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标头 文/谭欣 图/来源于网络 50MM作为标头焦距的称谓是源自徕卡之父——奥斯卡 巴纳克创造了36X24MM这个胶片规格,对于135相机来说,由于镜头卡口到成像平面的距离和胶片像场大小的因素决定,视角在57°~40°之间的镜头,其视场角及成像的透视关系比较接近人眼;同时,焦距在40mm至60mm之间的焦段与35mm胶片对角线长度相当,因此这个焦段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能够再现最自然的视觉效果,具有接近真实的现场感。 “标头”作为最不可忽视的焦段,各大厂家都在“标头”领域展示了自己最尖端的光学成就,也造就了一批令人不可遗忘的经典名镜。 1913年的德国,徕兹公司的一名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人员,工程师奥斯卡·巴纳克是,酷爱摄影尤其是对灵活的纪实性摄影情有独钟,对当时唯一可用的大型机背取景相机的庞大身躯和缓慢的取景方式所带来的限制和不便深有体会,结合电影胶片的技术和规格,巴纳克制造出使用24mm×36mm规格胶片的相机Ur-Leica, 开启了摄影的新纪元。而与它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是其上配备的50mm Kino镜头和6片式的42mm Mikro-Summar 1:4.5镜头,这应该是135相机最早的标头。在德语中。前缀“Ur”有“远古”“最早”的含义,为Ur-Leica“徕卡之母”配备的镜头,也是日后135相机标头的始祖,为日后135相机镜头的研发和制造提供了重要依据。
标头的发展历程也是光学结构的发展历程,从最简单的COOKE型三片结构到后来的双高斯对称结构,都造就了标头最终完美光学的呈现。标准镜头按照镜头的镜组结构来区分,可以分为非对称性结构和对称性结构。最简单的非对称性结构镜头仅有一片薄凹凸透镜,以光学塑料为原料制造的单片透镜在一次性相机上被广泛使用,在F/14的光圈下能得到较好的像质;双胶合型透镜,孔径可以达到F/11或过小,可以初步消除色差。
COOKE结构 三片库克(Cooke)型镜头,孔径可达到F/3.5,可以消除全部初级像差,又称正光镜头。但边缘像质较差。因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特性被许多单焦点普及型相机和低端放大机选用; TESSAR结构 被蔡司称之为“鹰之眼”的TESSAR光学结构,给镜头设计带来了飞跃,极大的提高了光学性能。四片三组的天塞(Tessar)镜头可以做到F/2.8孔径,其结构简单、解像力高、畸变小,并可以有效的削弱倍率色差和彗差。 SONNAR结构 要说光学性能最为著名的几个光学结构,SONNAR结构是其中之一,该结构从库克与天塞镜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最著名的要说六片的松纳(Sonnar)镜头,可以实现F/2~ F/1.5的大孔径。 PLANAR结构 要说最完美的光学结构,非PLANAR莫属,PLANAR的全对称结构标准镜头能够更好的消除轴外像差,改善视场周边的像质,使得像场十分平坦,理论上可以消除所有的光学缺陷。 Double Gauss结构 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非球面镜片的大量采用,现在的单反相机标准镜头普遍采用的是双高斯(Double Gauss)结构。因为这种结构能够极大的扩展最大通光孔径,它可以在大于F/2的大孔径下较好的矫正球差和像散。明亮的大通光口径带来的不仅仅是浅景深和背景的虚化,大光圈给予摄影者可以更灵活的表达摄影意图,在较暗光源下也可以捕捉到更多的细节和更高的像质。
