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佚文注释

 我们的恨 2010-11-27
 

按语

 《孙子兵法》佚文是指传本、汉简本《孙子兵法》十三篇之外的有关孙武言论及文字材料。这些材料散见《左传》、《史记》、《潜夫论》、《文选》、《北堂书抄》、《通典》、《太平御览》等书籍之中,其中也包括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汉简《孙子》佚文。由于这些佚文分别辑录于不同的文献,十分零散,故而我们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别,并按原文大意,注译出文义,以便读者阅读参考。
 

上孙家寨汉简《孙子》佚文


   (一)孙子曰:“夫十三篇……”
  (二)相胜奈何?孙子曰……
  (三)《军斗令》孙子曰:“能当三□……”
  (四)《合战令》孙子曰:“战贵齐成,以□□……”
  (五)《回令》孙子曰:“军行患车* 之,相……”
  (六)子曰:“军患阵不坚;阵不坚则前破,而□……”
  【说明】
  《孙子》汉简的发现,除山东银雀山汉简最为完整外,在其他地方也有出土。《文物》1981年第2期刊载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零星汉简,有六十余片,其中有六片有“孙子”字样,专家认定为《孙子》佚文。
  【译文】
  (一)孙子说:“至于十三篇,……”
  (二)互相战胜又会怎样?孙子说……
  (三)《军斗令》书上孙子说:“能当三……”
  (四)《合战令》书上孙子说:“作战取胜,贵在一齐成功,以……”
  (五)《□令》书上孙子说:“部队行军,最怕的是战车交错没有秩序,相互……”
  (六)孙子说:“军队担忧的是阵地不坚固,阵地不坚,前军就很容易被攻破,而……”
 

《孙子占》

(一)


  《孙子占》曰:“三军将行,其旌旗从容以向前,是为天送,必亟击之,得其大将。三军将行,其* 旗垫然若雨、是为天??,其帅失。三军将行,* 旗乱于上,东西南北无所主方,其军不还。三军将阵,雨甚,是为浴师,勿用阵战。三军将战,有云其上而赤,勿用阵;先阵战者,莫复其迹。三军方行,大风飘起于军前,右周绝军,其将亡;右周中其师,得粮。(录自李?P 《太平御览》卷三二八)


(二)

  孙子称司云气,非云、非烟、非雾,形似鸟兽,客吉,主人忌。(见李?P 《太平御览》卷八)。
  【说明】
  《隋书·经籍志》载有《孙子占》四卷。《太平御览》卷八所引文说是来源于曹操《兵书接要》。《兵书接要》早已亡俟。因此,此处所引《孙子占》两则材料是否为孙武本人所作,尚待考证。
  【译文】

(一)

  《孙子占》说:“三军将要出动,其旌旗从容飘动向前,这是天赐良机,必须赶快打击敌军,可以擒获敌方大将。三军将行动,其旌旗拖吊着像下雨,这是天??,会损伤将帅。三军将出行,旌旗在上面乱飘,东西南北都没有个主指方向,其军不会返回。三军将列阵,雨下得很大,这为浴师,不要采取阵地战。三军将要投入战斗,有云在其上面,颜色为红色,不要排阵;先已列阵的,不要复蹈其迹。三军刚行动,在军前刮起大风,风遍及右面,阻绝行军,军队将领就会战亡;风遍及右方,正适合其军队,这预示着将会获得粮草。”
(二)
  孙子称说主管的云气,是一种非云、非烟、非雾的云气,形状像是鸟、兽,这种云气对客人吉利,而对主人不利。
 

孙武《三十二垒经》


  移军移旗,以顺其意。衔枚而阵,分师而伏。后至先击,以战则克。(录自李?P 《太平御览》卷三五七)
  【说明】
  本文录自《太平御览》卷357引《吴孙子三十二垒经·灵辅》。关于孙武《三十二垒经》,《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不见著录,最早著录在《旧唐书·经籍志》里。因此,唐以前不见有孙子著此书之说,恐系后人伪托孙子之名而作。
  【译文】
  转移部队,移动军旗,是用以顺从主帅的作战意图。偷袭,要衔枚夜行,以防喧哗,然后分兵埋伏。敌人后到战场,要抢先出击,用此战略,必能克敌制胜。
 

