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常识

 杜迅 2010-12-30

电影史论部分:
(一)、中国电影史
起步时期(1905-1923)
1.中国电影的历史分期及其特点
2.《定军山》与中国早期叙事电影
3.商务印书馆影戏部
4.中国民族电影的基本确立
5.重点编导:张石川、郑正秋、黎民伟
6.代表影片:《定军山》、《难夫难妻》、《庄子试妻》、《阎瑞生》、《红粉骷髅》、《海誓》、《莲花落》、《孤儿救祖记》等
探索时期(1923-1927)
1.中国早期的民族电影工业
2.明星公司及其创作
3.长城公司、神州公司、民新公司及其创作
4."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天一"公司及其创作
5.代表影片:《玉梨魂》、《苦儿弱女》、《最后之良心》、《上海一妇人》、《弃妇》、《伪君子》、《爱神的玩偶》、《不堪回首》、《花好月圆》、《冰清玉洁》、《天涯歌女》等
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2)
1.明星、联华、天一三足鼎立
2.两大类型:古装片与武侠片
3.重要编导演:孙瑜、胡蝶、阮玲玉等
4.代表影片:《木兰从军》、《火烧红莲寺》、《故都春梦》、《野草闲花》、《歌女红牡丹》等
变革时期(1932-1937)
1.左翼电影运动
2.电影公司的变化
3.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建立和发展
4.重点编导演:夏衍、洪深、沈西苓、袁牧之、田汉、蔡楚生、吴永刚、费穆等
5.代表影片:《渔光曲》、《春蚕》、《狂流》、《姊妹花》、《桃李劫》、《风云儿女》、《都市风光》、《马路天使》、《大路》、《神女》等
非常时期(1937-1945)
1.国统区的电影、抗日根据地的电影、沦陷区和"孤岛"地区的电影
2."中制"、"中电"、"满映"及其创作
3."延安电影团"及其纪录片创作
丰收时期(1945-1949)
1.官方电影机构的创作
2."昆仑"公司及其创作
3."文华"公司及其创作
4.商业电影的新发展
5.重点编导演:金山、张骏祥、桑弧、史东山等
6.代表影片:《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假凤虚凰》、《乌鸦与麻雀》等
"十七年"电影(1949-1966)
"文革"时期样板戏电影(1966-1976)
新时期以来(1977至今)
1.第三代导演及其创作:南北二谢、李俊、水华等
2.第四代导演及其创作:吴贻弓、谢飞、吴天明、黄蜀芹、黄健中、郑洞天等
3.第五代导演及其创作: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吴子牛等
4.第六代及新生代导演及其创作:贾璋柯、张元、王小帅、姜文、路学长、娄烨、陆川、张杨等
5.市场化探索与主旋律创作与冯小刚的贺岁电影
(二)、外国电影史
1.重要电影运动和流派:勃列顿学派、苏俄蒙太奇学派、法国先锋电影运动、法国印象派电影、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好莱坞技术主义电影、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英国纪录电影学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电影新浪潮、苏联电影新浪潮、新好莱坞电影、新德国电影、美国独立电影、伊朗当代电影、韩国当代电影、日本当代电影
2.重要编导演:卢米埃尔兄弟、梅里爱、鲍特、格里菲斯、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布努埃尔、卓别林、约翰.福特、弗拉哈迪、维尔托夫、格里尔逊、伊文思、让.鲁什、弗朗西斯.科波拉、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特吕弗、库布里克、戈达尔、阿伦.雷乃、费里尼、安东尼奥尼、伯格曼、塔尔科夫斯基、基耶斯洛夫斯基、安哲洛普罗斯、阿巴斯、黑泽明等
(三)、电影理论
1.蒙太奇理论
2.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商业美学和类型化创作模式
3.现代主义和先锋派电影美学
4.长镜头、场面调度和写实主义理论
5.电影"作者论"
6.结构主义和电影符号学
7.后现代主义语境和精神分析、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分析等
8.数字化对电影艺术的影响
9.中国电影理论
A.早期电影社会理论
B.影戏说
C.软性电影
D.左翼电影理论
E.反侵略战争中的国家电影理论
F.新时期关于电影本体的论争
G.中国电影的民族化问题
H.谢晋电影模式
I.第五代的电影艺术观念
J.第六代的电影艺术观念
K.中国电影产业化问题
9.重要电影理论家与理论文献:爱森斯坦、贝拉.巴拉兹、巴赞、克拉考尔、米特里、阿恩海姆、麦茨、劳拉.穆尔维、拉康、阿尔都塞、《电影作为艺术》、《电影是什么》、《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电影美学与心理学》、《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论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等