福伦达NOKTON 50MM/F1.5 也许大家都已经忘却了福伦达(VOIGTLANDER)曾经的辉煌,它曾经是德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相机制造商,同时一系列的镜头都拥有顶级的素质,在标头历史中最值得一说的就是被称为“标头之皇”的福伦达 NOKTON 50MM/F1.5。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其异常罕见和天价。要想收藏到一只LEICA LTM卡口的NOKTON 50MM/F1.5是每一个标头爱好者的梦想,但是目前的价格已经非常高昂,而她在夜晚灯光下的表现令人赞赏。色调优美温润,阶调丰富!她独特的散景效果让人无可抵挡!油画般的梦幻,仿佛每个散点都在晃动而其全开光圈时,漩涡状的焦外表现,令所有看过的人终身难忘。更离谱的是,如果你找到一套配有NOKTON 50mm F1.5 的Prominent相机,则需要报废一颗徕卡SUMMARIT 50MM/F1.5镜头,拆下它的对焦环来进行改装和转接,真的是让NOKTON 50mm F1.5充满了话题性。除了有很好的光学设计外,NOKTON镜身结构也非常的稳重且扎实。在50年代,NOKTON可说是当时标准镜头中的翘楚。在镜头卡口方面,NOKTON除了主要提供给福伦达的Prominent相机使用外,也发行极少量的LTM与Contax RF 卡口供Leica与Contax RF使用。由于Leica卡口的NOKTON已成为各国玩家的收藏品,市场价格已经非常昂贵且难寻(大约2500-3500美金)。因此不少玩家购买 Prominent卡口的NOKTON镜头接上LEICA 50mm F1.5的对焦环 (需报废一颗 50mm F1.5),改装成LEICA卡口。这样的作法非常的经济与实用。在版本方面,NOKTON LTM卡口主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后期除了镜身有些许差异外,镀膜的颜色也不同。前期的镀膜为蓝色,后期则为金黄色镀膜。 LEICA Hektor 50mm/F2.5 为什么要把这只古老的镜头放上来?因为它是第一只实用意义上的标头,它在1931年随着随徕卡Ⅰ型机同时推出,开创了135相机的辉煌时代。Hektor 5cmf2.5的名字HEKTOR是设计者Max Berek的宠物狗名字,这个镜头结构比SONNAR 甚至典型的PLANAR都要复杂,不过评价却很低,远远不如同时代的SONNAR。 属于收藏价值大,基本不实用的一类。
LEICA SUMMICRON 50MM/F2 DR 要说到最优雅的标头,很多人都会说到徕卡SUMMICRON 50MM/F2 DR,其中DR是Dual Range的意思,该镜头可以开启微距功能。据美国最著名的(可惜已经停刊)摄影杂志“现代摄影”的测试,这支50MM DR是所有曾被测试镜头中清晰度最高的。同样是7片镜,所有M镜头里它的近摄能力最强。虽然多数“专家”称它的光学设计与Rigid相同,但是许多经验丰富的DR用家却宣称两支镜头的表现有区别,并相信是因为它们的光学设计不同所造成的。DR镜头有两组的对焦范围,因此命名“Dual Range”(简称DR)。DR只能在没有戴眼镜的情况下装上机身。那只眼镜是个可以随时装卸的取景配件,能轻松地安放在相机取景框前面的镜筒上部。眼镜的外形很象八枚玉的眼镜。当镜头装在机身上后,先转动镜筒至其最近对焦点,然后才安上眼镜,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开始进行近摄。安上眼镜后,拉出镜筒少许,这时镜筒的对焦环又能向更近拍摄距离转动了。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经验丰富的徕卡用家都认为DR summicron不仅是他们最喜爱的50标头,还是他们最喜爱的镜头,就是这样。这支镜头集高清晰度和低反差于一身,并且有极优美的焦外成像。
LEICA Noctilux-M 50mm/F1.0 “夜之皇”是徕卡这支镜头最好的称谓,1976年,由光学博士曼德勒(Mandler)主导,徕卡加拿大密德兰厂(当时还叫做LEITZ)推出了一款震惊全球的名镜:NOCTILUX。此镜重达630公克,同时也是徕卡M系列中最昂贵的。NOCTILUX是光学史上的崭新里程碑,它的影像素质非常特殊,即使和全世界最优秀的标准镜50mm SUMMICRON-M来比较也毫不逊色。“这是一支不论拍摄彩色相片或黑白相片,都会产生极大的色(阶)调丰富感的镜头!”说起LEICA NOCTILUX 50/1光圈f/1的作品,相信身为LEICA迷的朋友们早已熟悉不过了。