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
爱书斋 收录于2010-12-25
侯宝林
身份:中国相声表演艺术家 师承:常宝臣、朱阔泉 侯宝林是二十世纪中国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在60年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把笑声送进了千家万户,也用毕生精力把相声这门中国的传统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除创作和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相声名段以外,还对相声和曲艺的源流、规律和艺术技巧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还注重培养年轻一代,一些活跃在相声舞台的名家都是他的学生。他曾任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指导、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侯宝林,满族,四岁时被舅舅张金斌从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养父在涛贝勒府当厨师,家境清贫。从懂事起,就饱尝了城市贫民生活的艰辛。1929年,他刚刚十一岁,就拜阎泽甫为师,学京戏。整天打杂、烧水、做饭、看孩子。同时,每天到天坛溜嗓子,练“ 当时曲艺演出叫做“ 在旧时代,艺人社会地位卑下,又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以低级趣味和感官刺激换取温饱,所以旧相声中含有许多糟粕。侯宝林在当时的环境中却能出污泥而不染,坚持不“荤”、不贫、不打、不骂,以趣味隽永的文明相声求生存求发展。他靠着天生的悟性、不懈的学习和钻研,熟通了语法修辞,语言运用功力深厚,极富特色,被人们称为语言艺术大师。 1950年初,为了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侯宝林和孙玉奎等几位相声艺人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相声改进小组,他们每周开一次座谈会,大家在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改进旧相声,编写新相声,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在相声中学唱戏曲等称为“ 侯宝林是中国接触电影较早的相声演员之一。1952年他参与了《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相声艺术家,他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国内外影响不断扩大,但却从不因地位变化而傲视他人。他终生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朋友遍及各行各业多个阶层,他自称是观众的“仆人”,始终把观众视为恩人,衣食父母和老师。 侯宝林因病于1993年2月4日逝世。临终前口述“最后的话”:“ 作品有: 77号(侯宝林、郭启儒)、北京话(侯宝林、郭启儒)、不宜动土(侯宝林郭全宝 )、猜谜语(侯宝林 