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如何指导学生互评互改作文的

 学着为自己活着 2010-11-10
我是如何指导学生互评互改作文的
      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改变传统的教师一人评改作文的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进行互评互改,不仅能激发学生评文改文的热情,而且能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不断地深化,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要求学生每生每学期写八次书面作文,时间安排上大多是间周(每两周一次)作文,并要求教师全批全改。为了完成每学期八次作文的任务,作文写完后,教师收齐作文,然后集中进行批改,批改后在下次作文时进行讲评。批改过程中,教师在抓书写、找病句、理中心、下批语等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按每班五十人,一课时四十五分钟大约批改十本作文的速度计算,两个班级一百本作文大约就得花十个课时才能改完。而像我们这些农村城镇学校,每个班级大多六、七十人,每个语文教师带两个班级的语文,一次作文批改最快也得花十四、五个课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而一个课时批改十本作文,可以说前几本还能做到精批细改,而到后几本只能是硬着头皮,咬着笔杆,浮光掠影地进行粗略的浏览,有时甚至连浏览一遍的可能性都不大,只是随手翻翻,看看书写整齐与否就画一个等级,写一两句评语匆匆了事,哪还有心思和精力再去精批细改呢?就算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的作文,学生又是怎样看待的呢?据我校语文教研组2009年10月26日到12月26日对本校32个班级1976名学生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看老师评分或等级,连评语都懒得看的学生就占33.8%,另有5.9%的学生甚至连老师评改的结果也不看,作文本一到手就随手置之一边或扔进抽屉。

      很明显,这种教师一人劳神费力、精批细改的作文评改方式对学生的作文并不能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反而还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质疑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有悖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

      针对这种情况,多年来我一直积极探索、实践,特别是在我校语文教研组实施的“作文互评互改”课题研究实验过程中,大胆实践,指导学生,放手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来指导学生互评互改作文的。

      一、评改前教师要作示范评改,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标准和方法,并统一、规范评改符号。

      要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标准和方法,统一规范的评改符号。因此,在首次进行互评互改前,教师至少要用一课时的时间引导学生掌握评改作文的标准和方法,统一、规范评改符号,使学生在评改时有法可循,有规可依。

      具体做法如下:教师在学生第一次作文后先通览全班学生的作文,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水平高和水平低的习作各一篇作精批细改,以备示范讲解。然后,借助多媒体把两篇有代表性的习作投射到大屏幕上(或打印),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明确评改的具体要求,统一评改符号、方法和评分标准。最后教师用课件出示(或板书)自己的评改结果,供学生借鉴、参考,让学生心中有例,从而使互评互改进入正轨,为下一步进行分组互评互改奠定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文评改的 “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一般要求”就是指任何一篇习作均须达到的常规性要求,即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标点、书写等方面的要求。具体来讲,就是看作文的中心是否明确,有无独到见解,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材料是否能有效地表现中心,是否准确、典型、新颖,是否充实,形象是否丰满;看结构是否严谨、思路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行文是否流畅;看语言是否通顺流畅、准确得体、简洁有力、生动形象;看标点是否正确规范;看书写是否工整,字数是否达到要求。“特殊要求”则是就某一次习作训练侧重某一点、某一方面和某一阶段的特殊性要求。无论“一般要求”还是“特殊要求”都要引导学生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细则。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两种评语及写作要求。评语有旁评(眉批)和总评(总批)两种,旁评一般写在作文右侧评语栏中或写在文字顶端,它是用来指出作文的字、词、句、段,标点等局部的优缺点的符号及文字。总评写在作文的最后,是对学生的作文的优缺点做出整体评析。对评语的总体要求应是一语破的,切中要害,指出作文的长处和不足,特别是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要重点指出来,切忌做一些不着边际、泛泛而谈、无关作文痛痒的评语。这样经常性的指导学生实践,就能使学生逐步领悟、掌握评改作文的方法,并进一步掌握作文的规律。

      二、组织学生用一课时时间分组互评互改。

      在组织学生真正了解、掌握评改方法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按座位以四人一组(不足四人时最后几组可调整为三人)为单位分成若干个互评互改小组,这样可保证学生在一课时(45分钟左右)改完全班所有学生的作文,并保证教师在下课时作简要的总结评价。每组在第一次互评互改时可推举作文水平高,书写认真,工作负责的一名学生任组长,以后可轮流,负责本组评改时的程序操作,评语的书写及本组评改的总结归纳。

      小组成立之后,互评互改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小组内的每位学生快速的传阅本组内需要评改的习作,在通览的基础上,每人认领一本,快速的浏览,用红笔把作文中的错别字、用错的词语以及病句等划出来。然后,按照本次评改的要求,在草稿纸上试评自己认领的习作。试评结束后,每位同学朗读自己评改的作文和自己的评语,其他同学认真的听记,并快速的在草稿本上写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积极讨论,既要谈好的方面,更要指出不足的地方。最后,由组长主笔,根据大家的意见,再将小组成员的意见归纳综合,用红笔在作文本上写出旁评与总评,写上经小组讨论评定的等级和批改日期,并在结尾处署上组长及小组成员的姓名,以便落实责任。

      各小组评改任务完成以后,小组组长认真的总结归纳。总结归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简要介绍本小组所评作文的总体情况,包括所评作文对象的姓名,作文的标题,以及与本次作文写作要求的相符情况等;二是指出本小组所评作文的优点,包括立意、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等具体特色;三是列举出所评作文的具体缺点;四是推荐本小组所评作文的优秀作文。而其他同学在组长总结归纳时进行互换交流,一方面欣赏优秀的作文,另一方面学习其他小组出色的评改方法。

      在学生互评互改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巡查,对学生在评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疑问等及时作以纠正和指导,并迅速通览每个小组推荐的优秀作文及评语,在学生互评互改结束时,简要地总结评价本次互评互改作文情况。

      三、评改后教师再评改,并在下次作文时进行讲评。

      学生互评互改结束后,教师要把学生作文及小组的总结归纳全部收交上来。收交时按评改小组的顺序分组收交,并把小组的总结及推荐的优秀作文封面朝下以示区别放在小组作文的最上面。然后快速通览学生学生作文及评改情况,并对评语中存在的问题做简要的修正,然后重点精批细改学生推荐的优秀作文,选出最优秀者以备讲评时作为范文,在下次作文时进行全面的讲评。教师精批细改的作文可让学生重新誊写或打印,并编辑成册以供学生互相传阅,也可推荐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写作欲望。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特别在参加我校语文教研组实施的“作文互评互改”课题研究实验后,我深切的体会到学生互评互改作文不仅最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能更好地利用充裕时间从事其他方面的教育和教研工作,更重要的是调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写作欲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互评互改过程中共同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和提高,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