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本名刘病已。
刘病已出自卫太子刘据一脉。当年卫太子刘据有妾名史良娣,生下皇孙刘进,称史皇孙。前91年,刘进娶妻王翁须,生下刘病已。当刘病已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发生了“巫蛊之祸”,祖父刘据、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和众多的伯伯婶婶哥哥姐姐都被杀,只有嗷嗷待哺的婴儿刘病已被送进掖庭监狱。
典狱官邴吉知道太子无辜,怜之,让狱中女囚给刘病已喂奶,悉心照料。
后元二年(前86年),武帝在快死的前几个月生了大病,有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已经选了年幼的刘弗陵为皇储,怕有人威胁这小孩子,便让人处死长安狱中的所有犯人。内谒者令郭穰一路杀到关押刘病已的掖庭监狱。邴吉闭门不纳,对郭穰说,你处死这些犯人本来就不对了,何况这是卫太子刘据的孙子,是龙脉啊。郭穰不敢违背武帝的旨意,坚持要进去,说我这是奉旨杀人,威胁利诱邴吉。邴吉不吃这套,坚持到天明。郭穰没办法,只好回去向武帝复命:本来进展很顺利,可就是轮到掖庭监狱的刘病已的时候,那个典狱官邴吉吃了豹子胆,不让进,他还批评你这做法不对。
皇帝又想起了被自己误杀的太子刘据,长叹一声:“这也许是天意吧。”(“天使之”)就废除这道命令,赦免了刘病已,掖庭监狱剩下的其他囚犯也因此获救,都非常感谢刘病已。
这时的刘病已已经5岁了。邴吉把他送到长安尚冠里他的祖母史良娣娘家寄居,以远离皇宫那是非之地。史母贞君非常疼爱他。
邴吉又奏请掖庭把刘病已的名字记在皇室族谱上,武帝同意。
这时的掖庭令张贺原做过刘据的家吏,顾及旧恩,非常关心刘病已的成长,按规定发给刘病已的生活费用,接他回掖庭接受文化教育。史书说刘病已聪颖勤奋(可能确实很聪明,但是勤奋就不一定了),工于学业,刚毅坦荡,又喜交狭义之士,出入市井,斗鸡走马,无所不能。足迹遍及京城内外、渭北祖宗陵园及少陵原上下,闾里奸邪,官场利弊,耳闻目睹,体察甚深。
看着刘病已一天天长大,张贺、邴吉又开始操劳他的婚事。张贺这时候根本想不到这刘病已将来会当皇帝,完全是出于对旧主的报恩之情,想自己的孙女嫁给他。但是这却遭到弟弟张安世坚决反对。张安世说这孩子是霍光对头刘据的孙子,把他招来做咱家的人,霍光能让咱们有好日子过吗,你帮助他已经算是积德了啊,可别过分!
张贺、张安世兄弟是古代酷吏兼廉吏的代表——张汤之子。张汤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断狱判案的能力。《汉书·张汤传第二十九》记载:“(汤)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兒守舍。还,鼠盗肉,父怨,笞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后张汤接替父职,因为办案得力,又能够结交权贵,所以名声很大,得到武帝重用,任廷尉(相当于司法部长)。他办案很对武帝胃口,步步高升,为御史大夫,终位三公。不过还是比较廉洁。他办案中得罪了很多人,被丞相府中的三个长史陷害,自杀而死。
张汤死后,家里的财产不超过五百金,都是得自皇上的赏赐,没有其他产业。他的兄弟之子要厚葬张汤。张汤的母亲说:“汤为天子大臣,被恶言而死,何厚葬为!”遂用牛车装载他的尸体下葬,只有棺木而没有外椁。武帝知道后,说。“没有这样的母亲,不能生下这样的儿子。”因此将三位长史处以死罪。丞相庄青翟也被迫自杀。
武帝惋惜张汤之死,晋升了他的儿子张安世的官职。张安世后得到大将军霍光的重用,时为车骑将军,位高权重,说话也比哥哥管用。当初张贺在卫太子手下做事,后卫太子败,张贺应当和其他人一起被处死,弟弟张安世替他向皇帝求情,皇帝免他死罪,阉了他,但他总算保全了性命,所以他一直比较听弟弟的话。
于是他没有将自己的亲孙女嫁给刘病已,不过还是继续张罗。不久他知道自己的部下许广汉有个女儿十四五岁,许配了人家,还没过门,那家伙却短命死了。
