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 建 中 汤 - 一叶知秋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悠游0 2010-12-24

小 建 中 汤

方剂新义 2009-06-13 12:15:50 阅读1091 评论0   字号: 订阅

小 建 中 汤  ▲▲▲
  小 建 中 汤 - 一叶知秋 - 果老的博客
〖方源〗

 

《伤寒论》102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105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血痹虚劳》:“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

          主之。”

《金匮·黄疸病》:“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以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妇人杂病》:“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组成〗芍药 六两,酒炒 [18g]      桂枝 三两,去皮 [9g]       炙甘草 二两 [6g]

    生姜 切,三两 [9g]    大枣 十二枚 擘 [4枚]     饴糖 一升 [30g]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内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歌〗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5top 小 建 中 汤 - 一叶知秋 - 果老的博客

〖主治〗虚劳里急证。腹中时痛,喜温欲按,舌淡苔白,脉细弦;或虚劳而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病机〗

     ┌ 虚寒腹痛 ── 腹中时痛、喜温、按则痛减,舌淡苔白,脉弦细而缓 ┐

     │                                 │

虚劳里急 ┤ 虚劳心悸 ── 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苍白无华,四肢不温   ├中焦虚寒化源不足

     │                                 │

     └ 阳虚发热 ── 手足烦热、口燥咽干,但喜热饮,四肢痠楚     ┘

5top 小 建 中 汤 - 一叶知秋 - 果老的博客

     ┌ 温中补虚     ┐

君 饴糖 ┤          │

     └ 和里缓急     │

                ├ 养营益血 缓急止痛

       ┌ 益阴养血和营 │

  ┌ 芍药 ┤        │

  │    └ 缓急止痛   ┘

臣 ┤

  │

  └ 桂枝 温阳祛虚寒

      ┌ 助饴糖、桂枝养阳,温中缓急

佐 炙甘草 ┤

      └ 又合芍药酸甘化阴,柔肝益脾和营

  ┌ 生姜 ── 温胃 ┐

使 ┤          ├ 升腾中焦生发之气而调营卫

  └ 大枣 ── 补脾 ┘

组方配伍特点

5top 小 建 中 汤 - 一叶知秋 - 果老的博客

1.本方以温中补虚缓急为主,并可调和阴阳,柔肝理脾,故临床以腹痛喜温喜按,心悸,发热,而见面色无华,舌淡红,脉沉弱或细弦为证治要点。

 

2.若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属虚黄者,去饴糖,加人参、黄芪、当归以补养气血。

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虚阴阳不和者,可加减用之。

5top 小 建 中 汤 - 一叶知秋 - 果老的博客

1.阴虚火旺者忌用。

 

2.呕家不宜用,恐甜助呕。

3.吐蛔者不可用,因蛔得甘则逆上。

4.中满不可用,因甘能填实助满。

5top 小 建 中 汤 - 一叶知秋 - 果老的博客

  《伤寒明理论》:“脾者,土也,应中央,处四藏之中,为中州,治中焦,生育荣卫,通行津液。一有不调,则荣卫失所育,津液失所行,必以此汤温建中藏,是以建中名焉。胶饴味甘温,甘草味甘平,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建脾者,必以甘为主,故以胶饴为(君),甘草为(臣)。桂辛热,辛,散也,润也,荣卫不足,润而散之。芍药味酸微寒,酸,收也,泄也,津液不逮,收而行之;是以桂、芍药为佐。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胃者卫之源,脾者荣之本,《黄帝针经》曰:‘荣出中焦,卫出上焦’是矣。卫为阳,不足者益之,必以辛;荣为阴,不足者补之,必以甘;辛甘相合,脾胃健而荣卫通,是以姜枣为(使)。或谓桂枝汤解表而芍药数少,建中汤温里而芍药数多。殊不知二者远近之制,皮肤之邪为近,则制小其服也,桂枝汤芍药佐桂枝同用散,非与建中同体尔。心腹之邪为远,则制大其服也,建中汤芍药佐胶饴以健脾,非与桂枝同用尔。《内经》曰:‘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奇偶,制大其服’,此之谓也。”