孙武论八阵

(一)

  孙子八阵,有苹车之乘。(引自《周礼》郑注)
(二)

  《孙子兵法》曰:“长阵为甄。”(录自《文选·曲水诗序》李善注)

(三)

  《八阵图》曰:“以后为前,以前为后,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首尾俱救。”(录自宋刊《孙子十一家注》中《九地篇》张预注引)
  【说明】
  据梁阮孝绪《七录》著录,有《孙子八阵圈》(见《隋书·经籍志)原注)。按《隋书·经籍志》没有《八阵图),有《牝八变阵图》,可知隋已亡佚。今文中所引材料,是否为孙武的言论和阵法,待考。
  【译文】
(一)

  孙子所论的八阵,妙如荫蔽自己的苹车行走一样。

(二)

  孙子又说:“长阵应当成为像制做陶器的转轮一样。”

(三)

  《八阵图》说:“布阵以后为前,以前为后,四头八尾,像蛇一样,敌军所触之处都是头;敌人冲入阵中,行阵首尾能相救。”
 

孙武论将

 
(一)

  孙武兵书云:“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录自《左传·哀公元年》孔颖达疏)

(二)

  孙子曰:“将者:智也,仁也,敬也,信也,勇也,严也。是故智以折敌,仁以附众,敬以招贤,信以必赏,勇以益气,严以一令。故折敌则能合变,众附则思力战,贤智则阴谋利,赏罚必则士尽力,气勇益则兵威令自倍,威令一则惟将所使。”(录自王符《潜夫论·劝将》

(三)

  《孙子兵法》曰:“人效死而上能用之,虽优游暇誉、令犹行也。”(录自《文选·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李善注)

(四)

  《孙子兵法》云:“贵之而无骄,委之而不专,扶之而无隐,危之而不惧。故良将之动也,犹壁玉之不可污也。”(录自《北堂书抄》卷一一五)

(五)

  《孙子兵法秘要》云;“良将思计如饥,所以战必胜。攻必取也。”(录自《北堂书抄》卷一一五)

(六)

  《孙子兵法论》云:“非文无以平治,非武无以治乱。善用兵者有三略焉:上略伐智,中略伐义,下略伐势。”(录自《北堂书抄》卷一一六)
  【说明】
  此处辑录六则孙武论将的材料。其中有两则引自《孙子兵法秘要》、《孙子兵法论》。《诸葛亮集·兵要》中亦曾引用,可知这些文献在汉未三国时尚存。关于《孙子兵法秘要》、《孙子兵法论》是否为一书,该书是否为孙武所作,都有待进一步考证。
  【译文】
(一)

  孙武兵书上说:“部队没有到达井边,主帅不能轻易说口渴;军队还没有埋锅烧饭,主帅更不能轻易地言饿。”

(二)

  孙子说:“将材要具备:足智多谋,爱护部下,敬慎诚心,言而有信,勇敢果断,严肃有威。所以足智多谋能挫败敌人,爱护部下能团结部众,敬慎诚心能招纳贤才,赏罚严明能兑现赏罚,勇敢果断能鼓舞士气,严肃有威能使政令统一。挫败敌人就能随机应变,部众团结就人人奋战,拥有贤才就能出奇谋占先机,赏罚分明就会使士卒竭尽全力,士气、勇气增加兵威军令就会有加倍作用,军威强盛、号令统一,军将就会听从将帅的指挥。”

(三)

  《孙子兵法》上说:“人要是能拼死效命,在上面的主帅能够使用他,即使是悠闲自在惯了的人,命令还是能够执行的。”

(四)

  《孙子兵法》说:“作为将帅,十分显贵,但不可太骄做;委以重任,亦不可独断专行;受到扶掖,不要隐退;遇到危险,不要惧怕。所以贤良的将帅每一次出兵,都像洁白的壁玉一样纯而不染。

