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一生写就的十五部作品共同构建了一个武侠的梦幻王国。在这个王国中,各路豪侠纵横江湖,绝顶高手对弈华山,更兼有运筹帷幄的历史烟云,胸怀天下的智者气度。金庸的小说无愧于成人童话的美誉。由于金庸的小说在华人世界中所拥有的非凡的影响力,香港电影改编这些作品,也一直不遗余力的。几代香港武侠电影导演,将金庸的这十五部小说改了又改,拍了又拍。这是电影与文学之间进行了一场跨越了几十年的碰撞,其中火花、沉渣、闪光、暗流,都会在我们翻开武侠电影史的那一刹那,汹涌而来。 由于金庸先生的小说大都篇幅浩荡,人物情节纷繁复杂,将这些浓缩进最长不过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中谈何容易。加之香港的商业电影大都追求短期商业效益,较之大量的粗制滥造的俗物,精益求精的作品可算是凤毛麟角。 当电影改编文学作品时,总是会面临一个最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将文学作品那字里行间所渗透的艺术之美,通过影像表达出来。金庸的小说是通过文字引领着读者进入他所创造的武侠世界,通过这些文字,读者会领略作者梦想中的那个江湖上的恩怨情仇、悲欣交集,小说的文采也正是金庸武侠世界的精神核心所在。那么如何用影像来表现这些词句的文采呢,一起来看一些改编自金庸小说的优秀的香港武侠电影作品,还是给出了满意的答案。 江湖篇 1978年香港著名的武侠片导演楚原拍摄了个人第一部改编自金庸小说的电影--《倚天屠龙记》。导演楚原在香港以改编拍摄另一位武侠小说大师古龙的作品而著称,在《倚天屠龙记》之前,楚原已经拍摄了十几部古龙的武侠作品。他的电影风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画面上追求中国古典山水画的意境。因此我们也就看到,他的影片十分注重对于整体空间气氛营造。每一个场景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宛如国画一般优美。不过这种注重,更确切的说是几乎完全脱离现实的精雕细刻。实际上,楚原导演的这部《倚天屠龙记》,每一个镜头都是在室内拍摄完成的,尽管它是如此细致、优美,细节上更是做的一丝不苟,但没完没了的室内戏和虚假的景片、道具,始终让人感觉这是一部有关电影美术的教学片,而非一部真正的改编自金庸小说的电影。 1967年,一部电影成了香港武侠电影的巅峰之作,这部电影就是著名的《独臂刀》。而它的导演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彻。《独臂刀》虽然没有写明是改编自金庸作品,但实际上整个故事的创意构思,乃至人物设置则完全来自金庸先生最有中意的作品《神雕侠侣》。张彻的武侠电影是绝对男性化的,那些英雄侠客的阳刚之气,往往是在惨烈的搏杀场面中弥漫开来。盘肠大战、血流成河,张彻的镜头在那个时代挑战着人们所能接受的极限。与楚原不同的是,张彻的电影有着大量的实景拍摄,不断晃动的手持摄影,和不加修饰的场景设计,使得电影整体风格十分粗砺,充满了男子气概。而这些写实、阳刚的气质也确实与金庸小说的风格有某些息息相通之处。不过张彻的武侠电影最大的优点也正是他最大缺陷,过于男性化的风格使得这些电影缺乏细腻动人、温柔克制的东方气质。而在金庸先生的作品里这些风雅的对白以及荡气回肠的细节,则在张彻的电影里很难寻觅。过分血腥的镜头,更是使这些电影远离了阳春白雪的文学意境。张彻只是拍出了金庸小说的某一个侧面而已。 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其实没必要受到原著作品的限制。而金庸的小说由于篇幅巨大,更是无法照本宣科的搬到电影当中,这就要求电影的创作者,要根据金庸小说的现有材料,进行大幅度的删节、修改,并在这个过程中,最大可能地融入个人的理解,最终通过影像的方式,将武侠的精神内涵传达出来。在这方面有胡金铨导演的90版的《笑傲江湖》,是一致公认做的做好的一部。