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既然是通过语编在语境中考语法,那么,我们在解题前,应快速浏览短文,把握全文大意这一步非常重要。 2.结合语境,填填空格 读懂短文后,要结合短文所提供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从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去分析思考空格所缺单词的词性,再根据句子的结构和意义,一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确定具体要填的单词和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具体来说,可按设题类型分为三类情况: (1)纯空格试题
首先,分析句子结构确定填哪类词。具体分析方法有: 1.缺主语或宾语,一定填代词或名词(多考代词) 2.名词前面,很可能是填冠词或some,any,other,another等限定词; 例如:An apple fell from the tree and hit him on the head. 3.句子不缺主语、表语,及物动词不缺宾语时,名词或代词前面,一定是填介词; 4.若两个或几个单词或短语之间没有连词,可能是填连词; 5.若两句(一个主谓关系算一个句子)之间没有连词,也没有分号或句号,一定是填连词; 6.若结构较完整,空格后的谓语动词是原型,特别是与上下文时态不一致或主谓不一致时,很可能是填情态动词或表示强调或倒装的助动词(do,does,did) 7.若缺状语,一定是填副词(在纯空中考的可能性不大) (2)给出了动词的试题 首先分析句子结构 若句中没有别的谓语动词,所给的动词就是谓语动词。若是谓语动词,就要考虑时态语态 若句中已有谓语动词,又不是并列谓语时,所给动词就是非谓语动词。若是非谓语动词就要确定用—ing形式、—ed形式,还是用不定式,确定的方法有: 1.做主语或宾语,通常用-ing形式 2.做目的状语、结果状语、形容词后的状语,一般用不定式(to do something) 3.若判断用粉刺,与逻辑主语是主动关系用-ing形式,是被动关系用-ed形式。 (3)词类转换题 根据该词在句中所作句子成分确定用哪种形式。具体方法有: 1.做表语、定语或补语,通常用形容词形式; 2.在冠语、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后,或者“冠词+形容词”后,用名词形式; 3.做主语、在及物动词或介词后作宾语,用名词形式 4.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做主语,用副词形式 5.有可能是词义转换题,词类不用变,主要是考察具有词根意义相反的派生词,如:un-,im-等,或在词根后加—less等 3.重读全文,解决难题 |
|
来自: YDWRZZH_94 > 《高考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