(五)

  《孙子兵法秘要》上说:“优秀的将帅思考计策像饥饿求食一样,所以作战使用计谋必然获胜,攻击敌人必克制胜。

(六)

  《孙子兵法论》上说:“没有文德,不能安定天下,没有武功就不可能治理乱世。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有三种策略:上策是用计谋伐敌,中策是在道义上讨伐敌人,下策是在声势上进攻敌人。”
 

孙子其他佚文

(一)

  (孙子)又曰:“其镇如岳,其停如渊也。”(录自《文选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李善注)
  【说明】
  本文从“其停如渊”句看,不类先秦文字,疑是后人依托之文。
  【译文】
  孙子又说:“军队防守像山岳一样岿然不动,军队停留下来像深渊一样不可测。”

(二)

  孙子曰:“强弱长短杂用。”(录自杜佑《通典》)
  【说明】
  本文录自孙星衍《孙子叙录》引《通典》之文。
  【译文】
  孙子说:“使用兵器,应轻重长短武器配合使用。”

(三)

  (孙子)又曰:“远则用弩,近则用兵,兵弩相解也。”(录自杜佑《通典》)
  【说明】
  本文录自孙星衍《孙子叙录》引《通典》一书中的引文,其论述兵器的使用,为传本十三篇内所没有。
  【译文】
  孙子又说:“作战使用武器,远的则使用弩弓,近博则用兵器,兵器与弩弓要相互配合使用。”

(四)

  (孙子)又曰:“以步兵十人击骑一匹。”(录自杜佑《通典》)
  【说明】
  本文亦录自《孙子叙录》引《通典》之文。春秋末期尚无骑兵,骑兵自战国始。故此文疑非孙子所言。
  【译文】
  孙子又说:“用十个步兵去攻击一个骑兵。”

(五)

  孙子曰:“金城汤池而无粟者,太公、墨翟弗能守之。”(录自《风俗通义》)
  【说明】
  本文录自应劭《风俗通义》。文中“墨翟”,系春秋战国之际人,生于孙子之后,可见此文非孙子所作,应为后人伪托而作。
  【译文】
  孙子说:“有坚固的城墙,有宽阔的护城河,却没有粮食,这样的城邑,即使是姜太公、墨翟也不能防守住。”
 

吴王孙武问对

(一)

  吴王问孙武曰:“散地士卒顾家①,不可与战,则必固守,固守不出。敌攻我小城,掠吾田野,禁吾樵采,塞吾要道,待吾空虚,而急来攻,则如之何?”
  孙武曰:“敌人深入吾都,多背城邑,士卒以军为家,专志轻斗。吾兵在国,安土怀生,以阵则不坚,以斗则不胜。当集人众,聚谷蓄帛,保城避险,遣轻兵绝其粮道,彼挑战不得,转输不至,野无所掠,三军困馁而诱之,可以有功。若与战,必因势。势者,依险设伏,无险,则隐于天阴暗昏雾,出其不意,袭其懈怠。”

(二)

  吴王问孙武曰:“吾至轻地,始入敌境,士卒思还,难进易退,未背险阻,三军恐惧,大将欲进,士卒欲退,上下异心;而敌盛守②,修其城垒,整其车骑,或当吾前,或击吾后,则如之何?”
  孙武曰:“军人敌境,敌人固垒不战,士卒思归,欲退且难,谓之轻地。当选骁骑伏要路,我退敌追,来则击之。军在轻地,士卒未专,以入为务,无以战为。故无近其名城,无由其通路,设疑佯惑,示若将去。乃选骁骑,衔枚先入,掠其牛马六畜,三军见得,进乃不惧。分吾良卒,密有所伏。敌人若来,击之勿疑,若其不至,舍之而去。”
(三)

