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译注(下) 不要自欺欺人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1),毋(2)自欺也。如恶恶臭(3),如好好色(4),此之谓自谦(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6)! 【注释】 ①(1)其意:使意念真诚。(2)毋:不要。(3)恶(wu)恶(e)臭 (xiu):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较现代单指臭(chou)味的含义宽泛。 (4)好(hao)好(ha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hao)色,美女。(5) 谦(qian):通“谦”,心安理得的样子。(6)慎其独:在独自一人时也谨慎 不苟。 (7)闲居:即独处。(8)厌然:躲躲闪闪的样子。(9)掩:遮 掩,掩盖。(10)著:显示。(11)中:指内心。下面的“外”指外表。(12)润屋:装饰房屋。(13)润身,修养自身。(14)心广体胖(pan):心 胸宽广,身体舒泰安康,胖,大,舒但。 【译文】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读解】 要做到真诚,最重要,也是最考验人的一课便是“慎其独” 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谨慎,简而言之,就是人前人后一个样。人前真诚,人后也真诚,一切都发自肺腑,发自内心,发自我全部的感官,就像手脚长在我自己身上一样自然自如,一样真实无欺,而不是谁外加于我的“思想改造”,外加于我的清规戒律。 这是从正面来说。 从反面来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总有东窗事发的一天。 说到这里,在市场经济时代,金钱诱惑滚滚而来,政府反腐倡廉,“慎其独”是不是也应该作为公务员们必修的一课呢? 须知,金玉满堂,并不能保得你心情舒畅,身体安康,倒是那疯破道人的《好了歌》唱得好:“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所以,比装修房屋(富润屋)更重要的还是装修你自己(德润身),修养身心,做到心宽体胖。而要做到这一切,还得要 回到那起始的一点去——君子必诚其意。 真诚做人,立身之本。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1),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注释】 ①身:程颐认为应为“心”。忿懥(zhl):愤怒。 【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读解】 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 【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①,之其所贱恶 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②而辟焉,之其所敖情③ 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④。”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传8) 【注释】 ①之:即“于”,对于。辟:偏颇,偏向。②哀矜:同情,怜悯。③敖,骄做。惰:怠慢。④硕:大,肥壮。 【译文】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读解】 在这里,修养自身的关键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私:正己,然后 正人。 【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1)者,所以事长也;慈(2)者,所以使众也。 【注释】 (1)悌(ti):指弟弟应该绝对服从哥哥。②慈:指父母爱子女。③如保赤子:《尚书·周书·康诰》原文作“若保赤子。”这是周成王告诫康叔的话,意思是保护平民百姓如母亲养护婴孩一样。赤子,婴孩。(4)中 (zhong),达到目标。⑤机:本指弩箭上的发动机关,引申指关键。③偾(fen):败,坏,。尧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两位 领袖,即尧帝和舜帝,历来被认为是圣君的代表。(8)帅:同“率”,率领,统帅。③桀(jie):夏代最 【译文】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 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 【读解】 国家,国家,仅从语词关系来看,国和家的关系就是如此血 肉相连,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法制社会时代,家是一个小小的王国,家长就是它的国王;国是一个大大的家,国王就是它的家长。因此,无论是国王还是家(族)长都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权力;因此,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范贯穿国与家;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理解,“治国必先齐其家”。 墨子说:“现在,回顾古代人民的初始生活,还没有设立行政长官的时候,他们是这样说的:‘天下的人所说的道理都因人而异义’。因此,一个人有一种道理,十个人就有十种道理,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道理,人数越多,道理就越多,所以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对,而认为别人错,因而彼此之间相互攻击。在家庭内,往往因为父子兄弟的意见不一而相互怨恨;都有离散之心,不能和睦相处。