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鳖是我区特有的地方优良品种,在我市主要分布桂平、平南的沿江乡镇,该品种具有色泽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特点,畅销两广和港澳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野生资源减少,市场需求增大,开展黄沙鳖养殖,对于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华鳖价格低迷情况下,如何提高养殖黄沙鳖的品质和经济效益,适应市场需求,已成为当前渔业生产上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2001年我们承担了广西水产畜牧局下达的“黄沙鳖高效养殖技术”项目,开展黄沙鳖生态养殖试验,项目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经过课题组工作人员周密细致的工作及广大养殖户的共同努力,通过两年实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池塘条件及配套设施:鳖池排灌方便,水质清新,不受污染,水深0.4~1.Om,面积从几十平方米到三千多平方米不等,底质为黄红泥土,淤15~20cm,四周砌围墙,防逃防偷,在围墙内侧留占水面积1/10的空地供黄沙鳖晒背,在池塘四周设置饲料台。
(2)苗种:选择的苗种体格健壮、无伤,体圆形、背部有花纹,脊柱隆起,腹部淡红色,有14~16个黑斑。苗种为当地繁育,培育至15~30g后陆续放入池塘饲养。
(3)饵料:野生黄沙鳖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小鱼虾、小蝌蚪、螺蚌、动物尸体等动物性饵料,人工养殖时如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比例偏大,鳖生长快速,造成鳖肉质口感差,味道不好。因此本试验根据黄沙鳖的食性特点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投喂来源广、资源丰富的福寿螺、杂鱼、小虾等鲜活动物性饵料,不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以提高养殖黄沙鳖的品质和经济效益。
2.方法
(1)耙烂沤熟底泥:由于鳖胆小,鳖苗放入池后因环境改变受惊而乱爬乱潜,若底泥不烂熟,鳖极易在爬行和潜泥过程中划伤皮肤,感染病菌而发病。因此,放苗前先注水10-15cm,浸3~5d,用铁耙耙平耙烂底泥,沤8~lOd,待底泥烂熟成泥油后,再投放鳖苗,可减少死亡,提高成活率。
(2)池塘消毒:鳖苗下塘前15d池塘注水0.4~0.5m,用生石灰lOOkg/667m2泼洒消毒。
(3)培育肥水:清塘7~lOd后施沤熟粪肥200kg/亩,培育水质至绿色,透明度30cm。
(4)放养:当水温20℃以上时,选择健壮、规格基本一致的鳖苗投放。试验池塘共投放鳖苗1545.6千只,平均759.3只/亩,总重2504Okg,平均12.3kg/亩。放鳖种时用20ppm高锰酸钾或3%~5%盐水浸浴鳖苗10~15min。
(5)投饵:福寿螺等贝类去壳取肉,幼鳖饲料粒径3-8mm,成鳖饲料粒径8-20mm。每年5~9月鳖摄食旺季,每天投喂2次,分别于7:00、18:00各喂1次,日投饵量为鳖体重的5%~15%;4月、10~11月份水温较低,鳖摄食较少,每天投喂1次,12:00时投喂,日投饵量为鳖体重的1%~5%;当水温低于16℃ 时,鳖处于冬眠状态,不投喂。经常清洗食台,及时清除腐烂变质饵料。
(6)水质调节:在养殖过程中黄沙鳖的排泄物及剩饵残留,容易引起水质恶化,产生如硫化氢、二氧化碳、氨等有害气体,尤其是高温季节,因此我们采用施放EM(有益菌制剂)、光合细菌、注换新水等生态调控方法调节水质,减少药物使用,为黄沙鳖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健康养殖的目的。
① 投放EM、光合细菌。5~9月每20d投放1次EM 或光合细菌,每次投放EM 1.5kg/亩或光合细菌2.5kg/亩。EM、光合细菌能分解有害物质,净化水质,减少药物使用,防止病害发生,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② 注换新水。每10~15d注换新水1次,每次换水量占池水量1/5左右;黄沙鳖一般要求池水深40~50cm,7~8月高温季节水深达80~100cm。
③ 调节pH值。当pH值低时用生石灰调节,泼洒生石灰12.5~15.0kg/亩。