  吴王问孙武曰:“争地敌先至,据要保利③,简兵练卒,或出或守,以备我骑,则如之何?”
  孙武曰:“争地之法,让之者得,求之者失。敌得其处,慎勿攻之,引而佯走,建旗呜鼓④,趣其所爱,曳柴扬尘,惑其耳目,分吾良卒,密有所伏;敌必出救,人欲我与,人弃吾取,此争先之道。若我先至,而敌用此术,则选吾锐卒,固守其所,轻兵追之,分伏险阻;敌人还斗,伏兵旁起,此全胜之道也。”
(四)

  吴王问孙武曰:“交地吾将绝敌,令不得来。必全吾边城,修其所备,深绝通道,固其?i塞;若不先图,敌人已备,彼可得来,而吾不可往,众寡又均,则如之何?”
  孙武曰:“既吾不可以往,彼可以来,吾分卒匿之⑤,守而勿怠,示其不能;敌人且至,设伏隐庐,出其不意也。”
(五)

  吴王问孙武曰:“衢地必先,吾道远发后,虽驰车骤马⑥,至不能先,则如之何?”
  孙武曰:“诸侯参属,其道四通,我与敌相当,而傍有国。所谓先者,必重币轻使,约和傍国,交亲结恩,兵虽后至,众以属矣。简兵练卒,阻利而处,亲吾军士,实吾资粮,令吾车骑,出入瞻候。我有众助,彼失其党,诸国椅角,震鼓齐攻,敌人惊恐,莫知所当。”
(六)

  吴王问孙武曰:“吾引兵深入重地,多所逾越,粮道绝塞,设欲归还;势不可过,欲食于敌,持兵不失,则如之何?”
  孙武曰:“凡居重地,士卒轻勇,转输不通,则掠以继食,下得粟帛,皆贡于上,多者有赏,士无归意。若欲还出,切为戒备,深沟高垒,示敌且久。敌疑通途,私除要害之道,乃令轻车衔枚⑦而行,尘埃气扬,以牛马为饵;敌人若出,呜鼓随之,阴伏吾士,与之中期,内外相应,其败可知。”

(七)

  吴王问孙武曰:“吾入圯地,山川险阻,难从之道,行久卒劳,敌在吾前,而伏吾后,营居吾左,而守吾右,良车骁骑,要吾隘道,则如之何?”
  孙武曰:“先进轻车,去军十里,与敌相候,接期险阻,或分而左,或分而右,大将四观,择空而取,皆会中道,倦而乃止。”

(八)

  吴王问孙武曰:“吾入围地,前有强敌,后有险难,敌绝粮道,利我走势,敌鼓噪不进,以观吾能,则如之何?”
  孙武曰:“围地之宜,必塞其阙⑧,示无所住,则以军为家,万人同心,三军齐力,并炊数日,无见火烟,故为毁乱寡弱之形。敌人见我,备之必轻。告励士卒,令其奋怒,陈伏良卒,左右险阻,击鼓而出。敌人若当,疾击务突,前斗后拓,左右犄角。”
  吴王又问曰:“敌在吾围,伏而深谋,示我以利,萦我以旗,纷纷若乱,不知所之,奈何?”
  孙武曰:“于人操族⑨,分塞要道,轻兵进挑,阵而勿搏,交而勿去,此败谋之法。”

(九)

  吴王问孙武曰:“吾师出境,军于敌人之地,敌人大至,围我数重,欲突以出,四塞不通,欲励士激众,使之投命溃围,则如之何?”
  孙武曰:“深沟高垒,示为守备,安静勿动,以隐吾能。告令三军,示不得已。杀牛燔车⑩,以飨吾士,烧尽粮食,填夷井灶,割发捐寇,绝去生虑。将无余谋,士有死志,于是砥甲砺刃,并气一力,或攻两旁,震鼓疾澡,敌人亦惧,莫知所当,锐卒分行,疾攻其后。此是失道而求生。故曰:困而不谋者穷,穷而不战者亡。”
  吴王又问孙武曰:“若吾围敌,则如之何?”
  孙武曰:“山谷峻险,难以逾越,谓之穷寇。击之之法:伏卒隐庐,开其去道,示其走路,求生透出,必无斗意,因而击之,虽众必破。”

(十)