但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它的制造过程与其特殊之处。NOCTILUX是1976年的设计,它并非像前一代NOCTILUX 50/1.2利用非球面来矫正彗星像差,它利用的工具,是超高折射率玻璃。LEICA 50/1.2 NOCTILUX停产并非代表素质不佳,而是那两片asph太难研磨,良率低以至于成本过高。因此当LEICA玻璃实验室成功地研发出一种超高折射率玻璃时(折射率大于1.9),LEICA当时的首席设计总监Walter Mandler博士马上利用此玻璃来实现他的理想:光圈f/1,同时也解决前代50/1.2 asph的制造困境!根据LEICA评论家Erwin Puts的测试报告,新NOCTILUX在光圈f/1.2的水平,与前一代接近,由此可见,超高折射率玻璃的功用是毫无疑问的!”。“徕卡Noctilux镜头的通光能力甚至超过了人类眼睛。当世界上第一次为35mm相机生产出f/1镜头时,这堪称摄影历史上的一大里程碑。该镜头具有出色的反差表现力,能够灵敏地分辨出刚刚可以分辨到的色彩差异和极为精细的解像能力。其对漫射光和彗差的控制达到了最高水平,在拍摄点状光源时几乎没有耀斑现象。该镜头使那种独特的,在幻想中富有绘图般的表现成为现实。它不仅十分适用于在微光中拍摄,也能够获得美丽而清晰的成像。在全开光圈时,利用很浅的景深能够强调照片的细节。可以将朦胧的影像轮廓溶于近乎于抽象的形态和色彩美学之中。”
ZEISS Planar 50mm/F 0.7 无法形容这只镜头,恐怕想要收藏的朋友也可以死心了,因为它是为美国宇航局定制,市面上几乎看不到流通,如果要说史上最快镜头的荣誉恐怕非卡尔•蔡司生产的这款Plannar 50mm f/0.7定焦镜头莫属了,这款专用镜头曾被用于拍摄第一张月球暗面的照片。也曾有传言说著名导演库布里克在拍摄影片《乱世儿女》(Barry Lyndon)时曾使用过这支镜头,电影中绚烂的烛光场面便是出自这支镜头。 ZEISS Planar 55MM/F1.2 该镜头为蔡司Planar镜头百年纪念而推出的限量生产Planar 55mm F/1.2镜头。焦距是比较罕见的55MM,光圈却为F1.2,是一支十分出色的镜头。这只镜头用在CONTAX CONTAREX单反相机上。
CANON 50mm F/0.95 如果你对上面提到的几只大光圈镜头流口水的话,恐怕它们天价的身价和罕见的身影都会把你拉回现实,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十分实际的选择,就是佳能50mm F/0.95镜头,光圈值比徕卡Noctilux-M 50mm/F1.0还要大,在1961年的8月份,这款镜头作为Canon 7(Rangefinder Camera的双镜头相机)的套头发售。这颗40多年前的镜头产量很大,而且有着“dream lens”神话镜头的称号, “it is four times faster than the human eye”可见这款镜头的速度!这只“大眼睛”尽管明亮,但大光圈下的成像却乏善可陈,可以说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CANON EF 50mm F/1.0 L USM 佳能一直是现代光学里的领头羊,其用于EOS单反相机的大光圈镜头一直无人可以超越。始于1987年的EF卡口,正如其EOS系列之名一样,专为相机全面电子化而设计,而且,其内径也达到当时业界最大的54mm,其理论最大光圈的上限也达到惊人的1:0.82,这为推出更大光圈的标头铺平了道路。佳能也随之付诸实践:1989年,EF 50mm F/1.0 L USM一举夺取了最大光圈自动对焦镜头的殊荣。这个滤镜口径72mm,体重近一公斤的“怪物”代替刚刚更换了卡口的佳能给众多用户们吃了一枚定心丸。它采用了两片非球面镜和四片高折射镜片来提高成像质量,其大光圈下的表现非常优秀。然而,对焦速度较慢和本身的重量、体积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更主要的是,其昂贵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