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基金产品的多元化和理财方式的多元化,养老定投的模式已经悄然在市场上出现,比如易方达基金于近期在业内率先推出了“简单·爱”基金定投服务升级活动,就是以制订养老计划为侧重点的养老定投产品。 如何才能为自己或者家人选择到合适的基金定投产品尽早为退休做出准备呢?理财专家提出了三大核心法则。
定投何以战胜储蓄抵御通胀 为什么说基金定投是一种既能超过银行储蓄的理财方式,又能分享中国长期经济成长收益、有助于抵御通胀的好方法呢?理财专家为投资者算了一笔账:用历史数据测算,一个投资者如果从有上证指数的1990年12月底开始定投,假设定投的是一只复制上证指数的基金,在连续定投的6年内,每月定投1000元,之后不再投入,那么这笔基金如果持有到去年底,累计的金额高达33万元,而本金仅为7.2万元。 同样,如果当初投资者前6年每3年做一次3.6万元的定期定额,之后,每次到期连本带利继续进行定期定额的存款,那么到2009年底,这笔投入累计金额仅为16.17万元,比前者足足少了17万元,也就是说最终结果相差一倍以上。 理财专家表示,从上述理财账目的对比,不难发现,养老定投是一项长期投资且能获得较高、较稳定收益的理财方式。与此同时,定投需要用信心、耐心和正确的方法才能坚持下去并最终收获复利的效果。 假定一位白领30年之后退休,希望届时通过定投攒够100万元,以恒生指数1979年到2009年年底的实际收益率计算,越早开始投资,每月所需要的投入就越少,负担就越小。比如30岁开始定投,累计投资30年,攒够100万元,每月只需投414元;但是40岁开始定投,累计投资20年,攒够100万每月就要投1730元。晚开始投资10年,获得相同数额的养老金,每月需要的定投投入就会增加3倍多。可见,养老金定投是“宜早不宜迟”的。 法则2 养老定投要有恒心 作为养老定投,持续尤为重要,投资者不应以股市短暂的波动或下跌而动摇投资的恒心。长期的投资,能够减少市场短线波动对投资回报的影响。如果投资者在买进基金后,因为短期内无法忍受市场下跌或是其他因素而赎回或者停止续投,那就无法达到定期定投“长期平均成本”的目的,等到股市上涨时,也无法分享此时基金的良好绩效表现。 法则3 评估风险 构建组合 专家强调,养老定投还要了解自己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据此选择不同类型基金以及构建投资组合。目前,公募基金主要分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被归为高风险资产,债券型基金被归为中等风险资产,货币市场基金被归为低风险资产。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多数市场分析认为,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意识到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或单位实现养老的目标,养老定投将成为一种趋势。理财专家提醒,在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后,投资者可在不同类型的基金中进行挑选,加入自己的定投组合。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以多配置一些偏股型基金。比如进取型投资组合,可选择指数基金和主动股票基金进行投资。据统计,2005年底,美国在养老金持有的3.4万亿美元的共同基金中,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所占的份额最大,合计达到82%。 |
|
来自: caomohongye > 《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