5top

〖附方一〗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组成:即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9g)

用法:同小建中汤

功用: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方歌:黄芪建中补不足,表虚身痛效无过。

〖附方二〗 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

组成:小建中汤加当归四两(12g)

用法:同小建中汤。

功用:温补气血,缓急止痛。

主治:产后腹痛。产后虚羸,腹中小 建 中 汤 - 一叶知秋 - 果老的博客痛不止,吸吸少气,或小腹拘急,痛引腹背,不能饮食。

方歌:又有当归建中汤,产后诸虚皆可却。

〖附方三〗大建中汤

----------------------------------------------------------

柴胡 的 小建中汤临证

一、腹痛

刘渡舟医案:李妇,38岁。产后失血过多,又加天气严寒,而腹中疼痛,痛时自觉肚皮向里抽动。此时,必须用热物温暖,方能缓解。切其脉弦细而责,视其舌淡嫩,苔薄。辨为血虚而不养肝,肝急而刑脾,脾主腹,是以拘急疼痛,而遇寒更甚。

为疏:桂枝10克P6芍30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7枚,当归10克,饴糖40克(烊化)。

此方服3剂,而腹痛不发。转方用双和饮气血两补收功。(《新编伤寒论类方》1984:24)

按语:本案为典型的虚寒腹痛、由血虚不能养肝,肝急刑脾所致,以腹中急痛,喜温喜按,脉弦而细为特征。小建中汤在补益脾胃之中兼能平肝胆之气,又能缓解筋脉之拘急,用于本案正中其机。据刘老经验,治疗脾气虚弱,肝胆气急腹痛,可先服小建中汤,然后再用小柴胡汤去黄苓加芍药,效果更佳。

二、胃脘痛(胃粘膜脱垂)

胡希恕医案:张某,男,42岁,1966年6月10日就诊。胃院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常饿时胃皖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塘,日二次行,下肢痪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

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

服6剂胃脘痛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但仍日二行,再服上方。7月1日复诊,除大便微溏外,余无不适。(《经万传真》1994;

按语:中焦虚寒,胃络失煦而疼痛。治宜温中寒,缓里急。附子理中汤虽能温中,但无缓急之功,故用之乏效。惟小建中汤辛甘化阳而温里,酸甘化阴而缓急,正中病机,故投之痛已。

三、噎膈(贲门失弛缓症)

魏传余医案:李某,女.24岁,1987年6月6日就诊。于6个月前觉吞咽梗阻,食后呕吐,时轻时重。轻时,吞咽于食因难;重时,稀饭、开水均难咽下。伴胸胁疼痛,失眠易怒。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今日因吞咽梗阻,食后呕吐加重,而来就诊。刻下面色苍白,语声低微,倦怠乏力,烦躁易怒,舌质淡嫩,苔少而干,脉细弱。辨证:中焦虑寒,脾胃失健。治法:温中补虚,健脾强胃。小建中汤主之:

桂枝30克,白芍60克,炙甘草、大枣、生姜各10克,馅糖l00克

8剂后,症状消失,再做食道钡餐检查数次,均末发现异常。(四川中医1987;(12>:22)

按语:中气虚弱,贲门失于弛缓,吞咽不能,而致噎膈。有是证使用是药,小建中汤补益脾胃,建立中气,待中气建,则吞咽自如,是以获效。

四、痢疾

孙宝楚医案:王某某,女,22岁。有痢疾史。三月前下利又作,疑似阿米巴痢,注射依米丁症状很快消失,但在两个月中,治疗断断续续进行,下痢仍然时发时止。现脉微弱而缓,舌苔白,恶风,自汗,面色萎黄,食欲减退,倦怠乏力,腹中隐痛,大便日行二三次,中杂白垢如涕,或带血色,轻度里急后重。诊断:久痢中虚,营卫不和。用小建中汤加白头翁,处方;

