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要有行动 就会有收获

 昵称5035621 2010-12-10

 只要有行动    就会有收获

         ——赴华东师大培训学习情况汇报

梅俊科

   20101012日——1111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华东师大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举办的庆阳市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培训。此次培训主要包括理论学习,交流研讨和实地考察三种形式。学习期间,我们共聆听了33位专家领导的高水平的专题讲座,考察了6所上海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学。培训研讨的主要内容涉及了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校长职业化和教师专业化、学生伦理道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专家们深厚的理论功底、广博的学识见闻、成功的办学实践和过人的胆识见解令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考察的上海浦东区的“建平中学”,“进才中学”,长宁区的“建青实验学校”,黄埔区的“大同中学”,徐汇区的“中国中学”,普陀区的“曹阳中学”等6所学校,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特色化的办学风格,优质的教育环境,一流的师资队伍,精细化的管理体系,高效的课堂教学,显著的办学成绩令我们眼前一亮,感受颇深。通过这次培训,我对今天上海教育的大体轮廓有了一个粗线条的认识,同时也对西部教育充满了新的期待与思考。

  一、今天的上海教育

    1、 今天的上海教育是充满竞争的教育。一个月的学习,给我感受最深的一个词就是竞争。上海有300余所中学,市、区每年通过教育督导评估,都要评出市重点学校和区重点学校,评估结果把学校分为“五级加三等”,即把学校分为五个级别,在同一级别中,还要划分出三个不同等次(有的级别为两个等次,有的级别为四个等次),是怎样一个级别等次的学校,就是怎样级别等次的校长。如果你是一名一级一等的校长,就意味着要加薪和提拔任用,所在学校的教师也将得到更多的绩效工资。如果你是一名末级末等的校长,就意味着校长要辞职,一些教师要转岗、要降薪。这种优胜劣汰的教育体制,对上海的学校校长和教师充满了竞争,充满了挑战,也成就了今天的上海教育。

    2、今天的上海教育是充满激励的教育。2009年上海就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在此之前,教师的国拨工资占大头,奖励性工资占小头。实施绩效工资之后,教师的国拨工资占小头,绩效工资占大头,许多区的教师工资较前翻了一番,校长工资更是翻了几番。比如你是一名上了三级三等的校长,年最低绩效工资可达10万元,如果你是一名一级一等的校长,年最低绩效工资可达18万元 。教师年薪平均在10万元左右,目的是吸引和鼓励各级各类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充分体现了“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全市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上海教育是充满合力的教育。上海的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确确实实能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创设了教育优先发展的经济保障机制。例如上海中国中学是一个有170余名教师,1500余名学生的学校,去年除去大型项目开支外,年拨教育经费为2820万元(包括人员工资),如果人员工资每人每年约按10万元计算,剩余的经费大约为1000余万元,至少是我们西部普通初中年教育经费的10倍。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政府发展教育的决心和信心。上海的教育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对各学校工作的指导与督查,上海市已制订了未来10年教育发展规划,各区校也有相应的发展规划。各区校的发展规划都是在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教育院校的指导下完成的,经过了充分的科学论证,指导性、实践性强,这就为学校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上海的教育督查的实效性是很强的,督导结果的分级划等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上海践行教育家办学的理念,许多中小学校长都是教育研究生、硕士乃至博士,全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科学的管理,促进了学校的创新。由此可知,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主管部门的指导与督促,学校的管理与创新,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共同支撑起了上海教育蓬勃发展的平台。

  4、上海教育是优质高效的教育。从高考中考来看,上海的高考录取率和中考合格率是很高的。全市高考,本科进线率约70%,市重点校在90%以上,区重点在80%以上。上海大同中学2010年高考进线率为100%,本科率为99.32%,一本率83%,居全市第8位,上海中学,复旦附中,交大附中,华师大二附中这四所名校的进线率则更高。他们中考合格率在70%以上,区重点80%以上,市重点90%以上。上海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拔尖人才,走出大同中学的学子中,有39位成为中科院院士,如于光远、钱正英、刘建航、叶铭汉、严济慈等。上海的学校把德育教育同实践活动结合了起来,做到了经常化、制度化、序列化,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身感悟,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品质,大大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科技活动、体育教育、艺术教育更是各具特色,并把它列为学生的拓展性课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海市规定任何学校不得在学生正常上课之外的时间补课,一经发现,校长就地免职,那么上海教育是如何实现优质高效的呢?我认为,他们一是得益于优秀的教师资源。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90年代上海曾面向全国招聘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优秀教师云集上海,优化了教师队伍,这为上海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二是得益于丰富的课程资源。上海最早建立了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体现看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拓展型课程(如“东方时空”、“子午书简”、学科竞赛、科技发展、体育艺术等),着眼于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研究型课程(如探究型学习,社团活动等)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和实践体验。这些课程相互促进,既增进了学生知识,又训练了学生技能,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探索的精神。三是得益于潜在的课堂资源。上海在课程改革中,通过教学观念的转化,学习方式的改变,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学行为的反思,打造活力课堂,创建学生喜欢的课堂,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上海的课堂教学十分强调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的层次,采取适合于不同学生的教育。他们认为是天才就要按天才的方向去培训,若是木头,是石头,就不要期望他们成为天才,而要让他们成为木材,石材,这就是正视差异,尊重学生,各尽其能,各显其才。因此,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整体优化”的教学思想,不把差异当困难,而把差异当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完成最低的质量要求,实现了教育的整体优化。

