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的快乐处世术 婴儿始终企图要满足他的每一个愿望。不管他是需要母亲的拥抱、吃的东西或除去潮湿的尿布,他总知道怎样让周围的人注意他,并了解他的需要,那就是以哭引起人们的注意。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心理大体上也同婴儿一样,以相同的方式满足本身的需求——享乐。弗洛伊德所指的享乐并不是一般所谓“有限的个人事受”的意思。他认为这个字包含了任何一种解脱的快感——如情绪痛苦以后的松驰或个人潜意识紧张的减除都是。成人在潜意识心理的愿望和需求像婴儿一样,对法律、伦理和禁忌也一无所知。生活里的“可以”与“不可以”对它没有任何意义;它只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可能是关爱、重视、力量或者其他的某些东西,若不设法得到是绝不甘休的。这种冲动在每个人的心理深处造成一个“追求满足力的固定需要——这就是享乐原则”。弗洛伊德以为它是潜意识心理所奉行的“最高指南”,但它有时候是不受人观迎的。有些人很受人欢迎,因为“受人欢迎”并非难事以达成之事,原则简单,多属自明之理。“受人欢迎”的十项原则,有很多人不断试用过,成果卓著。这十条原则是:
2.不自私。无论任何事情都不逞强,或力求表现,而以自然的态度去应对。 3.记住对方的名字。熟记对方的名字可使对方对你产生深刻印象,这是因为姓名对于个人而言,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 4.尽量使自己灰为一个随和的人,而且令人不致感到有压迫感。总之,你必须是一位态度轻松自然、毫无做作的人。 5.保持关心事物的态度。如此一来,人们通常会乐于与你交往,而受关心的对方也会因你而得到鼓励。 6.努力化解心中的抱怨。 7.将以爱待人的态度推及每一个人身上。尤其不要忘记威鲁洛加斯所言:“我从未遇过讨厌的人”,并秉取这一信念努力实行。 8.对于友人的成功发展不要忘记表示祝贺之意。同样地,在友人表示悲伤失意时,也不可忽略地诚恳致上同情之意。9.尽量除去个性中不拘小节之处,即使是在无意中所产生的。 10.对于他人应有深刻的体验,以便对他人有所帮助或参考,若能尽心尽力帮助他人,他人也会对你付出关怀与爱心。实话实说:在当今的人际交往中,人们都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这也促使我们建立自己处世的原则,其实原则很简单,你怎么看别人,别人就怎么看你;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否则对方就会感到不平衡。 最得人心的“傻瓜”交际法新的世纪,万事万物其变化速度之快有时真的大出我们的想象。为了跟上这快速向前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改变着自己,因而,在人际交往中,自我的调整已经越来越重要了。人的心态都需要调整来达到最佳的状态。不经过调整的心态多数都会影响工作和生活。从各方面证实,约有一半的现代人因精神不正常而使其他人遭受影响,当然他本身无论在感情或身体上更是百病丛生。有许多人曾到药店询问是否有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可惜的是,我们在药店的货架上很难找到那种良药。 其实真正的良药是自我调整,这时,我们就要问一问那些在交际中如鱼得水的“傻瓜”们了。两个不同的人同时迁到一个小镇。第一个到了市郊,在加油站停了下来问一位职员:“这个镇里的人怎么样?”加油站的职员反问:“你以前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他们确实糟透了,很不友好!”“我们这个镇上的人也一样。”第二个人到了市郊,也在同一个加油站停下来,问了同一个问题。加油站的职员反问:“你以前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他们好极了,真的十分友好!”“我们这个镇上的人也一样。”可见,在人际交往中,你对别人的态度和别人对你的态度事实上是一致的。人与人之间交流最怕的就是成见。常常听人说起社交中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经过仔细观察,发觉其中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是,人们往往把第一次的印象作为一个坐标与基准,于是这一座标与基准就会影响到对对方以后一切言行的判断。其实,朋友相交的过程中,双方的各个方面都在变化,理解这一点在双方变化不太大时可能还看不出它的重要性,相反,一旦对方身上你认为存在或是不具备的一些特质发生变化时,它的重要性便会突显出来。现实中,朋友之间由于这种原因、效应而失去理解,失去沟通,从不理解变成多疑,最后朋友变成路人,甚至是仇人,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曾经有位心理学家做这样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实验人员让两组参加者向同一位女士打电话。告诉第一组说,对方是一个冷酷、呆板、枯燥、乏味的人。告诉第二组说,对方是一个热情、活泼、开朗、有趣的人。结果,发现后一组的参加者与那位女士交谈的很投机,通话时间也明显比前一组的参加者时间长。