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运动养生的机理
1,运动对脏腑功能的调节;
2,运动对经络系统的疏通;
3,运动对气、血、精、津的充养;
4,运动对四肢肌肉的调整;
5,运动对人体官窍的滋养;
6,运动对美容驻颜护肤健美。
中医老年运动养生的适用范围及方法:
1,强壮宁神益智防老抗衰康复延年祛疾养生;
2,中医运动养生的分类;
3,运动医疗保健操吐纳导引器械(具)锻炼;
4,中医运动养生的特点及原则;
5,中医运动养生的优点;
6,中医运动养生的具体应用。
一、运动养生的经典箴言
《格致余论》: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 用进废退。
陆九渊: 精神不运则愚,血脉不运则病。
伏尔泰: 生命在于运动。
罗明山:活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民间谚语: 水停百日生毒,人闲百日生病。
铁要趁热打,人要自幼炼;
少年不锻炼,老大病来缠;
铁不锤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键康;
脑子越用越好,身体越炼越强。
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
站如松,坐如钟,睡如弓,走如风。
心宽体胖,勤劳体壮。
二、运动养生的特点
勤运动 常锻炼 健身防病的重要措施,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归纳起来,大要有三:
(一)以祖国医学理论指导健身运动
1,以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
2,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
3,以动形为基本锻炼形式,
4,用阴阳理论指导运动的虚、实、动、静;
5,用开阖升降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
6,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
健身运动的每一招式,都是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
(二)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
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的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
意守指意念专注;
调息指呼吸调节;
动形指形体运动;
统一是指三者之间的谐调配合。
要达到形、神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静得宜,方能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
(三)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
传统的运动养生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
1,源于导引气功的功法如:五禽戏、八段锦等;
2,源于武术的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等。
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中医养生方面,则都讲求调息、意守、动形。
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
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则是中医运动养生的一大特点。
三、中医运动养生的原则
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法之所以能健身、治病、益寿延年,是因为它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从其锻炼角度来看,归纳起来,大要原则有三:
(一)掌握运动养生的要领
传统运动养生的练功要领就是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
这三方面中,关键的是意守,精神专注,方可宁神静息,呼吸均匀,导气血运行。
三者的关系是:以意领气,以气动形。
锻炼目的:
内炼精神、脏腑、气血;
外炼经脉、筋骨、四肢。
使内外和谐、气血周流,整个机体可得到全面锻炼。
二)强调适度,不宜过量
运动养生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通过锻炼达到健身的目的。
注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
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西方一家保险公司调查了五千名已故运动员的生前健康状况后发现,其中有些人 40~ 50 岁左右就患了心脏病,许多人的寿命竟比普通人短。因为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功能的失调,结果缩短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
(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断
“动则不衰”
强调了经常、不间断的重要性;水常流方能不腐,户枢常转才能不被虫蠹。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
运动养生是身体的锻炼,又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