桂枝3克,白芍9克,白头翁9克,炙草4克 生姜4片,大枣4枚 棕子糖2枚 调服。服2剂后症状消失,观察半年未见复发。(江西中医药1960;(7):38)

按语:凭脉辨证,本案乃中虚久痢,正虚邪实。故一则用白头翁祛其邪以绝其本,一则用小建中汤补其虚以复其元。

五、便秘

蔡渔琴医案:黄某,女,30岁,l979年10月5日初诊。思便秘9年,始则3—4日一行,无明显痛苦。婚后生育三胎,便秘加重,常6—8日不行,腹部时觉隐隐胀痛,如物梗塞,饮食减少。历经中西医治疗,屡用通导,或可见效一时。形瘦神疲,气短乏力,因大便秘结而诱发痔疮,常流鲜血,曾在某医院校查,除见脱出之外痔,余无异常。就诊时,巳4日未便。

嘱取小建中汤7剂。

服药后便觉肠鸣,腹部如有气体窜行,即大便1次,姑为羊屎样,后则解出黄色软便。服完7剂,又解大便1次,先硬后塘,硬亦无羊屎样。第2疗程,每天基本可大便1次。为巩固疗效,将原方加大10倍,浓缩成膏剂,坚持续用2月,每日大便通畅,体力逐渐康复。随访半年,无不适之感。(辽宁中医杂志1988;(4>;29转20)

按语:本案便秘屡进攻下通导之剂,虽可暂快于一时,然中气之伤省日俱增,以形瘦神疲,气短乏力为辨。治疗“塞因塞用”,以小建中汤补益中气,调和阴阳,润燥养营。冀亏损渐盈,气盛营充,则其结自通。

六、黄疸(溶血性黄疸)

陈麟医案:资某,男,58岁,1978年3月9日初诊。患黄疸一年余,肝功检查:黄疸指数6单位,血清胆红素直接反应(一)、间接反应(十十),总胆红素3mg/100ml。尿检:尿胆红素(一),尿胆元1:24,诊断为“溶血性黄疽”。服西药效果不显,延余医治。刻下:面部及肌肤发黄,色淡暗晦,两目巩膜微黄而暗滞,四肢软弱乏力,心悸短气,语言低微,纳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濡细。此属“阴黄”,乃脾虚失运,气血不能正常化生所致。治当温中健脾,补养气血。方用小建中汤合当归补血汤化裁:

桂枝9克,白芍12克,炙甘草9克,大枣20枚,生姜3片,黄芪30克,当归6克,水煎去渣取汁,纳饴糖120克口服,每日l剂。

服7剂,饮食增进,面色转润,但大便仍搪。守原方加山药15克,连服20余剂,诸症悉除。(湖南中医杂志1987;(5):30)

按语:本案黄疸见阴证、阴脉,当属阴黄。《景岳全书》云:“阴黄证,则全非湿热,而总由血气之败。……或劳倦伤形,因致中气大伤,脾不化血,故脾土之色,自见于外。”并云::此与湿热发黄者,反如冰炭,使非速救元气,大补脾肾,则终无复元之理。”本案用小建中汤,乃药中其本,果其效不凡。

七、萎黄

万健臣医案:彭某,年20余,身面俱黄,目珠不黄,小便自利,手足烦热,诸医治疗无功。予诊其脉细弱,默思黄疸虽有阴阳之不同,未有目珠不黄,小便自利者。脉证合参,脾届土为荣之源,而主肌肉,此为脾虚而荣血虚馁,不荣于肌肉,土之本色外越也。《金匮》云:“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当从虚劳治例,与小建中汤加参归以益气养荣。十余服.热止黄退。(中医杂志1963l(9>:25)

按语:萎黄多由脾胃虚弱,或失血、亡血,以致气血虚损不能外荣肌肉所致。其特征是身面黄而小便利,此时,汗下渗利俱不可施,惟与虚劳失血同治为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