而前一组的参加者与女士的交谈却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你事先的预期或看法决定了你的交往方式,包括你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都会受到预先期待的影响。 如果我们做到用善良的心来对待一切,时时检点自己,做到严以律已,同时,对待朋友要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做到宽以待人,同时对自己的期望值加以调整,许多类似的情况就不会发生,这就是交友要求的心理素质的体现。做到严以律已还不太难,而要具备宽以待人的素质则不易。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往往能够从别人的脸上读到自己的表情。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预期,即态度,决定交往在败的心理根据。从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还可以领悟到什么呢?我们不能要求朋友与自己一样,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和经验来衡量朋友的所作所为,要承认朋友与自己的差别,并能容忍这种差别。不要企图去改变别人,这样做是徒劳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焉能无过。宋代文士袁采说过:“圣贤犹不能无过,何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朋友与朋友在日常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或大或小的失误,这时不要动不动就横加指责,大声呵斥,甚至恨不得将他置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而是做到乐道人之善,多看到朋友的长处。成功的交往是人人希望的,把握交往成败的关键在于调整你自己的期待,傻瓜们都知道把别人想像成天使,你就不会遇到魔鬼。古人说得好,“无求备于一人、宽则得众”。在朋友间的日常交往中,若朋友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有什么过错或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切不可怀恨在心,因为怨恨不仅会加深朋友间的误会,影响友情,而且会扰乱正常思维,引起急躁情绪。如果你在交际中有些不顺,你最好充当一个傻瓜,这样你会更加如鱼得水。如果你事先对他人有一些消极的看法,那么,这些看法势必会无意识地流露出来,表现在你的语言或非语言的信息上。而对方觉察到你发出的信息后,也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凡事要站在朋友的角度想想,这样或许能够理解朋友的所作所为。要真正做到随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你就必须提高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全面展现自己,多看朋友长处,原谅朋友过错,原谅他人的素质与涵养,这样你的友谊之树才会长青。 有句古话说: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在道路的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只要心中常有这种想法,那么人生就会快乐安详。我们在交际中同样应具备这种素质,遇事先让人三分,人们不会说你没骨气,反倒会说你是个大度的人。实话实说: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人在性格、爱好、职业、习惯等诸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事物、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尽相同。这样,调整自身的心态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因为你也要去适应别人。第3节爱别人,才能被别人爱在社会交往中,要使他人喜欢自己,首先你要喜欢他人。这种喜欢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决不能另有所图。要做到这一点并非容易。大部分人都会感到喜欢别人比较难,但是只要我们学着真诚地喜爱别人,对别人产生好感就会越来越容易。嘴上去说,“我喜欢别人”是没用的。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喜欢别人”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有素的思想模式。能够做到无条件地喜欢别人,便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别人而非消极的心态。要真正去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激励他们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正如不求报酬做善事但最终有所回报一样,别人也会加倍的关心你、爱你、接近你。