吴王问孙武曰:“吾在死地,粮道已绝,敌伏吾险,进退不得,则如之何?”
  孙武曰:“燔吾蓄积,尽我余财,激士励众,使无生虑,鼓呼而冲,进而勿顾,决命争强,死而须斗。若敌在死地,士卒气勇,欲击之法,顺而勿抗,阴守其利,绝其粮道,恐有奇伏,隐而不睹,使吾弓弩,俱守其所。”
(十一)

  吴王问孙武曰:“敌人保据山险,常利而处之,粮食又足,挑之则不出,乘间则侵掠⑾,为之奈何?”
  孙武曰:“分兵守要,谨备勿懈,潜探其情,密候其怠,以利诱之,禁其牧采,久无所得,自然变改。待离其固,夺其所爱。敌据险隘,我能破之也。”
  【说明】
  此处收录了十一则吴王与孙武谈论兵法的材料,皆录自《通典》。这些内容与《孙子兵法》的内容不同,可与《孙子兵法》相互参考:。当然,《通典》所引之文,有些恐非出于孙武本人之手,而系后人托名之作。
  【注释】
  ①散地士卒顾家:在散地作战,士兵们思家恋土,对作战不利。
  ②而敌盛守:盛守,用强兵防守。此言敌人用重兵加强防守。
  ③据要保利:要,险要之地,全句言占据险要地形,确保有利阵地。
  ④建旗鸣鼓:建,树。此言树起旌旗,击起战鼓。
  ⑤吾分卒匿之:匿,隐藏。我军可以分兵一部事先做好埋伏。
  ⑥虽驰车骤马:骤,快速。全句言即使是飞车快马,也来不及。
  ⑦乃令轻车衔枚:衔枚,嘴里含着枚核。古代作战远出袭敌,常令士卒口含枚核,以免士年人多嘈杂。
  ⑧必塞其阙:必须堵塞隘口。
  ⑨千人操* :用千人打着带铃子的旗。
  ⑩杀牛燔车:燔,烧也。此言杀牛烧车,以示决一死战。
  ⑾乘间则侵掠:间,空隙。此言敌军一有机会便侵掠我军。
  【译文】
  
(一)

  吴王问孙武说:“在散地作战,官兵思乡恋土,不可与敌人作战,因而必须固守,固守阵地不出击。敌人若进攻我们的小城,掠夺我国农田的粮食、牲畜,使我们百姓不能打柴割草,堵塞我们的交通要道,等我们空虚,加紧攻打我方,该如何处理?”
  孙武说:“敌人深入我境,我很多城邑都处其背后,敌兵以军队为家,专心一致战斗。我军在国内作战,安于家乡,怀着求生的愿望,用之设阵固守则阵地不坚,用之交战则不能取胜。应该集结大军,积聚粮食,储备布帛,保有城邑,依险设防,派出轻兵断其粮道,敌军挑战则不去理睬,敌人粮食供给不上,在田野乡村又掠夺不到东西,三军困乏缺粮,若此时以小利引诱它,就可以获得成功。如果与其交战,要因势利导。所谓因势利导,就是依靠山水之险来进行埋伏;若无险阻,就利用天气的阴暗和迷雾,出其不意,在其懈怠时突然攻击它。”

(二)

  吴王问孙武说:“我军进入轻地作战,开始进入敌境,士卒思乡想回,前进有困难,后退容易,我军背后无险阻,三军恐惧,大将愿前行,士卒想撤退,上下两样想法,而敌人用强兵防守,修筑城池和堡垒,整顿车队和骑兵,或者阻击我军前锋,或者进攻我军后卫队,该怎么办?”
  孙武说:“我军入敌境,敌军凭险固守不战,我军官兵厌战思乡,欲退很难,这叫“轻地”。应选拔骁勇的骑兵伏于要路,我军后澈,敌军追击,则坚决迎敌。我军在轻地作战,官兵意志不专,务求深入,不要为战而战。所以,不要靠近敌国的名城大邑,不要走敌人的交通要道,要设疑兵惑敌,表示要撤,然后选拔骁勇骑兵,兵土口含枚核,不声不响地急进,掠夺敌人牛马六畜,三军看到进展顺利,叉获战利品,便无恐惧之心。这时分派精锐士卒,秘密设伏,敌人来攻,坚决还击,不应犹豫。若敌不来,就舍之而走。”

