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系列:读书的情怀--gmz88的blog

 山地之仔 2010-12-01

读书情怀

  人们需要有一种舒坦悠然的读书情怀,需要确立多元、宽容、宁静、平和的读书观念,真正展现出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中专门强调的这份生命情调:“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只有更多选择的读书,人们才能诗意地栖居,悠然地生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古以来,中外文人墨客无不博览群书。古代就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形容那些博学的才子。“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是他们的志向。

  古代伟大的诗人大多游览名川大山,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句。想想为何他们能创作出如此多的名诗流传至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能是对这一问题最好的回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也在教育我们只有多读书、勤读书才能读好书。作为教书育人的园丁,只有自己的肥料足够多、足够好,才能让祖国的花朵开得更加美丽。

  炎热的夏天过去了,逼人的暑气瞬间退去。一阵秋风吹来,片片树叶飘落,在空中打着转,像是在传达着秋意。湛蓝的天空在秋天显得格外高远,清新的空气在早晨显得越发纯净,路边的梧桐树叶沙沙作响。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走进这样的秋天里,捧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在弥河边找个木凳坐下,就像走进了名师培训的课堂。一个充满磁性的声音在耳边回响,教育我们要爱护每一个花朵。看完精彩的一章,起身在弥河边徜徉,反思一下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想想自己该怎样教育那些聪明活泼却又调皮的孩子们。

  阳光透过树叶,悄悄地洒在我的脸上。树上的小鸟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显得格外兴奋,欢快地在枝头歌唱。天空是小鸟的殿堂,成片的云朵就像浩瀚的书海,让小鸟尽情浏览。如果有人问我:“大学里最怀念的是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说:“大大的图书馆,成排的书架,还有那些令我无限神往的书籍,这就是我对大学最大的眷恋。”

  走进大学,一种自然的书香氛围扑面而来。小路边,大树旁,草地上,捧着书籍大声朗读的人有之,坐在石凳上静静欣赏、细细品味的人亦有之。无论是在偌大的阅览室,还是在幽雅的楼顶花园,寥寥几人走过,多数人在专心致志地读书。他们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不为外界所打扰,真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金秋的黄昏令人无限留恋,太阳挂在墙头舍不得离去,接着太阳最后一缕光辉,欣赏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至理名言。走在回家的路上,那些给人启示的名言在脑海中熠熠发光,像是点点的路灯,照亮了一条通往远方的路。

这岂不是很令人开心的读书情怀吗?

 

  读书,使我增长了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和知识面。读世界名著,让我领略到文学巨匠的独特风格;读诗歌散文,增添了我的生活情趣,陶冶了情操;读时政,使我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读人文,让我知晓各国的风俗民情。读书还可以交友,人们常常因为喜欢同一本书而结为知己。

        读书,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让我享受无穷乐趣。因为好书使我自信、教我乐观、让我奋进, 读书,培养了我锲而不舍、勤奋刻苦的精神。好书就像是我最好的朋友?熏它是最有耐心、最忠诚、最令人愉悦的伴侣。在忙碌的日子里,我仍坚持每天抽时间读书。是书本上的精华,使我获得精神上的充实和心灵上的轻松、自由,帮我坚定信念,教我统筹兼顾,学好各门功课,做好社团部工作,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正是因为有书在指导着我,才使我在工作上深得师生们的认可和赞扬,在生活上得到同学、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读书,是我们一生的事业,要得到更多,赚得更多,就要学习得更多。即使是同样的信息,当你可以再一次学习时,你的行动力也会倍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我多年来读书的深切情怀,愿借此与爱书的朋友共勉!

 

  置身于安安静静的阅览室,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图书,就有一种世界都尽收眼底的阔然。在这一片乐园里,既能让我掌握更多的学科专业知识,也了解更多的时事政治,然而,读着一首清丽的小诗,一篇优美的散文,又别有另一番风味。

  人生就像一次长途的旅行,在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坎坷与挫折。生活所给予的嗑磕碰碰,烦恼与郁闷也随之而来。这时,我总喜欢跑到阅览室,选一本自己喜欢的随笔或杂志,抛开一切令自己烦闷的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且享受着那“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乐趣。有时,也喜欢到图书馆借一本精美、优雅的散文诗,来到绿荫荫的草地上,柳树边,不受尘嚣喧扰,物我两无。看夕阳西下。观落霞余辉,吟小桥流水,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人生,慢慢地品位生活。这真是一种无穷的享受。此时,我的读书情怀就是自己,是生活。

  读书,可以丰富自己、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它纠正了我的人生态度,指引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书山莽莽,书海淼淼,读书情结。使我受益无穷!书——我们剪不断的情怀。

 

