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胃痛三法 跪坐前倾 患者双膝跪在床上,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床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然后放松,再将上半身向前倾,双手撑住床面,保持30秒,重复做3—5次。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胃胀气、胃肠痉挛及腹泻等。
俯位仰身 趴在床上,全身放松,双腿伸直,手臂弯曲,双手掌心向下平放,与肩齐平,肘部夹紧,靠近身体。用双手支撑上身,抬起头、胸部,双腿保持伸直不动,直到感觉胸腹完全展开,保持该姿势约10秒钟,重复做3~5次。此法能消除胀气、解除因胃痉挛而导致的胃痛。 弯腰呼吸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膝略弯曲,向前弯腰,双手轻放膝上。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缓慢收缩腹部肌肉,让腹部肌肉呈凹陷状,但不要勉强用力,否则会感到不舒服,保持该姿势5—20秒,不要憋气,然后顺势将肺部气体排出,放松肌肉,重复4—7次。这个动作对缓解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痛很有帮助。 针对性护理减少胃痛发作有慢性胃病的患者,胃痛是最常出现的一个症状。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做好有针对性的护理,可大大减少胃痛的发作。 经常因生气而胃痛者 因暴饮暴食而胃痛者 多因遇寒而发生胃痛者 胃痛伴有恶心呕吐者 胃痛伴有疲乏者
嘱其注意休息,饭后宜卧床休息15分钟,减少剧烈活动,避免劳累。锻炼身体以舒缓运动为佳,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可根据病情选食新鲜水果、蔬菜、瘦肉、鱼、蛋;根据季节变化,冬季可选用红枣、桂圆、莲子等,加入日常饮食中,以益气健脾,同时食物宜温宜软。 胃脘痛怎么办 河南名医治方处方:大黄4克,白术、牵牛子、枳实、厚朴、木香、砂仁、槟榔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浸泡20分钟,文火煎至300毫升药液,饭前温服。1剂如法煎服3次,每日服1剂。 加减:胃痛甚加甘松、元胡;胃酸灼热加煅瓦楞子、吴茱萸、黄连,甘草量加倍;兼有两胁胀满或疼痛者加柴胡、川楝子、元胡;大便溏加炒山药减槟榔;恶心重者加姜半夏、姜竹茹;食欲不振加鸡内金、炒麦芽。 功效主治:化滞益胃。主治胃脘痛,中医辨证属脾虚胃滞型。临床症见脘腹胀满,胃脘不舒或隐痛,嗳气纳差,大便不畅,舌苔薄腻,舌质淡或略暗或有瘀斑。 专家点评:方中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有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清泻郁火之功,善于荡涤胃肠实热,消积化滞,又有祛瘀生新之能,故为君药。白术健脾益胃,燥湿利水,对脾虚湿邪滞胃和水湿滞胃伤脾所引起的病证均有良效。牵牛子功能泻下逐水,杀虫破积,善除胃肠实热壅滞。二者辅助君药大黄化滞力量更强,且有健脾益气之功为臣药。枳实消积散结,破气行痰。厚朴行气燥湿运脾,降逆平喘,能除胃肠滞气,对湿阻中焦、气滞不利和痰湿内阻所致脘腹痞满有良效。木香行气止痛,能消胃肠滞气。砂仁化湿行气,健脾止泻。槟榔杀虫消积,导滞行气。五味合用,对食积、虫积、气滞、水湿痰饮不化等多种积滞有特效。积消滞化胃自复,故能佐君臣化湿益胃之功而为佐药。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缓中止痛,缓和药性故为使药。
嗅辛夷止胃痛辛夷又名木笔花,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植物望春玉兰、玉兰、武当玉兰的花蕾。辛夷味道辛香,能通鼻窍,是治疗鼻炎的常用中药。最新研究发现,辛夷还可以用来缓解受寒后胃绞痛。 辛夷中含挥发油较多,气味特别芳香。这些挥发性物质通过提高细胞内环磷腺苷水平而起到通气、解痉作用,从而治疗胃肠胀气以及胃绞痛。辛夷能扩张微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分泌物的吸收和消退,并有较好的抑菌功效;辛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乙型链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受凉后胃肠胀气以及胃绞痛的患者,可以用辛夷6克,加沸水200—300毫升,加盖后浸泡10分钟。治疗时,用鼻子深吸辛夷水的药蒸汽5—10分钟,疼痛可逐渐缓解。也可以提前用辛夷做一个香包,一旦胃痛就拿出来闻闻,有芳香止痛作用。
