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曾以擅长书法、专学董其昌的沈荃为 师,受其影响,亦极其推崇董其昌的风格。康熙本人的书法也完全出于董的路数,软美中涵有博雅的气度,但却失去了董书的神韵。康熙视董书为圭臬,社会以康熙 定一尊,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视董书为楷模的辉煌时刻。清代内廷书法,从康熙开始走向兴盛。康熙从小接受汉文化教育,在位期间,重视文化建设。 玄烨号称学董,其实并没有学到董书的真谛。但作为一位清帝,在日理万机中不忘翰墨,弘扬汉学,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称赞,况且字也写的不坏。玄烨在书法上极力推崇董其昌书法作品,并致力于临摹学习,写的比较文雅,中规中矩,但个别字不甚理想。康熙,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世祖三子。八岁即位,年号康熙。 玄烨对自己的书法十分自负,经常作书颁赐大臣和外国使节,尝书写“清慎勤”三大字,摹刻石上,以拓片分赐内外诸臣,又曾为山东曲阜孔庙书“万世师表”四个大字,为江西庐山白鹿书院题写匾额,并以“学达性天”四字颁赐天下各地书院。康熙设馆纂修《明史》、《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等。亲政后,智捕鳌拜,永停圈地,出旗为民,发展生产,加强皇权,平定三藩,平噶尔丹,驱逐沙俄,巩固一统。精于儒学,对算学、水利、测量亦多造诣。
乾隆雅赏赵孟頫的书法,心慕手追,身体力行。游览名胜每到一处,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在宫中、御园、名胜古迹、寺庙等几乎到处可 见其墨迹,至今海内乾隆御碑甚多,其擅书之名流传普遍。乾隆的书法从学习赵孟頫入手。乾隆自幼就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 一不精,文化修养很高,执政后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 书法作品 。 从存世的乾隆书迹看,他的字字体稍长,楷书中多有行书的笔意,行书中又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缺少变化和韵味,并 无明显的成就,这或许体现出一代天子的气度,评者称其“虽有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发现,书学起步仍是康熙时流行的宫廷书法,后 在承学各家中选定赵孟頫丰圆肥润的书法。 乾隆对于书法的嗜好和倡导,比之祖父康熙更胜一筹,历经数年,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御览、御批、钦定多部传世藏帖,集我国历代书法艺术之大成,特建淳化轩藏《淳化阁帖》,一时帖学之风大炽。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世宗四子。清代皇帝,继位后,先后讨平西北、西南,抗击廓尔喀入侵,拒绝英使马戛尔尼的无理要求,鼓励垦荒,颁布禁书令,迭兴文字狱,开四库全书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陶醉于文治武功,听任和珅专权,日益腐败。 雍正的书法在经历了漫长的临写摹仿的初学阶段,即位时已进入成熟阶段,书法总体表现畅朗娴熟、宽辍自然、文雅遒劲、谋略深邃、格调非凡、气势宏伟,有皇帝欲凌驾雄强的气派。从流传下来的墨迹看仍然受董香光影响颇深。雍正皇帝施政时间只有短暂的13年,因此即位前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评论流传下来很少。 雍正是一个善于思辨、善于改革的皇帝,曾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进行过重大变革。他种种变革思想和改革措施,表现为“不如资若求功名”,善于培养人才;继续发扬“条举名帖为辨”的治学态度。《书林纪事》有一段记载虽然未提到雍正书法如何,也未提到对书生书法评价,但间接表示了“见一书生颇精八法”的同时,他已然具备“八法”的素质和对书法品评的能力。 康熙未,得隆科多、年羹尧之助夺得帝位,即处死、监禁参与争位的诸兄弟,借故杀隆科多、年羹尧。削弱下五旗,严禁僚属朋党,大兴文字狱,设军机处,夺内阁 与五大臣重权,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划定中俄中段边界。雍正皇帝,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圣祖四子,清代皇帝,1722一1735年在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