了他老人家!

  窦光鼐听到这里,便起身坐了起来,只见面前站了好多人,男男女女都有,大家对他都毕恭毕敬的样子。

  看到窦光鼐醒来,他们便邀请他到屋里喝酒,并请他坐上首。

  窦光鼐也不客气,便坐了下来,桌上的菜非常丰盛,窦光鼐从未吃过。用的桌布、餐具也非常精美、豪华,最特别的是那酒杯,可能是一套,共九个,好像用玉雕刻的,杯里、杯外雕刻着很多小龙,非常别致。

  酒至半酣,窦光鼐心想,今晚所见,同学们必不相信,须带一物证才好。看着手里的酒杯,非民间所有,便推说酒足,顺手将酒杯藏在衣袖里,随后依旧来到窗外的台阶上打起瞌睡来。躺下不多时,便听屋里有人尖声叫道:怎么少了一只酒杯?

  只听另一位压低声音说:别声张,是老爷拿去了,他跟别人打了赌,捎去做物证的!

  第二天,同学们一见窦光鼐毫发无损,十分惊奇,窦光鼐跟他们说起喝酒一事,都不相信,窦光鼐微微一笑说:我料定你们有此一说。遂从怀里拿出那只酒杯,同学们一见,无不睁大了眼睛,其中一个说:这是九龙杯呀!皇帝用的,怎么到了你这里!于是众人这才相信窦光鼐确非常人可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