在众人眼里,这许广汉就是一个窝囊废。他年轻时给昌邑王作郎官,后跟随武帝去甘泉宫时,误将其他郎的马鞍当做自己马鞍,拿来放到了自己的马背上,被发觉后,官吏认定这是盗窃行为,按律当处以死刑,但由于有诏令规定死囚犯可以通过接受宫刑这一惩罚而免除死罪,蝼蚁尚且偷生,更别说人了,因此两害相权,许广汉就选择了宫刑,然后就进宫作了宦者。后许广汉终于熬到宦者丞的职位上,总算有了点上进的希望。谁知在这个职位上干着干着又干出麻烦。昭帝时上官桀谋反被平定后,许广汉奉命去上官桀办公室搜索罪证。当时上官桀在宫中的庐舍内有数千条几尺长可以用来绑人的绳子,满满地装在一个有封识标志的筐里,许广汉进去搜寻时居然没看见,而其他官员去找时却发现了。这被理解为许广汉在包庇犯罪,于是又犯了法,被判为服劳役的鬼薪,送到掖庭服刑,刑满后就留在了掖庭,作了暴室啬夫(宫廷高级女子监狱狱长,兼宫廷重大疫病防治办公室主任)。
张贺就想让许广汉把女儿嫁给刘病已,可又担心许广汉脑筋清醒的情况下不肯答应,就特地摆了一桌酒席,请许广汉来吃酒,两人喝了一阵儿后,看看许广汉已经有点迷糊,张贺就趁机提出要许广汉把女儿许配给刘病已,并骗许广汉说:“曾孙与现今的皇帝为近亲,因此尽管不怎么得意,但人家也是个关内侯。”许广汉不过是一暴室啬夫,地位卑下,因此见有这等好事,当时就满口应承了下来。第二天这事给许广汉的老婆知道后,当时就恼了:谁不知道皇曾孙刘病已是一个不受待见的平头百姓,这不是骗人么?并且她这女儿据卜相的人说有大贵之相,却是平君本来是要嫁给内者令欧侯氏的儿子的,谁知正要嫁过去时,欧侯氏的儿子却死了,许广汉的老婆就觉得怎么这么倒霉呢?就带了许平君去找占卜者占问一下是哪地方出了问题。结果占卜却说许平君有大贵之相,回来给家人一说,都不相信,可许广汉的老婆却对此坚信不疑,暗自欢喜。所以说她还等着享女儿的福呢,怎么能说嫁就嫁了,并且还嫁给了刘病已这样一个倒霉孩子!因此就不同意。可许广汉想不管咋说这总算是领导给自己的面子,不能不领情,再说自己好歹也是男人,答应了的事就应该承认。因此就把女儿嫁给了刘病已。
前75年,在张贺邴吉的张罗下,17岁的刘病已娶掖庭暴室啬夫许广汉之女许平君为妻,一年后就生下了儿子刘奭(后来的汉元帝)。这已经是公元前74年了,这时刘病已这个落难的皇孙做梦都没想过的好事快要落在他的头上了。
七月,昌邑王刘贺被废,霍光问众人刘氏还有何人可立。已经是丞相长史的邴吉进言,刘据之孙刘病已品行端正,可为嗣。霍光同意,废了刘贺就派人将刘病已从长安的尚冠里接了过来。在霍光等的授意下,昭帝的上官皇后,霍光的外孙女,先封刘病已为阳武侯,一个时辰后立为皇帝,改名刘询,因为他认为“病已”二字太过常用,天下臣民避讳不易。
刘询少遭不幸,流落民间,故即位后,能躬行节俭。他聪明刚毅,高才好学,励精图治,史称“中兴”。
刘询为帝后,霍光要还政于他。宣帝自知势孤,地位不稳,不敢冒失,让霍光继续任原职秉国政。
刘询把朝政都委托给了霍光,唯有一件事情坚持自己作主,那就是册立皇后。大臣们都知道霍光有个小女儿叫霍成君,论辈分还是上官太后的小姨。众臣不谋而合,都把皇后的位置心许给霍光的女儿了。宣帝却难忘相濡以沫的患难妻子许平君(刚入宫时以立为婕妤),有意立她为皇后,但他不向大臣们明说,却下诏寻找一把自己在贫寒时使用过的宝剑。这道寻故剑的旨意情真意切。大臣们心里明白,只得上奏,请立许婕妤为皇后。对此,霍光也只好认同。十一月,许平君成为大汉皇后,依照惯例,皇后的父亲应该加封为列侯(按照古礼,皇后应该来自于大国王室)。但霍光的夫人霍显闻讯大怒,耍女人小性子,不准霍光同意。霍光虽是忠臣,却很惧内,只得以许广汉为“刑余之人”作托辞,不许封。许广汉最后只封个“昌成君”。
霍光的小女儿成君未能入宫,霍显气得火冒三丈。
做了两年皇后的许平君再次怀孕,到快分娩时,有病,便召女医淳于衍入宫。这位女杀手是皇宫警卫(掖廷户卫)淳于赏的妻子。
淳子衍定是个马屁精,以她的卑微地位,却跟武装部队总司令的夫人霍显女士攀上交情,常到霍府走动。现在,她被请到皇宫侍奉皇后,她的老公淳于赏一直想升迁,对她说:“搭灵,你是不是可以先到霍府,借口向霍夫人辞行,顺便请她调我做安池监(安池,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城跟黄河之间,是一个庞大的盐池。监,相当于管理主任)。听说安池监出缺,如果霍夫人肯拜托大将军(霍光)说一句话,那可比现在当一个苦兮兮的警卫(户卫)好得多矣。”
淳于衍女土觉得这也是一个可行的门路,就去拜见霍显。霍显一听,喜上心头、乐上眉梢,感到机会来了,立刻把淳于衍领到密室,作生死之交状,搂着肩膀,亲密曰:“少夫呀,好妹子,你的事都包到我身上。可是我也有一件小事麻烦你,你可答应我?”待霍显把阴谋说出来后,淳于衍怎敢不答应。
本始三年(前71年)许皇后生产后,淳于衍趁机把事先带入宫中的附子粉末掺入丸中。生附子有毒,泡制过的附子也辛、甘、大热,孕产妇绝对禁用。许皇后服药后,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
