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胆石常分为三类:
(1)胆固醇结石:多位于胆囊内。呈白黄、灰黄或黄色,小者如砂粒、大者可有蛋黄大小,呈多面体、圆形或椭圆形。质硬,表面多光滑。
(2)胆色素结石:又分为两种,黑色胆色素结石,由不溶性的黑色胆色素、钙盐等组成,几乎均发生在胆囊内另一种为胆汁酸、细菌、质软易碎的棕色胆色素结石,主要发生在胆管。可呈泥沙样、长条状,甚至呈管状,常为多发。
(3)混合性结石:由胆红素、胆固醇、钙盐等多种成分混合组成。
按发病部位,可以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
胆囊结石患者有症状或并发症时,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与经典的开腹胆囊切除相比同样效果确切,但损伤小。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积极手术治疗,可观察和随诊。但下列情况应考虑行手术治疗:①结石较大②合并其它需要开腹的手术③胆囊息肉④胆囊壁增厚⑤胆囊壁钙化⑥儿童胆囊结石⑦合并糖尿病⑧有心肺功能障碍⑨边远或交通不发达地区、野外工作人员⑩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
肝内胆管结石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我们这里主要介绍肝外胆管结石(包括胆总管和肝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
肝外胆管结石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结石。继发性结石主要是由于胆囊结石排进胆管并停留在胆管内,故多为胆固醇结石或黑色胆色素结石。原发性结石多为棕色胆色素结石或混合性结石,在肝外胆管中形成。
结石引起胆汁淤滞,引起胆道感染,发生急性或慢性胆管炎,严重的感染可导致全身脓毒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反复的胆管炎症可导致胆管狭窄。胆道梗阻并感染可引起肝损害,甚至发生肝脓肿,反复感染和肝损害可致肝硬化。肝外胆管结石还可引起急性胆源性胰腺。
结石平时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当结石造成胆管梗阻时可出现腹痛或黄疸,如继发胆管炎时,可有较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 合并胆管炎时,查体可发现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可能扪及胆囊,有触痛。
实验室检查:当合并胆管炎时,实验室检查改变明显,如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尿中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降低或消失,粪中尿胆原减少。
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能发现结石并明确大小和部位,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胆总管远端结石可因肥胖或肠气干扰使B超观察不清,采用内镜超声(EUS)检查可不受影响,对胆总管远端结石的诊断有重要价值。ERCP能清楚地显示结石及部位,是诊断胆管结石的金标准。
内镜下微创治疗:行ERCP胆管取石目前是肝外胆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措施,在已开展ERCP的单位,已经取代的了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对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为防止胆囊内结石在胆囊手术前再次脱落到肝外胆管中引发症状,ERCP胆管取石后可放置胆管支架,切除胆囊后再将支架拔除。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有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和胆肠吻合术。近年来随着ERCP技术的进步,因肝外胆管结石行开腹手术的病人逐渐减少。
|