郭全宝)、猜谜语(侯宝林、胡仲仁)、猜谜语(侯宝林、姜宝林)、猜谜语[全本](侯宝林、姜宝林)、猜字(侯宝林、郭启儒)、猜字(侯宝林、姜宝林)、曹操打严嵩(侯宝林、张傻子)、串调(侯宝林郭启儒)、打百分(侯宝林、郭启儒)、打灯谜(侯宝林、郭启儒)、方言(侯宝林、郭启儒)、非洲独立进行曲(侯宝林、刘宝瑞)、汾河湾(侯宝林、郭启儒)、服务态度(侯宝林、郭启儒)、改行(侯宝林、郭启儒)、改行(侯宝林、胡仲仁)、关公战秦琼(侯宝林郭全宝)、关公战秦琼(侯宝林、郭启儒)、规矩套子(侯宝林、郭启儒)、黄金台(侯宝林、张世芳)、婚姻与迷信(侯宝林、郭启儒)、讲帝号(侯宝林刘宝瑞)、讲帝号(侯宝林、郭全宝)、交地租(侯宝林、郭启儒)、交租子(侯宝林、郭全宝)、酒鬼(侯宝林、郭启儒)、开场小唱(侯宝林、刘宝瑞、郭全宝、郭启儒)、砍白菜(侯宝林、郭启儒)、空城计(侯宝林、郭启儒)、宽打窄用(侯宝林、郭启儒)、离婚前奏曲(侯宝林、郭启儒)、买佛龛(侯宝林、郭启儒)、卖包子(侯宝林郭全宝)、卖布头(侯宝林、郭启儒)、卖马(侯宝林、刘宝瑞、高凤山)、妙手成患(侯宝林、郭启儒)、南来北往(侯宝林、郭启儒)、南腔北调(侯宝林、郭启儒)、批三国(侯宝林、郭启儒)、普通话与方言(侯宝林、郭启儒)谦虚(侯宝林、李国盛)、谦虚[又名《打呼噜》、《打不好瞎打》]、(侯宝林、郭启儒)、全家福(侯宝林、郭全宝)、三棒鼓(侯宝林、郭启儒)、似是而非(侯宝林、郭启儒)、抬杠(侯宝林、郭启儒)、谈规律(侯宝林、李国盛)、体育与广告(侯宝林、郭启儒)、跳舞迷(侯宝林、郭启儒)、万吨水压机(侯宝林、郭全宝)、王二姐思夫(侯宝林、刘宝瑞)、文昭关(侯宝林、郭全宝)、我是家长(侯宝林、郭启儒)、武松打虎(侯宝林、郭全宝)、戏剧与方言(侯宝林、郭启儒)、戏剧与方言(侯宝林、郭全宝)、戏剧杂谈(侯宝林、郭启儒)、戏迷(侯宝林、郭启儒)、戏与歌(侯宝林、郭启儒)、相面(侯宝林、郭启儒)、向您道喜(侯宝林、于世猷)、橡皮膏(侯宝林、郭启儒)、笑的研究(侯宝林、郭启儒)、笑的研究(侯宝林、郭全宝)、笑的研究(侯宝林、李国盛)、新式马甲(侯宝林、郭启儒)、学大鼓(侯宝林、郭全宝)学越剧(侯宝林、郭全宝)、阳平关(侯宝林、郭启儒)、夜行记(侯宝林、郭启儒)、一等于几(侯宝林、郭启儒)、一顿饭(侯宝林、郭全宝)、一贯道(侯宝林、郭启儒)、一匹马(侯宝林、郝爱民、于世猷)、阴阳五行(侯宝林、郭启儒)、阴阳五行(侯宝林、郭全宝)、阴阳五行(侯宝林、姜宝林)、英台吊孝(侯宝林、常宝华)、贼说话(侯宝林、郭启儒)、贼说话(侯宝林、郭全宝)、找调儿(侯宝林、郭全宝)、捉放曹(侯宝林、郭全宝)、醉酒(侯宝林、郭启儒)、醉酒(侯宝林、郭全宝)、醉酒(侯宝林、李国胜) 什么叫自学成材?侯宝林是真正的自学成材。人们说侯宝林往台上一走,是大学教授的风范。他有一种自持,知道自己的分量,旧社会相声演员完全不是这样,猫着个腰,缩着个肩膀,就跟要饭的差不多。一出来,一张嘴就是:“在座的都是我二大爷,我是你们的三孙子,我好好伺候你们一段。”侯宝林的修养、知识、水平全在这儿,一出来你就感觉出来了。 相声大师侯宝林有段爱国佳话曾经传诵一时:1984年侯宝林到美国访问,上面给了他三十元美金,他没有买任何东西,而是花了十二美元理了发,还给了三美元的小费;又花了五美元擦皮鞋。本来,头发长了理一理,皮鞋脏了擦一擦,小事一桩。不过这是侯先生出于爱国情的刻意所为,也就换来了一片赞扬声。他在街头擦鞋的同时,不忘让人拍了张照片。我大概是在《报刊文摘》上看到这张照片的。只见侯先生一脚踏在擦鞋板上,面对镜头春风得意,两眼笑成一条缝,像个攻城拔寨的将军。那位蹲在地上擦鞋的外国小伙,抬眼看着侯先生,露出一种愉快的笑意。他大概不知道,也许知道了也理解不了,眼前这位扬眉吐气的异国老汉,会把爱国与他的服务联系在一起。小伙子知道的是,老人用五美元的投资照顾了他的擦鞋摊子。 中国人自会了解侯先生的爱国情,理解老人的翻身感。从旧时代一路磕磕碰碰走过来的大艺术家,曾经饱受洋大人的欺凌,土大人的欺压,一段《关公战秦琼》,可谓屈辱中的幽默,笑声中的眼泪。老人用他自己的方式,做他理解的爱国的事情,展现了一段中国人在异国争国格的侯氏幽默,如同他“现挂”了一段逗人的相声段子,谁看了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不过,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我们就不好把洋人擦鞋与翻身做主人、与国格联系在一起了。作为顾客,花钱擦鞋、理发,如同去商店购物,进饭店用餐,是件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情,双方没有尊卑贵贱之分。