如果你帮助你的朋友,你必须透过表面现象,看清他的真面貌。帮助他达到他内心中所期望的境界,你就可以赢得他的尊敬和信赖。如果在逆境中,你能对一个人表现理解和关心,不仅是你帮助的人,其他人同样会对你非常的敬重。一个人的思想是由行动和语言来表示的,行动有时比语言更直接。大多数人只关心他人的说话,而没注意到行动也是一种语言,有时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会受到阻碍。有许多人不知道如何倾听别人的谈话。倾听的艺术是受人喜欢的秘诀之一,当别人有事来找我们时,我们常说的太多。我们总是提出太多的建议,其实大多数时候最需要的是沉默、耐心、宽容和爱护。 受尊敬和受人欢迎的人拥有一种特质,他们懂得如何使别人接受自己喜欢自己。谁做到这一点,谁就能获得别人的喜爱。而过分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往往使自己不快乐。美国有一位著名的演说家,他身高和一般男士比身材稍微矮了一点。周围的人不以为然,而他自己却非常在意。在没有成名时,由于整天担心自己比别人矮,他从不与别人一起照相,也不参与社会活动。结果他胆子越来越小,性格也变得愈来愈孤僻。一次,他在一本书里读到了一个艺术家的故事。这个艺术家个性刚毅,他常给那些有心里障碍或面临困难的人出主意。他认为要坚信这一原则:想象自己是伟人,祈祷自己是伟人,相信自己是伟人,做事像伟人,那你便会成为一个伟人。这个故事感动了这个演说家,他开始用一种正确的心接受自己,他不再过分在意自己的身高。后来慢慢地自信起来,逐渐成为一个著名的演说家,他认为:“一个人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身高,身材高矮并不重要;而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和勇气,那才是最重要的。”那时别人都高于他,看他时需低着头,但现在,即使是身材高大的人,也不得不从内心里尊敬他。他成功之处是学会了接受自己,也接受了自己的身高,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图5.按上面的故事画一幅情景图,旁白加“只要你不跪下,你永远不比别人矮!”)一个人如果只关心自己,他是一个自私的人,是一个不被人喜欢的人。要成为受人尊敬的人,必须要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别人身上。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强烈的欲望得到他人的敬慕。”这句话对于“别人”也同样适用,他人希望得到你的敬慕。如果你过度地考虑自己,就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关心得照顾别人。别人得不到你的关心自然也不会去关心你,这样你就会失去许多,更不要说得到快乐。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有关受人欢迎或厌恶的个性分析与研究后发现,人需具备斗46项个性特征方能受人欢迎。如此多的个性很难做到,但为了获得人们的喜爱,必须刻意培养如此多的品质,这就不免有些太累了。 有一个外表非常英俊的男子,但却很少有人喜欢他,这件事很多人都不理解。后来他在和朋友聊天时讲出了关于他在人际关系方面遭受挫折和失意的例子:他说:“我尽心尽力地去工作,也非常注意人际交往的法则,但不管我怎么努力,关系总是处理得不尽人意,人们不欢迎我,我深有感触,这件事令我痛苦”。通过聊天他的朋友发现了他的障碍所在,因为在谈话态度中,尽管并不刻意带有锐利的话锋,但的确包含有相当程度执拗的批判语调。也就是他的谈话中不时表露出自恃清高、甚至目中无人的优越意识。此外他总是习惯性地噘起嘴表示不满或不同的决心意见。事实上,这些行为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反映,他的思想的确过于偏执,而且大任性。“有没有办法能够改变我,使大家喜欢我呢?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不会无意识地去伤害别人呢?”“有,只要你去改变自己”,他的朋友回答说。这位男子的内心中存在有太强烈的本位主义,因此,潜在意识中总以利已为首要的,经常忽略了他人的存在价值,这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此外,他尽管有意识地努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但事实上,由于他心中潜在的自我意识过高,不自觉流露出冷漠感,所以报难获得大家的好感或进一步的沟通。对他而言,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消除过高的自我意识,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并以“爱”对待他人,他最终会被别人最欢的。实话实说:如果你经常关心别人,并认为他们很重要,这无疑会增加你获得成功和幸福的机率,别人也会因此而喜欢你。你必须向他们提供帮助,同时具备与人沟通的技巧。知道如何帮助别人是一门艺术,一个人如果知道该怎么做的话,他肯定能获得别人的感情与尊重,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第4节老实人与爱情最有缘追求快乐与需要满足的整合是一种人生的艺术。