电影创作部分
(一)、剧作基础
1、 情节(情节与情节结构、冲突、悬念、主题、等)
2、 人物(人物与动作、人物关系设置、人物分析与塑造等)
3、 剧本构成
(二)、导演创作基础
1.导演构思
2.影片节奏
3.场面调度
4.光线与影调
5.色彩与色调
6.摄影造型
(三)、当代电影创作现象
1.当代中国及世界电影重要创作现象
2.当代中国及世界电影重要编剧、导演风格
电影表演部分
(一)、电影表演历史知识
1、 中国默片~抗战前时期的电影表演
2、 中国抗战时期~1949年前时期的电影表演
3、 新中国17年(1949~1966)时期的电影表演
4、 中国文革时期的电影表演
5、 中国新时期的电影表演
6、 中国当代电影表演
7、 美国旧好莱坞时期电影表演(含加拿大)
8、 美国新好莱坞~当代电影表演(含加拿大)
9、 苏联/俄罗斯电影表演
10、 欧洲(不含苏联/俄罗斯)电影表演
11、 亚洲电影表演
12、 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电影表演
(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1、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概论
2、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元素
3、 心理动作方法与形体动作方法
4、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发展沿革
(三)、其他表演学派
1、 中国焦菊隐/北京人艺学派
2、 梅兰芳学派
3、 苏联/俄罗斯各演技学派
4、 布莱希特学派
5、 格洛托夫斯基学派
6、 彼得?布鲁克学派
7、 梅斯勒学派与方法派
8、 亚洲各民族演剧学派
9、 欧洲各民族演剧学派
10、 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各民族演剧学派
(四)、表演艺术大师
1、 中国表演艺术大师
2、 美国(含加拿大)表演艺术大师
3、 苏联/俄罗斯表演艺术大师
4、 欧洲(不含苏联/俄罗斯)表演艺术大师
5、 亚洲表演艺术大师
6、 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表演艺术大师
(五)、中国当代表演理论
当代中国表演教学、表演研究相关论著
影视制片部分
(一)、制片管理定义与概念
1. 制片管理
2. 制片人
3. 制片管理体制
4. 影视项目管理
5. 制片团队
6. 电影/电视剧策划
7. 剧本研发
8. 筹措资金
9. 组建摄制团队
10. 生产制作
11. 宣传与发行
12. 制片管理的发展过程
13. 我国制片管理的现状
14. 制片管理的重要性
(二)、影视剧本策划与创作
1. 剧本策划的概念
2. 剧本的题材类型
3. 剧本策划的要素
4. 剧本创作的过程
5. 剧本的版权
(三)、电影/电视剧的投资与融资
1. 投资的相关概念
2. 投资方式与投资控制
3. 投资形式
4. 投资项目的策划
5. 融资的概念和特点
6. 融资方式
7. 融资方式的分类
8. 投资拍摄影视剧的风险
9. 投资风险的控制方法
(四)、电影/电视剧的成本预算与控制
1.成本的定义与分类
2.成本构成分析
3.成本研究的作用
4.成本预算的概念
5.成本预算的原则
6.成本预算的方法
7.预算控制的制度建立
8.预算控制的必要环节
9.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10.成本控制的内容
11.成本控制的机制
(五)、电影/电视剧筹拍期的组织与任务
1.导演部门组成及职能
2.摄像部门组成及职能
3.美术部门组成及职能
4.录音部门组成及职能
5.制片部门组成及职能
6.筹拍期制片人的工作重点
7.主创人员的聘用要求
8.各创作部门的准备工作
9.审定部门预算
10.分解剧本制作分场景表
11.制定拍摄计划
12.签订合同的种类
(六)、拍摄期及后期制作的工作与管理
1.拍摄期准备阶段的工作
2.实拍阶段的工作
3.拍摄后的工作
4.拍摄阶段的计划
5.拍摄期制片部门的工作重点
6.拍摄期的安全生产管理
7.后期制作的任务
8.后期制作的工作步骤与内容
9.后期制作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七)、数字化制作与制片管理
1.影视数字化制作技术
2.影视剧数字化后期制作流程
3.数字化制片管理的概念
4.国内外数字化制片管理的现状
(八)、电影/电视剧生产质量管理
1.质量的定义
2.质量管理的定义
3.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4.影视剧的质量特征
5.影响影视剧质量的要素分析
6.前期策划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7.拍摄期中的质量控制
8.后期制作中的质量控制
9.影视剧质量评价的内容和目标
10.影视剧质量评价指标的分类
11.影视剧质量的评价方法
(九)、电影/电视剧市场营销
1.市场营销的概念
2.影视剧市场的现状
3.宣传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4.发行方式和渠道
5.海外市场及营销模式
6.相关产品的开发与营销
7.新媒体对于传统营销渠道的冲击
8.新媒体背景下的营销管理模式及特点