自我按摩缓解肠胃胀痛 气血虚或消化不良的人,稍吃多一点就会引起肠胃胀痛,自我按摩以下穴位可以调整胃的机能、镇痛、降逆气化浊气。
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气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治疗效果都非常好。 内关穴。仰掌时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按一按此穴,气机调畅就通了。 足三里穴。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穴,力度按大一点,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按摩本穴可治一切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慢性胃炎的中医论治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素体脾虚有关。本病病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总由胃气阻滞、胃失和降所致。早期多由饮食、情志所伤,病属邪实,后期常见脾虚。 实则邪扰胃腑,虚则胃失所养,虚实可互相转化。日久瘀阻络伤,可见吐血、便血。辨证论治如下: 胃气壅滞:胃脘痞满,胸闷不舒,纳呆食少,嗳气则舒,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缓。治宜行气开郁,和胃通降。方药香苏散加减:香附10克,紫苏叶5克,甘草5克,陈皮5克,枳壳5克。伤食引起,加鸡内金、焦三仙各5克;有寒象加高良姜10克。日1剂,水煎服。 肝气犯胃: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诱发或加重。苔薄白,脉弦。治宜舒肝理气,和胃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克,枳壳5克,川芎5克,当归5克,白芍12克,甘草3克,川楝子10克。嗳气呕恶加姜半夏、苏梗各5克;纳呆者,加白术、神曲、麦芽各5克。日1剂,水煎服。 肝胃郁热:胃脘胀满或伴灼痛,心烦易怒,两胁作胀,泛酸嘈杂,口苦咽干,大便干结,苔黄,脉弦数。治宜泄肝清热,和胃通降。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白芍15克,浙贝12克(先煎),青皮、陈皮、丹皮、炒栀子、郁金、香附各5克,川楝子10克,玄胡6克。口苦、便秘,加龙胆草、大黄、钩藤各5克。日1剂,水煎服。 食滞伤胃: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治宜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方药保和丸加减:山楂15克,炒神曲10克,半夏(制)10克,茯苓10克,枳实5克。日1剂,水煎服。 痰浊阻隔: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头目眩晕,身重倦怠,或小便涩。舌苔浊腻,脉滑。治宜祛湿化痰,顺气和中。方药平胃散加味:苏叶、黄连各5克,半夏、陈皮、茯苓各10克,甘草3克。日1剂,水煎服。 脾胃气虚:胃脘痞满,隐隐作痛,纳少便溏,少气懒言。舌苔薄,脉细弱。治宜甘温益气,健睥和胃。方药四君子汤加味:党参、白术各5克,茯苓12克,甘草3克,扁豆、生薏苡仁各12克。日1剂,水煎服。 虚火灼胃:胃部痞满,隐隐作痛,灼痛嘈杂,似饥不纳,口燥咽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治宜酸甘化阴,滋胃和中。方药益胃汤加减:沙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玉竹10克,生石膏15克,知母10克,天花粉10克,玄参5克。日1剂,水煎服。 脾胃虚寒:胃脘痞满,胃痛隐隐,得温则减,喜热喜按,时吐清水,纳少神疲,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沉弱。治宜辛甘通阳,补虚健中。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味:桂枝15克,黄芪20克,干姜5克,白术5克,半夏5克,茯苓10克,瓦楞子12克,高良姜10克。日1剂,水煎服。 慢性胃炎病程较长,治疗周期也宜长一些。一般宜需要服药15—30天,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戒酒戒烟,调和情志,防止病情反复。