    5、上海教育是立根树魂的教育。上海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和开放意识,使他们能够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有灵魂,有灵气的阳光少年。上海建平中学周一至周五730分学校准时播放《东方时空》,十年如一日,并将其视为学生的精神早餐,1220分播放《子午书简》,编辑出版了学生收视后的小练笔丛书,这项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了当今社会的科技前沿,社会热点、文化渊源以及和平、战争、环境、民风民俗、财富等。上海进才北校在学生中评选优秀班长、学习之星、孝敬之星、优秀少先队员、英才少年等。他们把获得荣誉称号学生的事迹,采用英模事迹报告会的形式,由本人或所在班级的另一名学生报告给大家,受誉者出台亮相,整个过程由学生支持,听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同中学在校园设立院士碑,并留有空位,激励学生去奋斗、去添补。这些活动,不断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能够立根树魂的肥沃土壤。

     6、上海教育是面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教育。走进上海的学校,现代化的气息迎面扑来,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建筑风格别致,协调相依。不同功能的楼体彼此连通,浑然一体。绿树环绕,竹草披风,花枝摇曳。跑道球场,红绿相间;教室案头,窗明几净;廊台过道,一尘不染。报告厅宽敞优雅,剧场里富丽堂皇,内配设施应有尽有,无不显示出一种学校与都市的和谐统一。

上海学校的办学目标是试图与国际接轨。上海一些学校由学生组成的体育团体、艺术团体,多次参加国际间的交流比赛,如建平中学的口琴队、足球队,建青学校的手球队,大同中学民乐团、交响乐团,均承担着国内外重要的比赛和演出活动,并多次获奖。大同中学民乐团和交响乐团的学生被丹麦人称为“东方最小的艺术家”。上海许多学校被列为奥运人才培养基地,有的学生还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的教师培训往往注重到国外去,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短期的则十天、一个月,较长时间则为一年。上海学校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十分密切,许多学校都要接待其他国家学校的来访,并结为友好学校,如大同中学已于27个国家的学校签约成友好学校,他们的文化交流遍及世界五大洲。

   二、对西部教育发展的思考

上海凭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经济优势和人才优势,成就了他们一流的教育。目前,东西部在基础教育这一块,存在着巨大差距。如何将上海学校的成功经验和上海专家的先进理念移植到我们西部贫瘠的土壤上,使之能尽快形成一种推动力,期以使西部的教育能得到提速发展,本人有以下几点肤浅的认识:

    1、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要深入人心。理念昭示行动,行动成就未来。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规划,犹如一艘船失去了动力,迷失了航向,在茫茫的大海上游曳。在我们这个地方,绝大多数学校虽然有各自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但不是来自于师生,不是来自于学校的各个部门和组织,没有经过上上下下反复的讨论和论证。这样的理念和规划,只是说在口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真正内化为全体师生为之奋斗的行动和力量,更没有真正根植在师生的心中。办学理念往往是模糊的、是虚置的。有的教师根本就说不出自己学校的办学理念,因为理念没有深入人心;有的教师教育的行为方式常常不符合学校的要求,因为他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还没有认同;有的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出现了很大的反差,因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对他们没有产生感召力。这样就会导致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发展规划不对应,教师的知与行不对称,教学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等,师生的发展受困,学校的发展受阻,品牌的提升受限,因此,要打通学校发展的瓶颈,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要深入人心是关键。

    2、办学特色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所谓办学特色就是一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持久的特点。一个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当前,虽则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可是我们为了升学率心无旁骛;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可是在分数面前我们难免一刀切。为了追求升学率,千军万马趋之若鹜,特色从何而来呢?