(十)、电影/电视剧知识产权管理
1.影视剧知识产权的概念
2.影视剧制作中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3.著作权人的权利及保护期
4.影视剧整体著作权与各个权利主体间的关系
5.影视剧合同的概念与制定依据
6.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影视剧合同的种类
7.与影视剧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十一)、制片人应具备的素质
1.政治素质要求
2.能力素质要求
3.文化艺术素质要求
4.职业道德素质要求
(十二)、电影/电视剧管理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1.电影/电视剧制作机构及生产的许可证制度
2.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的立项管理
3.中外合作制作电影/电视剧的管理
4.电影/电视剧的审查管理
5.电影/电视剧的发行与播放管理
6.电影/电视剧的进出口管理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综合论述题等。
分为90分值共同题(电影史论基础)及60分值方向选做题。
四、考试的形式及所需时间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概貌、中国电影史的第一(见材料)
二、起步部分
※ 1905年,丰泰照相馆第一次尝试拍片《定军山》的历史意义
1、把电影这一舶来品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使电影(影戏)在中国生根并发展开来;
2、影片已戏曲为内容,为影戏的传统的发展奠定了开端,并且为使电影的语言本土化开了先河。
※ 商务印书馆1920年拍摄影片《天女散花》和《春香闹学》(梅兰芳)
※ 郑正秋和张石川作为中国电影拓荒者对电影艺术的追求的异同 钟书P12
1、郑正秋:认为戏剧改良社会,教化民众,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育,"文以载道";
2、张石川:更重视商业性。
※ 郑正秋对中国电影的贡献 钟书P13
1、把原本隶属西方语言的电影引进中国,并力求本土化,做出贡献;
2、开创电影现实生活从戏剧艺术吸取营养,补充电影的发展;
3、把自己的戏剧经验和叙事传奇手段艺术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观众观看的家庭伦理剧叙事模式,善于虚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孤儿救祖记》作为开放性影片对中国史的意义 钟书P12
1、本片中形成了自己的叙事语言体系,不像以前单出模仿外国;影片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创作方法,加以运用;
2、吸取传奇、文明戏等形成自己的叙事方式,形成自己的语言方式;
3、形成中国家庭伦理剧的规范;
4、具有影戏风格;
5、本片商业上的成功,刺激了电影商业性的发展。
※ 影戏特点 钟书P14
1、注重社会教化,郑正秋开创"文以载道",以褒善贬恶为主题;
2、依照戏剧原则、冲突叙事;
3、舞台空间、平面展开人物调度;(多横向)
4、镜头语言方面多以中近景为主,焦点载第三像部的中间,所谓"中近景语言体系"。
※ 明星公司的创作模式、特点 陆书P15
1、通俗社会片模式上,取材家庭伦理故事为主;
2、价值判断上,富于社会责任感的改良思想和同情弱者的人道主义取向;
3、在技术运用上,是以传统文艺的传奇手法和平俗流畅的叙事结构,峰回路转、有头有尾的创作方法为特点,争取了多数市民和观众的支持。
三、二十年代中国电影的不同风格、流派 陆书P16
1、长城派
创办于1921年,华侨李泽源承办;主要特点是拍摄问题剧,提出中心问题,直接面对当时社会现实,达到针砭时事的目的;重要的创作人员是侯曜,他坚信为人生而艺术;侯曜作品中提出一个社会问题和几个各式各样的人生问题,如妇女问题、战争和平问题等尖锐社会焦点。
影片:《弃夫》《春归梦里人》
长城派受到社会舆论好评,认为他曲艺高尚,不失艺术趣味。
2、神州派
1924.10 汪煦昌创办,认为电影应该陶冶性情,给人潜移默化影响;反对粗制滥造、以牟利为单一目的,他希望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改造社会。
代表作品注重艺术形式,多位家庭、婚姻、手足情为题材,宣扬人情和人性,希望通过情绪莱感染观众,最终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影片:《难为了妹妹》《可怜天下父母心》《好儿子》
神州派主要收到了知识分子的欢迎,认为他是当时出类拔萃的影片,但不为一般平民所接受,所以导致了他商业上的失败,于1927年结束。
3、上海影戏公司
即上海派、上海群体,但杜宇极其家人为发起人,但杜宇画家出身,所以他认为"影戏是动的美术",他把绘画经验带到创作中,作品具有追求形式感的唯美倾向。
影片:《海誓》
4、欧化派
以王元龙、史东山为代表的大中华百合影业公司,在内容上,欧化派表现对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认同;在造型上,中西风格相糅杂。
影片:《美人计》《王氏四侠》
