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县委管理干部任职前求职意向问题研究

 3gzylon 2010-12-20


  今年以来,山东临沭县在干部调配中探索实施干部任职意向登记制度,在干部调配中倾听干部的呼声,着力寻求组织意图与个人意愿的最佳结合点,增强了干部调配的合理性,提升了干部资源配置的效益。目前,临沭县已开展干部任职意向集中登记2次,在服从组织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干部个人意愿,185名调整干部的任职意向得以实现,占同期调整人数的65%,构建和谐选人用人环境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全县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热情进一步提高。

  一、动因

  干部工作,敏感性强,群众关注度高,牵扯面广。合理调配使用人才,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职责。要做好干部调配工作,首先要对干部流向有一个很好地把握。把握动向,掌握流向,既要考虑干部自身素质和工作需要,又要考虑个人的意愿与实际困难,采取相应的政策,综合考虑,力求合理,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然而,在当前干部调配工作中,强调组织意图、忽视干部个人任职意愿的选任倾向,无法在组织意图与干部任职意向中找到一个“两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导致干部资源难以实现最优化配置。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干部调配工作政策性强、制约因素多、操作难度大、标准要求高,相当一部分单位或部门领导干部,包括组织人事干部,思想上谨慎有余,创新不够,过分强调遵循服从组织安排的干部调配管理模式,工作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另外,每次干部调配之前,都有不少干部有意向组织汇报个人思想和任职意愿,尤其是作为拟提拔重用人选后,对自己适合及向往的岗位有着自己的想法。但很多同志又存有思想顾虑,怕被理解为“跑官要官”、“组织观念差”,导致干部个人意向不能得到及时反映,调整后背有思想包袱,很长时间不能专注于本职岗位开展工作,有的甚至心存“怨气”,直接影响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这一现象,临沭县探索实施了干部任职意向登记制度,畅通干部向组织申报任职意愿的渠道,实现组织意愿与干部任职意向的有效对接,更好地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用,提高了干部工作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和选人用人公信度。

  二、基本做法

  1、合理确定任职意向登记的对象。在实施干部任职意向登记前,县委组织部进行深入调研。通过采取部长约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并结合年度考察了解的情况,经过多方酝酿、讨论,最终决定先对拟提拔重用的科级领导干部,以干部个人填写干部任职意向表的形式实施任职意向登记。目前,全县已对287名县委管理科级干部进行了任职意向登记。由于目前我县干部任职意向工作正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在全体县委管理干部和后备干部进行实施,待经验成熟后将进一步扩大范围,力争将面扩大到县委管理所有干部和后备干部,并逐步建立干部任职意向数据库。

  2、合理设计任职意向登记表的内容。在干部调配定向考察开始前,对确定的考察对象发放干部任职意向登记表,登记表由考察对象本人填写,单位党委(组)负责把关,考察组进行考察时收回。在登记表内容的设计上,力求能全面、客观地表达干部的个人意愿,涵盖的信息尽量精而广。一是基本情况栏,详细登记干部的“三龄一历”、工作简历、家庭社会关系等基本信息,便于对登记人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二是自我评价栏,主要对干部本人适应现职、作用发挥、调整方向情况进行自我鉴定,适应现职情况分为适应、基本适应、不适应、说不清楚四个格次,作用发挥情况分为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说不清楚四个格次,调整方向分为留任、交流、换岗、其它四个格次。三是任职意向栏,包括任职单位意向、职位意向和职级意向三项内容,突出表达干部的任职意向,登记人员可以按意愿强烈程度依次填写两组任职意向,同时,结合自身所学专业、业务特长,阐明适合意向职位的相关理由及对胜任任职岗位的工作能力开展自评。四是近3年来的年度考核情况及获得市级以上的奖励情况,考察其近年来的总体表现情况及其在单位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尤其是在执行县委、县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中的表现情况。五是填写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任职后需组织提供的培养措施、培训方式及内容,以利于对其任职后开展针对性培训,进一步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六是强调廉政承诺相关内容并阐明需任职回避的单位,保证领导干部能清正廉洁,依法执行公务,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维护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3、建立任职倾向信息库,合理利用任职意向结果。各考察组将干部任职意向登记表收集后,统一报县委组织部干部科进行汇总。干部科将干部任职意向登记结果进行集中汇总分析,分类管理,并严格保密,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科级干部任职倾向信息库》。结合部长谈心日、考察谈话、干部思想作风情况定期报告等工作,对信息库进行及时动态调整。在干部调整过程中,县委将干部个人任职意向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在分析岗位特点、领导干部年度考察情况、民主测评考察结果、群众反映等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干部个人特长和任职意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职位,并在一定范围内充分酝酿,最终确定干部任职方案。今年以来,全县调配的287名科级干部中,大部分干部的任职倾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其中,71名干部按照个人任职单位倾向调整交流到相应类型乡镇或县直机关工作,103名干部实现了个人任职职位倾向,55名干部实现了个人任职职级倾向。

