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给老师们的座谈会--李炳亭

 滕训超 2010-11-12

我给老师们的座谈会

摘自《李不骑马的博客》

说给教师们的三个比喻

     第一个比喻:喝酒

     我还是要老调重弹,来说明教师实在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艺术的表演者,这个道理很简单,教学的过程颇像饮酒,教师其实就是那个劝人饮酒的人,劝酒正是教师这个角色赋予教师的使命,如果教师只埋头于自斟自饮甚至很艺术地把自己灌醉,那这样的劝酒者一定是不称职的!

     教师当然可以喝酒,理由是自己喝才可以带动别人喝。问题是,假如我们把时间比喻成酒,当教师把区区45分钟一饮而尽时,请问那些被教师勾出酒瘾的学生只能去饮空杯了,这就是课堂的悲剧!我是说教师的作用是想尽办法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并且尽可能让学生沉醉于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如果把教学比喻成陪客喝酒,其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学生学醉

别小看我发明的这个新词,学醉喝醉一样,都是因为超出了极限而导致的,但和喝醉不同,喝醉伤身,而学醉则可以理解为长能耐,喝醉是丧失理智,而学醉恰恰是在处在感性和理性交融的高潮时,说穿了,这等境界是超脱了分数和成绩之后的忘尘的幸福。

     教师凭什么手段让学生“学醉”?如果你要是把这个手段理解成教学艺术的话也可以,但这种艺术必须基于教师的真诚,所谓以心换心,教师就好比是在酒桌劝酒,你得恰如其分、言之有理,话逼到一定份上使对方不得不喝,但这个境界仍然不高,最高的劝酒境界是什么样的?是勾醒了对方的酒虫,也就是说,喝酒变成了对方的需求,而劝酒也只不过是在满足对方的需求而已,而最低境界是什么?是人家不愿意喝,你却摁住人家

     从这个意义上来衡量今天的教师们的教,你便应该明白,教师实在不是身先士卒,实在不是讲授和灌输,而是点燃、激励、唤醒。

     第二个比喻:打麻将

     学习好比是打麻将。四个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成员都是构成学习生态的一个无可替代的角色,即便是某个人牌技很差,但离开了这个人,显然是成不了的,因此,教师不可以歧视任何一名学生,纵然他是个笨蛋

     教师当然不能替代学生打麻将。在打麻将这件事上,其实每个看客都喜欢扮演高参,自以为聪明,看客心理说明每一个人都喜欢对别人的事指手画脚,观者不语这句劝诫有可能不止是指一种礼仪,很可能它在昭示一种学习规律。对于操作者而言,留什么牌和出什么牌,他一定是按照自己和牌的需要,在一张张、一圈圈的经历中加以建构的,假如我们把每一张牌解读成不同的知识点,把一圈比喻成一个学习过程的话,需要什么和舍弃什么,其实应该由学生去自主选择。即便是他犯错了,影响了正常的和牌,他可能因此得了大和也未可知,即便最终仍不能和,但他却在这样的失败中,形成了经验,其实,学习即经验(体验),如果我们替代学生去打麻将,或许可以避免失败,但失败是自己的,谁都不可能替学生失败。

 在这个比喻中,教师要记住,无论你多么地爱你的学生,有一种东西终究无法替代,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历。一个人被替代了经历,他显然是长不大的。这个道理还可以借助另外一个比喻来加以强化说明,要想让学生学会游泳,就必须敢于让他下水,打麻将就等同于下水!教师必须敢于让学生学这是我要表达的观点。

     第三个比喻:提审

     为了抑制教师在知识灌输中的自说自语,或者“一言堂”。我建议所有的课堂都可以搞成对话式,就像央视里主持人和采访嘉宾的那样的对话。当然,更确切的比喻是公安局常有的对犯罪嫌疑人的提审,这里的提审者一定不是教师,而被提审的那个人才是教师!

     你别误会,就当是游戏。教师在每一节课开始前,先给学生留下时间阅读案宗,然后在关键问题上做好提审预案,最后再通过小组集体形成预案,这个过程就等同于先学

     接下来,教师接受过堂审问,学生一个个抛出问题,质疑教师,并请教师予以回答,这个过程可以叫做后教

     现在,你还可以尝试全部角色都有学生来参与和完成,比如第一小组提审第二小组,第三小组提审第四小组……

     我相信所有的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法都会兴趣盎然。其实,对教师而言,什么方法都不要拘泥,哪种方法效果好就要采用哪种方法,但教的方法一定是效果最差的方法!这不是我说的,是很多人验证出来的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