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头面合谷收。
新四总穴歌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十总穴歌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切;
腰背痛相连,肾俞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
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胸胁。
回阳九针歌
亚门、营宫、三阴交
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
1.申脉(膀胱):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配肾俞穴、肝俞穴、百会穴治眩晕。指压按摩疗法治疗怯寒症、增进耐性的指压法等。
2. 昆仑(膀胱——火穴):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散热化气。配风池穴治目眩。使头脑清晰的指压法。
3. 太溪(肾经——土、原):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清热生气。配然谷穴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穴治肾胀;配支沟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锥刺。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
4. 太白(脾经——土、原):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升。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穴道指压法治疗湿疹。
5. 大敦(肝经——木、井):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肝经的温热水液由本穴外输体表,生发风气。 配内关穴、水沟穴治癫、狂、痫和中风昏仆;配膻中穴、天突穴、间使穴治梅核气。缓解焦躁情绪的指压法等。
6. 太冲(肝经——土、俞):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燥湿生风。配大敦治七疝;泻太冲、补太溪、复溜治肝阳上亢之眩晕;配合谷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穴治贫血、羸瘦;配间使、鸠尾、心俞、肝俞治癫狂痫。增强性能力的指压法。
7. 行间(肝经——火、荥):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肝经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生风化火。配睛明穴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穴、肝俞穴、胃俞穴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穴、孔最穴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穴道指压法治疗假性近视。
8. 涌泉(肾经——木、井):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散热生气。配然谷穴治喉痹;配阴陵泉穴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穴、照海穴治癫痫。配太冲穴、百会穴治头项痛。 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 、 穴位按摩治疗膀胱炎 、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9. 足临泣(胆经——木、俞):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运化风气,冷降水湿。配三阴交穴治痹证;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月事不利。穴道指压法治疗肋间神经痛、去除穿高跟鞋的倦累感等。
10. 高血压点:脚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横纹中央。慢慢的吐气,用两手的大拇指强力按压此处6秒钟。在两脚的穴位各做3次。一天请做10次。每月不间断的做此指压法一年,无论多高的血压,亦可有很显著的疗效。
11. 委中(膀胱——土、合):腘横纹中点,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分清降浊。配大肠俞穴治腰痛。按摩疗法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增强性活力的指压法等。 (此穴不可补或灸)
12. 复溜(肾经——金、经):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再次吸热蒸发上行,补肾益气。 配后溪穴、阴郄穴治盗汗不止;配中极穴、阴谷穴治癃闭。增强记忆力的穴道刺激法、摩擦脚踝可使精力充沛。
13. 承山(膀胱):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运化水湿,固化脾土。配大肠俞穴治痔疾。穴道指压疗法治疗小腿痉挛。
14. 三阴交(脾经):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足三阴经气血在此交会。将足三阴经气血重组后再行分流。配足三理治肠鸣泄泻;配中极穴治月经不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穴治疝气;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穴道指压法治疗不孕症、治疗月经痛、治疗妊娠恶阻等。
15. 阴陵泉(脾经——水、合):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脾经气血在此会合。排渗脾湿。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穴道疗法治疗膝盖疼痛、治疗糖尿病等。
16. 阳陵泉(胆经——土、合):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胆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降浊除湿。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按摩治疗慢性胃炎、胃痛。
17. 血海(脾经):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化血为气,运化脾血。配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配曲池穴治瘾疹。穴道指压法治疗更年期障碍。
18. 梁丘(胃经——郄穴):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并屯积胃经经水。指压按摩疗法治疗怯寒症。
19. 解溪(胃经——火、经):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流四方。寒则逆经而刺,热则循经而刺。配阳陵泉穴、悬钟穴治下肢痿痹。指压法治疗手腕或脚脖子扭筋。
20. 阴谷(肾经——水、合):大腿内侧,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汇合并形成大范围的水湿云气,除降浊气。配照海穴、中极穴治癃闭;配大赫穴、曲骨穴、命门穴治寒疝、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治疗出汗多汗。
21. 尺泽(肺经——水、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肺经浊降的阴液在此汇聚而成小泽,并循肺经的地部渠道运行。配太渊穴,经渠穴治咳嗽,气喘;配孔最穴治咳血,潮热;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治疗喉咙痛、鼻塞。(灸胜补)
22. 内关(心包——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疏导水湿。配公孙穴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满支肿;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配外关穴、曲池穴治上肢不遂、手振颤。配患侧悬厘穴治偏头痛;配建里穴除胸闷。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 等。
23. 曲池(大肠——土、合):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之气。 配血海穴,足三里穴治瘾疹;配手三里穴治上肢不遂;配太冲穴、大椎穴治高血压。穴道刺激疗法治疗糖尿病 、治疗老人斑皮肤粗糙等。
24. 神门(心经——土、俞):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心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补益心气。配内关穴、心俞穴治心痛;配内关穴、三阳交穴治健忘、失眠。25. 合谷(大肠——原穴):手背第1、2掌骨间。大肠经经气在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推动天部层次的气血运动,向天部层次输送水湿云气。 配太阳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赤肿痛;配迎香穴治鼻疾;配少商穴治咽喉肿痛; 配三阴交穴治经闭,滞产;配地仓穴颊车穴治眼歪斜。穴道指压法治疗扁桃腺疼痛。
26. 孔最(肺经——郄穴):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肺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渗入脾土,将肺经冷降的水液分润脾土。 配肺俞穴尺泽穴治咳嗽,气喘;配鱼际穴治咳血。治疗哮喘、穴道刺激法治疗喉咙疼痛。
27. 列缺(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肺经经水在此溃缺破散,溢流四方,将肺经经水分穴流于任脉、大肠经。任脉不通则向内直刺多提插捻转,表里不通则横向外刺,本经受阻则循经而通。配合谷穴治伤风头痛项强; 配肺俞穴治咳嗽气喘。
28. 阳池(三焦——原穴):腕背横纹中,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生发阳气,沟通表里。配合谷穴、尺泽穴、曲池穴、中渚治手臂拘挛。治疗手腕或脚脖子扭筋。
29. 太渊(肺经——原穴、土、俞):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肺经经水在此散而化为凉性水湿,散化肺经地部水湿,向天部输送肺气。配尺泽穴,鱼际穴,肺俞穴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穴治无脉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