关于婚姻与事业,哲学家曾经这样思考:把事业当作爱情来追求;把爱情当作事业来求索。颠来倒去,就是一个意思:追求需要满足的整合。那么,现实中的男男女女呢? 没有一个女人希望自己的男人不是个老实人,因为如果男人花招太多,心机很重,女人就会没有安全感,这样的男人难免要在外面沾花惹草,是靠不住的。我们如果观察一些女征的征婚启示,就会发现踏实、诚恳、本分是她们最常用的字眼,她们最希望找的也是这样的男人。而对男人来说,老实可爱的女性也是他们找对象的首选。谁愿意娶个不老实的表里不一,见异思迁的女人放在家里呢?搞不好哪天红杏出墙,他岂不要无辜戴个绿帽子?所以,老实人与爱情是最有缘的。老实的男人容易赢得姑娘的芳心,老实的女人也容易被人爱,这机率是很高的。另外,相比较而言,老实人也往往能得到好缘分。因为在一份充满未知数的缘分面前,不老实的人容易见异思迁,知难而退,而老实人大多相信缘分。在一定的情况下,相信缘分也有其积极的意义。比如在做一件事情之前,相信缘分意味着承认个人能力的有限性;承认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历素的影响着事情的发展;承认这些,可以使我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正是这个意思。当关系无可挽回地破裂,当机会一去不复返地丧失,“相信缘分”则会引导我们顺其自然,平静地接受现实,这有利于我们重新向命运挑战。“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若非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如果经一番磨难,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相信缘分”则为我们枯燥的生活增添一诗意,使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结局。然而,“相信缘分”有时也会成为消极无为的想法。有一位姑娘,模样长得一般,但也不算丑,已经29岁了,还没有对象。她的工作性质和生活环境使她的接触面非常有限。亲友曾给她介绍过几次,皆未成功。在暂无合适人选的情况下,人们建议她积极活动,如参加单身者联谊会,她摇摇头;劝说她在杂志上登“启事”,她更是连声说“不!”问她为何如此执着,她答道:“我相信缘分。”那么,这种“相信缘分”有点像守株待兔,实在不是聪明之举。 有位高中毕业生,人不算笨,只是从小有些娇生惯养,吃不得苦。他一心想考学,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参加高考,仍以10分之差落榜。于是,他灰心丧气了,悲观地说:“这辈子与大学无缘了!”他并没有从复习方法的科学性以及自己刻苦程度等方面找原因,也不打算再发起第三次冲击。他这种“相信缘分”的态度,无非是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而已。成功的机会离不开精神力量的发挥。有力挽狂澜的气魄,才在转败为胜的可能。既然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还要取决于我们无法控制的一些因素,那么我们也就不必为成败过分计较了,我们应该做的,只是竭尽所能。如果我们已经奋力拼搏而败局仍无法挽回,那么我们也只有说“相信缘分”了,这也是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对于那些极有价值的事,我们抱有“宁肯奋斗失败,不能苟且偷生”的态度。罗曼?罗兰的名言“只为信仰,不为成功”,也不类似的含义。从这种意义上说,那些面对机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的人,是最有资格说“相信缘分”的人!真正相信缘分的人,不仅善于抓住机会,而且善于创造机会。在这里顺便说几句替征婚者打气的话:如果你征婚时想的不是要选择最好的,而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那么你就不仅是在为自己创造机会,也是在为对方创造机会。例如有一位在《非常男女》上没有“速配”成功的女士,在节目结束时,十分超然而聪明地宣称:“今天虽然我没有速配成功,也许是一件好事,因为我把机会留给了你。电视机前的你:别忘了给我写信啊!”真是个可爱的“傻瓜”,这样的相信和追求缘分,谁敢说她不能心想事成呢?实话实说: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遇上了你所爱的人……这样能说没有缘份吗?即然有缘,我们就尽自己所能,去爱,去争取吧! 不会嫉妒过得好每个人总会在一些时刻面临嫉妒或被嫉妒,根据产生妒嫉心理的这些基本条件和否定条件,我们完全有可能找到一些淡化妒嫉的有效办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记住淡化妒嫉,也就是淡化你的优秀——你不比别人强,别人妒嫉你什么?虽然明摆着比别人强,但还要从感情上和大家走在一起,认为自己不比别人强,这一下子,别人反倒不再妒嫉你,也会认为你的优秀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日本心理学家诧摩武俊认为,引发妒嫉的条件主要有四种:第一,各方面条件与自己相同或不如自己的人居于优秀的位置。第二,自己所厌恶而轻视的人居于优秀的位置。第三,与自己同性别的人居于优秀的位置。第四,比自己更高明的人居于优秀的位置。