(7)鳖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由于中草药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低残留、无污染、毒副作用小、不容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使用中草药防治鳖病,能够大大降低有毒药品的残留,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健康养殖目的。因此试验采取中西药相结合方法预防鳖疾病,每隔15~20d泼洒1次生石灰或杀菌类药物全池消毒,同时用大蒜素、板兰根或者三黄粉等中药拌饵投喂,每次喂5~7d,确保鳖的健康生长。
(8)认真巡塘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随时掌握水位变化、水质肥瘦和鳖的摄食情况,发现鳖摄食明显减少,或有爬行缓慢现象,及时采取措施。
(9)越冬期间保持鳖池安静,不搅动池水。
二、结果
1.产量:经过两年实施,135.7亩池塘共产商品鳖1058.6t,平均520kg/亩,年平均260kg/亩。详见表1。
2.饵料系数:专喂福寿螺饵料系数42.6,专喂杂鱼、小虾饵料系数为13.2。
3.生长速度:跟踪测量了3张池塘,2001年4月27日投放平均体重16.3g的鳖苗,经60d饲养,平均体重50.3g,日均增重0.57g,又经120d饲养,平均体重达422g,日均增重2.48g,进入4个月冬眠期,体重呈负增长,平均体重减少5.3g,日均减0.04g,再经2002年4月27日至10月27日180d饲养,平均体重达987g,日均增重3.17g。详见表2。
4.经济效益:项目总产值21171万元,平均产值104009元/亩,新增总产值14583.7万元;总成本8174万元,投入产出比1:2.59。
三、小结与讨论
1.本项目主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在养殖过程中主要投喂福寿螺、杂鱼、小虾等肉类饵料,不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以注换新水、泼洒生石灰或EM 等方法改善水质,生产出的黄沙鳖色泽好,不肥厚,保持黄沙鳖天然风味,价格坚挺,塘边价保持在200~260元/kg,比南宁等地使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养的黄沙鳖120~140元/kg提高了80~100元/kg。这说明采用不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不加温等生态养殖方法,可以提高养殖鳖的品质和经济效益,符合我国当前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要求,是今后黄沙鳖养殖一个发展的方向。
2.培育绿水和投放EM。培育绿水可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增加浮游动物数量,特别是增加幼鳖喜欢的枝角类,降低透明度,使鳖不受惊吓,不易感染病菌。投放EM,可以减少氨氮毒性,增加氧气,改良水质、底质,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3.红泥土底质。养殖实践证明:沙底质容易藏污纳垢,底质、水质容易恶化,而且鳖在潜沙过程中,皮肤极易划伤,造成病菌感染。水泥池底经一段时间养殖,水质极易恶化,且造价高。而红泥底质由于粘土的自净作用,底质、水质不易恶化,且养出的黄沙鳖体色更鲜黄。
4.池塘水深。黄沙鳖是冬眠水生动物,最适宜生长水温是30℃ ~32℃ ,春未夏初及秋季池水深保持0.4~0.5m,盛夏水深保持0.8~1.0m,有利于提高和保持池水温度,延长鳖的摄食期,提高摄食量,促进其生长。
5.黄沙鳖成鳖体形大而钝圆扁平、体薄,裙边宽而厚、边缘金黄色,背部呈沙黄色,花纹淡化或消失,8对肋骨清晰,腹部呈红黄色,黑斑消失。商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畅销广东及港澳市场。放养10~20g的种苗,经两年饲养体重达lkg左右,具有生长快、病害少等特点,养殖经济效益高,投入产出比1:2.59,是目前淡水养殖的一个优势品种。其生物学特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6.福寿螺蛋白质高(15.4%),脂肪低(0.3%)。20世纪80年代引进我区,草食性,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的特点,在小河、河沟和荒水都有大量福寿螺,人工养殖产量达5000kg/亩,来源极广,是黄沙鳖优质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