5、民粹派/稗史派
天一影片公司为代表,以宣传传统(旧文化)为偏好,从历史传统中找题材,鼓吹传统道德、旧伦理;多拍摄民间故事片,以忠信和平、人类互助为伦理范畴。
6、明星公司
见前面
四、二十年代片种 陆书P25
三个概念: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1926年下半年开始
1、古装片
又称"稗史片",多根据旧文学素材改编为题材,采用人物和故事原型主要来源于评弹数目和演义小说,多直接扮演"才子佳人"或"英雄美人"等传统叙事母题。
影片:《美人计》《西厢记》
由于过于切近商业功利意图,并未得到当时舆论肯定;但个别杰出之作在技术创作上还是值得肯定的。
2、武侠片
是继古装片后,商业电影竞争中的第二个浪潮,兴起原因主要直接来自市场的诱惑。影片大多取材传统侠义小说和武侠小说,更有类型化特征:多种明确的冲突主题,如除霸型、复仇型等;角色设置吻合观众的想象;注重明星效应;
影片:《大侠甘凤池》《儿女英雄传》
某种程度影片也带有曲折隐晦的方式评价生活的意味,但由于质量不能得到保证,佳作很少。
3、神怪片
是武侠片在二十年代的一个变种,用武侠片有一定渊源关系,但又有自己不同的创作特征:不注重武术较量,而热衷于武林门派间的法术争斗;
在视觉形象上,依靠特技制造的视觉奇观;
更注重连集片,往往一集成功后连续拍摄,直到观众看烦为止;
影片:《火烧红莲寺》
总结:当时起到很坏的社会作用,青少年走入山林不在少数,国民政府下令禁止,但他对特技的探求应予以肯定,他集中探讨了摄影机的无限可能性。
五、联华影业公司的早起创作风格 陆书P25部分
1931年商人罗明佑创办,提出复兴国片的主张。制片口号: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拯救影业。早期创作力量是孙瑜、朱石麟、黎民伟等人。
早期创作面貌较杂,编导创作人员大多是受资产阶级教育的知识分子,而不同于过去的优秀的鸳鸯蝴蝶派的文人和文明戏出身的电影工作者。联华的创作未卷入武侠、神怪、古装影片的制作中,也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
联华创作突破了中国电影长期以来流水帐交代故事的陈规旧套,比较讲究导演技巧,注重电影艺术的特性,在当时给人新进的感觉。
其趣味受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学生的欢迎,成为明星、天一之外风格独特的一面大旗。
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 钟书P17
1926创办了"南国电影社",摄制《到民间去》《短笛余音》。
具有强烈的民粹主义倾向,号召到民间去寻找力量。影片《到民间去》是代表作。
电影看作造梦的机器,强调电影是一个宣泄苦闷的工具,佑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
七、左翼电影
※ 左翼电影运动兴起的原因 钟书P22
1、一二、八事变"对中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大敌当前,观众厌恶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蝴蝶派和武侠神怪电影,并相电影界发出猛醒救国的劝告。按以往创作方式制作的影片,无人问津,影业老板纷纷遭到失败,经济遇到严重危机。
2、作人员表达了题材创新的愿望。
3、中共地下组织加强了对电影工作的关注,着手参与和影响电影工作。瞿秋白组织了"五人领导小组"--沈端先(夏衍)、阿英(钱杏邨)、王尘无、石凌鹤鹤司徒慧敏五人。
4、社会时代要求,创作界本身呼吁和主动改变现状的愿望,以及中共的重视,最终形成了左翼电影的创作高潮。
※ 左翼电影的创作方法 钟书P29
现实主义真实性和革命主义文艺倾向性的结合。表现为两种道路:
1、现实主义基础下的写实原则,能不能真实具体的反应三十年代现实是区别新旧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三十年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优秀作品成功之处是通过电影这一艺术手段,生动的把真实显现在银幕上。夏衍是现实主义道路下走写实风格的典型代表。《狂流》以写实的笔触,写长江大水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春蚕》以近生活流方式记录三十年代农民丰收下反得丰灾得残酷现实。
2、现实主义基础下与浪漫主义结合。田汉、孙瑜为代表,他们得作品也反映了三十年代社会现实,但是充分利用浪漫主义诗情、激情。影片:《大路》《风云儿女》等。
※ 夏衍剧作特点
1、题材多样,反映现实。反帝反封主题下,描写农村、城市各类人物,暴露不合理现象,给人真实亲切感受。
2、人物刻画生动鲜明。夏衍塑造各式人物,工人、农民、资本家、地主、市民各个表现得真实可信,具典型性。
3、剧作形式多样,借鉴郑正秋得编剧方法,学习外国编剧手段,创造多种结构形式。《自由神》--纵向式诗史结构;《压岁钱》--横断面得社会风貌展示。
4、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5、剧作富有电影感,善于运用特写手法,达到对比强化效果,注重剧作的语言功力,人物的对话具有生活化和个性化的特征。
※ 田汉剧作的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