它如此动情而深切的展现了一个纷繁复杂的江湖,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鲜活的江湖人物。还深入探讨了,人在江湖纷争中,为何总是深处身不由己、欲罢不能的困境的命题。它那诗意话的影像表达,直接可以同中国儒学和道学的哲学观念,做互相的印证,而这也正是金庸先生的这部《笑傲江湖》的主旨所在。在演员方面,许冠杰饰演的令狐冲,叶童饰演的小师妹岳灵珊,刘兆铭饰演的伪君子岳不群,刘洵饰演的东厂大太监都有不错的表现。谈及90版的《笑傲江湖》,自然不能错过一个名字--黄沾。正是在这部影片中,他那首千古绝唱--《沧海一声笑》横空出世。这首电影插曲,对于整个影片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它的曲调、歌词所营造的古典、侠义、豪迈、苍凉的意境,不但透彻地解释了《笑傲江湖》这部金庸小说所讲述的那些侠义江湖、恩怨情仇的终极意义,更加以一种大气魄、大包容的情怀,直达中国武侠文化所尊崇、遥望的高远境界。 在香港电影史上,90版的《笑傲江湖》,是作为新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而被列入经典之中的。由于它是老一辈武侠片宗师胡金铨和新一代武侠片舵主徐克、程小东合力之作,因此更是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在《笑傲江湖》之后,徐克和程小东接连推出了这个系列的续集,《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和《笑傲江湖之风云再起》。它们同样是标志着新武侠电影走向成熟的经典作品。影片一开始,李连杰饰演的令狐冲准备同师兄弟们一同隐退江湖,却又不得不在一次次的仇杀阴谋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这“隐退”二字,是从90版《笑傲江湖》开始,就一直推动和贯彻的主题。同样它也是整个故事的情感主线。而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虽然它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但却又淹没在错综复杂的故事线索和叙事中。但在《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隐退”成了最突出的主题。电影保留了原著小说中,主要的人物设计和矛盾冲突,并以一种强烈的方式将隐退江湖和一统武林,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哲学之间的对立凸现出来。如果说90版的《笑傲江湖》是一颗古朴苍劲、绿荫蔽日的大柏树的话,那么《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则更像是这棵大树上结的唯一一颗珠圆玉润、新鲜欲滴的果实。而恰到好处的武侠片,在保留了原著那深刻的主题的同时,徐克和程小东更是为影片加入了原著小说中没有的妙趣横生的段落。令狐冲施苦肉计,关在大牢里救出任我行的一场戏。一只小老鼠成了令人啧啧称叹的道具。《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演员阵容较之前作,要更为星光灿烂一些。李连杰饰演令狐冲,李嘉欣饰演岳灵珊,关之琳饰演任盈盈,林青霞饰演东方不败。李连杰所饰演的令狐冲,虽然潇洒倜傥不如许冠杰,但他那大开大合、行云流水般的武打动作弥补了表演上的不足。对于这部电影,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恐怕不是李连杰的令狐冲,而是林青霞的东方不败。这个人物在原著小说中,之中三十一回中出场一次。尽管出场不多,但在金庸先生的生花妙笔下,还是显得格外诡异、妖邪。为了成就绝世武功,他挥剑自宫,终于练成葵花宝典,夺取了任我行的明教教主之位。