  人类未知的领域,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海,当迷茫与困惑一阵阵袭来时,卡夫卡说:“无论我转向何方,总有黑浪迎面打来。”旷远深邃的夜空同样毫无际涯,却以永恒的北斗标志着方向,让寻觅的眼睛仰之弥高,人生归于尘埃如花瓣零落,然而人类生生不息,花瓣飘落尘泥,依然花落花开。茫茫浩渺的宇宙,需要有一种力量抵抗绝望和虚无,从而获取行走的方向和激情,当智慧一代代累积并以书的方式传承后世,阅读——是获取前人全部心智而不迷失自我的捷径。

  在荒芜的心境中,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无知而自己浑然不觉更可怕。有人向海边的农夫称赞他的门前海景美,农夫却羞涩地指着屋后菜园说:“海没有什么,屋后的一园菜倒还不差!”一园菜囿住了他,使他不能看到海景美,我们每个人都有所囿,有所弊,许多东西都不能见,所见到的天地是非常狭小的、陈腐的、枯燥的,在人类思想黑沉沉的夜空中,需要什么去点亮心灯呢?在物质生活不断滋生着欲望、不公和罪恶的世间,惟有书,书中悲喜交集的描述能将人的心灵带走,把美当作心灵的镇静剂,并且引领人们去解悟,什么才是值得人们倾心一爱的。

  没被人类智慧彻底解读的自然,恐惧曾指向天空和土地,山川与河流,一道闪电也曾划过无知者惊悸的内心。读书和不读书的人都在天底下生活,都看着太阳东升西落,相安无事。可是,当有一天太阳不见了,不读书的人以为世界末日到了,惶惶不可终日;而读书的人知道那是日全食,安之若素。宇宙的奥秘谁也无法穷尽,宗教和神祇的情怀,纵有博大的悲悯,又怎能拯救众生于绝望的谷地。而书是另一种信仰,它摒弃了蒙昧和盲从。

  当有一种拷问从书本抵达了灵魂,我们学会了思考,思考决定态度,而态度决定了一切。

  一战时期,在欧洲,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在男人世界里无人问津,男人们宁可去谈论将军大衣上的纽扣,也不愿去提及《存在与虚无》。但它意外的大受厨房主妇的欢迎。当时,用来铸秤砣的生铁,被收集起来熔铸成枪炮运往战场。而《存在与虚无》的重量正好一公斤重,被主妇们当作计量的砝码。兵燹起于乱世,文明崩毁于蒙昧与黑暗。武夫、生铁与大炮主宰乾坤,书、知识与读书人似乎百无一用,连这样一本书也只有沦落到厨房的份,与主妇的柴米油盐为伍,斯文扫地。

  可是,谁又想过,那些既成炮灰的生命,倘若他们年轻的脑瓜里,能够装下这本书,而不是被母亲们摆在厨房烟熏火燎,他们会不会对肩上的枪炮产生质疑,会不会那样轻信与盲从,会不会对人类的精神与存在的意义发出终极追问?一本书当然不能制止一场战争,可是,书会让人明白,虚无或者真实的死亡如果无法避免,美丽的生命起码不应该在心灵一片晦暗中灰飞烟灭。人——都将活着,或者死去。书告诉人们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死去,怎样活着怎样死去。

  惊叹于犹太民族异乎寻常的生命力时,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犹太民族在婴儿来到人间时,就在书籍上滴上蜂蜜,让孩子用唇舌去舔吻蜂蜜,这是一个民族给他们的孩子所上的人生的第一课,它要告诉孩子们:书即幸福,知识是甜的。一个民族曾经丧失故土家园,灵魂的家园却不能丧失,这个家园远比国土辽阔,且具备更大的包容性与坚韧性。书——让这个不断产生天才的民族的脑袋变得异常的聪慧,当厄运来临,看似万劫不复,而他们的生命力却像巨石之下的小草,卑微、柔韧、蓬勃。厚馈与反哺,构成了书与这个民族奇特的依存关系。

  我认同卡夫卡的迷茫和无助,可是,当每一个夜晚如期而至,书打开我意识的扉页,生命的丰富性随之展开。有一片驰骋想象的精神地域在咫尺间完成了时空的跨越,世界在意识和情感中被一盏暗弱的灯光点亮,此时,我更喜欢贺拉斯的名言:“无论风暴将我带到什么岸边,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

 

  每当坐在自己的书房,斜卧床头,喝着一杯苦涩的清茶,捧着一本《散文集》,静下心来,细细地体会那些字句,那长短不一、音调和谐的字句敲击着我的心扉,沉醉其中,同时领略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读书梦,一种源自于心底的坦然,其心情就像林语堂说的“在灰烬中拾到一颗小珍珠,要比在珠宝商店橱窗里看见一粒大珍珠更为快活。”

        我自己长期以来喜欢读一些有生活意蕴的散文和书卷味浓郁的随笔,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自己喜爱的书,就如从众多的名花丛中挑出若干盆搬进自己小小的园地,以某种品种为主,形成一个自己的名花系列。