但他又指出,由于“妒嫉心是在本人还未觉察时通过迅速无比的心理检查而产生的”,所以,这四个条件中任何一个若与下列否定条件重复,妒嫉将不再产生:第一,本人无意加以比较,或看破了情势,认为自己无法达到那么一个高度,或二者生活在不同层次的世界。第二,妒嫉的对象不在自己身边。第三,通过艰苦的努力得到的结果。如果你嫉妒别人,或是别人嫉妒你时,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换上“傻瓜”思维!安乐于自我所得,做到知足常乐。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1.强调自己的优秀,并外在的因素冲淡对方的优秀。你被派去单独办事,别人去没办成,而你却一下子办妥了。这时,你若开口闭口“我怎么怎么”,只能显出你比别人高一筹,聪明能才,实在是最笨的一种做法,而招致妒嫉。如果你这么说:“我能办妥这件事,是因为我卖力肯干”,就容易让人觉得你处于优秀的位置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会妒嫉你的能干。但你要这么说:“我能办妥这件事,一方面是因为前面的同志去过了,打了基础,另一方面多亏了当地群众的大力帮助”,这就将办妥事的功劳归于“我”以外的外在因素“前面的同志和群众”中去了,从而使人产生“还没忘了我的苦劳,我要是有群众的大力帮助也能办妥”这样的藉以自慰的想法不愧为傻瓜之举,心理上得到了暂时平衡。“我”在无形中便被淡化了优秀的位置。 其实你的功劳,领导和多数同事是看得很清楚的,不要以为这样说就会淡化了自己的功劳。2.如果你处于优秀的地位时,不宜喜形于色,应谦和有礼以谈化这一点。人处于优秀的地位自是可喜可贺的事。加上别人奉承,更是容易陶醉而喜形于色,这会无形中加强别人的妒嫉,所以,面对别人的赞许恭贺,应谦和有礼,虑心,这样,不仅显示出自己的君子风度,淡化别人对你的妒嫉,而且能博得对你的敬佩。请看下例:“李民老兄啊,你毕业一年多就提升到当上了业务厂长,真了不起,大有前途呀!祝贺你啊!”在外单位工作的朋友王林十分钦佩地说。“没什么啊,老兄你过奖了,主要是我们这儿水土好,领导和同事们抬举我啊。”李民见同一年大学毕业的张伟也在办公室里,便压抑着内心的欣喜,谦虚地回答。张伟虽然也妒嫉李民的提拔,但见他这么谦虚,也就笑盈盈地主动招呼李民的朋友王林:“来玩了,请坐啊!”不难想象,李民此时如果说什么“凭我的水平和能力早可以提拔了”之类的话,那么张伟肯定会无地自容,并不再理他。3.不宜在优秀者的同事、朋友面前特意夸奖优秀者。显然,谁都希望处于优秀的位置而得到他人的夸奖,但事实上总会有悬殊的差别。当同事、朋友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其中有人很优秀,别人若不提及,有时还不觉得。一旦有人提起,其他人听了就不好受,难免会妒火中烧。所以,作为不会对此妒嫉的旁人,一定要在优秀者的同事,朋友等人面前特意夸奖优秀者。否则,不仅会引发和加强其对优秀者的妒嫉,还可能同时妒嫉你与优秀者的“密切关系”。某单位文艺宣传部的小李在较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团委小陈在工会宣传干事小王面前羡慕地夸奖道:“小李真不错,最近又有一篇文章在某刊物上发表了!”小王顿时敛住笑容,酸溜溜地说:“有他那么多闲工夫,发两篇文章有什么了不得了?哼!”小陈见状,自知失言,让小王觉得挂不住脸,不无尴尬地点头笑了笑,走出了办公室。 这里的小陈就是犯了交际中的大忌:在可能产生妒嫉的敏感区,他却偏偏又增添了引发妒嫉的“发酵剂”,实在是不应该的。4.要是别人嫉妒你,你要能突出自身的劣势,故意示弱以淡化自己的优秀如同化学中的“中和反应”一样,一个人身上的劣势往往能淡化其优势,给人以“平平常常”的印象。当你处于优秀的位置时,注意突出自己的劣势,就会减轻妒嫉者的心理压力,产生一种“哦,他也和我一样无能”的心理平衡感觉,从而淡化乃至免却别人对你的妒嫉。比如,你是大学刚毕业的新教师,对最新的教育理论有较深的研究,讲课亦颇受同学观迎,以至引起一些任教多年却缺乏这方面研究的老教师的强烈妒嫉。这时,你不妨充当傻瓜,坦诚地公开、突出自己的劣势:教学经验一点都没有、对学校和学生的情况很不熟悉等等,再辅以“希望老教师们多多指教”的谦虚话,无疑会有效淡化自己的优秀,衬出对立者的优秀,减轻弱化老教师对你的妒嫉。5.不要当众说:“我们怎么怎么”,而给人以“厚此薄彼”之嫌。在众人面前谈某群体中的某人时,你若说“我们很要好”、“我俩情同手足”、“我和你们单位的某某交情很深“之类的话,对方很容易产生“你厚他薄我”的冷落感。因为这种复数关系称谓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对方会觉得被你称为“我们”中的人员是优秀的而滋生妒嫉。实在不是明智之举。6.强调获得优秀地位的“艰苦历程”以淡化妒嫉。根据日本诧摩武俊的妒嫉心理的否定条件之一:通过艰苦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很少被人妒嫉这一观点,如果我们处于优秀位置确实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得到的,那么不妨将此“艰苦历程”诉诸他人,加以强调以引入同情,应会让人减少妒嫉。比如,在邻居、同事还未买电脑的时候,你却先买了。为了免受“红眼”,你可以这么说:“我买这台电脑可不容易。你们知道我节衣缩食积攒了多少年吗?整整两年啊!真辛苦啊!我们夫妻俩都是低工资,一毛钱一毛钱地攒,连场电影都舍不得看,唉!