这事可不得了,刘询派人追查,凡有关人员,包括淳于衍在内,统统逮捕,投入监狱。当然没有一个人承认谋杀。霍显知道后,心里发慌,万一淳于衍和盘托出她的主使人,那可真是灭门的大锅。而事到如此,杀人灭口已来不及,即令来得及,反而更启人疑窦,可能把乱子闹得更大,就更遮盖不住矣。走投无路之余,她只好把全盘内幕都告诉了霍光。霍光生先立刻汗流泱背,他即令再正直无私,也别无他途,要是此事泄露,恐怕有灭门之祸啊。
于是,他晋见皇帝刘询,一脸正经兼一脸老实,诚惶诚恐陈词曰:“皇后驾崩,普天之下,同放悲声。有人造谣说她是被毒死的,显然别有居心。盖许平君女士贤德淑意,谁个不知,怎会有仇家结怨?一定要说她中毒而死,那就等于证实皇后不仁不义,招致横祸。陛下呀陛下,这岂不是伤害了皇后乎哉?而且那些御医,又有啥胆量,敢暗下毒手?如今把他们硬生生定罪,也绝非你的忠厚本心。事情既没有明确的证据,先闹得天下皆知,不是上策。不如把他们一律释放,显承皇思浩荡。”
刘询虽然心内疑窦丛生,但是震于霍光的权势和一时也找不到迹象,而且,刘询到底年轻,他才二十一岁,刚从卑微的地位爬上高座,不敢十分坚持,所以,只好答应。唯一的行动是,在许平君女士的头衔上,尊称为“恭哀皇后”。
不久,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终于成为宣帝新的皇后。
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死。但是霍氏家族仍然掌握着中朝军政大权。
平心而论,霍光是一个忠诚而老成的政治家。他辅佐二帝,权倾内外,却没有篡位。即使说昭帝时尚有上官桀等制衡,而昌邑王刘贺、宣帝刘询时则独揽大权甚至行废立事,手底下也有一帮狗腿子,似乎完全有机会取刘氏而代之以霍氏,身边肯定也有人暗示过他,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明白天下人心还在刘氏,手下很多人追随他的前提是他对刘氏的忠诚。所以他只能安于极致人臣之位,不能胡思乱想。他也知道很多人都暗地里觊觎他霍家遮天的权势,故而他行事还是比较低调,做个忠臣算了吧。
同时,霍光正确地执行了汉武帝临终遗诏的基本精神,终于使西汉王朝由社会动荡不安进入到“昭宣中兴”,为西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这一点来看,霍光专政,对西汉王朝的健康发展,对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复兴、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历史的贡献。
而一直想夺回权力的刘询一方面感于拥立之恩,一方面又畏于霍家的权势。现在霍光一死,刘询就着手要收复权力了。
但刘询不是鲁莽的政治家,此事还需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他表面上继续封赏霍光的子孙,让其享受荣华富贵,自我暴露,再逐渐削夺他们的权力;另一方面却加强外朝的权力,下诏给御史大夫魏相,暗查霍氏隐匿不报的上书,以防壅敝,进而戳穿其阴谋,逼迫其就范、让权,最后达到清除的目的。
可是,颟顸的霍氏集团对皇帝的新动向毫无察觉,反而依仗皇太后、皇后的特殊关系,变本加厉地专横跋扈、奢靡越制。霍光的寡妻霍显及其儿子霍禹不经朝廷许可,私自越制该修霍光的陵墓。规模如同帝王陵墓一样;霍光孙霍云常称病不上朝,却私自外出,派自己的家奴代为上朝谒请;霍显与几位女儿又置宫禁制度于不顾,常常不分白天黑夜地进出太后所居的殿中。
霍显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于危险之的漩涡之中,仍然颐指气使。地节三年(前67年)四月,刘奭被立为太子。
这又深深地触怒了霍光的孀妻霍显。她气得不进茶饭,大口大口地吐血,遂教唆女儿霍成君毒死太子刘奭。然而,霍皇后实在找不到下毒的机会,但在态度上却常常对太子横眉冷对了。霍成君的一言一行,都被宣帝看在眼里,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只是暗地里加快了从霍氏家族手中夺回皇权的步伐。