        琼瑶、严沁的言情梦,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可望不可及也,金庸、古龙的武侠风,侠骨柔情、登峰造极,醒来后,依然如故,平凡如沧海一粟。这些书堪称经典,深受人们喜爱。但我并不随波逐流,依然抱定自己的目标,寻我的读书梦,求那最真所在,爱我所爱,诉说那幽幽的读书情怀。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初读时,我是一知半解的,继续读这书时,便有了更深的理解,余秋雨抒的是民族之情,记载着不同风格地域的历史与文化,读着他的书,就好像随着他一起去寻访中国的历史文化,穿越了千年的时空重拾历史,在那里每一个人物似乎都在同我相望,同我相握,并与作者做了一些超越了距离的心灵的交谈,竟有种“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我终于找到真正的好书,那感觉真地好难说清。

        曾看到一篇文章,颇有同感,特摘录片段于下:读书是一种境界,一种坦荡得无邪的境界,一个崇高得可笑的境界,守护在铅制的沉重的真诚,读出了墨香,读出了丝竹缠绕,丁冬佩环。曲高未免和寡,常人未免讥笑,然我行我素,怡然自乐,当真不易。

        读自己的书,不能随波逐流;读自己的书,不能人云亦云,读自己的书,要融入自己的情感、立场,具有这样的情怀去读书必定大有所获。

 

  大量读书,会给“读书人”带来变革。像电视公益广告所说“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求知,的确可以改变“读书人”的命运。但我总觉得,这里面似乎有一种类同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以小博大”的“功利心态”。

  读书,当然是为了求得知识,读书也真的改变了我们的命运。读书的高境界,应当是读出一份情怀。古人说,读书养气,就是这样一种意思。

  通过读书,你的个人人生,变得越聪慧,而不是越迂执甚至迂腐,面对天翻地覆,你处变不惊,从容练达,应付裕如;通过读书,你变得越单纯,而不是越复杂甚至狡诈,你至朴至真,你虽容颜苍老,但童心永驻;通过读书,你变得越悲悯,而不是冷漠淡然或虚伪地慈悲,面对别人的大劫大难,你情同手足,感同身受;通过读书,你变得越细腻,而不是粗野狂疏,当风吹飘絮,雨打浮萍,你都为之动心;通过读书,你变得越宽广,而不是小鸡肚肠,整日悲悲切切,腻腻歪歪,绞尽脑汁,计来算去……总之,这就是一种人生心态,一种人生情怀。

  单纯为求得知识的读书,功利性太强,好像仅为挣钱而去劳作,难以享受其中的乐趣。

  读书的至高境界,也不是纯然去感知一种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熏染一种人生情怀,一种面对世界的人生气度。

  若不能体悟“读书”的至高境界,就不易获得“读书”的最佳情怀。对否?

 

  我喜欢读书,也喜欢看关于图书介绍的文章。我看到许多作家写的文章。我非常喜欢看,因为在那一篇篇意义非凡的文字里,可以让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如果一个人要读书,则澡堂、马路、洋车上、厕所里、理发室皆可读书。而且定是到样车上、理发室都必读书,才可以读成书。”林语堂一句话倒出了读书的要义,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指引我去选择优秀书籍去品读。怎样读书才能提高人的综合素养呢?培根曾经说过:“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笛卡尔还告诉我们,读名著就是在接受高尚人物的思想精华,让“别人的心脏在自己的身体里跳动。”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大概说的就是人读书须臻于一种渴望,方可达到忘情境界。

  总之,读书是一种吸引,一种感觉,一种愉悦,一种情怀!我们收集了一些名人名言,比如:“饭宁可一日不吃,书不可一日不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就像人类的食物,书读到最后会有知识,而食物吃到最后会有味道”。

 

  沁香情怀人生快意惟读书

  闭门是深山,读书为净土。    ——古人  

  将门关上,隔开纷扰,静静品读一本好书,那种感觉,就好像身处幽静山林一般,感观意识诸般清明,所有念头不再生起,心中达到一片清净之土,这也许是真正的深山吧! 

  啼叫的文字,唤醒了我的愚昧,指导我进入豁达。感觉天高地宽,馥郁浓香,心灵仿佛脱离了尘世的羁绊,融入了山野空灵,听淙淙泉水叮咚,看悠悠云霞舒卷,云水悠悠,如菊淡淡。  

  书是智慧至宝,品读名师大家,了然于胸,无异于将智者请到家里,召开文化沙龙,品茗论道。如喝到深山幽谷的甘泉,如触带露小草,如沐春日融融的阳光。

  聆听他们畅谈艺术人生,重温亲情友情,随他们游历万水千山,寻找真谛挚爱,那是心灵与心灵的共鸣,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读书,感受的是精神,愉悦的是灵魂,凝练的是思想。  

  神与物游,寂然凝虑,思游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胸中读万卷,下笔如有神。则登山情满于山,观海意溢于海。  

  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是何等的快意!此等情怀,非读书莫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