太难了……” 听了这些话,对方就很难产生妒嫉之心。相反,或许还会报以钦佩的赞叹或在心里认为你是“傻瓜”。7.切忌在同性中谈及敏感的事情女性之间的妒嫉多半因容貌面起。女人爱妒嫉。妒嫉可以说是女人明显特征之一。而女人又往往因为容貌姿色才处于优秀的位置。所以,女人对容貌、衣着以及风度气质所带来的爱情生活、夫妻关系等相当敏感,很容易产生妒嫉。比如,一个姑娘因有一张漂亮的脸蛋而被不少小伙子包围着,那引进容貌平平的没有人追求的姑娘,自然会对她产生妒嫉。这时你作为男性,千万不要在女性之间当面夸赞其中某一姑娘“某某真漂亮!”“某某的穿着打扮真时髦!”“某某的气质太迷人了!”这又会引起其他女性的妒嫉,而且会对你产生一种莫名的敌意。男性之间妒嫉大多因名誉、地位、功业所致。男人对社会活动能力、工作业绩、创造手段等最为关注,也最易导致相互妒嫉。比如,某人升了职而赢得不少漂亮姑娘的追求。某人因才华出众、能说会道而显身扬名等等,都会受到身边其他男人的妒嫉。因此,在男性之间,作为女人的不宜当众评头论足,说什么“某某真能干!”“某某女朋友真标致”“某某和你一块来的吧?现在已经是厂长了!”尤其作为妻子,更不宜有所比较地奚自己的丈夫:“你看人家小赵,学理科的出身,却发表了那么多的小说,搞费一拿就是几万块!亏你还是学中文的!”如此,就是再敦厚的人也会生出对他的妒嫉之心来,导致家庭、邻里、同事之间关系的僵化和冷漠。李志认为自己是个善良的男孩,但他又总以为自己的“善良”而苦恼。李志最怕别人向他借东西,这绝不是因为他自私,自己的东西舍不得借人。相反,他内心是非常想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用的。但是当他借东西时,他总担心别人从自己的表情、语言看出一丝不悦——尽管他绝没这种意思。借东西这种事不是天天发生,李志的烦恼还能够忍受。李志最怕的事情,还是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在表情上,他老担心自己脸上会露出清高、骄纵的神色;走路时,他老怕头抬高、腰挺直,让人觉得盛气凌人;说话时,他怕自己言语不当,得罪伤害了别人;甚至他遇到什么高兴的事,也不敢表露在脸上,怕别人认为自己是洋洋自得。李志曾这样感叹道:“我最在意别人的脸色,也最怕别人的脸色。我总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生怕引起别人一点儿反感和不快。” 李志日常所怕的所谓“脸色”,其实就是他内在情绪的外部表现。无论你的老师、同学、父母、亲友、邻居,每人每天都要经历许多事,这当中,不仅要动脑动手动身,还在动容。随着各种事的性质及心理经历的酸甜苦辣,人的表情上会有喜怒哀乐的表现。对此,你看到也罢,看不到也罢,人家的脸色依然是人家自己的脸色,是人家的呼吸一样,并非是你决定得了的。别人的脸色,多是别人的情绪外在,并非与你有什么关系。有人今天一脸不高兴,那是因为他与父母发生了矛盾,在呕气,与你根本没有关系。这类脸色,你掺合进去干什么:觉得人家的脸色不对,觉得是自己走路头抬得过高,可人家压根儿就没有注意到你。你看这不是在自寻烦恼吗?有时有些人的脸色,可能确实与你有关,但你也不必为此惊佚措。你可以这样对自己说:“你有不高兴的时候,我也有不快乐的时候;你能给我脸色,我也有脸色,人人都是平等的。”这样一来,你就把自己完全摆在了与对方人格平等、身份平等、心理平等的位置上。于是,你便可镇定情绪,有利于理智的思考和行动;如果对方所给的脸色确系是自己言行失当所致,那就主动改正;如果对方的“脸色”部分有理,那就部分改正;如果对方毫无道理地给人“脸色”,那就应该毫不在意地不予理睬。这种傲然、坦然的人格立场,也是一种恒定的力量,久而久之,给人脸色看的人,也就自觉没趣,脸色也就悄然隐匿了。所以,对于这类心理弱点的青少年朋友,你们不必特别在意“别人的脸色”“别人的脸色”这玩艺儿,其实是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你若有心注意它就有,你若无心注意它就无。所以最好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脸色,这就需要建立起一种内在的自信。爱看别人脸色的人,必定是一个很自卑的人,总怕自己因为言行不当,被人看不起,被人贬低或否定;也怕惹人不快,或伤害了对方,遭人拒绝和排斥。 因为自己太脆弱,就觉得别人承受差,进而再损伤自己。所以,建立起自信,才是不在乎别人脸色最可靠的保证。有自信的人,只把心思和精力用于自己该做的正确的事上,用在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向往的乐趣中,他就能与人为善,和睦相处了。实话实说:学会淡化你或别人的妒嫉心理,是使自己快乐的方法之一,它将有利于促进同事、朋友、邻里及多种范畴内的人们彼此减少敌意和隔阂,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个傻瓜,你就不怕出现矛盾,坦然面对非议了。这样的人,永远是快乐者,成功者。第6节老实人结交多益友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要和他人进行各种各样的交往,在交往之中就不可避免地有亲疏远近之分。来往比较频繁,相互感情比一般人亲近,互相帮助较多的人就有可能发展为朋友关系,这也是交友的普通方法。朋友之间就是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是知心朋友交往的主要内容。一般情况下,朋友要有善良、坦荡、无私具有宁可自己吃亏的傻瓜品格,如果所结交之人品行不端,即使他对你再好也是不可交往的。