    教育是什么?叶圣陶说,往简单方面说,教育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质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学校要为社会培养各类不同的人才,就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才体现着教育的公平和学校办学的特色。要想让学校彰显其特色,我们就要借鉴上海“规范加选择”的办学模式,“合格加特长”的育人模式,不断地去拓展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完善评价机制。学校有了办学特色,才能排遣学生抑郁、厌学、弃学的心理,才能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才能不断推动学校的发展。

3、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在历练中提升。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只有名师,才能造就名校。一是要整体提高教师职业的准入门槛,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环境,让高素质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二是在教师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和效率,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促使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要给每个教师创造一个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条件和机会,让教师动起来,让学校活起来,不断吸收借鉴兄弟学校的方法和经验,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三是要走教科研一体化的道路,要不断增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发现意识,反思意识和研究意识,树立“问题就是课题”的观念,不断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撰写教学小论、课题研究报告等,不断提升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能力;四是积极开展读书活动,让教师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提高他们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搭建读书交流的平台,畅谈读书的体会,感悟读书的乐趣,打通教师专业的源头活水。

4、激励机制要激活教师职业倦怠。当前,在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其结果必然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好激励机制这个杠杆,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一是在学校内部定期开展名师,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并与绩效工资挂钩,使这些教师在特定时间内的工作业绩与既得利益相匹配。通过名师效应,让教师树立近距离的奋斗目标。二是评选先进要广开思路,突出个性特点,不只以成绩论英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先进教师的评选就应该多样化,如教改之星、教学成绩优异者、有风度的教师、最爱读书的教师、最有礼仪的教师、和学生最平等的教师等等,鼓励教师的某一方面,让他去完善更多的方面,使我们的先进由模糊变得清晰,由以偏代全变得名副其实。三是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调节作用,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5、要用高效课堂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在高考中考统考的压力下,各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提高考试成绩的名次,大部分学校采取了最大限度地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大量增加学生课外作业的办法,整天书山题海,教师轮番上阵,学生焦头烂额。学生的自学时间被教师无休止的辅导所占用,学生的活动时间被无情的作业所替代,更残酷的是有的毕业班的音体美课程被取消,学生学习自主权被剥夺,成了分数的奴隶,而不是学习的主人。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当父母为他准备好书包的时候,当他高高兴兴走在上学路上的时候, 他对上学是何等的期待,他对学校是何等的向往。可是当他踏进学校大门的时候,迎接他的不是快乐的游戏,不是有趣的课堂,而是超负荷的学习重担,机械重复的作业。快乐的笑脸一天天地消失,幼小的心灵一天天地被摧残,阳光的灵性一天天地被磨灭,厌学弃学的心理与日俱增,单纯的分数演绎着学校教育的悲哀。因此,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改革课堂,全方位地进行课程改革,就成为学校提高竞争力的核心。要实现高效的课堂,一是教者要把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把自己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二是实施差异化的教学和差异化的评价,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三是尽可能的实施小班额教学。四是多给学生一些自我调控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实现由自觉到自主的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五是教者要勤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的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让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智慧,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

6、要用学校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学校文化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传统,是建立在制度之上的且能够促使人们走向自觉自律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内隐在学校教育理念、内部制度、教育环境等因素中的价值取向。制度管理人管人,文化管理管住魂,那么如何创建学校文化呢?一是用校园文化彰显学校文化。学校是传播文化的窗口,校园文化体现着学校的育人理念、文化品位和精神风貌,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都承载着启迪思想、催人奋进的特殊使命,都是对学生有着熏陶渗透作用的活教材。走进华东师大校门,一组大型浮雕用“长城、兵马俑、四大发明、甲骨文、竹简”等传统文化符号静静地昭示出中华历史的“源”头——智慧之源、文化之源、品行之源、希望之源;在“励园”,孔子、鲁迅等文化先哲的巨型雕像,时刻激励着当代学子为理想而拼搏;在“宜园”,亭台通幽,曲水流膓,名木簇集,绿树掩映,晨曦蝉鸣鸟叫,香气袭人,师生置身其中,爽心悦目,何等风雅惬意;名为“三个认识”的大型壁画,寓意认识自我、认识中华,认识世界。校园的梅、兰、竹、菊,幽芳逸致,风骨清高。校园处处充满诗情画意,并且学校为每一处诱人的景致都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处处散发着育人的氛围。二是从制度建设走向文化引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底线,学校要真正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就必须从制度管理走向文化引领。一是编写好校史,让校史呈现学校发展的主线,精心布置校史陈列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编写校友录,寻觅校友的足迹,与校友面对面。三是唱响自己的校歌,传颂学校老师的敬业精神。四是彰扬名师风采,引领教师成长。五是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关注,激发团队的进取意识。学校文化建设既要着眼于大局,又要体现于细节。学校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它却在朝朝夕夕。

上海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前沿,上海教育引领着全国教育的发展方向。目前,虽然东西部教育的差距很大,但是我们应当相信,有党中央向西部教育倾斜的优惠政策,有我们当地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我们各位同仁的奋发有为,西部教育的提速腾飞指日可待,明天的西部教育就是今天的上海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