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想法,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就象土壤与种子的关系。
学校天天提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今天学这个模式,试个一两年看不行,再学那个模式再试。在这不断改来改去的过程中,与农民种地有以下几种相似的地方:
一、改变教学模式,无非就象农家种地一样,想将土质改好一点,但到底最后收获如何,还要看所选的种子,土质再好,但所选的种子不行,最后也不一定可以结出理想的果实。也就是课改最后,学生到底能不能考上好学校,不仅要看课改模式,还要是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到底如何。所以我认为,在教育上,不能把责任全推到老师的身上。于是这时候,我在想,从孔子那时候就遗留下来的教学模式,他应该有他自己的优势,而不应全盘否定。说一节课45分钟,老师讲课不超过5分钟,我感觉有待考虑。
二、一块地种玉米,今年种这种品种感觉不行,明年再种另一种,一个一个的试。教改也这样,原创的教改模式很少,大多数是学别人的,而真正能学以致用的感觉不是太多,大多是一两年就换一家模式再学,是的,学校可以这样做,但学生不一样,一样课改失败了,就意味着在他就读的这一年没有得到较好的教育,无疑,对于学生来说,在这一年并未成熟的课改中,他接受的是失败的教育。我们所提的素质教育很明显应该能感觉到现在的孩子无论是适应能力或是心理素质等方面要比以前下降很多。因此我感觉,在课改之前可否先结合自己实际,将课改模式考虑成熟,真正的做一个模拟测试,真正可行了,再实行,而不是强制推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