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大镜在瓷器鉴定中的作用

 华夏董氏大全 2010-12-28
放大镜在瓷器鉴定中的作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时间:2008-12-2 14:07:44


  随着古玩市场的日益火暴,追求经济价值的最大化是一些古玩商贩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古玩市场上就出现了大量仿品,其中还有一些令广大收藏爱好者头疼的高仿品,这些高仿品在古玩市场上却让那些具有一定收藏经验的瓷器爱好者来说也是屡屡中招儿,防不胜防。大家都知道,在瓷器鉴定中基本上采用的方法都是:看造型、看胎釉、看工艺、观纹饰、看款识、掂分量、听声音等。但对于有些瓷器来讲,借助于放大镜来鉴别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现就利用放大镜来鉴定某些瓷器作一些说明。 


   看擦痕。古瓷器在以往的使用过程中必然留下或多或少的磨擦痕迹,这种自然的磨擦痕迹在瓷器鉴定中不妨也作为一条鉴别方法。此方法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人为打磨的痕迹。古瓷器的釉面均无耀眼的浮光,光泽静穆,光从内发;而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贼光”。仿品为了去掉这些所谓的“贼光”,做假者有的就用兽皮打磨,用这种方法处理的,大多都能去掉浮光,表面看起来“温和”了许多。古瓷器,特别是传世古瓷器在使用过程中必然留下磨痕,新瓷器则不会有磨痕的。古瓷器的磨痕多集中在使用频繁的部位,如瓶类器物多集中在手拿的颈部、底部和凸起的腹部,盘碗类器物多集中在底部器物的内底部和口部,罐类器物多集中在盖的开合部位、底部、钮部和腹部。

  观气泡。瓷器大多都有釉下气泡,有的瓷器收藏爱好者每遇到一件瓷器就拿着放大镜在瓷器的表面不停的找来看去,看气泡的多少、大小、疏密,按照心目中“气泡理论”来鉴定瓷器,有的人就把这种拿放大镜的爱好者称谓新手,而经常看到有的专家在鉴定瓷器时有时候也拿着放大镜在看,有的人就断定这位专家水平低,笔者感到实则不然。我们先从瓷器的气泡成因说起。瓷器气泡的形成是与瓷器的釉质成分、胎的干湿程度、厚度、烧造时的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在釉子的成熟温度范围内,烧成温度越高,釉内的气泡就越大越多越密;反之烧成温度越低,釉内气泡就越小越少越稀。”在古代同一窑烧造的瓷器在窑头、中间和窑尾尽管都能烧造出比较好的瓷器,但它们的升温的速度也是不相同的,因而同一窑烧出来的瓷器釉下气泡也是千差万别的,而对于窑口的不同,使用的原料的差异,以及烧造方式和燃烧用的材料的不同,釉下的气泡表现的更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气泡在瓷器鉴定中就一点作用也没有了吗?作用还是有的,有时候并且还是比较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