(三)

  吴王间孙武说:“争地作战,敌军先我而至,占据险地,确保有利地形,部队精良,或出击或坚守,严防我军轻骑,该怎么办?”
  孙武说:“争地的作战方法,退让就会有所得,硬追求反而会失去。敌军得到争地,切勿强攻,而应引军佯走,树起旌旗,擂响战鼓,向敌人要害之处进攻,在车马后面拽着柴草,使道路尘土飞扬,以迷惑敌人,然后分遣我军精兵,设伏于敌军必行之路,敌人必出来救援,敌人想进攻的地方,我则放弃,敌人不守之地,我则进攻,于是就争取主动。假如我军先占有争地,敌人采用此术,则我军选拔精锐士卒,固守被我军所占之地,用轻兵追击敌人,分兵埋伏在险山大水的地方,敌人回军与我追击部队作战,我军伏兵从路旁突然发起攻击,这是获得全胜的作战方案。”

(四)

  吴王问孙武说:“交地作战,我军要截断敌军进路,使之不能来攻。必须固守我军边境城邑,修治守备,深入断绝通行道路,加固险?i和要塞。如果我军不先作图谋,敌人已经有了准备,敌可以来而我不可以往,敌我双方兵力相当,该怎么办?”
  孙武说:“既然我不可以往,敌人可以来,我军可以分派一部分兵力埋伏,谨守不懈,表示我军不能进攻的样子;敌军将要来,就设下伏兵埋伏在草丛之内,出其不意地向敌军发起攻击。”

(五)

  吴王问孙武说:“衢地作战,必须争取先机,我军路途遥远而出发又晚,即使是快车驰马,也不能赶在敌军之前,这该怎么办?”
  孙武说:“诸侯之地三属,道路四通,我军与敌军力量相当,而周围又有其他国家。所谓先到,必须用重市厚礼轻车遣使,与周围的诸侯约和修好,建立亲善关系,结为友好之国,虽然在军事上我军后至,可是周围的诸侯国已经和我们结交。然后选练兵卒,据险守利而设防,关心我方士卒,充实我军资粮,命令我军车队和骑兵出去侦察敌情。我军有友邻诸侯国的支持,敌人失去可以争取的友国,我军与其他诸侯互为犄角,擂鼓进攻,一齐攻敌,敌军恐慌失措,就会不知道怎样抵挡防守。”

(六)

  吴王问孙武说:“我军深入重地,穿越敌人许多城邑,粮道断绝,假使撤兵归国,战争形势也不可能顺利通过,想取食于敌,保持军队不受损失,这将怎么办呢?”
  孙武回答:“凡是处于重地,官兵恃勇轻进,粮道不通,只有掠夺敌国的粮食以给军粮,下面军卒掠夺的粟和布帛,都要缴给上级,缴敌多的有赏,这就使官兵没有归国的打算。若打算再次出击,要切实戒备,深沟高垒,示敌以持久作战的决心。敌人怀疑我军与国内交通联系畅通,私自撤除所守关隘要道,可以派出轻车快骑衔枚疾走,尘土飞扬,用牛马为诱饵,如果敌人出战,则鸣鼓进攻,暗地里埋伏好我军,待其进入我预先计好的伏击地点,内外夹击,可以打败敌人。”

(七)

  吴王问孙武说:“我军进入圯地作战,山川地形险恶,难以行军,且行军过久,士卒疲劳,敌人居于我军之前,后面又有伏兵,在我军左侧安营,在我军右侧派军防守,轻车骁骑,截击吾军于险隘的山路之中,这该怎么处理?”
  孙武说:“先派出轻车,进在我军先头十里,瞻望候敌,准备在险要的地方与之接战,随着敌情变化,或向左迂回,或向右迂回,主帅登高四望,选择敌军的薄弱环节,向其突破,最后会师于适中的道路,到了疲倦的时候就停止进攻。”