也许你需要朋友,你尽管去结交,但你必须知道:你为什么要结交朋友呢?需要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如何选择朋友?在结交朋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哪些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保证所结交的朋友对你会有所帮助,不至于因择友不慎而招致麻烦和灾难。中国人好结交朋友,这是由于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影响所致。在古代,劳动人民就素有善良质朴、乐于助人的美德。正因为人们所结交的知心朋友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交友必须注意择友而交。其实朋友之间,重的是义气之交,重的是肝胆相照。交朋友要交有血性、有骨气、有仁德的朋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往变得十分频繁、复杂,对结交朋友的数量、质量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古人说:交友须胜已,似我不如无。我们交朋友虽然不用这么严格,但自己先做一个好人,然后找和你相仿的人做你的朋友,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能做到这一点,友谊才能稳固地成立,有人称此为“傻瓜交友法”,它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谨慎择友由于人的世界观、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所以朋友也有许多种类型。我们在择友时,首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标准,即结交品行端正、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奋上进的人。这样的朋友你可以认为他是傻瓜,但他是就是益友,一生中都会对你有很大帮助。但有的人交友是为了害友,这类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是为了实施某种非法行为,不择手段寻找和勾引目标。一旦他选中了,便千方百计地拖其下水,使用胁迫、利诱、欺骗、教唆等种种手段使原来品行良好的人走上邪路,毁灭了自己。应该说,这类朋友是最可怕的,也是最毒恶的,和这样的人结交无异于自我毁灭。利势、利权、利财之交,不是长久之交,那些知法犯法的官儿们往往就犯在这类朋友手中。有的人以兴趣相投作为惟一标准,而不论对方的思想品行,只讲朋友义气,只要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同样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肯为我赴汤蹈火,我也会为你两肋插刀。至于是不是有利于自己,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则根本不考虑了。那么,在他的朋友中,既有讲讲喝者,又有讲玩讲闹者,甚至还有为非作歹、流氓地痞之类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一来,难免影响到自己,使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因此,我们一定要慎重选择朋友,切不可滥交,一定要避免和那些道德品行不端的人结交,免得沾染恶习。2.多交必滥交友结友不在多,而在于质量,多交必滥,这是古人对交朋友的经验总结。人们常说:“朋友遍天下,知心有几人?”知音的确难觅,况且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加选择,一昧地以多结交朋友为荣,则会整日忙于应酬,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与朋友的周旋上。这也必然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再者,结交的人多了,也必然影响到对朋友的观察和鉴别,如果所结交的人中有品行不端或用心不良者,也很可能给你带来危害。 在社会上,确实有这么一种人,以广泛结交朋友为荣,可以说三教九流,无所不交。严格地说,这不是在交朋友,只不过是不负责任的一般交际行为,所以不是明智之举。真正的朋友不在于相互利用,而在于共同的志向和思想,在于互相帮助,使生活增加乐趣。3.不可轻率当你在结交朋友时,一定要认真对待,绝不可轻率。我们应把结交朋友看做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情。在与对方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其思想、兴趣、爱好、品质和行为,掂量一下是否值得结交。当然,这里并不强求朋友是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人。“毋友不知已者”。孔子是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不要误会,孔子的意思是要交思想纯净、品德高尚的人,向这样的人看齐。