  4、完善经常性沟通激励机制,促进干部任职意向的达成。在对干部任职倾向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视不同干部的具体情况,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沟通,使干部任职倾向成为促进人岗相适、才尽其能的动力源泉。对任职倾向合理,经组织考察认可的干部及时予以落实,在履任新岗位之前,由县委分管领导专门与其谈心谈话,进一步明确职责,鼓励在新岗位上做出更大成绩;对因培养锻炼、工作衔接需要等原因暂时不能按意愿进行岗位任职的干部,采取部长约谈等方式对其做适当的解释说明和心理疏导;对任职倾向模糊或偏离正确方向而不能按意愿进行岗位任职的干部采取领导点拨、自我反省剖析、个别谈话沟通等方式及时纠正偏差,帮助其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5、注重任职意向人文关怀,营造和谐选人用人环境。在实施任职意向登记制度的实践过程中,把人文关怀始终贯穿、渗透、体现其中,积极倡导和谐理念,营造更为人性化、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选人用人氛围。一是注重对任职意向登记的引导。在年度考核、述职述廉、干部考察时,增加了解干部任职意向的环节,或根据工作需要有组织地、有针对性地实行集中约谈。同时,注重加强组织引导,进一步树立“用其所长”、“用其所学”、关爱“老实”人等选人用人导向。二是适时引入民意调查制度。为了避免干部任职意向出现“用非所长”、“片面追求好单位”等现象,适时引入民意调查制度, 将调查问卷发放到“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服务对象、提拔任用干部等多个层面,以便准确了解干部特长及岗位适应性,真实反映社会公认度和群众满意率,保证干部任职意向的准确性、科学性。三是真心关爱调顺意向。立足全县干部选任实际需求,在服务大局的前题下,真心关爱干部任职意向。关爱长期在农村基层一线工作和因干部交流与任职回避等原因长期在异地工作的乡镇干部;关爱长期在艰苦环境、边远地区、埋头苦干、注意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老实”干部;关爱重点项目建设一线、信访维稳一线等重点工作一线干部。

  三、主要成效

  实施干部任前意向登记制度,实现了组织意图与干部任职意向“两结合”的最佳切入点,构建了和谐的选任环境,推动了干部健康成长。

  1、体现了组织对干部的人文关怀。干部任前意向登记制度的实施,使干部调整工作不再单单停留在把所有选拔任用程序走完之后,就决定任职的固定模式,干部自己也有了发言权,每个人都有机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向组织表达个人意愿,消除干部的顾虑,不必再担心被别人理解为“跑官要官”、“组织观念差”,更大程度上体现了组织对干部的人文关怀。广大干部,尤其是新提拔重用的干部,对整个选拔任用过程的参与度加大,每个干部都有了说话的机会,其意见也得到了组织充分尊重,干部的心气顺了,干事创业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2、实现了干部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干部任前任职意向登记表涵盖信息量大,为合理调配使用干部提供了殷实的第一手资料。干部个人简历栏反映了干部成长进步的过程,为组织用人提供了很好的背景资料;干部年度考核情况,为干部是否符合提拔重用条件提供了依据;任职后需组织提供的培养措施、培训方式及内容栏,为干部教育按需培训、菜单式培训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干部主要家庭社会关系和干部出生地等信息,为干部任职回避提供了参考;任职意向理由、廉政承诺和是否服从组织安排栏,体现了干部对组织的忠诚度,从侧面反映了干部自我认知能力。简单一张任职意向表表,实现了干部信息与干部调配的多点结合,使干部调配更加科学高效。

  3、实现了组织意图和干部个人任职意愿的最佳结合。以往干部调整,往往只注重工作需要而轻视干部主体意愿,导致一些干部调整后思想不稳定、积极性不高,到岗后带着情绪工作,很长时间内不能打开工作局面,不利于干部自身能力的发挥。实施干部任职意向登记制度,使干部的调配使用,除了群众公认、组织认定外,又增强了自我认同,有利于“人岗相适“、“才适其用”。任职意向登记制度的实施畅通了干部向组织申报任职意愿的渠道,实现了组织意愿与干部任职意向的有效对接,避免了定向职位选拔导致冷热不均的现象,增强了组织对干部进行调配的空间,做到了组织意图和干部意图的较好结合,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责任编辑:秦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