(八)

  吴王问孙武说:“我军进入围地,前有强敌阻击,后有险隘阻绝,敌人绝我粮道,引诱我军退走,敌军呜鼓叫喊不进攻,以观察我军战斗力,怎么办?”
  孙武说:“在围地作战,必须堵塞隘口,表示坚守,这样官兵以军为家,万人同心,三军齐力,几天的饭一次做好,使敌人看不见我军炊事的烟火,故意装做寡弱的模样。敌人看到这种情况,必走放松防备我军。这时要鼓励官兵,令其人人奋勇,个个激怒,迅疾进击,阵中全都是精锐部队,左右都有险山深川,打响战鼓,向敌出击。敌人若挡住去路,迅疾奋击,务必突围,前锋猛斗,后防扩大战果,左右两军,相互策应。”
  吴王又问孙武说:“敌军陷于我军的围地,伏兵不动已有深谋,给我小利,向我军旋绕着旌旗,纷坛然好象混乱的样子,不知这是干什么?我军该怎么办?”
  孙武说:“用千人打着带铃的旗子,分别堵塞要道,用轻兵与之挑战,列阵而不肉搏,和他对战而不撤退,这是破坏敌人谋略的办法。”

(九)

  吴王问孙武说:“我军离开国境,驻扎在敌境,敌军主力骤至,围我数重、我军想要突围,四面交通要道皆被敌军堵塞,想要激励兵众士气,使之拼命突围,这该怎么办?”
  孙武说:“深沟高垒,示敌以坚守防御,安静不动,用以隐蔽我军的真实意图。告诫三军,示以处于不得已。杀牛焚车,犒宴官兵,烧尽粮食,填平井灶,剪去头发,丢给敌人,誓以不活。将领没有别的打算,官兵决心死战。于是擦甲磨刀,鼓足勇气,集中兵力,攻敌两翼,战鼓震天,大声喊杀,敌军恐惧,不知怎样处置。我精锐部队分路突入敌阵,迅速攻击敌军后方。就是我军不利情况下死里求生的办法。所以说被围困而不谋求突围就会失败,眼看失败而不求死战,就只有等待灭亡。”
  吴王又问孙武说:“如果我军包围了敌军,又该怎么办?”
  孙武说:“我军据守山险之地,敌军难以飞越,这是穷寇。击败敌军的方法,要把我军埋伏在险山地方,隐蔽在茅草之内,撤开敌军突围之路,示敌以有生路可走。敌军为求活路,争相狼狈逃窜,必无斗志,因而击之,敌军虽众,必为我军所败。”

(十)

  吴王问孙武说:“我军在死地作战,粮道已经断绝,敌军伏击我于山险之地,进退不得,这怎么办?”
  孙武回答:“烧掉我军军需,分掉余钱,激励官兵士气,誓以不活,猛擂战鼓,大声喊冲,奋勇进攻,毫不顾虑,决死争取胜利,为了生存,上下齐心勇斗。如果敌军处于死地,官兵奋勇,土气尚高,我欲歼击之法是顺应敌军,不去冲击,把我军隐蔽在有利地形,切断敌军粮道,当心敌人出奇设伏。发现之后,隐蔽我军,装作未见,使用我军的强弓劲弩,各守阵地,以待敌军。”

(十一)

  吴王问孙武说:“敌军占据山险之地,利用险?i以阻我军,粮食又充足,向敌军挑战又坚守不出,并一有机会就侵掠我军,我军将怎么办?”
  孙武说:“分兵把守要地,谨访敌军,不得有丝毫懈怠,暗探敌军情况,严阵等候敌军疲怠,示以小利而引诱敌军上钩,断绝其放牧和樵采,使敌人长时间无所收获,敌方自然要改变其固守的策略。待敌人撤离险要阵地时,歼灭其要害机关和部队。敌人虽占有山险隘口,我军也定能击破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