而后他又沉溺于脂粉男色的荒淫生活,利群寡居、性别错乱,最终被任我行带人杀死。东方不败这个人物,显然引起了影片编导演各部门浓厚的兴趣,较之原著作品,电影大幅度地增加了东方不败的戏份,并匪夷所思的加入了他与令狐冲之间若隐若现的感情线索。这个修改无疑是令人拍案叫绝的一笔。它极大的增加了整个影片的层次感,并触及了以为武侠片极少涉及的同性恋话题,并将之拍得潇洒飘逸、动人心魄。这个角色出现的目的,恐怕就是为了某种颠覆,而一向以青春玉女出现的林青霞,此次同样具有颠覆意义的转型,也似乎是一种善意的阴谋。 92年笑傲江湖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笑傲江湖之风云再起》为徐克监制的这个武侠系列画上了句号。这部影片在各个方面都乏善可陈,唯一值得称道的是那首名为《笑红尘》的插曲,它被视作是《沧海一声笑》的女性版。在陈淑桦那感性、透彻的歌声中,徐克和他的电影工作室完成了电影迄今为止对金庸作品最好的一次诠释。 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武侠小说中总是有层出不穷的绝顶高手和旷世武学。金庸笔下的武功,总是澎湃着他那浪漫主义的激情,而也因此成为读者最为津津乐道的内容。香港武侠片、功夫片之所以风靡世界,靠的就是将那些奇思妙想变成实实在在令人叹服的影像。 武功篇 葵花宝典 所属典籍:《笑傲江湖》 修炼方式:欲练神功,挥剑自宫。 传人:东方不败 威力:五颗星 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武功天下第一的高人,出手自然是无影无形的。《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不惜自残身体,来修炼的这门绝世武学,是可以将人带入至高境界的。当然因为它那特殊的训练方法,这门绝学笼罩着诡异的色彩。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对于葵花宝典的表现,借鉴了原著小说中的描写,保留了绣花针这一关键道具。不过唯一不同的是,徐克和程小东给这跟针加了根红线。只是这根线,使得葵花宝典这门所向无敌的诡异武学,变得更加具体可见。导演程小东利用给东方不败的针加上线的方法,并依托这个道具,通过武打设计,将自己对于葵花宝典的理解真实可信的表达出来。 有趣的是,由于《笑傲江湖》中对葵花宝典的表现给人印象如此深刻,在其他的香港电影中,时常会出现对于《东方不败》的模仿。王晶导演、周星驰主演的《鹿鼎记》中,韦小宝最后就练就了这门天下无敌的绝世武功,而他的兵器也是绣花针。 独孤九剑 所属典籍:《笑傲江湖》 修炼方式:闭门苦修,需人指点。 传人:风清扬、令狐冲 威力:四星半 小说《笑傲江湖》中对于独孤九剑的描写,与电影《笑傲江湖》及《东方不败》中的表现有相当的差距。小说中所谓独孤九剑,包括总决式、破剑式、破刀式、破枪式、破锁式、破鞭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气式九种剑法。其意义所在是,用一剑破尽天下兵器、武功,以致所向披靡。然而因为电影的篇幅所限,不能使主人公在两个小时内遇到如此多种类不同的兵器,那么如何表现独孤九剑呢?武打设计程小东采取的方式是,将原著小说中独孤九剑那极强的针对性,改变成为具体的某种动作,他将其重新命名为破剑式、荡剑式、落剑式、;撩剑式、搓剑式、离剑式等等,并根据这些动作的特点,设计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动作场面。 《东方不败》中独孤九剑的设计追求自由飘逸的特点,着重强调这门武功的无拘无束、随性为之的感觉,而这也正是令狐冲这个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所谓剑如其人,由此可见,程小东对于这个人物理解是相当深入的。 吸星大法 所属典籍:《天龙八部》《笑傲江湖》 修炼方式:在战斗中成长 传人:丁春秋、任我行、令狐冲 威力:四颗星 根据金庸先生名著《天龙八部》的记载,吸星大法也叫化功大法,源自逍遥派一门名为北冥神功的登峰造极的武学。