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乡”如何打造“长寿经济”2010年12月28日 10:经济观察·股市·广告 作者:陶健 本报记者 陶健
本月10日,崇明县正式挂牌 “中国长寿之乡”。这是全国第15个 “长寿之乡”,也是中国直辖市中第一个 “长寿之乡”,中国第一个 “长寿之岛”。这张“长寿”名片,再次印证了崇明生态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对于崇明而言, “长寿之乡”的挂牌不啻为一个发展契机。社会学家曾提出过一条异地养老的群体流向规律:农村流向城市,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向最适合人居和养老环境优越地区移动。这一“人流定律”已经在不少国家得到印证。同时,经济学家认为,健康食品产业是未来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有人预测,未来10年,健康产业将会成为信息网络财富革命之后的第五波财富革命。 无论是养老产业还是健康产业,都是 “长寿经济”的组成部分。崇明生态岛将如何打响长寿品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呢? “清新空气,是长寿的最好营养剂” 得知崇明成功创建 “中国长寿之乡”,陈家镇兰馨养老院的负责人黄菊兰喜笑颜开。她于2006年创办兰馨养老院,如今已有近100名老人入住,其中50%都是从市区过来的。 “自从长江隧桥建成通车,从市区来崇明养老院的老人越来越多。老人们都说,崇明绿色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是吸引他们前来的主要原因。” 崇明人长寿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史料记载,自宋代至民国年间,散见于明清县志、近代报刊等相关资料中的崇明百岁老人多达20多位。 “东海瀛洲多寿星”在当时就已成为美谈。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崇明长寿人数更是不断增多。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崇明最高年龄为97岁;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百岁以上老人2名,年龄最高的102岁;截至目前,全县人口平均寿命达到了80.26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26岁,百岁老人加上虚百岁老人共有111名。 专家认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岛上居民的健康长寿创造了有利条件。崇明地处北半球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全年的日照数2094.2小时,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229天。崇明环江靠海,雨水充沛,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1000-2000个,堪称天然的 “大氧吧”。岛域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一等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天数稳定在90%以上,全县林地总面积4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0.78%。 人们说,得生态者得未来。崇明岛上难得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 2010年1月20日,市政府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 《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明确崇明将建设世界级生态岛。随后,崇明县政府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毫不留情地 “关停并转”,截至今年全县已有100多家不符合生态标准的企业完成改造。 “长寿经济”是个大富矿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居世界第一,约有1.67亿;未来30年,中国老年人还将每年净增700万以上。而上海已成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城市。截至2009年底,上海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315.7万,占总人口的22.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老龄化带来了养老难题。在上海,很多家庭都面临着一对夫妻赡养4个老人的局面,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家庭的赡养功能越来越弱,传统的在家养老模式逐渐被新的养老方式所取代。近年来,很多家庭开始尝试 “异地养老”,譬如春暖花开的时候,社区里的老人结伴去上海周边山清水秀的景区住一两个星期;又譬如每年冬天,一些老人如 “候鸟”般去温暖的海南度假休养。据记者了解,国内多个 “长寿之乡”都已开始培育养老产业,建设专供都市人中短期养老的度假村,并配备医疗体检服务,吸引沿海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前往异地养老。 “长寿经济”还不仅仅局限于养老市场。崇明岛上的一位企业家曾有过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说:“大家都说崇明岛上的空气好,是长寿最好的 ‘营养剂’。那我们为什么不把崇明岛上的空气做成压缩空气卖给上海市区的居民呢?”这个想法虽然有点荒诞,但是却说出了 “长寿经济”的另一个发展方向——优势自然资源的再加工,而且这一开发模式在其他长寿之乡已有了实践。记者了解到,广西巴马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当地的矿泉水中除了锶、偏硅酸达标外,还含有溴、碘、锌、锂、硒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慧眼独具的台湾统一企业在2008年出资850万元人民币收购了巴马的一家矿泉水生产企业,并立即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更新设备,在2009年实现年产包装水达5万吨, 2010年生产的包装水可达10万吨,预计含税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 如何打造 “长寿经济” 记者从 《崇明长寿产业发展讨论稿》上看到,崇明发展长寿经济已基本确定了 “健康养老产业”、 “长寿旅游产业”、 “养生房地产业”、 “生态长寿食品”四个定位。专家认为,这四个产业的发展与崇明生态岛的定位吻合,可以带来 “绿色GDP”,促进岛上经济的发展。 在开发健康养老和养生房地产方面,专家建议可以与田园务农相结合。据介绍,日本作为世界上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政府和社会为了让退休后的老人不觉得无聊、寂寞,为老年人提供一些种花、修剪草坪等园艺类工作,通过参加劳动,老年人不会有一种被时代抛弃的冷落感。同样,崇明岛上的老人们最担心的是丧失劳动力, 80.95%的高龄老人参加强度不一的劳动。他们说,劳动有收获、有自立感、有生存价值,可以摆脱依赖及靠人施舍心理,同时劳动能增加与人接触交流机会,去掉与人群隔离的孤寂感,增加心理乐趣,另外简单的农耕劳动还可以活动筋骨,感到全身舒畅、灵活,消除心理忧郁、瞎想。 在长寿旅游方面,专家建议不妨坚持以 “长寿探秘”为主线,养生度假和生态旅游并举的旅游发展思路。长寿之乡旅游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旅游,需要将长寿文化贯穿到旅游中,增加长寿体验要素。所谓体验,就是创造难忘的经验,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例如,让游客与长寿老人面对面,交流长寿经验。另外,还可以总结百岁老人的长寿经验,如朴实善良、家庭和睦、情欲有度、动静有序、取财有道、热爱劳动、注重保健、擅长歌舞等,编成书册和DVD光盘,作为特色旅游纪念品让游客们带回家。 在开发生态长寿食品方面,专家认为应该与崇明人的饮食习惯相结合。譬如,开发 “长寿米酒”可以成为一个重点,因为崇明农家自酿老白酒清醇香郁有营养,很多百岁寿星都有每天饮点自制米酒的习惯。崇明富饶洁净的土地还孕育了大量地方特产,如白山羊、老毛蟹、花椰菜、白扁豆、刀鱼、金瓜等特产,这些特产都可以开发成为长寿食品。另外,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的拓展也很重要,专家建议崇明的食品企业注册以 “长寿”为主题的商标,并引入具有网络规模的生产销售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以此提升崇明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