这种观点虽然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但也说明了交友的道理不可轻率。因为朋友之间本是互有短长的,在这方面你有优点,在其他方面他有特点,朋友相处,长短互补,这也是交朋友的益处之一。这要注意,看朋友是不是值得结交并不是不允许朋友有缺点。人无完人,朋友也是如此。只要你所结交的朋友品行端正,能够真心帮助你,不至于对你有害,就基本可以了。有一位哲人说:没有朋友的人,只能算半个人。所以朋友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不仅自己的胸怀要宽广,度量恢宏,更要注意对朋友的尊重。一个人如果损失了金钱,那还可以再赚回来,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问题可大了。因为心灵受了伤害,并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也许你并无伤友之意,但往往由于一句话、一件事伤害了别人,甚至可能为自己树起了一个敌人。中山是战国时代的小国,一次,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正巧羊羹不够,无法让全场的人都喝到。司马子期因没喝到羊羹而怀恨在心,他跑到楚国,用计助楚王攻打中山。楚是强国,中山轻而易举被攻破,国君外逃时,发现有两兄弟拿着武器一路保护他,他问这两个人为什么要死命保护他这个落魄的人,二人答道:“我父亲因您赐他一碗羊羹而免于饿死,他去世前叮嘱,要我们必须竭尽全力报效您。”中山君听罢,感叹说:“给的东西不在乎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恩不在深浅,却在于你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又因一碗羊羹得到两位勇士的誓死效忠。” 从这则典故中可以说明,朋友的自尊伤害不得。现在的人,越来越强调个性,好胜心极强,常常把事情做“绝”,表明自己的正确或胜利才罢手,就会伤害感情。在一些小事小节上,你大可让朋友“赢”上一把,高兴高兴,照顾照顾友人的自尊,这也是获得多方面好感的机会。要想重视友人的自尊心,必须先抑制自己的好胜心。不过,越是神吹大侃,旁若无人地使自己出尽风头,一味地过把瘾,不仅得不到友情,只能伤了友人的自尊心,从而失去朋友。一位先生在闲暇时找朋友联络联络感情,两人对弈。一上手,他就对朋友猛攻猛杀,搞得朋友顾前不顾后,十分紧张。而且,他自以为棋术高超,故意露了一个破绽,朋友发现,立即进攻,不想他使出杀着,还得意地说“你死定了”。把朋友弄得灰头土脸,朋友自然大不高兴。此后,这位先生再去找朋友,人家就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再不肯与他下棋,他却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本来是一场轻松、愉快的友谊赛,却搞得紧张不堪,赢了棋,却失去了朋友。可见要交朋友,就要宽心待人,必须抑制自己的好胜心。就像没有基石就不可能筑起大厦一样,没有尊重就没有友谊。那么尊重从何开始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尊重只有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才能诞生。做他人的朋友也意味做自己的朋友。自尊自爱是件有益的事,人们应当自爱。懂得自爱的人才能懂得关心自己,关心他人,这不仅在交际中是重要的,也在为人处世是重要的。可这不是追求个人成就,不是自我陶醉,也不是自私的表现。如果我们不懂得自爱,就会成为甘愿牺牲自己的自我虐待者,或者成为没有脸谱的塑像毛坯,等待着那些雕塑家来给我们塑造。自爱也不是一见镜子就照,更不是自我吹嘘。要想自爱就要做到拥有自尊。那么人们是不是等到提高了自尊心之后才能交朋友?绝对不是,这样也许是永远等待。理解友谊,结交那些能反映自己长处的朋友,就能增强自爱。然而,这种自爱又给予我们向朋友表达友爱的勇气。这是无限循环的往复运动,好像海浪冲上海岸又退回大海一样。有了自尊自爱,也就懂得了尊重朋友,尤其是朋友间也现意见分歧时。友情的价值全在于互相尊重的对方,也在于互不伤害各自的独创性,才能保全朋友的价值。双方掩饰自己而保持表面的一团和气,这样的友情对双方者是有害无益的。“合而不同”,双方都保持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能越发相互信赖、相互尊敬,建立真正的友情。当然,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为了帮助朋友,有时需要损伤以至牺牲自己的利益,但这毕竟是在“万一”的时候。别人关注我们,总会让我们受宠若惊,让我们觉得与众不同,更让我们觉得举足轻重。我们喜欢跟我们感兴趣的人来往,喜欢跟他们建立友谊,我们也对他们感兴趣以报答他们的关切之情,那么,我们就会为真正地交到朋友而快乐。实话实说:友情的基础应该是双方都不歪曲自己,照自己确信的方式生活,走自己向往的道路,在前进的道路上与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是真正的友情,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快乐和好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