以致于有余力的人不愿意帮助他人,隐匿良好的德行,不愿教导别人,财物剩余腐烂,也不愿分给他人,所以天下之乱,象禽兽一样,没有君臣长幼之分,也没有父子兄弟之礼节,这是天下大乱的原因啊!” 明白了人民没有行政长官,统一天下意志,而使天下大乱的道理。就选择天下贤良圣明有智慧能言善辩的人,推举为天子。使他从事统一天下的意志。天子既已立定之后,仅靠他的耳目所及,不能使天下协同一致。所以选择天下最聪明能干,智慧高而能言善辩的人,立他们为三公,从事于协同天下一致的事业。天子和三公设立了以后,因为大下面积广大,边远山区的人民,不能够统一,所以分割天下,设立数以万计的 天下的 里长顺从天子的政令,使他的里内协同一致。然后又率领里内人民,与乡长协同一致,他说:“凡是里内的人民,都应该上同于乡长,而不在下包庇。乡长认为是对的,大家必定要认为是对的;乡长认为是错的,大家也要认为是错的。去掉你不好的话,学习乡长的好话;去掉你的不好的行为。学习乡长的好行为。”乡长本是一乡中最贤能的人,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够以乡长为榜样,那么,这个乡还会治不好吗?乡长之所以能治理好乡,那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说:“那是因为他能够使全乡协同一致,所以这一乡就治理好了”。 乡长治理他的乡,而且已经治理好了。于是又率领乡里的百姓,尚同他的 已经上同于天子,还未上同于天。那么天灾还不能完全停止。例如气候的寒热调节不好。雪霜雨露降的不是时候,五谷不熟,六畜不繁衍。病疾流行。大风大雨。接踵而至,这就是上天所给的惩罚,用以罚天下不尚同于天的人。 所以古代的圣王,明晓上天鬼神所想要的,而避开上天鬼神所憎恨的,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所以率天下的百姓,斋戒休浴,‘预备洁净丰盛的酒饭,来祭祀上天鬼神。他们对鬼神的奉把,酒饭不敢不洁净丰盛,牺牲不敢不用肥大的;玉器丝帛不敢不合于度量。春秋二季的祭祀,不敢错过时期;审理狱案,不敢不公正;分配财物,不敢不平均;待人处事,不敢怠慢礼节。那是说,他当行政长官能像这样的话,在上的上天鬼神深深看重他,在下的百姓得便利于他。上天鬼神看重他,而他能够努力办事,那就可以得到上天鬼神的赐福了。百姓从他那得到便利,而他能努力办事。那么百姓就衷心爱戴他了。象这样为政,所以谋事得,举事成,入守就能坚固,出战就能胜利,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墨子说:“那就是能够以尚同治政罢了。”所以古代圣王为政就是这样。 现在天下人说:“当今天下行政长官,并没有废掉,为什么天下却乱成这个样子呢?这是什么原因?”墨子说:“现在天下的行政长官,与古代的根本不同了。譬如有苗用五刑一样。从前圣王制定五刑之法,用来治理人民;等到有苗制定五刑,却用来扰乱天下。难道说刑罚不好吗?是应用不适当罢了。”所以先王的书《吕刑》有这样记载说:“苗民不服从管制,就加之以刑法.而他们却做了五杀之刑,称为法。”如此说来,善用刑罚可以治理人民,不善用刑罚,于是就用五杀之法了。这哪是刑罚不好呢?只是用得不当的缘故,所以才变用了五杀之法。所以?先王的书《说命》有这样的记载说:“唯口出好兴戎。”这就是说善用口的,可以说出好话,而不善用口的。成为谗贼寇仇,这难道是口不好吗?而是用得不好的缘故”。 所以古时候设立行政长官,是用来治理人民的。如丝缕的纪、网罟的纲。是用来收服那些天下淫暴之徒,使他们改邪归正,行同一义。所以先王的书《相年》上说:“建国设都,设立天子诸侯,并不是让他们高高在上的;设立卿大夫师长等官职,并不是让他们享乐的。而是让他们明白如何治理天下太平。”这就是说,古时候上天鬼神设建国都,、设立官长,并不是要提高他们的爵位,增加他们的奉禄,使他们过着富淫的生活。而足择定他们乃为天下百姓兴利除害。使贫穷的孤寡的变成富贵,使危险的变成安定,混乱的得到治理。所以古代圣王为政是这样的。 现在王公大人实行刑政却相反,用所宠爱的人为政,让宗族、父兄和故旧在左右任职,让他们作行政长官。于是百姓知道设立行政长官不是用以治民,所以大家都朋比蒙蔽,无人肯与上面协同一致,因而上下之间义不同。要是上下之间对事理的看法不同,那么赞赏不足以功人为善,而刑罚也不足以阻止暴乱。凭什么潮道这样呢?墨子说:“假设上面主管国家政事的长官说:‘这个人可以赏,我将要赏他。’如果上下看法不同,上面说要赏此人,大家都不以为然,说是大家相处一起,我们都没说他好呀!那么,这人虽得到上面的赏赐,却不足以起劝导的作用。假定上面主管国政的人说:‘这人可以罚,我将要罚他。’如果上下之间看法不司,上面说要罚的这个人,却是大家所赞誉的,说:‘我们与他相处一起,大家都赞美他!’那么这个人虽然被上面惩罚,却也不能起阻止的作用。如果被主管国政的人所赏赐却不起劝善作用,刑罚而不起阻止作用,那不就是与我前面所说的‘百姓生活之初,是没有行政长官’相同吗?如果有了行政长官,而与没有的时候一样,那么这就不是用来治理人民,统一人民的了。” 古代的圣王,谨慎以尚同治政,立行政长官,所以上下之间情意通融。上面如果有尚未开发之事和还未兴办的利益,下面随时能够为他开发。下面有什么蓄积的怨害,上面能够除掉它。所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人行善,他家里人未必全知,他的乡里也未完全知道,天子就光能够赏赐他。远在数千万里之外,如果有人行不善,他家里人还不知道,他乡里尚未听道,天子就先能够惩罚他。因此,所有天下的人,都惧怕警惕,不敢做淫暴的字情,都说天子的视听灵敏如神。先王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不是神奇,只是能够使用他人的耳目,帮助自己视听,借用他人的嘴,帮助自己言谈;借他人的心,助于自己思考;借用他人的股肱之力,帮助自己动作。”帮助他视听的人多了,那么他的见闻就远大了;帮助他言谈的人多了,那么他的声音所能安抚人的范围就广泛了;帮助他思考的人多了,那么他的计划很快就可以实现;帮助他动作的人多了,那么,他所做的事情就很快可以成功。 所以占代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名垂后世。并没有其他原因和异常的东西,只是能以尚同为政罢了。所以先王的书《周颂》有这样记载:“载来见辟工,聿求厥章。”说的是古代 古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