它核心内容就是将别人体内的真气吸到自己体内。在武侠世界里,所谓真气是练武之人最宝贵的东西,真气不在,一切都是无源之水。因而吸人内力的吸星大法,从面世开始就被视为恶毒、阴险的邪门武功。《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明教前任教主任我行,只是以吸星大法横行江湖的厉害角色。当他被自己的亲信东方不败陷害关入地牢之后,为了阻止他发功,东方不败残酷得用铁钩钩住任我行的琵琶骨。长时间的折磨,令任我行形同鬼魅,可以但他恢复自由,吸星大法那邪恶而澎湃的力量才一览无余的展现出来。在《笑傲江湖》的武打设计眼中,吸星大法的妖邪尤甚于葵花宝典,它代表着一种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强取豪夺的卑劣行径。因此在设计武打动作时,任我行的状态往往是癫狂的,而被他武功所侵袭的人也大都残酷得缩成一团,惨烈、诡异之气扑面而来。 太极拳 所属典籍:《倚天屠龙记》 修炼方式:需要体味到万物归一的人生境界方能练就 传人:张无忌 威力:四星半 天下武学尽出少林,这个概念在金庸的作品中被反复强调。而武林中堪与少林并驾齐驱的门派非武当莫属。而据金庸名著《倚天屠龙记》记载,武当的创始人张三丰,同样出身少林。他将少林武功与道教武功柔和在一起,创造出名满天下的武当派武学。而其中最为高深的就是太极拳。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太极拳更像是一门哲学,而非武功。成就这门武功的关键是对于天地万物、人生意义的参悟,以及对于事物规律的掌控,而最不依赖的就是身体的强壮。有趣的是,在袁和平导演的《太极张三丰》中,影片还加入了许多人文气息浓厚的情节。对于张三丰修炼太极拳的过程,袁和平是以一种近乎癫狂的形式来表现的。 九阳神功 所属典籍:《倚天屠龙记》 修炼方式:需打坐修炼,打通任督二脉方可练成。 传人:张无忌 威力:四星半 在金庸的武侠体系中,《九阴真经》和《九阳真经》是作为正统武学最高形式而出现的。这两门武学同样出自少林,一个至柔,一个至刚,分别代表着这个世界的两个极端,同样具有强大的威力。在影片《倚天屠龙记》中,对于九阳神功的至刚这一特性的表现,可谓极尽夸张之能事。香港武侠电影总是具有相当的想象力,与极尽夸张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有时候会影响的影片的质量。因为过于脱离实际,使得影片更像是一部神侠片而非武侠作品,而这也与金庸先生的原作有相当的差距。《倚天屠龙记》正是犯下了这样的毛病。张无忌学习九阳神功的一场,过于追求感官刺激的动作设计,实际上使得原本已经改动颇多、漏洞百出的剧情更加不可信。 降龙十八掌 蛤蟆功 所属典籍:《射雕英雄传》 修炼方式:同属至刚武学,都需勤学苦练。 传人:历代丐帮帮主 郭靖、欧阳克 威力:四颗星 尽管香港电影曾经多次拍摄《射雕英雄传》,但由于这部小说篇幅如此浩荡,至今也没有一部优秀作品出现。反而是电视连续剧,更适合来表现这部作品。在最为经典的83版《射雕英雄传》里,对于降龙十八掌和蛤蟆功这两门金庸最广为人知的两门武功的表现,直到现在也是最经典的。降龙十八掌和蛤蟆功,最为北丐洪七公和西毒欧阳锋这两位绝世高手的看家本领,都属于至刚至猛的武学经典。由于电视剧对其不遗余力的表现,一些并非改编自金庸作品的电影中,也是对其进行了相当创造性的模仿。周星驰的影片中,更是屡次用到这两门武功。《武状元苏乞儿》中的阿七,在梦中学会的降龙十八掌,怎么看都是有83版《射雕英雄传》的影子。不过最后一招“亢龙有悔”却颇有创意,它是将其他十七掌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无与伦比的刚猛力量。而在《功夫》中,邪派高手火云邪神的蛤蟆功,则是运用了先进的电脑特技,来形象地展现蛤蟆功的威力。 戏谑篇 香港的喜剧,大都有着鲜明的无厘头特点,在这种喜剧风格的范围之内,所有一切都是可以拿来调侃的。