汉宣帝掌握霍氏罪行后,镇定自若,复封霍山为乐平侯,领尚书事。接着宣帝诏令吏民奏事,可以不通过尚书,直奏皇帝,大臣亦可直接参见皇帝,从而把尚书架空,使霍氏掌握的中朝的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之后,汉宣帝又陆续将中朝的霍氏成员调离,并收兵权。网已经布好了,只等收网的那一天了。地节四年(前66年)夏,失去了权势的霍家人深为怨恨,开始密谋发动政变。霍禹、霍山等阴谋设计,杀丞相,废宣帝,立霍禹为皇帝。结果计划泄露,宣帝派兵逮捕霍禹,腰斩于市,霍显、霍云、霍山等自杀,霍皇后被废,居昭台冷宫。霍氏集团被一网打尽。
汉宣帝尽管将霍光全家杀光,但并没有因此抹杀霍光的功绩。宣帝晚年在麒麟阁设置画像,霍光仍然被列为第一功臣。
刘询虽诛灭了霍氏集团,却继承并发展了霍光的治国路线。
刘询研究了有汉有来统治天下的经验教训,在忠实执行汉武帝“轮台诏令”所制订政策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改革。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由于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因而宣帝整顿吏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培养和造就了大批“良吏”,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其次,整顿吏治形成的奖励机制,促进了官吏素质的提高,优化了官吏队伍的结构,保证了封建国家机器正常、高效的运转。
再次,整顿吏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就了中兴大业。
召开会议,整理经典
调整政策,发展经济
整顿官营,调整工商
轻徭薄赋,劝民农桑
为了减轻农民转漕和徭役不息之苦,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宣帝还有计划地在西北地区进行大规模屯田
抚恤流民,抑制兼并
软硬兼施,建功边事
汉宣帝时,汉朝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则软硬皆施。汉宣帝派兵击灭西羌,袭破车师,进一步加强汉朝对西域的影响。与此同时,随之汉朝国力的增强,匈奴力量一再削弱,汉匈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发生内乱,呼韩邪单于于甘露三年(前51年)亲至五原塞上请求入朝称臣,成了汉朝的藩属,宣帝又得以完成武帝倾全国之力用兵而未竟的功业。
黄龙元年(前49年)冬十二月,汉宣帝因病去世,在位25年,享年43岁。谥号孝宣皇帝(按《谥法解》“圣善周闻曰宣”),庙号中宗 ,逝后葬于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太子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
史称汉宣帝“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汉文帝)之时。”“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文治武功,可谓中兴”。他与前任汉昭帝刘弗陵的统治被并称为“昭宣中兴”。
昭宣时期,经过38年的休养生息,不仅缓和了武帝晚年以来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平息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了生产,恢复了国家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从而避免了亡秦覆辙的厄运,使西汉王朝又由乱到治,由弱变强,出现了“昭宣中兴”的局面。昭宣时代是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生产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
关于宣帝故事可见: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30675.shtml
宣帝主政后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33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