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计划:1、短平快养殖项目,主要养殖石蛤(户主意见);2、通过程序已经列入低保户扶持,确保了温饱,应该进一步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新农保,确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3、确保教育促家庭发展,以鼓励在读学生树立向上进取精神形式,促使贫困家庭通过获取较好教育提高工作和适应社会能力、脱离贫困;4、三年内新建红砖瓦房80平方以上(3万元度)。 一、养殖项目 (一)可行性 1、优势:禾石坑地处万绿湖纵深地带、林区,气候温和,环境优美,自然物种丰富,石蛤自然生长良好;万绿湖旅游景区日益繁荣,对绿色有机的客家食物需求量大;石蛤野生资源贫乏;石蛤可长途运输、销售季节机动、存栏时期机动;已经形成销售市场,市场价格较高,利润较高,竞争对手少;关键是短平快,合适该家庭实际。 2、威胁:没有合适的有使用权的用地,技术不成熟,缺乏经验,交通偏远,缺少产销信息,家庭技术劳力少。 (二)养殖技术 1、石蛙的生物学特性 石蛙(棘胸蛙)又名石蛤、石鸡。喜欢栖息于山溪、沟汊及其它阴凉、潮湿、安静的地方。下雨前后爱跳跃,可跳80cm高,但驯养后则跳不高。石蛙体形扁平,头偏小,嘴宽且秃,与普通青蛙有很大区别。眼大凸出,夜间对着光线,似夜明珠般闪闪发光。前肢短粗,后肢长而粗大,趾间有蹼。石蛙的体色有好几种,最常见的为黄褐色。成蛙一般体长10~20cm,体重250~350g,最大的可达500g。石蛙生长水温为12~24℃,最适温度为18~22℃。其蝌蚪期食浮游生物,成蛙主要食昆虫类。人工养殖可投喂蚯蚓、蝇蛆和配合饲料等。当饵料不足时会出现大蛙吃小蛙的现象。当温度降至10℃以下时,石蛙开始潜于水底或水中杂草间冬眠。温度回升至10℃以上时,冬眠结束,开始摄食活动。 2、蛙池的建造 蛙池应建在水源充足,水质清凉无污染,洪水不淹、旱天不干,阴凉、潮湿、安静的地方。池边种树遮荫,落叶可供蛙隐蔽冬眠。 结合实际利用有长流水源的山坑、沟渠,因投入问题,首期不建池塘。 1)成蛙池 蛙池呈长方形,周围建墙,墙高1.5m左右,池与墙之间留有陆地。水面与陆地面积之比为1∶2。每口蛙池池水面积40m2左右,池深0.5~1m,池底稍向出水口方向倾斜。池两端设进、出水口。水边的陆地种树遮荫。 结合实际利用山坑,就地取材,适当围栏,方便管理和防盗。较粗放管理。关键预防天敌。 2)幼蛙池 池面积只需成蛙池一半,其余要求与成蛙池相同。 结合实际用塑料布组合垫底,胶质网围护,防止天敌侵害。也可在坑渠半散放。 3)蝌蚪池 池面积10~15m2,池深0.5m。池壁和池底用水泥抹平,池底略倾斜,池端设进、出水口。池岸坡度要缓,以利于蝌蝌休息和变态后的幼蛙登陆。 结合实际用塑料布组合垫底,胶质网围护,防止天敌(蛇、鸟、野蛙等)侵害,精细管理。也可选择家庭室内育苗,方便管理,待成熟至幼蛙时放养至坑渠。 3、石蛙的繁殖 石蛙经过一年的饲养,达到性成熟。选择体重250~400g,无伤无病者作为种蛙。一般采用自然繁殖法。雌雄比为2∶1。雌蛙体型较宽,前肢短小,腹面细嫩光滑。雄蛙体型较大,前肢短粗,强壮有力,趾上及胸部有黑色小突出物,用手摸有明显感觉,可以依此区分蛙的雌雄。 结合实际人工捕捉自然野生种蛙,选择优良健康种蛙。 石蛙一般从5月上旬开始产卵,直至9月底结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盛产期,产卵期水温为18~22℃。性成熟的亲蛙在繁殖季节发出求偶的鸣叫声,借以招引对方。接触后双双抱对,雄蛙伏于雌蛙背上,雌蛙产卵后雄蛙即迅速射精于卵子上。一次产卵时间随产卵量的多少而异,一般10~20分钟。产卵量随雌体大小而异,一般2300~4000粒。石蛙的卵呈圆形,动物极为黑色,植物极为白色。卵径1.3~1.5mm,卵外有胶质膜,卵产出后,吸水膨大,可达原卵径的2~3倍。其膜相互连接成片状粘附于蛙池的两壁。卵刚产出时,有的动物极在上,有的植物极在上,待转位后,才全部是动物极在上。若还有植物极在上的,则为未受精卵。受精率一般可达90%以上。 蛙卵不能在土池中孵化,以防蛙卵跌落池底被泥土覆盖而造成胚胎死亡。孵化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4~5m2。池深80cm,水位控制在70cm。放卵密度为每平方米1000粒左右。孵化时间的长短受水温、天气的影响而稍有不同,天气好孵化就快,反之则慢。一般2~3天可孵出蝌蚪。刚孵出的蝌蚪很小,呈舌状,3~5天后变成头大尾小的蝌蚪。刚孵出的蝌蚪怕激烈振荡,要尽量保持孵化环境安静。当饵料充足营养好水温在19~21℃时,蝌蚪经40天左右长出前足,至70余天变态完毕。 4、石蛙的饲养管理 1)蝌蚪的饲养 2)成蛙池的饲养管理 3)石蛙的病害及防治 4)石蛙的冬眠 5、饵料的培养 1)蚯蚓:培养为主。 2)蝇蛆:培养为主。 3)昆虫:可培养可诱捕。 (三)用地和选址 由于本小组集体土地少,可养殖适宜山地少,所以必须谨慎择地,申请用地,并依靠村集体低价租赁集体山地养殖;选择长年有水源、野生石蛤适宜生长的地方,减少失败风险。 (四)技术支持和后期保障 联系政府服务机构、社会养殖场;跟踪养殖动态,及时提供最新最实际技术支持;可持续发展,扶持启动资金和持续发展资金,解决短期资金困难;跟踪市场供求信息,确保畅销、销售利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