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作为经常被改编成影视剧的文学作品,自然也躲不开无厘头的光顾。 香港电影太过纯粹的商业属性,有时候显得不择手段。对于人们固定思维的颠覆,就是他们常用的伎俩之一。王晶导演的新版《倚天屠龙记》就是一个例证。影片在金庸小说里剑客辈出的华山派,居然从始至终只有两个相貌猥琐、好色怕死的道士。这看似搞笑的设计,实际上却是暗合了小说《倚天屠龙记》对于正邪势不两立这个基本准则的批判。其实,即便是在对金庸的精神理解最深的徐克和程小东的电影中,这种戏谑也是存在的。比如《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对于岳灵珊这个人物的设置,就与原著小说中天差地别。原著小说中的岳灵珊,美貌、聪颖、娇生惯养,还充满悲剧意味。但在电影中,她却成了一个搞笑的假小子,充满荒诞意味。这种对于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的戏谑、颠覆,往往会引来金庸迷们的职责和唾弃。还有一部作品是,无论怎样搞笑都不为过的,那就是《鹿鼎记》。《鹿鼎记》香港电影曾拍过多个版本,但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王晶导演、周星驰主演的那个版本。电影基本上忠实于原著,整个故事的走向,人物性格的刻画,人物关系的设定都直接取自原著小说。不过影片《鹿鼎记》还是有许多点睛之笔。影片一开始,作者就剥离了韦小宝扬州人的属性,而将他直接放到了都城北京。这场戏韦小宝的出场也是颇有创意。这场戏韦小宝的出场,也是颇有创意。它领会了原著小说中韦小宝喜欢听评书描述,给他安排了一场说书的戏。更有趣的是,影片对于说书的细节,还在其后故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次表现。两者相较,形成了浓郁的喜剧效果。原著小说《鹿鼎记》是金庸第十四部作品,也是他最为特殊的一部。与其他作品最大的不同的,在于他成功地将一个市井小瘪三的人物,写出了绝对的主角。韦小宝这个人物,游手好闲、贪财好色、趋炎附势却又鸿运当头。这个成长于妓院的私生子,由于一次偶然事件,以太监的身份进入了皇宫大内,从此就开始了梦幻般的人生巨变。他先是误打误撞,认识了康熙皇帝,然后又靠自己混不吝的流氓习气,将图谋摄政大权的贪官鳌拜拉下马来。他官越做越大,银子越捞越多,身边更是美女如云、脂粉成堆。一个这样龌龊的角色,居然能够平步青云,金庸先生其中对历史、对政治的嘲讽不言而喻。但《鹿鼎记》中,金庸对于韦小宝并没有全盘的否定,实际上在字里行间,我们是能够看出,作者对于这个通常猥琐、世故,关键时刻却又仗义、善良的草根人物的喜爱。而王晶导演的《鹿鼎记》可以说是深切的领会到了金庸先生写作的初衷。在许多段落中,影片的创作者用相当夸张,却又极其准确的处理方式,将官场中的尔虞我诈、虚伪做作呈现出来。而原著中那句恭维上司的经典对白,更是被影片的创作者恰到好处的反复运用。周星驰的表演,对于影片能够成功地塑造韦小宝这个人物,可谓居功至伟。就形象气质而言,周星驰都可以说是扮演韦小宝的绝佳人选。但他并没有就此简单延续,和保持以往他那赖以成名的表演风格,而是将自身的许多优势尽情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韦小宝这个角色,同时也给予周星驰的表演风格以极大完善。周氏的表演风格之前在观众中还颇有微辞,关于他的角色粗鄙、低俗的指责不绝于耳,但韦小宝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经典人物,是完全可以承载周星驰无厘头的喜剧风格的。由此演员和角色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一个令人过目不忘、忍俊不止、回味深长的人物才喷薄而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