陈皮粉祛除胃病秋冬低温,极易诱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服用陈皮粉对防治胃病有明显作用。陈皮研末干吞,有利于直接附着于胃黏膜的糜烂、溃疡创面,使陈皮中多种具有抗炎、抗溃疡的成分发挥作用。陈皮粉中的橙皮甙和类胡萝卜素可抑制幽门螺杆菌,果胶多糖可附着在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 取陈皮(中药店有售)100克,研成细末,装瓶密封备用。每次取1小勺陈皮粉(大约3克),放在口中,干吞或用口水润湿吞下,每天2—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陈皮姜枣汤治腹胀冷痛陈皮10克,生姜50克剁成碎末,大枣数枚。加水500毫升煮沸后改文火,煎3—5分钟即可。趁热饮用效果最好。 汤苦辣,可以加点红糖调味。药方中陈皮理气降逆,大枣补脾益胃,姜暖胃驱寒。此法无毒副作用,但阴虚火旺者不可多饮。
腹胀冷痛喝点陈皮姜枣汤秋冬季节,气候寒凉.老年人及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容易腹胀。一般表现为脘腹胀满、 隐痛不适,重则不思饮食、辗转难安。遇此情况,不妨喝点陈皮姜枣汤。 方法:陈皮10克,生姜50克剁成碎末,大枣数枚。加水500毫升煮沸后改文火,煎3—5分钟即可。趁热饮用效果最好。如嫌苦辣.可加点红糖调味。 方中陈皮可理气降逆,大枣可补脾益胃,姜是暖胃驱寒的食疗佳品。这3种食物一般家庭都有,随手可取,无毒副作用,但阴虚火旺者不可多饮。
突然胃痛按膝内侧许多老年人都有慢性胃炎,而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是最让人难受的,这个时候,用拇指使劲按住两膝盖内侧可以缓解疼痛。 膝盖内侧是人体阴经密集的部位,能疏经活络而止痛。用大拇指按压从膝盖到大腿内侧,大约一巴掌大的部位,从内侧膝眼开始,每按下去,停顿3—5秒,按住时用力揉。缓慢抬起拇指,紧贴着下一处,再深按下去。整个过程做完需15秒左右。动作可以稍微放慢,胃痛发作时可重复10~15次,如果每天做一遍可减轻胃痛程度。
自按穴位缓解胃痛中脘穴 位于肚脐正中线上4寸,约五横指处。 中脘穴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脐装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气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治疗效果都非常好。 内关穴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 该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按一按此穴,气机调畅就通了。 足三里穴 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穴,力度按大一点,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 按摩本穴可治一切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各型胃痛的偏方 1、陈皮5克,元胡20克,醋适量。以上前两味用醋炒后研末,每次服用 1~2克,每日服3次,适用于胃痛。
2、薤白50 ~150克,醋50~100克,先将薤白洗净用醋煎煮,不加盐,顿服,也可从小剂量开始,渐渐增加,以痊愈为度。可 理气宽中,止痢,止痛,适用于胃气痛不可忍。 3、生姜30克,红糖适量。先将生姜洗净,切片,用醋浸泡24小时,每服3克加入红糖,沸水冲泡,加盖浸片刻,代茶频饮。可温中,健胃,止呕主治胃脘疼痛,翻胃呕吐,食欲不振.
名医治胃脘痛方
处方:黄连8克,炒吴茱萸5克,蒲公英15克,川楝子、姜竹茹、元胡、姜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各10克,赤芍、白芍各12克,莪术、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调气,宣通郁滞,和胃降逆。主治胃脘痛(由慢性胃炎、食道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引起),中医辨证属肝胃郁热兼气滞者。症见胃痛胃胀,嘈杂灼热,嗳气痞满,口苦吞酸,恶心呕吐,时有胸骨后灼热隐痛,舌红苔黄或黄白相兼,脉弦滑。 专家点评:本方由黄连温胆汤、左金丸、金铃子散、芍药甘草汤化裁而成。方中黄连配竹茹清泄肝胃之郁热,降逆、除烦、止呕,再人吴萸之辛散苦降,开其肝郁,散其郁火,尤其合金铃子散和黄连温胆汤,对肝胃郁热兼气滞;胃脘闷痛兼胀者疗效较好。莪术配蒲公英清热调气、化瘀消痞、增进饮食;川楝子、元胡,一入气分,一入血分,泄肝清热,活血行气止痛;陈皮、半夏、茯苓健脾和胃,理气化湿,更人枳实、竹茹辛苦泄降,可清化中焦之郁热,通降胃腑而调畅气机。赤芍与白芍为对药,赤芍散邪行血,白芍和营养阴,二药相配有补泻兼施,再与甘草相合,寓芍药甘草汤意,共奏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润燥相兼之功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