擦鞋人提供擦鞋服务,就像服务员端盘子、大夫拔牙一样,是一种社会分工,其职业与旧社会“跑堂的”、“店小二”,有着本质的区别。给侯先生擦鞋的小伙,非昔日在中国码头上喝醉了酒横行的外国水兵,给中国人擦一把皮鞋,与给任何国家的消费者擦鞋一样,属于合法的挣钱吃饭,不是奴才伺候主子;蹲在地上给鞋擦油上光,双腿虽然“屈膝”,精神上并没有“卑躬”,一脸笑容绝非“奴颜”,服务周到也不代表“媚骨”。一句话,给人擦鞋,与国格无碍,与“卖国”无涉。 记得外交学院院长吴健民曾经指出,中国人在国际上一定得注意克服弱国心态。他说:“历史上中国人被欺负怕了,心理有些不健康,对外部世界的评论过于敏感,说好就高兴,说坏就生气,太重表面工作。”多年前有报道说,宇航员从太空上能看见长城,多少国人闻之自豪,后来才知道,这只是外国人玩的一个超级幽默。现在想一想,我们用幽默还他一个幽默也就很好,比如,我们不是也可以说,在太空上看见密西西比河的波光了。中国的国力越来越强,但是国人心态的强大,还要逐步建立起来才好,要不然与国力的日渐趋强就不能匹配。比如,在许多国人的潜意识里,外国郎娶了中国妻,就感觉吃亏。中国郎娶了外国妻,那就张扬了国威,占了便宜。还有,对于普通劳动者,过去的所谓“引车卖浆者流”,不少国人还是有着潜歧视的。侯先生让洋人擦鞋的幽默,是不是也算一例呢? 想起聊聊这件事,是发现直到最近,不少朋友还津津乐道于侯先生这段二十多年前的幽默故事,并把此“定性”为“爱国举动”,故曰“再谈”。 侯宝林先生有5个儿女,其中只有侯耀文以说相声为业。在侯宝林的孙辈中,侯耀华的儿子侯军曾说过相声,此外,侯宝林长子侯耀中的儿子侯震也偶有涉及。随着侯耀文的突然离世,相声舞台上将难见侯家子孙。 侯宝林老先生有五个子女,但涉及相声业的只有侯耀华、侯耀文两人,但侯耀文突然离世,似乎能扛起侯家相声大旗的只有侯耀华一人了。侯耀华虽然偶尔也说相声,但与弟弟侯耀文相比,他更像是一个影视剧演员。自从在《编辑部的故事》中成功地饰演余德利后,侯耀华正式踏入了影视圈。此后的侯耀华,把自己的发展方向放在了小品和影视剧上。过了这么多年,相声圈的人已经自动地把侯耀华划进了“影视剧演员”。侯耀华是个非常不错的喜剧演员,但是如果非要他继承侯家相声的话,恐怕太难为他了。毕竟隔行如隔山,继承侯家相声的重任,难以落在侯耀华的肩上。 侯宝林唯一和相声沾边的女儿是侯錱,她专门负责收集父亲史料。侯宝林老先生当年离世的时候,在病床上向律师口述了自己的遗嘱——把自己所有相声的版权都传给了女儿侯錱。为了能将父亲遗留下来的资料完整地保存下来,原本是在厂桥医院当口腔科大夫的侯錱,调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到现在为止,侯錱已经为父亲整理了《毛主席听我说相声》、《侯宝林和他的儿女们》和《一户侯》等好几本相关传记类作品,其中的许多资料相当详尽。而她目前正在整理一套侯宝林相声全集,以文字为主,所有现存的音像和影像资料也都将被收录进去。侯宝林其他的儿女中,大儿子侯耀中、大女儿侯耀茹都从未涉及相声业。 侯宝林的孙辈中,侯耀华的儿子侯军曾涉足过这个领域,后来改了行;此外侯宝林长子侯耀中的儿子侯震也稍有涉及,偶尔去德云社客串说相声。 侯军自小受到家庭的影响,学过一些简单的相声,但走到今天,侯军已经跟继承侯家相声的方向有了偏差。长大成人以后,侯军在相声方面的造诣远远不及同族前辈,虽然也曾经拜师胜杰为师,但对于相声并没有特别深的理解。侯军十几岁就漂洋过海,到日本学习厨艺,待到学成归国,他的父亲和叔叔在国内都已经有相当的知名度。侯军本人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开始走入电视圈,逐渐开始在电视台录制一些厨艺节目。到现在为止,侯军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跟影视有关的,而非相声。倒是自己没有从事相声事业的侯耀中,他的儿子侯震反倒偶尔在德云社说相声,算是侯家目前唯一一个从事相声业的人了。孙辈中,侯耀文的两个女儿以及侯錱的儿子均没有涉足相声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