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着驴友DIY成长记--第四代DIY柴火炉诞生记

 万宝路 2010-12-22
综合前三代的柴火炉,吸取了其他“打灶”驴友的宝贵经验,为迎接99重阳节“漂流+骑行+登山”户外铁人三项集体大活动,今天启动DIY系统,打造了第四代柴火炉~为了永远的户外背上黑锅出发!

  第四代改革的重点:

  1)在实战运用中,发现燃烧后的火碳和火灰,很容易阻塞炉底,影响通风。第一代是有鼓风机的,炉底孔径是8mm。第二代是10mm,第三代是14mm。第四代加大到20mm。

  2)加大二次燃烧助燃空气孔径,且分布在灶堂上部圆周上。以前孔径是8mm,且分布在灶堂周边,下部份的孔基本没用,还浪费了气流。

  3)取消了外壳的底部减轻重量,(它基本上是没有用的)。下边开一个大的通风缺口。

 
4)适当提高主灶高度,把抽风筒,防风罩合二为一,锅支架联为一体。加宽添柴活门,适应更大的木柴。

  5)主灶和抽风筒采用挂扣式快拆连接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